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1980小人物-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梯田可不是用来种水稻的。
    普遍都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而这样的梯田想要灌溉,几乎无法实现。
    虽然有些富裕一点的乡村,在山顶上会挖一个巨大的蓄水池。
    然后通过收集雨水,以及通过山间溪水抽水的方式,把水运送到山顶蓄水池之中。
    之后,便可以通过蓄水池放水的方式,灌溉整个梯田所有的农作物。
    可即便有这种方法,家家户户要承担的费用也让很多农民望而却步。
    甚至有些人宁可一趟一趟的挑水,干着极为繁重的体力活,也不愿意花一年几块钱的电费钱去抽水。
    不是农民想不开,而是农民实在没钱。
    工厂里的职工每个月都有收入,只要不下岗永远饿不死。
    可对于农民来说,几块钱即便到了八十年代也是很多人家舍不得花的一个数字。
    林平这一次来到这里,就是希望给这里建设十几家食品加工厂。
    此行的第一站,林平没有跟任何人去讲,自己对这个县城有多么的了解。
    毕竟在穿越之前,自己可就生活在这里,对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了如指掌。
    林平没办法把整个太行山都扛在自己肩上,但至少自己生活过的县城,自己的老家也要先照顾起来。
    人们都说要光宗耀祖,自己这一次就要回来好好反哺一下乡亲们。
    要让这里的人至少在两年之内,整个县城二十万人,集体进入万元户的生活。
    林平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目标,只要两年之内所有家庭能够达到万元户就行。
    至于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每年挣多少钱并不重要。
    再怎么说,在这个年代一个家庭为单位,能达到万元户也是不错的成就。
    当目标定得小一些的时候,也更容易让这个成就达成,同时乡亲们也更容易看到幸福并不是那么的遥远。
    只要所有人能实实在在的看到幸福唾手可得,大家工作起来也更有积极性。
    至于万元户以后,小县城的未来以及人们的未来,林平并没有过多的设想。
    毕竟林平不可能永远靠投资去养活这些人。
    顶多是一直让自己的食品加工厂维护着大家的基本收入。


第397章 就想吃饱肚子
    由于前往这贫困县城的路没有修高速,甚至连国道都不是柏油路。
    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再加上这个年代的巴士根本没有任何的舒适感可言。
    路上开的慢不说,各种颠簸惹人也受不了。
    甚至沐言菲这个坐惯了车的人,居然出现了晕车的症状。
    沐言菲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有生之年居然能够晕车,可是打开车窗吐了两次之后,沐言菲不得不依靠在林平的肩膀,虚弱的像个受伤的小猫咪一样!
    车队八点钟出发,下午七点钟的时候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然而当距离县城只剩下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时候,车队居然被堵在了路上。
    堵车能在这个年代发生,着实让林平开了眼。
    此时此刻用穷山僻壤形容这里并不会显得夸张。
    可是就在这样的地段,却发生了堵车。
    随行人员马上从吉普车上下来,小跑着上前打听。
    一番打听后得知,之所以造成堵车是因为该地区虽然已进入秋天,却遭受了连续降雨,前面出现了山体滑坡。
    几十米宽的路全部被垮他的山体掩埋。
    此时根本无法通过,如果没有大型机械入场,单凭人力的话,这一段路至少需要七八天时间才能够疏通!
    “前方的山体垮塌,有没有造成人员财产的损失?”得知堵车的具体原因之后,林平关心的问道!
    “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就是有一辆解放牌卡车路过此地的时候,明明已经发现前面一直有石头滑落,这种危险的情况不应该通行。
    可是那名驾驶员却强行试图通过这一路段,然而就在即将要通过的时候,整个山体的一次垮塌了下来。好在那名驾驶员反应够快,选择了跳车逃生!
    车子被冲入了二十几米落差的河道,车上拉着的货物也全部损失。
    如果这辆车不是载重卡车的话,或许能够轻轻松松的冲过去。只可惜拉了那么多货物之后,根本没有力量跨越这一路段!况且当时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根本不容许驾驶员做出这样鲁莽的行动。
    不过好在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随行人员看到了山体垮塌的规模,这要是跟汽车一起被卷下山,恐怕十有八九会丧命于此!
    就算当场没死,随之而来的泥土覆盖之下,也会活活的憋死在驾驶室!
    前面的路一时半会儿通不了,可是离县城也只剩下几十分钟的路程!
    如果想要掉头,恐怕也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找个地方休息。
    对于林平来说,如果只是几个人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徒步进入县城。
    只可惜六十人的庞大队伍,有十几位都是女同志。
    再加上一同出行的人年纪偏大,这一路的颠簸虽然不用大家走路,可是很多人已经明显出现吃不消的现象。
    汽车需要开几十分钟,如果选择徒步行进,恐怕也需要两三个小时。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网络大爆炸年代。
    估计此时此刻很多人正在拿着手机拍摄。
    遇到事情不要慌,拿出手机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可是在这个年代,连通信都做不到。
    没有办法呼叫救援,也没有办法呼叫县城里组织车辆来转运。
    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调头,回到路过的小镇里将就一晚。
    在镇上拨打电话,通知目的地,让他们派车等着明天转运这六十人的队伍。
    然而一个小镇子,根本招待不了这么多人。
    镇上没有招待所,要住就只能借宿到百姓家里。
    如果在网络大爆炸的年代,像这样的小镇有很多农家院可以提供住宿。
    而现在,大家想要住宿的话就只能是借宿。
    无奈之下,镇长出面开始想办法给这六十人的庞大队伍安排住宿。
    毕竟这些人都是从京城来的而且还是各个部委的要职人员。
    这无形之中,让镇长感觉到压力山大。
    以前接待县长就是最大的官儿了,可是现在除了那些随行的警卫,估计随便挑一个出来都不比县长差上多少。
    林平跟沐言菲被安排到了一家刚刚结婚的新人家里。
    甚至都在院子上墙壁上的写字还没有摘掉。
    鲜红的喜字,仿佛昨天刚刚贴上去一样。
    老乡的家是四间土坯房,连泥土红砖房都不是。
    老乡把家里小儿子刚刚结婚的房间给让了出来。
    此时房间里并没有床,而是进到房间之后就看到占了半间房的土炕。
    此时已然是深秋,虽然还不至于晚上烧炕取暖。
    可是倘若没有厚被子保暖,这晚上也着实够呛。
    老乡不仅仅把婚房让了出来,还把做好的大红被子拿了一套崭新的交给了林平。
    本来随行的人员想要给沐言菲另行安排,毕竟她报出的公开身份,仅仅是林平的董事长助理。
    一个董事长助理而已,跟团队中其他女同志,到百姓家里挤一挤凑合一晚就是了。
    可是,看着沐言菲难受的样子。
    林平也顾不得大家一样的眼光,很干脆的说:“她这辈子也没做过这么颠簸的车,走过这么烂的路!
    今天晚上我来照顾她,就不需要你们操心了。
    不过有了这样的体验之后,相信我这位助理会体验到什么叫做,想要富先修路。”
    听到林平如此说,其他人明知道不妥也没有敢吱声。
    毕竟六十个人的团队,可全都是为了他才组成的。
    而且组成团队的层级之高,跨部门之多,大家自然心里有数。
    除了工作的事情之外,没有人会闲言闲语的传闲话。
    一个是在国外长大,一个现在是知名的港商。
    这两个人想要做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大家也没必要去大惊小怪。
    当天晚上,林平在老乡家里跟着大家一起吃饭。
    镇长亲自送来的人,老乡一家人是格外的用心。
    杀了一只鸡不说,还从邻居家借了两斤白面,给林平跟沐言菲煮了两碗面。
    一家人并没有吃白面,只有两个人面前放着是白面煮成的面条。
    沐言菲现在没有一点胃口,可是发现老乡吃的是粗粮的时候,沐言菲更加吃不下自己碗里的这碗面。
    林平没有过多的情绪表达,毕竟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家都是这样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日子过得很艰苦,林平才觉得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意义。
    只有帮助这些人脱贫致富,才有可能迎来美好的生活。
    希望将来再次到访这家人的时候,这家人已经能够自由的吃着任何想吃的东西。
    当然,这个前提是本地食品。
    如果刚刚成为万元户,就叫嚣着要吃鱼子酱松茸一类的高级奢侈品,那恐怕到了二零二零年也并非所有人家都能够敞开了吃。
    简单的用过饭后,林平安排沐言菲先行睡下。
    此时此刻天色也不过是刚刚黑下来而已。
    林平没有走出去关心随行而来的团员们,只是看着手里一份镇长送来的材料。
    这是团队选择驻扎在此之后,临时让镇长送来的一份简单的材料。
    材料里的内容描述了这个镇子上的居民,平日里以什么为生,百姓的主要种农作物都是什么?
    有没有大规模的林园果园,同时最近这些年,有没有尝试种植一些以前没有种植过的农作物。
    因为是临时下达的命令,材料里记录的很多东西都模糊不清。
    而且这也并非是电脑打印出来的文件,纯粹都是手写的记录。
    有的文件似乎是从某些档案中调出来的,而有的文件明显是刚刚紧急写成的。
    虽然比较匆忙比较草率,可是林平已经对这个镇子有了大概的了解。
    整个镇子的百姓全都依赖农作物,镇上没有任何的工厂,别说是工厂连小作坊形式的乡镇企业都没有。
    没有这些单位提供就业,镇上的百姓也就只能在土地里刨食吃。
    如果遇上好年月风调雨顺,自然能够过一个好年。
    可是一旦遇上不好的年月,甚至是自然灾害年的话,很多人家都要饿肚子。
    现在的粮食产量还不足以让大家有充足的余粮,再加上此时此刻农民要缴纳各种各样的农业税,每年的粮食也就能维持一年半而已。
    听上去每年能够打到一年半的粮食,那两年岂不是就可以打出三年的粮食?
    按照这个数学逻辑,根本不存在饿肚子的现象。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能这样计算。
    粮食的储藏根本无法经受超过一年的时间。
    即便是每年都吃旧粮,把今年收获上来的粮食存放到下一年。
    可是除非遇到灾年,很少有人家采取这种方式。
    辛辛苦苦一整年,有谁不希望吃点儿新鲜的粮食。
    而且现在因为没有能力去制造更加妥当的粮仓,家家户户就只能把粮食堆积在某一间房里。
    潮湿阴暗外加老鼠虫子,即便是当年新下来的粮食,吃到第二年秋收已然是十分不易。
    百姓们自然知道需要一个更加妥善的方式去储藏自己辛辛苦苦获得的粮食,可是他们没有钱去做出这样的改善。
    有的人家甚至连口像样的大缸都买不起,只能在一间土坯房子里,用土坯砖砌出一个池子,把所有的粮食存放在里面。
    唯一能够寄托的,就是家里养一只猫。
    而想要对付那些虫子,根本无能为力!
    不能密封的储藏方式,根本就是在浪费粮食。
    林平长大的时候,早已脱离了这样的苦难生活。
    现在看着自己家乡第一手的资料,多多少少有些为父辈们的生活感到一丝的悲凉。
    一个富强的国家,就是从这样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网络大爆炸的年代,粮食浪费是那么的严重。
    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
    城市里的孩子连五谷都分不出来,即便超市里摆放着挂着牌子的粮食,可依旧很多人认不得。
    很多人每天都在超市的蔬菜区看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可是当这些孩子有机会下到农村,或者到蔬菜大棚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居然是那么的新奇。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蔬菜摆放在货架上的时候,他们能够勉强的叫出名字。
    可是当有些蔬菜还长在地里的时候,还没有被收割运送到货架上时,他们连这些东西叫什么名字都搞不清楚。
    有太多太多的年轻人,即便是一个人吃饭,也习惯性的点三到四个菜。
    甚至很多的时候都吃不了,有的菜只不过是尝了两口。
    刚刚吃了两口的菜,很多人不愿意打包带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