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中国很大,同样是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我们可以卖很多次。”张俊平笑道。
“卖很多次?他们会买?”
“为什么不买?你多注册几个公司,去中国各个省份同时投资建厂。
等到工厂建好之后,就和他们谈,把技术卖给他们的事。”
“先生,您真的是太……”山下新一想说太奸诈了,没敢说出来。
“先生,可是中国人买的起吗?我听说他们正全世界买二手的工业设备。”
“如果是要外汇的话,他们可能买不起。
但是,我们可以不要外汇,我们要他们的货物。
比如瓷器,比如丝绸,这些东西,全世界都受欢迎。
中国有大量的货物是本子需要的,用他们的钱买下来,运回本子卖掉。
一进一出,我们可以赚的更多。
有了钱,我们可以购买更先进的技术,可以聘请东京,早稻田的教授帮我们研究新的技术。”
“先生,你说的太对了!”山下新一兴奋起来。
这一段时间,山下新一没少请客,没少花钱,认识了不少的人,关系网初步搭建起来。
可这还不是他最大的收获,山下新一最大的收获是眼界比以前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山下君,你要牢记我们的目标,我们要成为本子,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
如果我们按部就班的去发展,我们始终无法和那些有着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企业竞争。
所以我们只能出奇制胜!
我们就是要借助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来快速发展,赶超那些老牌企业。”张俊平慢慢引导着山下新一的思路。
第二百零七章 灌输思想
“先生,我认为我们还可以购买一家纺织厂。
我听说,中国的纺织工业还很落后。
但是,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量巨大。
如果我们能够去中国开工厂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纺织技术,生产出优质低价的纺织品,那样我们就可以去争夺欧洲和白头鹰的市场。”山下新一很聪明,学会了举一反三。
张俊平本来想要反对,先进的纺织技术,代表着人力的需求减少,代表着大量纺织工人将会失去工作。
可是再一想,即便是现在不引进先进纺织技术,未来随着国内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纺织技术终究会落伍,会被淘汰,会有大量纺织工人失去工作。
只是,早晚的事。
“这个你看着安排就行!
我倒是感觉弄几条电视机生产线和生产技术过去,会是一个很不错财路。”张俊平最终同意了山下新一的建议,又给他提了一个建议。
张俊平的建议,对山下新一来说就是命令。
山下新一开始布置任务。
新一工业株式会社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新一工业株式会社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或者应该是说本子这边的工作效率都挺高。
本子就这么大,人口密集,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内卷严重。
白天,街上闲逛的本地人很少,大多数本子人走起路来都是急匆匆的。
好像有东西在后面追赶着他们似的。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买下了一家生产化工材料的厂子。
虽然不是生产聚氯乙烯材料的,但是这家厂可以生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又叫碳素纤维,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工材料,航天工业、船舶工业、汽车、运动器材上都能用到。
中国一直到张俊平穿越过来,都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又过了两天时间,山下新一又买下来一家电视机厂,很小的电视机厂,说是电视机厂,其实更像是一个组装车间,从各个厂家购买元器件之后,进行组装。
另外还收购了一家纺织厂,这家纺织厂才是张俊平最满意的一次收购。
原厂主是一个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的工厂主,结果因为大量资金投入到了新产品的研发中,导致工厂资金链断裂,即便是这样,原厂主也没有放弃自己对新产品的研发。
而是选择把自己的工厂卖掉,然后继续新产品的研发中。
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其实缺少的就是这种破釜沉舟的研发精神。
虽然研发中心不肯卖,新型纺织产品还在研发中,但是他的工厂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新型纺织技术,都是高附加值的纺织技术。
中国目前纺织业很火爆,几乎全国所有的地级市,甚至一部分县级市都有纺织厂。
可是,这些纺织厂都是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
生产十匹低附加值的布,都不如生产一匹高附加值的纺织品的利润高。
“山下君,你们做的很好,公司虽然很年轻,但是干事的效率让我很满意。”张俊平靠在沙发上,笑着对站在自己面前的山下新一夸奖道。
“嗨!谢谢先生的夸奖,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山下新一被张俊平夸奖的像个孩子一样,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你抓紧时间安排人,进驻这三家工厂,对其中的生产工艺,流程吃透之后,就可以着手咱们的计划了。
三桥纺织的遭遇,很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遭遇。
三桥纺织的产品很有市场竞争力,可依然资不抵债,固然有三桥次郎把大量资金抽走投入研发,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本子的市场太小。
如果换到中国,这个问题绝对不会发生。
我们要想快速发展壮大,必须要走出去。
要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把工厂整体搬迁过去,告诉他们,现在他们只是一个小员工,一旦到了中国,他们的级别都会上调一级,包括工资。”张俊平没事就给山下新一画饼。
然后再由山下新一去给公司的员工画饼,让新一工业株式会社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只有到中国去,才能更快的发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为了增加说服力,张俊平甚至不得不忍着怒火,把二战、侵华战争拿出来举例。
如此三番五次的说,终于让新一工业株式会社达成共识,到中国去,赚大钱。
“嗨!我已经安排人进驻工厂,开始对工人进行开导。”
“把工厂整体搬迁到中国去,政策上没什么阻力吧?”张俊平继续问道。
这才是张俊平最担心的事情,经济产业省有时候很操蛋,一件很普通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出口,他们都能以各种理由卡住你,不让你出口。
“没有问题,这几天我已经和经济产业省的一位大人物做了沟通,给他送了一副唐伯虎的仕女图,他承诺经济产业省那边不会卡我们。”山下新一自信的说道。
张俊平嘴角抽搐了一下,这个混蛋。
一副唐寅的画就这么送出去了,你倒是告诉我一声啊,他喜欢字画,我给他画几幅。
张俊平还不得不违心的夸奖一句,“嗯!你办的不错!
那个电视机厂,光有组装能力不行,你还要把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商都集中起来,我们要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产工厂,而不是组装车间。”对这家电视机厂的收购,张俊平是最不满意的。
不过,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三亿日元听上去很多,可是收购了三家工厂之后,新一工业的资金也达到了极限。
“元旦之后,你安排人去中国洽谈投资的事,先去BJ,那里是中国的首都,我们要先占领首都的市场,然后往南北扩散。”张俊平继续交代着。
“嗨!”山下新一习惯性的点头答应道。
答应完,山下新一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今天张俊平交代的东西有些多。
抬起头看着张俊平小心的问道:“先生,您要离开了吗?”
第二百零八章 抵达柏林
“嗨!”
“呵呵!是的,我要离开了,路已经给你铺好!
接下来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靠你自己了!
我能够帮到你的已经很有限。”
“不,先生您就是我心目中神!您的存在,会永远指引我前进。”山下新一带着不舍的说道。
“你说的没错,我只能帮你指路,但是如何走好这条路,还要靠你自己。
山下君,中国有句话叫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我们到了分别的时刻。
我会时刻关注着你的!”张俊平拍了拍山下新一的肩膀,笑着说道。
是该走了。
张俊平在本子已经停留了二十多天,种下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只可惜,他没有时间等着这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您要去哪里?”山下新一万分不舍的问道。
“欧洲!本子这边有你在,我很放心。
我要去普鲁士,在那边开辟一个新的起点。”张俊平目光深邃的说道。
“先生,您什么时候回来?”山下新一眼圈发红,有些动情的问道。
“呵呵!我会一直关注着你,等需要的时候,我就会回来。
中国那边我已经给你铺好了路。
去了BJ,就去XC区物资局找一个叫许少民的。
你们接下来的行程,他都会安排好。”张俊平轻笑道。
山下新一还算有点良心,会为自己的离开,伤心难过。
懂得感恩,这让张俊平比较满意。
“嗨!”山下新一答应道。
山下新一从心里感激眼前这个充满神秘的男人,不光是把他从窘迫中拯救出来,还给他了一份事业,让他成为了人上人。
每每想到,前女友哭着哀求他复合的场景,山下新一就忍不住激动。
他做到了,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做到了让前女友后悔,让原来的主管,跪下舔他的脚趾头。
而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个神秘的男人赐予他的。
“哦!对了,三家工厂搬迁后,留下的地皮,可以运作一下,建成住宅小区。”
“先生,账上没多少钱了。”
“笨蛋,靠我们自己的钱,能干成多少事?
把地皮运作好,变成住宅用地,然后拿去银行贷款。”张俊平笑骂道。
“你单独成立一个置业公司,这三块地皮就是置业公司的资产。
让他们在这三块地皮的基础上发展。”张俊平最后交代道。
挥一挥衣袖,我走了,就像我来的时候,不带走一片云彩。
张俊平没有让山下新一送行,独自一个人拉着行李箱,搭乘前往普鲁士的飞机。
张俊平不差钱,自然选择乘坐头等舱。
上了飞机,张俊平带上眼罩,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思考着自己在本子的得失。
本子这二十天,应该可以说是成功的。
只是过程比较曲折,可最终目的达到了。
从本子到普鲁士需要十二个小时,也许是因为张俊平一上飞机就带上了眼罩。
所以空姐只是检查了一下,确认他系好了安全带,并没有打搅他。
慢慢的张俊平从思考变成了沉睡。
这一觉睡的很沉,一直到飞机抵达普鲁士首都柏林上空,张俊平才醒过来。
其实,这个时候,张俊平完全可以不用来普鲁士,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任务。
仅仅新一工业株式会社元旦之后的投资,就让他超额完成了此次的任务。
一边是拿钱买技术设备,一边是外商投资,让各地政府选择的话,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外商投资。
因为,外商投资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支付宝贵的外汇。
目前,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连续多年赤字。
但是为了发展,国家依然咬紧牙关,大量采购各种工业设备和技术。
后世有人吐槽国家,大量购买的工业设备都是过时的二手设备。
国家也不想买二手设备,关键是没有钱,国家的工业正在起步阶段,那些西方国家落伍的二手设备,正好适合国家需要。
最重要的是,二手设备便宜。
张俊平此时回去,也完全可以。
但是,采购团此时还在欧洲考察市场,洽谈工业设备的采购。
他独自回国,有些不合适。
所以,干脆到普鲁士来一趟,就当是寻宝吧。
是的!张俊平把这次的普鲁士之行,当成了寻宝之旅。
普鲁士民间埋藏了大量的纳粹宝藏。
这些宝藏,现在还没被人发现,直到后世,有的被人发现,但是更多则成为了永远的传说。
关于纳粹宝藏的传说,从二战结束,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从未停止过。
像什么神秘消失的黄金列车,失踪的琥珀宫。
除此之外,还有像狼穴宝藏,大德意志之宝,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宝藏。
这些都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国的寻宝人,前来寻宝。
有人一无所获,但有人成功寻获宝藏,因此发财。
比如,美国曾经莫克斯的一处盐井里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纳粹宝藏,里面有金锭8198块,金砖55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