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臭小子,就知道耍贫嘴!”叶丽华伸手揪了一下张俊平的耳朵,笑骂一句,才又接着说道:“明天晚上来家里,我把我们单位新分来的女大学生领家来,你们见见!”
“啊?!
嫂子,要不算了吧!人家女大学生,那会看得上我?”
“女大学生怎么了?我们家平子差啥?
一米八五的大个,长的帅气,工作单位也好,配她大学生怎么就不行了?”张俊平刚说一句,叶丽华先不乐意了,嚷嚷起来。
好像人家女大学生真没看上张俊平似的。
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怀,让张俊平的心暖暖的。
穿越过来好几天了,虽然表面上,张俊平好像接受了这一切。
对谁都是笑呵呵的,很热情。
但是,他的心是孤独的,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是陌生的,就像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有种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至于展露在外的笑容,那都是给别人看的。
就像我们去外地,也总是不自觉的露出一张笑脸。
笑容是一种掩饰,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就像刚才拒绝相亲,就是一种本能反应。
叶丽华絮絮叨叨的话,却像一根利刺,瞬间戳穿张俊平的心防,把他包裹起来的心融化。
“听话,明天好好打扮一下。
我给你说,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这姑娘长的那叫一个俊,一米七的大高个,那小细腰我看着都眼馋。
还有那屁股蛋子,一看就好生养。”叶丽华还在絮絮叨叨的说着。
张俊平默默听着,脸上的笑容却变的越来越自然。
叶丽华的话,不光扎破了他的心房,也打破了他和这个世界的隔膜。
周围原本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亲切起来。
“听您的,保证完成任务!把女大学生拿下!”张俊平嬉笑着冲叶丽华敬礼道。
“臭小子,你以为打仗,还把人女大学生拿下,你可别胡来,别把人家吓着。
真不成,嫂子再给你寻摸好的。”叶丽华被张俊平搞怪的样子给逗的捂嘴格格笑了起来,伸手打了张俊平一下。
叶丽华也是BJ人,身上天生带着一股子北方女子的爽利。
陪着张俊平说了会话,转身去厨房做饭,留下俩大老爷们在客厅喝茶聊天。
物资局在八十年代以前都是好单位,油水十足。
自然早早的就盖了自己的宿舍楼。
许少民,也就是许科长作为单位的中层干部,自然也分到了一户二居室的房子。
“现在入秋了,这天眼看着就要变冷。
前天局长去区里开会,领导特意交代,一定要确保各单位和居民的煤炭供应。”许少民拿起烟自己点了一根,然后把烟扔给张俊平,才开口说道。
“班长,我明白!明天我就去山西,保证把煤给您弄回来!”张俊平立马站起来铿锵有力的保证道。
响鼓不用重锤。
许少民这个时候和他说这些话,自然是希望他去,但是又不愿意用行政命令来给张俊平分配任务。
“明天不行,明天你嫂子给你介绍对象,你不能走。
你刚回来,先休息两天!
等下周一,再去鹤岗!
山西大同,河北,山东那边我都安排人去了。”张俊平很爽快的答应道。
“班长,鹤岗那边虽然也是煤炭产区,可是鹤岗的煤不如山西的煤搁烧……”张俊平犹豫了一下又开口说道。
山西大同和HLJ鹤岗都是国内重要的煤炭基地。
只是鹤岗的煤,低位热量不如山西大同的高。
只不过老百姓不懂煤炭的质量指标,不懂什么叫灰分含量,什么叫低位热量。
他们只能朴实的去分辨这煤禁不禁烧,烟大不大。
“现在那还顾得了那些?
不禁烧,总比没得烧强?
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中,全国的煤炭产量在不断增加,却始终跟不上全国各地对煤炭需求的增加。
今年预计煤炭总产量能达到五亿吨,可全国煤炭需求量却是十亿吨,缺口很大!
我们XC区有一百万人口,就按平均每人三百公斤煤炭用量,这一冬天怎么也要三十万吨煤。
上级只划拨给我们二百万吨,听起来不少,平均每人能分到三吨煤。
可是,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才是真正的用煤大户。
为了确保他们的生产,为了顺利完成五五计划的目标,上级要求我们必须要保证辖区内工厂的用煤……
光是这一块缺口就有一百三十万吨,再加上居民用煤,缺口最少在一百五十万吨以上。”许少民苦笑解释道。
张俊平沉默了,以前在一些影视文字资料里,知道八十年代以前国家很困难。
物资如何的匮乏。
买个白菜都像打仗一样,因吵架,甚至动手的都不在少数,每次居委会发大白菜的时候,都要有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在旁边值勤。
现在,通过刚刚许少民一番话,一串数字,张俊平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物资的匮乏。
不说别的,光是煤炭,全国人口总数接近十亿,而煤炭总产量是五亿吨。
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才半吨煤。
如果刨除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煤炭,真正能分到每个人头上的煤炭不足五十公斤。
这是一年的量。
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绝对想象不到烧煤有多困难。
关于煤炭的紧缺,张俊平还是有所了解的,国家为了缓解煤炭紧缺的压力,已经开始研究,放开对一些小型煤矿的开采。
也正是这一决定,造就了许多的煤老板,大大缓解了煤炭压力,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当然,这些不是张俊平该操心的事情。
“这次局里一共派出去五个采购员,你们每个人的任务是三十万吨。
局长在局党委会上说了,谁完成任务,年底的先进个人就给谁,没入党的优先入党,他亲自做入党介绍人,优先提拔任用。
超额完成任务的,评区先进,甚至市先进,破格提拔任用……”许少民又接着说道。
局里的奖励措施很到位,给的也很大方。
可是张俊平听了却直嘬牙花子。
他没想到重生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如此困难。
三十万吨煤,相当于好多煤矿一个月的产量,一些小煤矿甚至一年都产不了这么多煤。
张俊平倒也没有惊慌,打退堂鼓。
他前世是个古董贩子,干的就是收,卖的勾当。
想要收到一件合心意的古董,可不容易。
每一次古董交易,那都是斗智斗勇,里面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所以,采购三十万吨煤炭,任务虽然艰巨,但还吓不倒张俊平。
“行!我先收拾收拾,做些准备工作,周一启程去鹤岗。”张俊平也没多说别的,直接点头答应下来。
第三章 塑料是稀缺物资
“好!”许少民满意的点点头。
这才是自己带出来的兵,交代的任务,只有两个字,完成。
有条件完成,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
不像其他人,交代任务,还没出发的,先把困难罗列一大堆,然后就是各种讲条件。
都特娘说老子偏心,手下有这样的兵,谁不偏心?
“你们两个,到家了,还没完没了的谈工作。
快洗手吃饭吧!”这时叶丽华走过来嗔怪道。
“嫂子,燕子和浩子呢?等等他们吧!”
“他们去他奶奶家了,不用等他们。”叶丽华一边说着,一边利落的摆上碗筷。
“嫂子,求你个事!”张俊平一边帮叶丽华端菜,一边讪笑着说道。
“和嫂子说什么求,你有啥事就说!”叶丽华对张俊平口中的求很不满意,瞪了张俊平一眼,嗔怒道。
虽然张俊平一口一个嫂子叫着,可两人相差十多岁,按老话,这都隔着辈了。
张俊平当兵的时候刚满十六岁,正好赶上许少民最后一年当班长。
随后就被提干。
叶丽华也一直把张俊平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嫂子,您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弄点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
“就是想从红星塑料厂定制一批塑料镜子和塑料梳子。”
“塑料梳子我知道,红星塑料厂就生产塑料梳子,可塑料镜子,我还真没听说过。”
“其实塑料镜子生产很简单,就是把玻璃镜子切割成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外面用硬塑料包裹起来就行。
喏,这是我今天下午画的简图,您看一下。”张俊平说着从兜里掏出下午画好的塑料镜子简图,递给叶丽华。
“哟,你小子最近进步不小啊!这字可比以前强多了!”许少民探头看了一眼,笑着说道。
穿越后的张俊平和前身的灵魂完美融合,包括情况记忆都完整继承过来。
甚至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原本就比较相近,所以也不存在出现双重人格的风险。
非要说张俊平有什么漏洞,那就是字体了。
张俊平前世可是省书法协会,省画家协会的会员,虽然花了钱,可也是专门练过的。
书画水平不敢说多好,但是作为普通人装装门面足够了。
一个初中毕业,一个省书法协会会员,水平相差还是挺大的。
“嘿嘿,这不是您老训我,说我字写的像狗爬,所以我知耻后勇,沉下心好好练了练字。
原来还想着给您个惊喜,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了。”张俊平嘿嘿笑着打了个马虎眼。
许少民嫌弃张俊平的字丑,这件事真实存在。
前身也确实练过字,不过练字这东西也讲究天赋。
有些人练了很长时间的字,也就能做到横平竖直,单个字拿出来还不错,但是组合起来,怎么看都不好看。
扯远了。
“臭小子!”许少民满意的骂了一句。
“画的不错,没想到平子还有绘画天赋。
你这个想法不错,对塑料厂也是一件好事,可以丰富他们的产品线。
我回头和塑料厂同志聊一下,让他们加班生产一批出来。”叶丽华夸奖了一句,然后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叶丽华作为XC区轻工局计划科科长,让下属塑料工厂生产一批计划外的塑料制品,这是很简单。
也就一个电话的事。
“对了,你要多少?”
“一样先来一万个吧!”张俊平随口说道。
“一万个?平子,你要是缺钱,和嫂子说,咱可不能犯错误!”叶丽华吓了一跳,赶紧叮嘱道。
“嫂子,我要塑料镜子和塑料梳子是用来当敲门砖的。
这塑料镜子和梳子可是稀罕玩意。
我拿着去煤矿铺路用的。”感受到叶丽华的关心,张俊平很感动,笑着解释道。
塑料镜子,在后世是烂大街的玩意,可八十年代以前,却是稀罕玩意。
“就你小子,鬼点子多。”许少民笑骂道。
“这也是没办法,全国性的物资紧缺,所有的工厂,计划外的产量就那么一点。
你想拿到计划外的商品,没点点子能成?”张俊平两手一摊无奈的苦笑道。
物资局的采购员,生活绝对精彩。
可以说采购员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中国关系学。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我计划外的产品不愁卖,卖你也行,卖给他也行,那么我凭什么要卖给你?
这就靠采购员的临场发挥,如何与厂家打好关系,拿到人家计划外的产能。
所以,物资局的采购员权利很大,局里给了很大的自由度。
比如差旅费实报实销,只要你完成采购任务,基本上写个条子就能报销。
包括到其他各种为了促成采购而产生的花销。
这里面的道道很多,遇到贪心的,一年从中弄个大几千,甚至上万块钱都很轻松。
但,也真的很辛苦。
就比如前身,连干十八杯高度白酒,最终成功把自己喝走,也才喝回来十八车皮的木材。
后来还是张俊平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才成功忽悠着林场给发了五十车皮的木材。
敞篷的火车车皮,一车皮能拉七十多立方,张俊平这次弄回来三千五百多立方的原木。
当然也不能说是忽悠,张俊平可是帮李场长解决了冬天吃菜难的难题,说不定还能在东北开创一个种大棚菜的潮流。
不仅如此,张俊平还帮着解决了建塑料大棚急需的玻璃。
建大棚用塑料布更合适,但是这年头,塑料比玻璃更难弄,所以张俊平给李场长出了个主意,用玻璃。
这才让李场长答应给五十车原木,超额完成任务。
当然,张俊平也不吃亏,李场长答应以后每年都会给张俊平留三十车原木。
不过,这里面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棚菜真的能成功。
……
“这次东北之行干的不错,今天咱们喝五粮液,算是奖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