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博物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斤虎骨酒兑上十斤菊花白,药劲刚刚好。
  如此三斤变三十斤,局长那边送二斤,副局长那里……区里……
  许少民默默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点赞。
  “班长,我白天出去转转,做一些准备工作。”
  “还做什么准备?”
  “我去鹤岗,不得带点咱BJ的土特产过去?
  对了,您哪里还有茅台、五粮液的酒票吗?给我弄点!”张俊平也不客气,直接伸手讨要。
  “年纪轻轻的,也不知道跟谁学的,整个一酒鬼!”许少民一边骂着,一边打开抽屉,拿出一打票,数出十来张递给张俊平。
  “除了您,还有谁?跟您之前,我可是滴酒不沾!”张俊平抢过酒票,躲过飞来的报纸,开门出去。
  临走还没忘记,顺走许少民办公桌上的烟。
  回到自己的办公位上,张俊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打开报纸。
  虽然请假了,但是这个点出去有点早,万一在门口遇到局长们,那就不太好了,早退的职工遇到迟到的局长,太尴尬。
  先研究一下报纸,关心一下国家大事。
  伟大的总设计师发表了重要的北方讲话。
  1,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慢,那就没有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第六章 收徒
  “张哥,柳哥、陈哥、吴哥他们都去了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您啥时候出去?”小李悄悄凑到张俊平旁边,小声问道。
  “怎么?看见我眼烦?所以想让我赶紧出去,还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张俊平闲着没事,就想逗逗这个大眼睛的女孩。
  倒不是张俊平对人家小姑娘有什么想法,就是想逗逗这个小姑娘而已。
  关键是小姑娘太小,下不去手。
  “没,我哪敢看张哥你眼烦……”小李涨红着脸,急忙解释着。
  “是不敢,还是不会?”
  “不敢……哦不!是不会!”
  看着小李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张俊平也不仔开玩笑,正色问道:“好了!和你开个玩笑,你问我什么时候出去,有事?”
  “我……我想跟着您,帮您跑跑腿,打打下手啥的。”
  “你想拜我为师?”张俊平笑着问道。
  这个年代,各行各业都流行拜师父。
  工厂里学技术要拜师,供销社卖东西要拜师,他们这些采购也要拜师。
  “是啊!我想拜您为师,您看成不成?”
  张俊平摸着下巴,看着眼前这个青春靓丽的女孩。
  不知道有没有十八岁,应该没有。
  长的不错,眼睛很大很亮,个子也很高,家境也不错,很富有。
  拥有一座飞机场。
  把小李看的心里直发毛,张俊平才收回心思,开口说道:“你去把小夏叫过来!”
  “小夏?!”小李眨着大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张俊平。
  要是张俊平不给她一个说法,就哭给他看。
  “小李,你很勤快,很有上进心,可你毕竟是女孩子,我单独带着你出去,对你影响不好。
  你把小夏叫过来,我问问他的想法,要是能行,咱们三个人一块出去。
  二人为私,三人为公,这样对大家都好。”张俊平赶紧小声解释道。
  “好的,张哥!”小李一听不是嫌弃她,准备收小夏当徒弟,立马换了一幅面孔,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张哥,你找我?”小夏心怀忐忑的问道。
  “小夏,过几天我要去趟鹤岗,想带你和小李一块去,你有什么想法?”张俊平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愿意,我愿意,张哥……哦不!
  师父,我愿意跟你去鹤岗!”小夏狂喜,连忙点头,生怕张俊平反悔,直接改口叫起师父。
  “先别忙着叫师父,这次去鹤岗算是对你们的一次考验,事情办好了,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徒弟!”
  这个年代收徒可不是那么简单,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
  张俊平倒是没那么多讲究,只是并不太愿意收徒。
  这都78年了,物资局的辉煌即将成为过去式。
  改革开放,人心浮动,过去那种师徒关系也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么纯粹。
  带带他们可以,收徒的话,还是等等再说吧。
  张俊平愿意带他们,也不是什么善心,主要是为了能多两个跑腿的。
  当然,两个人要是通过考验,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张俊平也不介意收徒,绝对会送他们一场好前程。
  这点把握张俊平还是有的。
  “行了,你们待着吧!我去和科长说一声。”张俊平进了里间屋,把准备收徒的事和许少民说了一遍。
  张俊平愿意带徒弟,许少民自然没有意见。
  从里间屋出来,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张俊平和办公室众人打声招呼,收拾走人。
  新收的两个小跟班小李小夏,一看张俊平要走,赶紧在后面跟着。
  “你们跟着我干啥?我出去办点事,你们回去待着。”
  ……
  离开物资局,张俊平一路猛蹬,很快来到信托商店。
  早就听说。
  准确来说,是从一些网络小说里了解到,这个年代的信托商店全都是好物件。
  一件清三代的粉彩,只要十来块钱。
  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宋代钧窑瓷器,也不过百来块钱,简直就是白菜价。
  穿越过来之后,张俊平早就想到信托商店来寻宝。
  XC区信托商店,是一栋沿街的三层门面楼。
  张俊平停下车,走进信托商店。
  “同志,您准备买点什么?”看到张俊平进来,一位三十来岁的店员开口问道。
  “我看看!淘换点合用的!”张俊平一边四下打量着,一边回答道。
  “您随便看,有需要的叫我就行!”店员说完,就继续忙活自己的。
  像张俊平这样的顾客,他每天都会接待不少。
  信托商店,其实就是二手商品交易所。
  来这里的,要么是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卖了换钱,要么是图便宜来淘换旧物件的。
  一眼望去,张俊平有些失望。
  这信托商店有些名不符实啊!
  古董倒是真有,可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此时的张俊平根本看不上眼。
  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要是收一堆清末民初的东西,都不够丢人的。
  “同志,我呢,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想着来淘换点老物件回家研究研究。
  可我看您这里也没啥老东西啊!”
  “您是想买古董吧?
  买古董的话,您上三楼!”店员态度很不错。
  虽说不是多么热情,但也算周到,不失礼。
  谁说这个年代的店员都很傲慢,对顾客爱搭不理。
  其实张俊平也是误会了,人家店员也是看人下菜碟。
  张俊平一身四个口袋的中山装,相貌堂堂,一看不是知识分子就是领导干部。
  人家自然客气。
  张俊平按照店员的指点,来到三楼。
  果然,三楼别有洞天。
  打眼望去,张俊平就看到好几件清三代的青花瓷和粉彩。
  还有几件应该是清早期的珐琅彩瓷。
  三楼店员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
  看到张俊平上来,微笑着招呼道:“同志想买点什么?”
  “麻烦您,把那几个盘子拿过来看一下。还有那把茶壶也不错,一块拿过来看一下!”张俊平装作不懂行的样子,指着货架上的瓷器对老人说道。
  “同志,你说的那几个盘子是雍正过枝牡丹纹粉彩盘,价格比较高。
  你要是家用,建议您去一楼,那边也有许多和这个类似的盘子。”老人没有去拿东西,而是很有耐心的解释道。


第七章 不懂规矩的人
  得!
  张俊平一听老人说出粉彩盘的名字,就知道对方也是行家。
  也对,人家可是信托商店专门负责买卖古董文物珍贵商品的售货员,怎么可能不懂行。
  前世收古董装傻充愣,扮猪吃老虎习惯了。
  过枝花纹又叫过墙花,这种瓷器最早出现在雍正时期的粉彩瓷上面。
  后来道光年间,这种过枝花纹才开始运用到青花瓷上面。
  “让您见笑了!”张俊平双手抱拳道:“您麻烦您拿一下粉彩过枝牡丹盘。
  还有那件珐琅彩瓷五福寿桃提把壶一块拿过来。”
  说着用手敲了敲柜台,意思是把瓷器放到柜台上。
  “原来先生是行家!”老人也抱拳对张俊平还礼道。
  一边说着,一边把张俊平要的瓷器拿过来,小心翼翼的放到柜台上。
  张俊平轻轻拿起粉彩过枝牡丹盘,翻过来看底款。
  这是鉴定瓷器的技巧,先看底款,再看器形,其次是纹饰,最后看釉色。
  历朝历代瓷器的款识都不一样,笔法、字体、颜色都各有特色。
  比如明代字体多用楷书款,但永乐、宣德、弘治年间有少数例外,清代顺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乾隆时期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
  底款的书写非常严谨,都是由书法水平比较高的匠人来书写款识。
  正品的款识一般书写水平都比较高,而且自然。
  仿品往往再追求笔法水平的时候,忽略了自然二字,字体比较僵硬。
  不过通过笔法鉴定瓷器,需要有比较高的书法鉴赏能力。
  张俊平仔细看了一下底款,四个青花楷书,雍正年制。
  字体,颜色,笔法都对,张俊平已经有了一大半的把握,这是一件正品。
  翻过来再看器形,纹饰,釉色。
  历朝历代官窑瓷器对器形都有严格的规制,也就是多大尺寸都有规定。
  而不是匠人自己想生产多大,就生产多大。
  张俊平已经非常肯定,这就是已经正品雍正粉彩过枝牡丹盘。
  一件品相非常完好的粉彩大盘。
  接着又看了其他的几件,都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过枝花纹粉彩。
  “这几件我都要了,多少钱?”
  “这件雍正粉彩过枝牡丹盘是一对,一共算你二百八十块钱。
  这件乾隆粉彩过枝莲花纹大碗,一共是四件,收你五百。
  这件康熙珐琅彩瓷五福寿桃纹提把壶配有四个小茶碗,收你三百。
  一共一千零八十块钱。”老人很麻利的报了个价。
  张俊平被吓了一跳,谁特娘的说建国后到八十年代以前古董都是白菜价?
  真特娘的瞎胡扯。
  这六件粉彩和一套珐琅彩瓷放到后世,能卖一个多亿。
  而现在只要一千块钱,这么算确实是白菜价。
  可特娘的,后世一套什刹海的四合院,随随便便就上亿。
  而这个年代,一千块钱,都够在什刹海四合院里买两间房子了。
  所以说,好东西从来不便宜。
  “这位同志,您也是运气好,这几件东西,是今天早上刚收上来的。
  您再晚来一会,可能就……
  我看您是行家,也是真心喜欢老玩意,我才给您报的实在价。”看到张俊平不说话,老人以为张俊平是嫌贵,于是开口解释道。
  “这几件东西我要了!
  我再看看其他的,一会一块结账。”张俊平没有再犹豫,爽快的点点头。
  不就是一年的工资吗?好东西遇到就不能错过。
  “好的,您随便看!
  我也可以帮您推荐,看你喜欢什么品类的东西。”
  “好东西我都喜欢!
  这每一件老东西,都是历史的记忆。是时间长河积淀下来的瑰宝,上面蕴含着我们先辈的文化精髓。
  所以,有什么好物件,尽管拿出来。
  玉石、瓷器,字画,古籍善本,家具木器我都要。”说着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厚厚的五打钱。
  都是十元面值的,这一打就是一千块钱,五打五千。
  这在七八十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
  这钱可不是张俊平通过虚开费用报销得来的。
  前身帮着局里同事采购物资,采购运输总有损耗,所以卖给同事的价格总要比采购的稍高那么一点点,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也都能理解。
  其实前身已经很实在,只是稍微加一点损耗,就这样,每次采购物资最终收到的钱都比花费高几百块钱。
  有的采购员,光是帮同事捎带物资,一年就能赚大几千。
  张俊平这五千,也是工作两年辛苦攒下的。
  “您稍等!”老人扫了一眼,知道张俊平是个大客户,也不再多说,转身从货架上拿下几件东西,放到柜台上。
  “这几件东西都是昨天刚收上来的,您给掌掌眼。”说着老人把其中一个卷轴慢慢打开。
  张俊平的注意力一下被卷轴的内容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