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厂长,这一副字,写的好,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应该是你心情非常好,应该是心情极度愉悦的情况下灵感突发,然后一气呵成,写出来的。
所有的字,都像一个整体,浑然天成,让人看了顿时感觉整个人心情都变好了许多。”张俊平指着其中一幅字称赞道。
“小张,你说的太对了!要不是我知道,你以前没来过我这工作间,我都怀疑你当时在场。”李开河击掌惊喜的说道。
“李厂长,您这幅字,是入神了!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了作品里面。
让观看作品的人,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绪,与之产生共鸣。”张俊平笑着点评道。
“对,对!说的太对了!我邀请了几位书法界的大家过来参观,他们说的和你差不多。”李开河欣喜的说道。
“小张,咱们今天以文会友,你也留下一副墨宝,回头我让人裱好,挂在这工作间的墙上。”李开河邀请张俊平展示一下自己书法水平。
“李厂长,您这……有您珠玉在前,我怎么敢献丑?”张俊平婉拒道。
说白了,不想写。
李开河的字整卡在入门的坎上。
属于将入未入的状态。
有时候,状态好了,能创作出像张俊平刚才点评的那副字一样的作品。
可大部分时候,还是只有形,没有神。
张俊平怕自己写出来,打击到李开河。
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文会友
“小张,单凭你说的那些话,我知道,你的水平一定比我高!
我知道,我自己的书法上没什么天赋,可我就是喜欢。
而且我喜欢和水平比我高的人打交道,这样我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努力奋斗的目标。”李开河很真诚的对张俊平说道。
“你也看到了,这一面墙挂的都是我的作品,另外这边一面墙上,挂的都是当代名家的作品。
都是我花了好多心思,才求来的墨宝。
我把他们都挂在墙上,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的水平有多差。
不能被厂里那些马屁精的吹捧,冲昏了头脑。
这一点,不只是在书法绘画上,在工作中一样适用。”
李开河真诚的话,打动了张俊平,这是一个真心喜欢书画艺术的人。
“好!既然李厂长都这么说了,我要是再拒绝,就有些不识抬举了。
那就献丑了!”
张俊平拿起墨棒轻轻研好墨,然后拿起一支大号狼毫笔,占上墨。
挥笔写下一行大字。
“山高路远勤作车,水深浪高苦为舟。
戊午年玖月廿玖赠李开河文友,与君共勉。
张俊平。”
张俊平写完放下笔,“一手拙字,让李厂长见笑了!”
“好!好!好!”李开河看着张俊平写的字,连喊了三声好。
然后目光炯炯的看着张俊平。
“小张,你真是太谦虚了!你这字,还叫献丑?
你这要是献丑,那墙上那些所谓的书法大家,估计都要羞愧的去自杀了。”李开河夸张的挥着手指着墙上那些名家的作品。
“李厂长,您这话要是被人听去了,我还不得被唾沫星子淹死啊!”张俊平苦笑着说道。
李开河只是一时有些激动,说的太夸张了。
墙上那些作品,好多都是他耳熟能详的大家。
比如郭沫若,又比如前段时间偶遇的启功,另外还有范增,欧阳中石,李铎等人。
这些人里面,除了郭沫若,其他几人,一个个都是后世著名的大书法家。
之所以把郭沫若排除在外,是因为郭沫若的字,是两个极端。
他的字,如果是短短几个字的牌匾或者题字,还真的很漂亮。
笔法飘逸有神,力透纸背,遒劲圆浑,完全当得起书法大家这个称号。
但是,郭沫若的长篇就有些问题了,字没有问题,而是字与字的结构出现了问题。
只能说老天给了郭沫若文学方面的天赋,却没有给他书法上的天赋。
所以,后世大家在评价郭沫若的时候,都是称呼郭沫若是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而不是书法家。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开河的交际确实非常广泛。
认识这么多书法大家,而且还不光是BJ的书法家,全国各地的书法大家都有。
张俊平暗自嘀咕着,这些书法作品,留到后世,哪一件都值不少钱,比如范增的作品,号称画家第一,书法最贵,每一平尺价格超过二十万。
“小张,你的字,我还真不是奉承,你看看这些书法大家的字,哪一个比得上你?”李开河直接从墙上把范增,欧阳中石等几个中坚力量的书法家的字取下来,放到书案上和张俊平的字做对比。
其实,根本不用对比,张俊平也清楚自己的字,根本不是那几个人能比的。
不说现在,那几个人才刚刚四十多岁,书法还没达到巅峰期。
还真不是吹,就算是后世,他们的巅峰期,也比不过此时的张俊平。
两个人在工作间里聊了一会书法创作,才又回到办公室。
“小张啊!既然咱们是文友,那么我也不和你说什么套话了。
你说的大四合院,厂里确实不少。
不过,要说闲置的……
你等一下!”李开河说着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面,拿起电话,打了个电话。
不大一会功夫,走进来一个中年妇女。
“这位是我们厂后勤处的周处长。
周处长,这位是XC区物资局的张科长,咱们今年刚刚采购回来的十万吨焦煤就是小张科长帮忙联系的。”李开河先给两个人做了一番介绍。
李开河介绍张俊平是物资局是科长,是在给张俊平抬面子,却没想到误打误撞,还真蒙对了。
“您好!”张俊平率先站起来和对方握手问好。
“张科长,我可要好好感谢您,因为张科长的焦煤,我们今年年底可是能拿不少奖金。”这个半老徐娘娇笑着和张俊平紧紧握了握手。
后勤处可是轧钢厂的实权科室之一。
采购科就归后勤处管,杨莹也是这位周处长的手下。
“周处长,小张科长想要购买一套大四合院当做婚房,你是咱们厂的大管家,你看看咱们厂名下的四合院,有没有合适的?”李开河很直接的询问道。
可见,眼前这位周处长是李开河的心腹手下。
“李厂长咱们厂名下确实有好多四合院。
只是,张科长,您对四合院具体有什么要求?”周处长看着张俊平问道。
“要求,只要足够大就好!”张俊平笑着说道。
“足够大?”周处长愣了一下,这是什么要求?
“嗯,最好能在什刹海或者在故宫周边。”张俊平又笑着补充了一句。
“哦!这样啊!
嗯……”周处长想了一会,才开口说道:“张科长,我们厂在什刹海还真有一套大四合院。
四进四出的大院子,左右带四个跨院,后面还有一个挺大的后花园。
只是……”
说到最后,周处长迟疑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周处长,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小张科长不是外人,是我的文友。”李开河在旁边笑着说了一句。
“那个地方,以前是我们的一个物资仓库,后来七零年的时候发生一场火灾,里面烧死了好几个人。
也就此荒废了下来。”周处长一听是李开河的文友,更不敢隐瞒。
“换一个地方,小张科长是准备买来当婚房的,那地方死过人,房子也都被烧的差不多了,还怎么当婚房。”不等张俊平开口,李开河直接开口打断了周处长的话,很是不高兴的说道。
第一百六十三章 被烧毁的四合院
“李厂长,别的四合院现在都用着呢。”周处长有些为难的说道。
“那就腾出来!这么大一个工厂,难道连套四合院都腾不出来?”李开河皱眉道。
“李厂长,周处长,我倒是对那套四合院很感兴趣。”张俊平笑着插话说道。
“老弟,那套四合院真不合适,我知道那套四合院,当初发生火灾后,我去过一次。
真的是满目疮痍,大火几乎把整个院子都给烧光了。
对上汇报是烧死了三个人,可实际上,烧死了二十多个人。
我这么说你能理解吧?”
“理解,李厂长,你能说出这些话,我真的很感动。
咱们都是共产党人,还能怕死人?
真要说起来,咱们国家这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山河,哪里没有死过人?
远的就不说了,就咱们BJ,那一寸土地上没有死过人?
咱们要是顾忌这个,还怎么生活?”张俊平笑着说道。
“老弟,你说的这个倒是没错。
刚刚周处长说的那套四合院,原来是一个贝勒的住宅,后来国家把院子划拨给了轧钢厂。
要是没发生大火以前,那地方确实是一个好地方。
房子基本上都烧没了,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现在那地方估计荒草长的已经比人高,弄不好里面还会有不少野鸡野兔。”李开河给张俊平讲述着那套四合院的来历,最后还开了个玩笑。
张俊平在脑子里想了一下,李开河这个玩笑还真不是玩笑,荒废了七八年,里面还真就像李开河说道的,荒草丛生,野鸡,野兔已经在里面安家落户。
“没事!李厂长,那块地地方我要了!
从无到有,重新打造一套四合院,这样才更有成就感。”张俊平笑着说道。
“你真的想要那个地方?”李开河又确定了一遍。
“要了!李厂长,那地方我要了,不过要建好,估计没有一年根本建不好。
还得麻烦周处长再给我找一套四合院。”张俊平笑着说道。
“再找一套的话……”周处长一边说着一边去看李开河的脸色。
“周处长,你想想,看看哪一处四合院方便腾出来。”
“咱们下属的铁锨厂,效益一直不好,连年亏损……”周处长说到一半停了下来,看着李开河。
“嗯,那帮家伙,简直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就那个地方吧!
那套四合院,也是一套大四合院,三进三出的院子,最重要的是那地方,因为一直都是铁锨厂的厂房。
里面的房子情况都还是很不错的。”李开河先骂了一句,才又开口对张俊平介绍着情况。
“李厂长,既然那四合院现在是铁锨厂,卖给我不合适吧?”张俊平说了一句很虚伪的话。
“没事!回头我就下通知,让他们整体都搬到总厂来上班。
省的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
呸,呸呸!
兄弟,我说错话了。
是这帮不干人事的家伙,为厂里做一点贡献。”李开河笑着假模假样的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
“周处长,这件事交给你了,一周之内让他们把四合院给我腾出来,如果办不到,那么从厂长往下,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给开除。
把铁锨厂解散算逑!”李开河又向周处长命令道。
“好,我知道了,我这去下通知!
实在不行就让保卫科、财务科和纪检科出面去和谭胜利聊一聊。”周处长很干脆的答应下来,她的办法也是非常狠辣。
让财务科和纪检科出面,自然是查账。
但凡是企业亏损的,只要查账,基本上一查一个准,一个都跑不了。
现在没查帐,那是给他们留着面子。
如果给脸不要脸,那就不能怪周处长不给他们留活路吧。
“行,就按照你说的办!”李开河点点头道。
事情就这么简单的决定下来。
中午,在李开河极力挽留下,张俊平留在轧钢厂吃了一顿午饭。
李开河叫上周处长还有杨莹,以及一位副厂长作陪。
如此,自然是也少不了要喝酒。
不过,张俊平的酒量,即便是不作弊,李开河几个人加起来也喝不过张俊平。
更何况,张俊平急着想去什刹海看看那栋被烧毁的贝勒府。
所以,稍微开了一下挂,喝了一斤多点,其他的都被他存进了博物馆空间里。
等以后再卖给双头鹰。
从轧钢厂出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张俊平骑着自行车,一路来到什刹海。
他就住在什刹海,和那栋烧毁的贝勒府虽然不在一条胡同里,可也知道那地方。
据说这里还闹鬼,在附近很出名。
只是,这个时代,闹鬼这件事,没人敢宣扬。
只是在私底下传。
其实越是这样,人们的好奇心越重。
所以,这里也是一些半大孩子探险的乐园。
一到周日,这里就会有很多半大孩子,聚集在这里探险。
后来,又发生了一次火灾,才使得这里被彻底封了起来。
外面重新修建了高达三米的院墙,院墙上还插满了碎玻璃。
院门则换成一道大铁门。
这地方现在已经是张俊平的了,就连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