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影巨匠-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能与他抗衡,现在,他也希望其他人能够知道——更何况,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登上报纸,那种荣耀感和自豪感,让他意气奋发。
  这样的心情一直持续到了晚上,电视台黄金时间的新闻报道让曼努尔意识到,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他们被认为是恐怖份子,他们的持枪行为被认为是主动挑衅,他们的存在被认为是社会的毒瘤,整座城市里现在人人自危,不安情绪正在蔓延。
  曼努尔几乎暴跳如雷,恨不得拿起机关枪就出去扫射一番,但却找不到发泄怒火的对象,只能是和自己的手下发火。明明他是按照兰斯的要求,出去向媒体记者示好,但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呢?
  对,兰斯!
  曼努尔脑海里灵光一闪,他忽然就意识到,兰斯说得对,“上帝之城”必须拍摄,因为其他人对他们都有偏见,而且根本不愿意来了解他们,所以他们需要“上帝之城”这部作品,这部真实地将他们的好处和坏处、优点和缺点都展示出来的作品。
  想到这里,曼努尔心潮澎湃地站了起来,他需要去见兰斯,他需要全力支持兰斯!但……曼努尔脑海里闪过了一个身影,“卡尔文呢?那个美国来的卡尔文呢?都是因为他,如果不是因为他,我们就不会和施特雷洛先生闹翻,我们也不会引来那些可恶的媒体,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婊子害的!他人呢?把他抓过来!”
  “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
  马丁抬起头,看着眼前暴怒不已的主编,那通红的血管几乎随时都要爆裂了,滔天怒火汹涌而来,几乎就要将他吞噬。马丁心里不由腹诽:我怎么知道?前天晚上递交稿件的时候,本来就是你审核的,头版头条也是你点头的,现在事情闹大了,你就拿我来开刀!
  不过,心里想归想,马丁却没有抱怨,而是认真地说到,“这就说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所报道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们正在一点一点揭开里约市政府最不愿意正视的伤疤,现在,所有人都在瞩目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的人民力量,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进一步深入。”
  这番话说完,马丁就看到主编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他连忙补充说到,“我们可以直接去采访那个剧组,然后和那些美国人接触,相信我,他们会十分愿意配合的,我们可以跟随着他们的镜头一起,深入到上帝之城进行更多的采访!”


第045章 机遇闪光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现在正站在上帝之城的路口,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武装势力依旧全面戒备着……”伴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摄像机转向了正前方,就看到一堆破烂油桶堆积起来的堡垒,后面隐隐绰绰地站着十几个人,他们手里都端着重型机枪,对准着入口的方向,但那些人却没有扶着机枪,倒是在后面上蹿下跳,似乎很是兴奋的模样,甚至还和摄像机挥手起来,“他们此时正在向我们示威,相信,如果我们再前进一步的话,他们就会立刻开枪……”主持人的介绍词没有任何停顿,继续往下介绍着。
  里约热内卢电视台的主持人来到了现场,正在进行直播报道,电视机前有超过六百万人正在收看。
  就在此时,一个留着平头的年轻人快步从主持人的身后走过,他突然就伸出手,抓住了主持人脖子上的一条金项链,用力拉扯起来。主持人被吓了一跳,直播立刻被中断,捂住了胸口开始挣扎起来,扛着摄像机的摄像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显然也被如此大胆的行径吓坏了,摄像机镜头开始用力摇晃起来,旁边的杂音传来,“帮助她,快,帮助她……”
  那年轻人硬生生把金项链拽了下来,然后就快速逃跑走了,摄像机镜头一阵天翻地覆,让人根本看不清楚,只听得到一阵乱七八糟的呼喊声和喘息声。
  电视机前正在收看电视的人都纷纷发出了惊呼声,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里约热内卢当地治安十分糟糕,抢劫犯、小偷、毒贩子横行,但是在电视直播过程中真实上演的抢劫,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让人们错愕不已。
  哈维尔·尤利尔(Xavier Ulliel)站在电视机前,仰头看着这讽刺的一幕,轻轻摇了摇头,却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合适的话语来形容如此情形,“欢迎来到里约。”身边传来了一个声音,让哈维尔条件反射地转过头去,然后就看到了站在眼前的中年男人,他主动伸出了右手,“马丁·阿图尔,我刚才听说,你正在找我?”
  哈维尔连忙与对方握了握手,“你好,我是哈维尔·尤利尔,‘纽约时报’驻里约热内卢的记者。”
  马丁有些怀疑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哈维尔,不是他不相信哈维尔所说之词,只是哈维尔看起来根本不像是记者,一件浅蓝色的背心搭配一条白底花纹的沙滩裤,脚上还穿着一双黑色的夹脚沙滩拖鞋,这模样完全就是前来度假的游客,怎么可能是记者?
  哈维尔心里也很是无奈。
  虽然他是“纽约时报”的外派记者,但只有名头威风而已,事实上更像是被流放到了巴西来一般。对于美国来说,南美洲更像是他们的后花园,这里每天发生的新闻数不胜数,但能够登上美国主流媒体重要版面的新闻却凤毛麟角。
  哈维尔在里约热内卢待了三年时间,几乎每天都一定会发新闻回纽约,但被采用的却屈指可数,他几乎就这样被遗忘在了这片土地之上,从以前的雄心壮志到现在的懒散度日,所有野心和企图都已经逐渐被磨平了。
  今天,哈维尔的确是正在沙滩上晒太阳,要不是去买烟的时候,意外看到了直播新闻,他也不会出现在“巴西环球报”的办公室了。哈维尔刚才几乎是一路狂奔而至,因为他的新闻嗅觉告诉他:这是他的机遇,千载难逢!他必须抓住,紧紧地抓住。
  不过,这些话哈维尔自然不能告诉马丁。
  哈维尔从沙滩裤的侧口袋里拿出了一张卡片,递给了马丁,“这是我的名片。”同时也是他泡妞的法宝,所以必然随身携带。
  马丁接了过来,端详了一下,确定了基本信息之后,这才收回了视线,“所以,‘纽约时报’的记者找我有什么事?”
  哈维尔指了指身后的电视机,此时直播已经恢复了正常,主持人脖子上的金项链已经不见了,不知道那名抢劫犯是否被抓住了,“我想要采访一下当天的情况,然后把新闻传回纽约。”
  其实哈维尔没有说的是,他最终目的是前往采访“上帝之城”剧组,不过他不知道剧组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剧组的下榻地点,所以,哈维尔就率先过来寻找马丁了——这是当天报道最详尽最权威的新闻。如果可以在马丁这里取得突破口,哈维尔不介意和马丁合作,联合报道,毕竟马丁是地头蛇;但如果事情不顺利,哈维尔也是有自己消息渠道的,兜一个圈子之后总是可以和“上帝之城”联系上,毕竟他们都是美国人。
  “采访我?”马丁颇为意外地看向了哈维尔,他是记者,通常来说,他才是负责采访的那个人,而不是被采访的对象。
  哈维尔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对于里约的民众来说,你是记者;但对于纽约的民众来说,你是第一线的目击证人。”简单的一句话,就让马丁眼前一亮。果然,能够成为“纽约时报”的一员,肯定不简单。
  “所以,在新闻报道之中,你会提到我们报纸的名字?”马丁脑筋一转,顺势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哈维尔一下就明白了过来,脑筋也转了两个弯,“当然,肯定会提到。”然后哈维尔故意停了停,“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进行联合报道。我负责美国人,你负责巴西人。”
  这是一个双赢!马丁可以拿到巴西政府、警察局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而哈维尔则能够和美国大使馆、“上帝之城”剧组近距离接触,双方信息交换,然后让自己任职的报纸在本地的新闻竞争之中占据上风。
  马丁露出了一个笑容,仅仅只是几句话的事情,他就对哈维尔刮目相看,拉开手边的抽屉,拿出了自己的照相机,“我准备去上帝之城看一看,你呢?你的装备呢?”
  哈维尔指了指外面,“在街口那件报刊亭里。”虽然他现在几乎等于是度假,但每天还是会把装备随身携带,目的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刻,“所以,你是说,美国剧组今天就重新开工了?”
  距离那起事件仅仅才过去一天而已,难道剧组就不担心贫民窟的黑帮势力再次发难吗?这一份胆识,令哈维尔侧目,他还没有来得及和剧组人员碰面,就已经开始惊叹了。
  马丁点了点头,“我接到的消息是,今天上午十一点,他们就抵达了拍摄所在地,开始做拍摄准备——如果我没有误解那些摄影器材的用途的话。”
  “那我们还等什么,现在就出发,然后我可以在路上完成对你的采访,把第一手资料发布回去。”哈维尔一边说着,一边就迈开了脚步,两个刚刚碰面的陌生人,转眼之间就成为了合作伙伴。
  车子在主街道旁边停靠好,两个人并肩朝着正前方走过去。街道显得十分安静,间或有几个贫民窟的居民低着头快步前进,平时孩子们踢足球的嬉闹声此时都已经消失不见了,可以感受得到,前天那起事件对这里的影响。虽然贫民窟治安十分糟糕,但黑帮势力毕竟只是小部分,生活在这里更多的都是普通居民。
  远远地,可以看到靠近足球场那附近有一堆人群,与周围寂静的环境相比较,似乎半个贫民窟的人都聚集到那里去了一般。哈维尔和马丁两个人也没有再继续闲聊,快速迈开了步伐。
  距离越来越近了,哈维尔这才看清楚了眼前的场景,聚集在周围的不是居民,而是制服警察,在这里至少有两支小队,超过二十人。他们全副武装,警惕地围绕在两辆大巴车周围,时不时还来回巡逻着,那高度紧张的气氛,与几条街之隔的上帝之城交相呼应,可以感受得到,这整片区域都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难怪整个街头都显得有些冷清,不正常的冷清。
  “只有世界杯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如此模样。”马丁吐槽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但哈维尔却没有笑,而是低声说到,“你觉得,这是因为政府给予这次事件足够的重视,专门派人来保护剧组安全;还是这个剧组的制作人能通鬼神,说服了警察局配合拍摄?”
  哈维尔的观察视角让马丁愣了愣,两个人交换了一个视线,然后快步走了上去。
  还不等靠近,就有人率先迎了上来,“这里正在拍摄电影,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巴西环球报’的记者。”马丁见对方说的是葡萄牙语,率先迎了上去,出示了自己的记者证,可是那个人却摇了摇头,“现在剧组不接受采访。”
  哈维尔见状,连忙迎了上来,“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来自美国,请问我可以采访一下制作人吗?”这番话让对方停顿了一下,“我保证,我们不会打扰剧组的拍摄。”
  对方犹豫了一下,“你们在这里等着,我过去问一问。”小伙子回头跑了过去,走到一个瘦瘦高高的娃娃脸身旁,嘀咕了几声,随后,小伙子和那个娃娃脸就一起走了过来。哈维尔主动迎了上前,“你好,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哈维尔·尤利尔。”
  娃娃脸露出了一个客套的笑容,“你好,我是阿尔伯特·艾伦,‘上帝之城’的剧务。”


第046章 点到为止
  哈维尔静静地打量着眼前的男人,比他想象之中年轻了许多,也比他想象之中迷人了许多。
  他是一名社会记者,对娱乐的了解十分有限,在他的印象之中,导演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留着拉渣的大胡子,头发凌乱,衣服简陋而随意,浑身上下散发着艺术家的气息,然后有着古怪的脾气,在片场动则大发雷霆。可是,眼前的男人却不是。
  一件简单的亚麻衬衫随意耷拉在身上,却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那结实的身材在金色阳光之中若隐若现,甚至就连那缓缓滑落的汗珠都清晰可见;一头黑色的中短发没有任何刻意打理,前额有几缕碎发垂下来,为那英气逼人的眉宇增添了一抹柔和;眉眼突然抬了起来,专注地倾听着身边之人在汇报着什么,那一汪深邃而清澈的湛蓝色眼眸惊鸿一瞥,彷佛惊艳了时光,整个时空都静止了下来。
  这个男人,彻底颠覆了哈维尔对导演的印象,甚至推翻了他对演员的印象。在哈维尔的印象之中,导演就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那个模样,演员就是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汤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