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影巨匠-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簿,只是等待着兰斯点头,他们就可以立刻完成签字了。
  挥金如土的豪爽和霸气,让兰斯有了更近一步的体验:好莱坞的确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同样也没有项目是不可取代的,错过了一个项目,还会有另外一个项目,甚至是另外十个项目提供选择。真正重要的,还是让自己强大起来,那么根本不需要担心,一个个项目都会主动送上门来。
  更为重要的是,“加勒比海盗”和“超人归来”的失败风险都是难以控制的,但“变形金刚”和“007之大战皇家赌场”两部作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要兰斯点头,名誉、人气、声望、钞票就会纷至沓来,所有一切都唾手可得,等待着兰斯的垂青。


第606章 利益考量
  “加勒比海盗”的两部续集冗长乏味、尾大不掉,即使如此还是小赚了一笔;“超人归来”口碑和票房双双遭遇打击,以至于推迟了华纳兄弟的一系列后续计划。所以,如果兰斯想要接手这两部作品,就必须进行伤筋动骨的修改,保证它们能够在自己手中焕发全新生命力,这也使得兰斯遭遇了重大阻力,最终两部作品都失之交臂。
  但“变形金刚”和“007之大战皇家赌场”却截然不同,这两部作品在上一世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变形金刚”耗资一亿五千万,虽然专业媒体口碑糟糕透顶,甚至可以说是屡屡触底,但却成为了新世纪又一枚票房炸弹,先在北美席卷了三亿两千万美元,随后又在海外市场鲸吞了三亿九千万美元,最终全球票房迫近七亿两千万,让派拉蒙喜出望外,从此也开启了系列作品浩浩荡荡称霸大屏幕的十年历史。
  “007之大战皇家赌场”也是如此,一亿五千万的成本再加上新任詹姆斯·邦德的走马上任,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可是这部作品却成功地让刁钻的专业媒体送上了狂热赞誉,媒体综评八十分堪称是系列作品的新高,同时票房方面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北美一亿六千七百万、海外四亿三千一百万,虽然北美票房没有能够大爆特爆,但海外市场的优异表现却确保了作品全球五亿九千九百万的收入,重新让007这块金字招牌恢复光亮。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挑选哪部作品都不会错,一部是输了口碑赢了票房,一部则是口碑大爆票房达标,并且两部作品都成功地开启了系列作品的辉煌。作为商业电影,两部作品都比“后天”要更加出色,也更加值得拍摄。
  但现在已经不是两年前,兰斯挑选作品的角度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选择多了,他拥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自己的偏好,作为导演,作为演员,他可以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创作;另一方面,他必须考虑到混沌影业的立场,现在混沌影业的赚钱重担依旧扛在他的肩膀上,尤其是考虑到接下来开始做空头,他们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
  “变形金刚”无疑是赚钱的,这对于混沌影业来说无疑是迫切的,但“变形金刚”的改编权握在梦工厂手中,这部作品就是梦工厂被拆分收购之后与派拉蒙合作的开端,这也意味着让混沌影业分一本羹,几乎是不可能的——传闻说,这一次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亲自担任“变形金刚”的制片人,可见这部作品对于资金链断层到被迫拆分的梦工厂的重要性了。
  退一步回来,虽然这部作品捧红了希亚·拉博夫(Shia LaBeouf)和梅根·福克斯两名新生代演员,但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部作品的真正明星是站在背后的迈克尔·贝,不仅因为铁打的变形金刚,流水的演员阵容,在电影剧本之中人类的作品本来就微乎其微;更因为电影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迈克尔·贝。
  迈克尔不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即使作为商业电影导演,他也始终只有三板斧,爆炸多、广角画面、慢镜头,似乎除了这样的技巧之外,他就已经没有其他任何能力了。三板斧在职业生涯初期为他赢得了颇多赞誉,尤其是用慢镜头来表现激烈的动作场景,堪称惊为天人,但十年过后,这已经成为了业界通行玩法,迈克尔还是没有任何创新,不思进取;偏偏他又十分喜欢炫技,总是热衷于将自己的三板斧甩得眼花缭乱,并且为了满足自己的炫技心态,不愿意删减,导致电影时长总是无法缩短。
  但不可否认的是,迈克尔是一名成功的商业导演,他的三板斧使用得炉火纯青,画面优美、爆炸频繁、节奏紧凑、高潮连连,观影过程中肾上腺素爆发的单纯享受让观众们总是甘之如饴。
  可以这样说,迈克尔被影评人诟病不已的老三样,却恰恰是“变形金刚”系列成功的核心原因。另外,后来有人统计过“变形金刚”系列作品的收益比,人们发现,迈克尔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导演,他甚至将“珍珠港”里的废镜头直接用到了“变形金刚”里,后来“逃出克隆岛”的部分镜头也回收利用到了“变形金刚3”之中,节省简朴的预算风格成为了各大制作人的最爱,取得同样票房数据的作品之中,迈克尔的成本预算是最低的;同样成本预算的作品之中,迈克尔的平均票房是最高的。
  于是,在“珍珠港”的惨败之后,迈克尔的作品几乎全部拿不出手,但“变形金刚”系列却让这位刺头导演牢牢地在好莱坞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果由兰斯来接手“变形金刚”项目的话,演员和剧本都没有发挥空间,制作人也因为史蒂文的存在而没有用武之地,换而言之,导演就是兰斯的唯一选择——这也是派拉蒙给兰斯的承诺,虽然派拉蒙同样也打算让兰斯和史蒂文成为联合制片人,但兰斯的威望与史蒂文相比根本没有抗衡之力,可以想象剧组工作人员的站队了。
  那么,作为导演,兰斯可以赋予“变形金刚”那股魔力吗?花样百出的爆炸,热血沸腾的追击,血脉喷张的视效,香艳美妙的女郎,还有张弛有度的节奏。听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却十分困难。迈克尔·贝之所以是“卖拷贝”,绝对不是吹牛吹出来的。
  论起玩爆炸,兰斯目前的经验是“零”——“借刀杀人”里车祸爆炸的那场戏,是经过特技人员精确计算,他亲自开车真正地撞翻的,所有都是实拍镜头。比起迈克尔,兰斯差了十万八千里。
  即使兰斯想要根据上一世的记忆来拍摄“变形金刚”,但问题就在于……他全部都不记得了。“变形金刚”这样的电影,在观看过程中觉得火爆非常,肾上腺素完全炸裂,但观看结束之后,仔细回忆一下,却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样说也不准确,梅根修车的那个画面已经成为了经典,除此之外,的确是没有任何记忆了。
  如果是由混沌影业参与到派拉蒙、梦工厂的合作拍摄之中,不是由兰斯担任导演,这次合作提案是完全可行的,但显然派拉蒙并这样的打算,所以在布拉德说起这个提案时,兰斯就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主动放弃这个项目。
  “007之大战皇家赌场”则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索尼影业希望兰斯出演詹姆斯·邦德,这确实是一个意外。不过兰斯本身的兴趣却不大,倒不是说这个角色没有演技挑战——虽然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还是因为出演这个角色,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十年时间里,他都会和这部作品纠缠在一起,犹如一个泥沼,很难拥有自己的空间。
  以丹尼尔·克雷格为例,他在2005年年末被正式确认为新任007的人选,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他拍摄了四部007电影,除此之外,他还拍摄了“黄金罗盘”、“反抗军”、“龙纹身的女孩”、“牛仔和外星人”、“丁丁历险记”等作品,而且大部分都是作为第一男主角出演,但除了“龙纹身的女孩”之外,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位“詹姆斯·邦德”居然还有出演其他作品,即使是在“龙纹身的女孩”之中,人们记住的也是鲁妮·玛拉(Rooney Mara)。
  不仅仅是他,此前的历任007之中,除了第一任扮演者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之外,其他扮演者都没有能够摆脱“007”这顶大帽子,就像是职业生涯的阴影一般,难以逃脱。
  兰斯曾经先后和杰西卡·阿尔芭、艾玛·斯通聊起过这个话题,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机会,即使知道这个角色很有可能将成为自己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束缚,是否应该接受。当时兰斯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过现在,轮到兰斯自己了,他却拒绝了。
  只是,兰斯自己也分辨不清楚,到底是因为他依旧不愿意放弃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梦想,像艾玛一样,不愿意被一个固定角色束缚了自己的演员道路;还是因为他已经凭借着导演、编剧身份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不需要“007”这样的光环继续为自己增添光彩。
  就当是后者吧。
  不过,兰斯却不介意成为“007之大战皇家赌场”的导演,而后进一步地以混沌影业的立场与索尼影业展开合作。
  上一世,这部作品找来了马丁·坎贝尔(Martin Campbell)执导,这位导演先后依靠着“佐罗的面具”和“垂直极限”在国际市场打开了局面,虽然他作为导演发挥十分不稳定,佳作与烂片齐飞,但他却是“007”系列真正意义的拯救者。1995年,低谷之中的007系列时隔六年重启,皮尔斯成为新任詹姆斯·邦德,马丁临危受命,最后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2005年,犹如轮回一般,又是007系列易主之后重启,又是新任詹姆斯·邦德上任,又是马丁最后一刻接过导筒,结局也是一样的,马丁再次不负重托,完成使命。
  现在,索尼影业在导演位置上并没有确定人选,迈克尔·莱顿在交谈中,也明确地将条件摆在了台面上——如果兰斯愿意接过导筒,那么他就是第一人选。
  比起“变形金刚”来说,“007之大战皇家赌场”虽然票房成绩没有那么火爆,但整体而言,不仅更加符合兰斯的构思,同时也更加符合混沌影业的利益!


第607章 去而复返
  “007之大战皇家赌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影迷认为,这是最精彩的一部007电影,并且长时间在IMDB的两百五十佳片榜单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直到“007之天幕危机”的上映。
  如果从媒体和观众评分来看,“007之大战皇家赌场”媒体综评八十分,IMDB观众评分八点零;“007之天幕危机”媒体综评八十一分,IMDB观众评分七点八。由此可见,两部作品的整体口碑十分接近,不过由于后者是007系列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作,话题方面自然无法比拟,综合考量之下,前者依旧是007所有作品之中评价最高的。
  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在此之前,007始终是优雅帅气、尊贵体面、谈笑之中杀人于无形的代表,美女香车、定制西装、高科技武器,这些都是永恒的元素。但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时代在进步,观众品味在提高,这样的定位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于是,收购了米高梅之后,索尼影业决定破釜沉舟——开始颠覆。
  首先,他们挑选了丹尼尔·克雷格作为继任者,不仅仅是金色头发那么简单,丹尼尔英俊而阳刚的硬汉气质也与此前历任扮演者相去甚远;其次,他们大胆地打破了007固定印象,于是电影里出现了许多第一次,007第一次衣衫褴褛、007第一次受伤、007第一次狼狈不堪、007第一次滚入尘土、007第一次犯错、007第一次频临死亡……在保留007的特色前提下,电影赋予了007更多现实元素,现代科技力量在削弱,更多依靠着个人能力,还原特工本色;最后,他们遵循了市场要求,让007开始变得真实起来,在丹尼尔版本的四部电影里,追溯了詹姆斯·邦德的童年、成长以及心理阴影,并且用邦德女郎来赋予铁汉柔情。
  这样的做法引发了许多忠实爱好者们的反弹,尤其是狼狈不堪的詹姆斯·邦德着实引发了讨伐,但更多却是招来了人们的如潮赞誉,即使是对007系列没有爱好的观众都纷纷走进了电影院。于是,“007之大战皇家赌场”成为了系列作品之中打破桎梏的开山之作,从口碑到反馈,实现了全面的胜利。
  对于这样一部作品,兰斯完全可以掌控,他在“后天”和“借刀杀人”时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证明了他足以胜任“007之大战皇家赌场”的导演工作;更何况,兰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将007的角色重新推翻重建,就如同此前对DC、漫威的构想一样。
  兰斯不一定要执导所有的作品,他可以将系列作品的主线构建起来,后续几部作品完全可以交给其他导演执导,然后由混沌影业与索尼影业展开合作。真正地打造出与众不同的007系列。
  而且,比起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