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精力越来越不济,在现在,已经感觉到了疲惫。
  如果在这些事情上面去商量讨论,这将会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对于他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而且轻工业品的供应严重不足,中苏关系一直紧张,现在美国不断地在跟中国进行接触,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帮助他们分担苏联的压力。
  这事情绝对是不行的。
  而且勃列日涅夫已经开始反思对华策略,希望能够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否则中国将会彻底倒想西方阵营,那时候西方阵营面临的苏联压力就会小很多。
  “我们不能把飞机以及发动机的技术给他们。中国人的仿制能力,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美国人就是因为担心这一点,所以才没有把最先进的东西给中国,而是进行旷日持久的谈判,拖着中国。”烈日格坚决不希望中国获得苏联最为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以及大批的最先进战机的样品。
  “而且,中国的陆军装备发展起来,没有制空权,也是一堆废铁,我们完全可以获得了制空权之后摧毁他们的地面装备,然后再派出我们的钢铁洪流……”
  烈日格说的没有错。
  中国只要没有办法获得制空权,他们的地面武器性能再先进也是不行的。
  “但是他们拥有了性能很不错的防空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有多远,我们并不知道……”崔可夫脸色严肃。
  他一心想要指挥东线上面中苏边境的上百万大军踏平中国,把中国纳入苏维埃联盟体系中来,建立他的不世功勋,现在中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起来了,如果再等下去,中国拥有了更强的实力,将会保持对苏联边境的压力。
  “如果我们给中国人发动机,不给他们战斗机呢?即使中国人的仿制能力再强,他们花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仿制出来我们的发动机,却连战斗机的设计都做不到,到时候他们还能如何?中国人将会大量地往这上面投入资金以及技术力量……”一直没有开口的工业部长德列夫斯基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对于中国的工业水平,苏联工业部了解的是最清楚的。
  德列夫斯基的话让众人愣住了。
  给中国人发动机技术,却不给他们样机,更加不给中国人任何的先进战斗机技术资料?
  貌似这样也比较可行啊。
  “说说理由!”就连一开始精神疲惫的勃列日涅夫也变得精神了起来。
  “中国的工业技术传承于我们,但是并不完整,尤其是航空工业方面。中国七十年代中期就从英国引进了民用的贝斯发动机,以他们的基础跟科技储备,很难吃透。如果我们给他们一种更好的发动机,中国人会不投入巨资以及大量的人力去研究?中国的航空工业,一直都缺发动机。然而,他们更缺的,则是材料、电子等技术科技……”德列夫斯基很是平静地分析者。
  苏联这样庞大的科技体系,支撑这些研究,都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中国没有基础,研究这样的搞技术难度的技术,反而会让中国失去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只有发动机,没有材料,没有电子,甚至连设计理念都无理解,中国人再强的东西,怎么搞?
  以前搞原子弹,搞战略导弹,那是因为中国人有不少的天才科学家在外面,响应了国家号召回国建设。甚至更有钱学森这种空气动力学的掌门人!
  而现在呢?
  中国在航天工业方面本来就没有多少的专家,要不然,这么多年也不会连战略轰炸机都无法弄出来。
  中国的歼…9项目下马了,中国的直…7项目同样下马了……
  中国人要是把这个发动机技术放到一边,等到他们打好了基础再来研究,那时候,这种发动机已经落后了。
  当这些情况分析出来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是一个非常歹毒的计划,如果中国的工业基础以及科技体系强大,这个计划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
  但是中国的工业基础强吗?
  中国的科技体系庞大吗?
  “那就这样办吧!”勃列日涅夫这个最高领导作出了重要的指示。这样一来,也不会跟中国之间把关系变得更差。
  从中国手中拿到云爆弹,拿到坦克炮的技术,甚至是他们能够打穿T72,却不会被T72的穿甲弹打穿的秘密,就会让苏联知道,然后根据中国人的技术,弄出新一代的强大坦克,或者对T64进行升级,反而还能改善一些跟中国之间的关系。
  一笔对苏联人来说非常划算的交易。
  “如果中国人不同意呢?他们不是傻子!”谢列平可是清楚地知道中国人没有这样容易对付。
  尤其是那个克格勃出动了潜伏几十年的间谍都没有弄出来的年轻人。
  而云爆弹的技术,是他们非得到不可的。
  中国出现了这样的天才,对于苏联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情。
  “是呀,中国人没有这样容易应对。”勃列日涅夫赞同地说道。“如果只飞发动机技术,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谢列平没敢说给了两百万美元,最终才见到刘一九,开启双方之间的谈判。
  刘一九的精明,即使谢列平没有亲自跟他打交道,但是听到他手下特斯拉夫的汇报,也是头痛不已。
  那小子一开始就把他们给放到一边,就是为了磨平他们的耐心,最终让他们按耐不住的时候,才提出来他们的要求。
  “那就加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他们在材料方面走了狗屎运,居然能够让炮管射击上千发才报废。如果我们获得了这种材料技术,每年将会剩下很大一笔的经费……”崔可夫都觉得中国人是走了狗屎运。
  苏联的坦克炮钢技术,好像差了中国很多。
  就连美国人都是从中国人手中购买的!
  重炮,坦克,苏联都不少。
  “对,用一些其他不会威胁到我们的武器技术,而且是中国迫切想要得到,不花大的精力以及大的投入无法搞出来的东西去跟他们换,实在不行,就如同美国那样,掏钱从他们手中购买!”勃列日涅夫已经疲惫得不行了。
  他并不老,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不好。
  得到了最高指示,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进一步开始商谈跟中国方面的交易用些什么技术。这一点,需要工业部以及国防军事委员会进行讨论商量。
  对于苏联人的计划,刘一九根本就不知道。
  即使他知道,也会笑的。
  苏联人不会知道,他手中有美国人的熊猫F14!而且涡扇十的研究工作也进行了两年多,不管是F14的发动机,还是苏…27的发动机,都是用于做参考的,而不是要仿造出来!
  他的目的,恰好也是为了要发动机。
  苏联人如果知道,绝对不会用这种本来是准备坑中国的办法,而且,不会把他们国内最为精密复杂先进的东西给中国。
  美国人在坦克发动机上已经上了刘一九一当,现在苏联人再在航空发动机上面帮助中国的航空工业一把,这完全是齐活的。
  可惜,海军方面还是硬伤,无法找到地方坑,现在就等着巴基斯坦那边把美国的战列舰买回来了。
  “小刘,咱们是不是弄了太多的东西?又是美国的发动机,又是苏联的,还有我们自己立项的,战斗机也是……”在听到说苏联方面同意了给发动机,却不愿意给战机的时候,王顺义等人觉得刘一九做了一次亏本买卖,这次被苏联人给坑了!


第598章 中国特色的技术体系
  “多吗?我不觉得多啊!”刘一九诧异地说道。
  这些东西,都是基础,虽然现在对于共和国来说,都是比较高端的东西。如果不是共和国这方面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他也不会这样。从别人的科技上面借鉴,远远没有自己的科技体系发展起来的更加合适。
  奈何,在他们那个时代,很多的科技,都是在苏联以及美国科技体系中发展起来的。
  只有融合了苏联跟美国的科技基础,才能有共和国的科技体系。
  不是刘一九自己不想,而是需要的时间太长,共和国没有那样多的时间,一旦苏联解体,强大的中国,就不再符合美国以及西方的利益了。
  “咱们又是美国的,又是苏联的,整个体系是不是太过混乱了?要融合,这可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够完成的。而且,只有走出我们自己的科技道路,一切从基础开始,才能让我们的科技之路走得更快,更稳。”王顺义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刘一九摇了摇头,看来老一辈人的思想跟外面的有着很大的差距。“王叔叔,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技术,本来就是从苏系发展而来,但是很多的专家又是从欧美留学归来,从一开始,我们的技术体系,就是在世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融合欧美科技体系,走我们自己的技术道路,这样才是最为合适我们的。国家不是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我们的科技体系,同样也得有中国的特色!”
  刘一九耐心地解释着。
  基地里面管理委员会的老头子们,如果对他的一些决议有意见,他就很难推行下去。
  “关键是我们要吃透这些技术,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秦远也是皱着眉头说道。
  基地里面的火箭弹,导弹,基本上全都是自己的技术,在有了基础的情况下,现在就能够发展得更快了。
  研究进展,一直都是整个基地里面最为顺畅的。
  坦克项目,尤其是重型坦克项目,很多的技术在龙卫一型上面得到了验证,但是在现在,要想融合T64跟美国人的一些技术,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整个设计工作到现在都没有完成。
  龙卫一型坦克虽然先进,但是仅仅只是一款中型坦克,重量都不到40吨,面临装甲更强,防御力更惊人的重型坦克,战斗力如何,他们心中也是没有底的。
  负责设计的刘一九也告诉他们,这种坦克能够有效地击穿T72,但是对于比T72重了20吨的T64就有些勉强了。
  美国人的XM1,德国的豹2,龙卫一型很有可能打不动。
  直升机同样是如此,如果不是刘一九亲自负责总体设计,吃透米…24的设计手册以及各种技术资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刘一九的设计,让老一辈的人都能够看出来,不仅有着苏联的技术特点,同样有着美国的科技影子。
  正因为这样,上次出了一点小问题,其他的设计人员以及技术工作者都无法找出来原因,刘一九回来,没有多少时间就找出来了。
  原因?
  就是因为刘一九的设计,不仅有着苏联的思路,也有美国人的思路,苏联的设计思路,有着原始设计手册,能够边研究边学习,并且消化掉,刘一九哪里来的美国人的技术思路,就没有人知道了。军方正在跟美国人谈判引进他们的黑鹰直升机,但是黑鹰什么样子的,刘一九估计都不清楚……
  融合了两个科技体系的设计方案,让基础不强,思维不够开阔的中国军工科技工作者很难理解。
  “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都没有问题,不能为了快速获得成果,我们就不去了解。苏联跟我们是敌人,美国以及西方,同样是我们的敌人!”刘一九毫不客气地说道。
  在他的影响下,就是上面的军方大佬也是非常明白这个事情的。
  “而且,苏联人的科技体系咱们都是非常清楚的,在各种武器装备的生产方面,他们都是开发专机专线进行生产,我们国内以前也是这样,但是弊端呢?而现在我们有了跟美国以及欧洲思路一样的数控加工中心,一台加工中心就能够代替一条专线,而且还可以轻易地更换生产的产品……”刘一九无奈。
  便宜老爹为什么当年就没有给他们解释这些问题?
  “另外,苏联的众多武器装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全力以赴,如同米格…25,这战机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虽然很容易就达到双三的性能,成本比美国人更低,但是结果呢?米格…25是一款战斗机,还是一款侦察机?说他是战斗机吧,这玩意儿的载弹量以及灵活度都远远不及美国人的F14,说是侦察机吧,却只能携带简单的相机。苏联系统,在电子方面的缺陷就体现出来了。我们需要学习苏联人的实用,然后融入美国人电子系统的精密……”
  这才是中国军工的未来发展方向。
  只有按照这种道路进行研究,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到时候,才能登陆月球,在月球建立基地,中国人的目标,将会变成星辰大海!
  “苏联人在工业方面的天赋以及技术储备,虽然发展时间没有美欧那样长久,但是他们的投入足够大,而且当年在德国人的钢铁洪流威胁下,拼命地发展科技体系,最终还在占领德国的时候从德国搜罗了众多的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