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共和国航空工作人员心中的执念,并不是什么国内气动布局技术不行!
  “你们没有想过把垂翼也给改成可动的吧?”刘一九心中,上万架战机呼啸而过,他觉得这些飞机设计工程师都是疯子!
  “刘主任,不是咱们没有想过,而是如果要进行这样的改进,工程量有点大,一旦我们试验完成,下一步或许会考虑这样改进。只要我们把外形气动布局给改变了,即使美国人知道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他们的F14,也保证屁都放不出一个来……”刘主任看来对这改动没有什么意见,诸厚道很是兴奋啊。
  “而且,空军的首长们对于这种设计非常满意……”


第795章 受生产工艺限制的战机心脏
  “这技术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果仅仅是咱们自己研究,这么短短几年的时间,没有可能能够弄出来吧?可变翼的系统,可不是简单的工程呢!”对于技术的来源,刘一九着实是比较感兴趣的。
  共和国在可变翼系统的研究上面,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但是到现在二十年过去,根本就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让国内唯一拥有强击机生产的洪都飞机厂研制的可变后掠翼战机——强六下马!
  这可是在八十年代共和国都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
  总不能是诸厚道等人解决了的吧!
  诸厚道听到刘一九这样问,不由有些欲言又止。
  “说吧,不管技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都不追究。”或许,这些技术来源有些敏感。
  听到刘一九的保证,诸厚道才说道,“在改进过程中,我们跟洪都飞机厂的同志有过很多的交流,他们拥有强击机的设计经验,同样也是在十多年前国家搞到了米格…23MC之后,强…5总设计师陆孝彭同志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八零年三级部下达了研制强六的任务……”
  洪都飞机厂,其实就是南昌飞机制造厂,这家飞机厂在共和国算是最早的飞机厂之一,而且,强五也是共和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喷气式攻击机。对于这家有着任务的飞机厂,刘一九并没有过多地联系。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跟埃及就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当初埃及跟苏联之间的关系很是不错。一直都是装备着大量苏联武器装备。
  埃及是第一个支持巴基斯坦事业的阿拉伯国家,在巴基斯坦解放组织成立的时候,就得到了埃及的支持。
  虽然双方之间现在的关系因为埃及跟以色列和谈而一直没有恢复,但是有这样的关系在里面,中国跟埃及之间的关系从来也就没有变的太过恶劣。六十年代的时候,埃及脱离苏联阵营加入了西方阵营,那个时候,中国用一批武器装备从埃及换取了数架米格…23MC战机,从而开启了中国对可变后掠翼的研究。
  这一点刘一九是知道的。
  但是他不相信现在就能够有了成果。
  如果真的现在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强六也不会在八十年代末期下马了。
  毕竟,强六下马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可变掠翼机构比米格…23重了12%,这就使得本来就不多的载弹量以及载油量,还严重影响了作战半径以及战机的灵活性。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可变掠翼机构的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绝对不是仿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用可变掠翼机构的控制技术跟他们交换的来着,在这方面的技术上面,我们双方合作的比较多,而且在有了F14的技术进行参考之后,这对于他们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诸厚道还是有些担忧刘主任会发火。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刘一九居然没有发怒,而是点了点头,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很想问刘一九为没什么没有发火,最终还是忍住了。
  “在技术上面,不是任何一家单位独立能够解决的。能够跟兄弟单位进行合作,这是一件好事情,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山头主义那是要不得的!”刘一九的话,解决了诸厚道心中的矛盾。
  虽然这话听起来不错,但是九院中大多数的好东西都是自己留着的,根本就没有刘一九说的这种什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事情存在。
  九院主要做的就是技术输出以及标准输出。
  对于国内的单位影响那是非常大的。
  洪都飞机厂的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有用,但是他们的控制系统更是对洪都厂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按照以前的惯例,自然得他们拿钱来买才行的。
  不过洪都厂虽然现在有着强六战机的研制任务,却并没有过多的资金从九院手中购买技术。
  “可变掠翼飞机技术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研究。能够从我们兄弟单位手中拿到技术,再从他们的基础上发展我们自己的技术,这样的模式应该推广,当然,成本问题必须得考虑……”刘一九对着其他几人说完之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那架被拆卸组装了不知道多少次的F14,发动机已经被拆卸了下来。
  在工作台上两台发动机都是仅仅地躺在上面。
  从外面看,根本就没有办法看出这些发动机内部的结构。
  毕竟这是一层一层地装配起来的。
  “在维修部,我们的人正在更换发动机的零件,刘主任,在那边可以看到……”齐海知道刘一九想要看发动机,眼前这台是已经修好了的,如果再拆开,就会浪费不少的工时。
  “看看去吧。”刘一九也知道,必须了解发动机的内部结构,看看技术故障出现在什么地方,由什么引起的。
  “根据我们的故障分析,主要就是在高压区的风扇强度不够,另外一方面就是润滑不到位,从而引起油门过大或者过小,瞬时改变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的油料变化……”齐海一边带着刘一九往旁边的维修部行去,一边对着刘一九介绍着。
  专业的东西,其他人都是听得一头雾水,但是刘一九却对于这个很是认真。
  为了方便,在停机房旁边专门修建了一个用于维修发动机的车间。
  这个车间就是为了涡扇八而建造起来的。
  车间不大,只有不到两百平米,刘一九几人到的时候,有着十多名穿着九院工作服的技术人员在里面忙碌着。
  各级涡扇盘,都是拆卸了下来,银灰色的各种零件打磨得非常光滑,隐隐地在灯光下反射着周围的影像。
  如果仅仅看表面,不知道内情的人,绝对会为共和国的制造工艺而惊叹。
  刘一九并没有说话,整个发动机的众多涡扇盘都被拆卸下来,仔细地进行检查着,出现裂纹的涡扇盘单独放在了一边,刘一九拿走上前去,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观察了一番出现裂纹的涡扇盘。
  “这现象在地面平台进行发动机试车的时候没有发生?”刘一九看到直径逐渐变小的一组涡轮盘上面,越小的叶片的根部裂纹越明显。
  明显是强度不够!
  既然强度不够,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才会发现?
  或者发现了为何会继续?
  这可是装在空中平台上面,一架F14可是八千万美元呢!
  齐海不会不明白这样的事情。
  所以,这里面肯定是有内情的。
  “地面平台实验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按照设计要求,我们的发动机使用寿命最低需要超过四千小时。在平台上面连续运转了六千小时都没有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准备用到空中平台上面进行试验,只要空中平台上面没有问题,这就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熊猫战机以及双三工程……”齐海叹了一口气。
  他也都有些不明白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从第一台发动机样机生产出来之后,他就一直跟着。
  “强度不够,我们也计算过,但是如果说强度不够,在地面平台上面就能够找出来……”
  刘一九耐心地听着。
  到了最后,询问有没有用来更换的新的叶轮。
  用新的叶轮进行对比,或许能够找到问题。
  齐海也告诉刘一九,他们对比了无数次,在没有装上去的时候,甚至装上去在地面进行实验过,一装到飞机上面,就会出现问题。
  一开始以为油路有问题或者控制系统有问题,这些都是在进行了无数次的技术分析以及改进工作,最终还是这样的结果。
  要不是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把战机利用操纵翼面控制滑翔返回机场,这架用来试验是昂贵F14,早就摔了。
  “或许问题出现在加工上面。”刘一九在对比了之后,发现所有的叶轮的根部上面,都是通过人工打磨的。
  “不应该啊!我们一开始也想过这问题。最终改善过,却还是这样。只要不开加力就没有问题……”
  “开加力的时候,温度更高,压力更大,这对于材料的要求更高,你难道不清楚?打磨的时候,根部的痕迹明显是不一致,老齐,你难道没有发现,这些叶轮上面,根部裂纹一点的规则都没有?”刘一九指着上面非常细微的裂纹说道。
  在他旁边的工人扶着的叶轮上面,有三个叶片的根部有着一丝比头发还细的裂纹。
  这些裂纹并不是沿着根部的方向均匀分布,呈现出了不规则的痕迹。
  “可是我们都是用的最为顶级的九级钳工进行打磨……”
  “我们的九级钳工,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样精密的异形零件的加工。美国人制造这样的发动机零件,采用的是数控机床,而且是精度非常高的专用数控机床。苏联采用的是专机,而我们,用的是人工。数十个叶片,任何一个位置都得保持一样,这一点,你觉得我们的工人能够做到吗?”不是刘一九不相信国内的技术工人。
  而是这对于工人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第796章 五轴!五轴!
  刘一九觉得这几天实在是有些闹心了。
  本来躲在山里面,盯着一个项目,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比较单纯的事情,也不用考虑得太多。
  却没有想到,一出来,首先就是遇到伊拉克的混蛋,要他解释他们的龙卫坦克的质量问题,同样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发动机,伊朗人都没有出问题,他们玩儿了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出问题,结果到战争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他们不去想对方可能用到了什么影响到这些发动机运转的武器,而是非得说是什么质量问题。
  出来准备散心,看看即将首飞的仿制F14,结果现实却把他给打击得一点的信心都没有了。
  装配因为工艺问题,进展很慢。
  甚至,就连生产过程中,工艺问题也摆出来了。
  大压机没有,战机最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的强度不够。
  生产设备不行,工人技术水平达不到,让强度本来就不够的零件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生产工艺,制造工艺,强度,工艺装备技术水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同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即使能够仿制出F14,也会因为心脏问题无法让这飞机在蓝天上翱翔。
  在凤凰山机场看了发动机之后,一行人再次到了132厂,因为他们的发动机生产是在132的精加工车间里面。这个车间里面全部都是最为顶级的技术工人,一直都是生产歼七以及歼八的发动机。
  属于国内水平最高的机械制造车间之一,比起九院的三区都不慌多让。
  在这个车间里面,由于有着九院提供的数控机床,实力甚至比国内其他的同行都要强横不少,如果这边都没有办法解决生产问题,估计九院也是有些悬了。
  “数控机床的精度不够,必须在机床上一次加工成型,不要采用手工打磨的方式,根部是受力的关键点,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结构稍微有差别,就会引起我们遇到的现象。在地面平台上面的实验,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那是因为我们在地面试验的时候发动机遇到的情况跟在天上有区别……”在参观了整个生产车间,并且看到打磨过程之后,刘一九当即就叫停了正在进行的工作。
  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一直持续到了深夜的时间。
  最终经过研究对比,发现,引起这样的问题,第一就是锻压整体涡轮盘的设备压力不够,必须更换更大吨位的压力设备,西南铝厂的三万吨可以试生产,最好还是找上海的重型机械厂,用4。5万吨水压机进行锻造;第二,就是技术装备不够。四轴加工中心加工整体涡轮盘,无法一次加工成型,至少需要五轴!
  在二次装夹过程中,就会造成两次加工的基准不一样,虽然这个基准的偏差只有不到0。05毫米,但是对于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工作,而且还是长时间工作中的叶轮,也是非常致命的。
  “刘主任,设备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解决啊……”对于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