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6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凌晨三点多,最后一名参选的女孩子才回到营地。
  “十分钟休息,然后集合,分配宿舍,然后你们将会有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那名寒着脸的女少校冷冷地对着倒在地上就不想起来的参选飞行员们说道。
  “我们是飞行员,不是特种兵……”
  一名女孩子当即就受不了了。
  “受不了可以滚蛋,你们还有九分钟时间……”


第924章 让人头痛的六对负重轮坦克生产
  “你让李锐去干这些事情,你不怕上面的人说你?”
  “有什么好说的?李锐本来就是最开始就参加了特种兵训练的人员,而且各种枪械都熟悉,各种装备驾驶也不是什么问题,很可能她也会成为女飞行员的……再说了,全国全军范围内,几个女兵能够比李锐的体能更好的?龙牙的一帮子大老爷们儿,很多人都干不过她呢……”刘一九面对王顺义的担忧,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事情。
  陈大山都没法说什么呢。
  尤其,李锐整天没事干,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留在龙牙的训练基地里面进行各种培训。
  用艰苦到让人无法想别的事情的训练来不去想孩子的事情。
  刘一九也乐得这样,老是被李锐给跟着,整天逮着机会就让他交公粮,非得造出小人儿不可,也不是一个事情不是?尤其是在赵敏跟李锐谈过之后,李锐训练的时间更长。
  不用想都知道赵敏告诉了李锐什么——只有身体各方面的机能更加强大,做试管婴儿的时候,才能更加容易让种子结合,最终在她的地里面生根发芽。
  对于女飞行员的选拔工作,刘一九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力,毕竟他把选拔方式根据目前国内的选拔标准以及研究团队对新战机的数据相结合,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进行提醒以及点拨,跟战机研发团队提出了新一代战机飞行员的素质要求,从而制定出来这样的选拔标准,谁都没法说什么。
  按照这个去执行就好了。
  这种操作战机的人员的培训选拔不应该浪费他太多的精力,他更应该把精力投入到共和国的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上面。
  宁可让装备等人,也绝对不能出现人等装备的事情。
  装备的升级发展,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涉及到无数的体系。而操作装备的人,两三年,短时间内就能够培训出来,不说到最高的境界,至少能够有效地对武器装备进行操作。甚至从样品出来之后开始培训都是能够来得及的。
  “刘主任,咱们的数控机床已经准备好了,提供给老毛子的芯片也准备好了……”谢和平这段时间睡眠很少,顶着一个熊猫眼,满脸疲惫地对着刘一九汇报着情况。
  “辛苦了……”刘一九也没有多的语言去表示。
  在九院里面,没有谁是不辛苦的。
  “只要能够尽快地从苏联人手中拿到技术就行了,咱们三区绝对不会拖院里面的后腿。不过,刘主任,五区那边新式坦克的样品生产,是不是弄到541那边的生产工厂里面去?咱们这边实在是有些勉强啊……”谢和平苦恼地说道。“现在我们这边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两年之后,重型坦克那边又下达了生产任务,咱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说了,541那边是专门的坦克生产基地,各种配套都是齐全的……”
  “那边的技术实力比咱们这边可是差的太远了,这些年虽然一直都在进行技术装备的升级,但是他们的技术骨干被我们这边抽调了太多……”刘一九也是头痛不已。“这事情先放一放,咱们一步步地来,先把战机这边弄到一定的程度再来说这个事情。实在不行,就从嘉陵厂那边抽调人员,那边这些年也没有弄出个什么名堂来……”
  一说到嘉陵厂,刘一九就是火大。
  整个九院下属的单位中,也就是嘉陵厂最为不给力了。
  本来是军工生产单位,从他们的嘉陵125摩托上市之后反响强烈,销售量每年都在升高,刘一九让他们研制一款能够取代212吉普的军车,并且准备向着民用轿车方面发展的任务,到现在都没有完成。
  九院的技术力量全部都是集中向着军事技术方面进行攻关,根本就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去弄这些。
  嘉陵厂那边,一直都是没有成功。
  就连541那边的民品业务,也远比嘉陵厂红火得多,轻型卡车,中巴车等等业务现在是越来越红火的。
  要从541基地里面继续抽调技术力量,刘一九自己都觉得于心不忍。
  但是顶级的技术工人,可不是经过几年培训的学徒就能够胜任的。
  “我去嘉陵厂那边看看吧。”对于抽调嘉陵厂的技术骨干力量的事情,谢和平也有些不愿意,三区的发展,就是建立在从各个生产单位中抽调技术力量来壮大。
  这让下面的单位已经非常不满了。
  刘一九也是有些无奈,“实在不行,就先跟沈飞这些单位进行人才与五轴数控机床的交换吧。我们必须尽快的解决生产能力的问题。三区只有拥有更强的技术力量,生产出来更多的先进生产设备,才能快速地提高别的单位的生产制造能力,解决目前我们的困境……民用市场上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这些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红山机械厂的扩大,已经是必须的了。还是先让他们继续扩大培训技术工人的队伍……”
  谢和平也没法再坚持,新的重型坦克的研究工作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了,龙卫坦克到了第三代型号,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也已经没有了多大继续改进的潜力。
  在一开始的设计思路中,龙卫就是用于南方地形复杂,地面承受能力不高的南方,重型坦克则是用于北方干燥的区域。
  即使到了现在,北方的部队,也就仅仅只有北京卫戍部队装备了330辆,龙卫二型两个团,龙卫三型一个团,其他的部队都是在等待着,依然还是在使用原来装备的坦克,军方的坦克更换以及装备工作可以说是停滞了下来。
  等的就是刘一九承诺的拥有六对负重轮的重型坦克。
  当刘一九准备去成都那边了解一番图…22战机飞行员培训工作的情况的时候,却被钱大勇跟姜明两人给拦住了。
  他们两人拦住刘一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解决重型坦克样品生产的工作!
  “我说,两位大爷,你们为什么非得找我呢!王叔叔他们不是也能够负责这些事情?”刘一九很是头痛,谢和平这刚刚找了自己,五区方面的主任跟总工就联袂而来,简直就不让自己省心了。
  九院管理委员会十多位主任,为何就什么事情都得找自己呢!
  一开始,他觉得这是自己能力的体现,能够让九院所有的事情都向自己汇报,找自己,那是非常让人自豪的事情,但是现在才发现,这是一种折磨。
  以前的那种想法,根本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找你才能解决问题,老王他们整天都在弄自己的项目,他们仗着自己的老脸就让三区优先干他们的事情,凭什么他们就能够先得到生产,而我们的生产任务得排到两年之后?”
  钱大勇一直都是比较温和的,很少跟谁闹矛盾,现在说这话,可见他已经到了快要爆发的边缘了。
  “是啊,刘主任,在去年的时候咱们的一些核心零部件就要求三区那边生产了。别说他们,就连我们自己这边的生产能力,都被谢和平那混蛋给弄去生产别的东西了……”
  姜明也是一脸的不满。
  刘一九觉得头大了。
  这里面的矛盾绝对是不小的,否则,不会积累这样大的怨气啊。
  “重型坦克的情况怎么样了?底盘的各种性能都达标了吗?还有发动机的问题解决了?”刘一九没有先说这些事情,而是准备转移话题。
  姜明正要回答,却被钱大勇给阻止了,后者对着刘一九不满地说道,“刘主任,你可别转移话题,咱们的坦克项目多长时间了?这些年你都是清楚进度的。发动机那边也是需要更高的制造精度,同时,地盘很多地方也需要大型设备的加工,三区为了集中尖端制造力量,咱们现在都是没有了这些制造力量了……”
  生产能力与生产需求之间矛盾,一直都是非常尖锐的。
  更何况,九院方面,一直都是最为尖端的制造力量,普通的加工都是给了别的单位。
  “咱们战机方面,才是需求最为迫切的,没有制空权,咱们的重型坦克再怎么先进,都只能成为移动的钢铁靶子,在敌人坦克的轰炸下成为一堆的废铁,而昨天,谢主任也来找过我,就是讨论这个事情,他说目前最后的情况就是先加大数控机床的生产,从别的单位换来更多的高级技术人员,然后配合我们更多的数控机床生产,才能解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觉得目前我们还是应该先解决空军方面装备的问题。在这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技术研究嘛……”
  技术发展,尤其是生产制造技术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能力以及生产效率。
  优先发展五轴数控机床,对于九院目前的困境,才是最好的出路。
  “连前面的技术都没有验证呢!”姜明提醒着刘一九。
  “我再想想办法吧……”刘一九有些尴尬地保证着。
  前面的设计都没有进行验证,没有去寻找设计中的毛病,就继续往后面进行研究,无论如何,也是无法研究出更先进的技术的。
  这就如同闭门造车。


第925章 九一科技大学
  生产力跟不上,刘一九也是没有办法。
  即使他们能够把全国范围内最为顶尖的技术力量都聚集起来,现在能够满足他们的生产要求,过上一段时间之后,也是不行的。
  顶级的制造技术,很多时候都是需要顶级技术工人进行手动进行加工以及装配,任何先进的设备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无法在一些最为顶级的制造工艺里面取代人类。
  目前国内的技术人才本来就不足,虽然国内完成工业化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工人的选择,不是看基础,而是看家庭背景,导致现在年纪在三四十岁的主力技术工人中,天赋好的并不是很多。
  这不能说技术工人们不努力,而是最顶级的技术工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还得天赋,当然,更加很重要的是更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国营厂里面很多的技工工人,在干一道工序的时候,技术特别的娴熟,甚至闭着眼睛都是没有问题的,再高的精度,都是能够用手工加工出来,而且效率也不算是非常差。
  这就是专机专线生产带来的。
  可这样的技术工人,现在显然是无法符合九院这种高精尖端的生产。
  也就是说,九院要的不是只能干一种工序高难度技术活的技术工人,而是希望钳工能够干车工铣工等工种的活,这就是在未来十年之后国内才会提出来的素质工人!更重要的是,专机专线生产模式培养出来的工人,往往理论技术都不是非常丰富。
  没有理论知识,就让他们在干一些高精尖端的零件的时候,需要更加严格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去执行……
  不然,九院也不会如此缺乏顶级技术工人。
  而在国外,西方因为工业发展的时间足够,所以他们拥有庞大的工人队伍,而且得益于教育体制的完善,他们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的。苏联虽然是走的专机生产路线,但是他们主要就是发展军事工业有关的重工业,而且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让他们有着庞大的工人队伍。
  基数大了,顶级的工人自然也就多了。
  而且生产环境决定了他们需要改变对工人的培养模式,各种先进的装备制造使得他们的工人培训方式远远优于中国方面。即使浪费,苏联也是浪费得起,15个加盟共和国支撑着整个军事工业的发展呢。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仅仅得从别的单位弄技术人才,还得自己建立一个人才培训机构。最好是能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人才,国内目前培养中专生的那种模式是绝对不能取的……”在这个问题上面,一直都是九院的心病。
  不得已,刘一九不得不再次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原本,他们指望着别的学校给培养符合他们自己使用的人才,但是这种貌似无法跟上他们的节奏。
  “我们自己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王顺义皱着眉头问道,“我们这些专业,各个都不是刚毕业的学生能够胜任的,而且需要培训很长的时间才能用……”
  “如果我们在学习期间,专门向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去培养呢?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研究过程中……”
  “不是说技术工人的培养吗?”谢和平也皱起了眉头。
  “技术工人培养,那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