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安排人查了两三天,实在查不出什么问题来。
只知道,陆怀安来了一趟,然后就有快运公司往这边拉了些原材料。
然后……
“这些工厂,就突然都宣布重新开工了。”
蒋学坤握着茶杯,捏得指节泛白:“原来如此。”
他就说,原材料都已经断了,这些工厂拿什么开的工。
如果是陆怀安送来的,那就难怪了。
毕竟,陆怀安囤积了不少原材料,这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情。
“他没提什么要求?”就这么全无算计地提供?不可能吧。
陆怀安莫非是什么大善人不成?
“这个……不清楚。”
查不出来。
蒋学坤在余宁停留了两天,总算磨得吴科长松了口:“其实这一批原材料,我们也没把握能撑多久,陆……这边只提供了这一批,后续也不一定能有……所以领导其实还是倾向于出掉的……”
意思就是工厂还是准备卖掉。
拖了这两天,蒋学坤总算听得一句有用的,心里松了口气,脸上堆出一抹笑意:“那……是全部捆绑卖吗?按原来的价格?”
“哦,不……”吴科长沉吟片刻,心里有些打鼓,但还是按照陆怀安的意思,提高了价格:“暂时只卖这十几家……那些现在还在正常运转,领导的意思,是……至少等到这批产品做完再说。”
听这意思,蒋学坤明白了。
他们现在是在等,等陆怀安来兜底。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陆怀安真要有这钱,真要想要的话,他又怎么可能只给一批原材料?
而且……蒋学坤轻蔑地笑了:陆怀安的钱,现在全压在原材料上边,哪里有钱来收购。
这般想着,他又全都参观了一遍后,捏着鼻子答应了这个价格。
因为他看到,这些厂子全都翻新了一遍,设备也都已经保养过了,买过来就可以正常生产的。
不仅如此,前边欠的那些工人的工资也都给补上了,显然是准备继续经营的。
若不是这样,他们也不敢提高价格。
不趁着他们松口的这个时机,后边他们正常运转了,怕是不会再肯卖了。
这个交易,出乎了余宁的意料。
“会不会太快了点?”
陆怀安那么果断他们还能理解,毕竟是好厂子价格也优惠,但是蒋学坤这个,陆怀安只是做了点表面功夫,他居然真的信了?
可是蒋学坤要给他们送钱,他们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因此,各个程序走得飞快的,甚至比陆怀安的合同还走得快一些。
也因为他们太快了,反倒让蒋学坤有些警惕,察觉到事情好像不大对劲:“这……我想再看一下。”
现在合同都签了,钱都给了,要看就看呗。
蒋学坤看完之后,脸色挺难看的。
因为上一次走马观花,很多东西只看了个表皮,这次仔细看过后,他发现了一些里头的猫腻。
吴科长给陆怀安打电话,也是挺抱歉的:“我们只能留他这么长时间了。”
之前陆怀安走之前,让他们至少留蒋学坤一个星期的。
可现在,蒋学坤签完合同就匆匆走了,很明显,他要回松仪了。
“没关系。”陆怀安在松仪这边,合同都快签完了:“让他来呗。”
他轻笑一声,不以为意:“他来的话,就正好可以参与我们的交接仪式。”
是的,在松仪,这边还准备了一个交接仪式。
各个工厂的厂长都会过来,领导们也都会到现场。
这个项目,原本是蒋学坤在谈的,划定的工厂,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而陆怀安过来就捡了漏,把这些好厂子全都揽入怀中。
第787章 破“三铁”
可想而知,当蒋学坤到了松仪之后,发现这个情况,是有多暴躁。
偏偏陆怀安还让人送了请柬过来,请他去参加交接仪式。
“他……会来吗?”侯尚伟已经利索地把自己那边人才市场的事情都交待清楚了,过来后都在担心他会过来砸场子。
陆怀安瞥了他一眼,摇摇头,笑了:“他想在国内继续做下去,就绝对不会跟我撕破脸皮。”
哪怕只是表面的平和,也会努力维持下去。
所以,这个交接仪式他肯定会来的。
不仅要来,而且会高高兴兴的来。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么陆怀安也就无需对他太过提防。
因为他肯定走不远。
到了交接仪式这天,蒋学坤果然就来了。
现场他面带笑容,四处走动着。
跟领导们个个都聊得来,说起自己的规划,也是毫不心虚:“在余宁这边,我已经拿下了十多家不错的工厂和企业……”
虽然规模较之前预计的小了一点,但他又没想过要自己管理,所以没什么影响。
反倒是因为在余宁投资的少了,他的资金因此显得更充裕。
话里话外的,蒋学坤透露了一点点类似的意思:在余宁省下来的钱,他是准备砸到松仪的,可惜……
领导们神情莫测,都只是笑笑,没说话。
这个交接仪式一办,事情就已经算是定下来了。
他们就算是后悔,这些工厂和公司也只能交给陆怀安。
可是陆怀安的确是只要了一部分……
等宴过三巡,陆怀安被人缠住在说事,蒋学坤悄无声息地跟上了一位干事走了出去。
他小跑几步追上去,微笑着跟他说了一会儿。
“蒋总……你的意思呢,领导都是知道的,只是……”
干事正是之前跟他接洽过的,本来都谈得差不多了,余宁的事一出,蒋学坤这边还没安置好,那头就直接跑了。
撂下他面对领导哑口无言,要不是正好陆怀安过来了,他怕是还得担个办事不利的名头。
因此,他对蒋学坤,那真的是给不出好脸色。
蒋学坤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姿态还是放得挺低的:“我是真的非常有诚意的……我是这样想,啊……”
不需要陆怀安去做局,他主动揽下这些剩下的十几个工厂和公司。
“算是投名状,想您替我在友嘉市这边呢,帮我多多美言几句……”
吃了陆怀安的闷亏,蒋学坤也学乖了。
在国内,想做好生意,是离不开这些人情事故的。
之前是他想岔了,以为只要有钱,总能把事情砸妥当。
现在琢磨琢磨,还是得拉拢点儿人脉才成。
果然,他意思意思过后,事情就谈妥了。
为表诚意,蒋学坤直接全款付的这边的钱,并且当场签定了合同。
趁着陆怀安还在松仪签合同的当口,他利索地去了友嘉市。
直接打包一般地拿下了友嘉市的三十多家企业,基本上是打包出售的价格。
这回,他学精了。
不谈这些杂七杂八的,瞅准了就下手,当场签字交钱。
等陆怀安反应过来,这边交易都已经完成了。
“倒是可惜了。”侯尚伟听着这些的汇报,都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回让他跑在了前头。”
陆怀安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哂笑一声:“这么大的动作,你以为上边没注意到他?”
等着吧。
不仅是蒋学坤,新安集团也受到了上边的关注。
他们这样的行为,虽然是替当地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但他们涉嫌转卖国有资产,是需要被严格调查的。
蒋学坤倒是挺坦然,随便他们查。
反正他这边一没安排人手进去,他纯粹只是买下来了,也没打算去调整改变什么,厂子还是原来的厂子,连管理层甚至厂长都没打算换的。
“那他图什么?”龚皓都不明白了。
他们之前之所以扩张得小心翼翼,就是因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这次要不是被逼急了,陆怀安是真不会一举拿下这么多家工厂和公司的。
瞧瞧他们拿下的这些工厂,零零散散的。
虽然现在在盈利,而且状态也还不错,可是终究是在走下坡路的。
买过来容易,他们要管理妥当,把它提升起来,发展扩大,就比较难了。
可是就这么放任不管的话,越来越差是肯定的。
这钱不就直接砸水里了?
不,砸水里了还能听个响呢,这砸水里了,一不小心工厂倒闭,那还是得赔钱的。
陆怀安喝了口茶,摩挲着杯沿:“我倒觉得……他这个路数,跟以前一个人很像……”
那个人,也是这般,大手笔地砸钱。
一举拿下了很多的铝,然后没有去动它。
就这么看着外边的价格疯涨,涨到一定的程度,他就转手一卖。
然后这批铝就这么在他们手里头,卖来,卖去的。
东西在原地不动,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了。
“如果他是打的这个主意……”龚皓点点头,算是理解了:“那他确实不需要操心工厂的发展。”
陆怀安嗯了一声:“所以,松仪这边的工厂和公司,哪怕他看都没看过,捏着鼻子也敢收。”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准备去管。
公司破就破,工厂拉跨就拉跨,他全然不在意的。
左右厂房还在那里,前身又是国营企业,底子还是有的。
只要它没倒,就还有价值。
在它们倒之前,他把它转手卖出去,这就是无本的买卖。
“这,卖给谁啊,谁会要?”侯尚伟想不明白了。
既然都知道是个坑,谁会傻乎乎往里跳呢?
陆怀安看了看他,忍不住笑了:“那我哪知道,他既然敢拿,说明他肯定有自己的渠道呗。”
“那,我们怎么办?”
俩人都有些迟疑,陆怀安沉吟着:“暂时观望吧,他反正短期不会出手的。”
“我们要学他一样吗?”龚皓比较在乎的是这个点。
如果他们也像蒋学坤这样,一开始就做好了后面会抛售的打算,他们确实能省好多事。
反正这些工厂,买回来之后不用管,让他们按照原有的状态继续忙活。
能赚钱,那就是赚的。
赚不到钱,转手一卖也可以。
总归,他是绝对不会亏的。
“从生意上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商人。”陆怀安想着,都忍不住感慨:“我们终究还是手腕不够狠辣。”
总是考虑这个考虑那个,瞻前顾后,还担心工人们的生存问题。
人家这直接一刀切,啥事不管,不管人还是厂子,在他眼里都只是生意。
陆怀安想着,忍不住叹了口气:“就是这样的话,以后这些工人会很难过的。”
日子本来就艰难。
只能,再看看。
说到这个,龚皓他们也沉默了。
上边的严查,对新安集团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他们全程都是合法合规的,而且也全都签了合同。
一切程序都是非常正常的,找不出错漏。
但是哪怕是这样,他们这种大包大揽,一举拿下一个城市大半中小型国营企业的作法,还是受到了限制。
没有批评,已经是仁慈。
这样限制再卖,陆怀安完全不反对。
毕竟,现在就算是要他买,他也没钱买了。
倒是蒋学坤,收到通知的时候,他正在联系另一个城市的领导。
想再将余宁和松仪这边的案例再复制一次。
被陆怀安抢了两次有什么的?
中国这么大,那么多厂子呢,他陆怀安能抢得过来?
可是他没想到,国家的动作这么快。
一举封了这个路子,他谈到一半的合同,直接就签不成了。
蒋学坤气得砸了个烟灰缸。
原本这个事,就该静悄悄的进行的。
这个该死的陆怀安,太招摇了。
又是余宁整事,又是松仪这边搞什么交接仪式。
这可倒好,直接把路子给堵死了,谁都没得玩了。
国家限制之后,国企开始了一场打破“三铁”的制度改革。
“三铁”,指“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
这三项制度改革,是得伤筋动骨的。
离开了计划经济时代,不再如同之前一样由国家统一接单,定额分配,按计划生产。
很多工厂都在走向凋零。
初时大家都还以为这次改革,跟从前一样,只是说说而已。
可是没想到,这一次,动作非常大,执行得非常彻底,可见领导们的决心。
第一点,实行分厂承包制,对干部实行聘任制,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铁交椅”;
第二,则实行职工岗位竞争,职工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打破“铁饭碗”;
而第三点,是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做到工资、奖金按劳分配,向生产一线和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向科研开发、产品销售等关键岗位倾斜,打破“铁工资”。
这三点全都做到,国营企业便能真正的脱胎换骨。
为什么之前有政策倾斜,大力扶持,国营企业却仍打不过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