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桂兰嫁到许家三十多年,从一开始唯唯诺诺的受气小媳妇,到如今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也是完美印证了多年媳妇熬成婆这句话。
  “好了,今天过年,咱不提那些没意思的事儿,都坐好了,动筷子吃饭。”
  周桂兰整理心情,不去想过去那些糟心事儿,而是笑呵呵的招呼孩子们吃饭。
  “来,瑛子,吃块儿鱼,还有排骨。”
  周桂兰怕苏安瑛身子笨,又怕她太实在抹不开吃菜,于是夹了些离着远的菜,放到了苏安瑛碗里。
  “小燕儿,你那头要是够不着,就让老四给你夹啊。
  自家人,不用外道,想吃啥就吃啥。”
  自己曾经受过婆婆的磋磨,知道当媳妇的难,所以周桂兰从来不为难自家儿媳妇,对儿媳妇都特别好。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吃过的苦,不能让儿媳妇再受一遍。
  一桌子好菜,吃还来不及呢,谁还顾得上说话啊?
  反正北炕那几个孩子,早都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塞肉了,一个个狼吞虎咽吃的那叫一个起劲儿。
  南炕这边,许成厚被妻子怼了一通,也没生气,只笑呵呵的让儿子倒酒,领着五个儿子美滋滋儿喝起酒来。
  一年忙到头,也只有过年才能松快松快。
  许成厚也不再端着当爹的架子,跟几个儿子一边吃喝一边唠嗑儿,和和气气的挺好。
  北炕那头的孩子们毕竟还小,肚子容量有限,吃了一阵之后,感觉肚子有底儿了,就开始四下琢磨。
  正好瞅见了南炕这一桌上,爷爷跟爸爸、大伯、叔叔们不知道喝啥。
  瞅爷爷那高兴的样儿,抿一口杯子里的东西,眼睛都眯起来了,一脸享受的表情。
  许海波眼珠一转,放下筷子就下了地,跑到南炕爷爷身边来。
  “爷,你喝的啥?咋看着挺好喝的呢?给我也尝一口呗?”
  小孩子,都好奇,就觉得爷爷杯子里一定是好喝的,馋的不行。
  “你个混账玩意儿,那是酒,齁辣的,啥东西你都馋?”
  许世安一听,顿时沉下脸来,训儿子。
  许海波有点儿怕他爸,可心里还是惦记着爷爷酒杯里的东西,于是往爷爷怀里一躲。
  “爷,啥是酒啊?好喝么?给我尝一尝?”
  小家伙仰着头,一脸渴望的瞅着他爷爷。
  别看许成厚对儿子们挺严厉,但是对孙子却很喜欢,也特别惯孩子。
  一听大孙子要尝尝酒,老爷子就用筷子在酒杯里蘸了一下,送到许海波嘴里。
  “尝尝,是不是辣的?”
  一个孩子,哪里受得了酒的味道?
  别看只有一滴,可那又苦又辣的味道,还是让许海波的脸迅速皱了起来。
  “哇”的一声,孩子哭了。“这是啥啊,辣的还苦。”
  原本就是个小哭包,没事儿都哭一阵呢,这下更别提了。
  气的许世安脸都黑了,“告诉你不好喝,你非得尝,尝了又哭。
  去去,找你妈去,别在这儿烦人。”
  男人,就没几个有耐心哄孩子的,尤其是面对哭闹的孩子,绝对能让人崩溃。
  孩子哭了,魏明荣在那边坐着继续吃饭,就像没事人一样。
  反正她家这哭包成天哭,越哄越哭,不搭理一会儿就停了。
  倒是周桂兰受不住孙子这么哭,赶紧下地,去锅里盛了一碗水回来。
  “小波,快来,看奶奶这有啥?你爷那个不好喝,奶奶手里这个水才好喝呢,来尝尝。”
  梨坨子蒸的水应该是淡红色,因为里面混着葡萄糕、山里红皮儿,所以颜色深了许多。
  泛着紫红的汤水,还真有点儿果汁的感觉。
  小孩子嘛,很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
  徐海波瞧见了奶奶手里的果汁,见那颜色很鲜艳,顿时喜欢上了,接过来喝一口。
  嗯,这味道不错,比那酒啥的可强多了。


第一百零一章 辞旧迎新
  许海波方才光顾着吃肉去了,许家吃菜口重,他又没喝水,正渴着呢。
  正好有这酸酸甜甜的果汁,那还不捧着碗喝个够?
  一碗汤水,就这么被他咕咚咕咚全都喝进了肚子里。
  “奶,这个好喝,比我爷杯子里那个强多了,酸酸甜甜的。”
  小孩子心思简单,好不好,口感直接判断。
  许海波这么一喊,那头许金凤、许金秀几个也都来了精神,全都跑过来,围着周桂兰。
  “奶,啥好东西,我们也要喝。”
  原本就是做了哄孩子的,这会儿孩子们要喝,那还不赶紧的?
  周桂兰索性去拿出来一摞碗,给每个娃都盛了一碗,顺手还给苏安瑛和吴秋燕也都盛了些。
  “你俩也尝尝,好喝。”孕妇嘛,可以有特殊待遇。
  “你们想喝的自己动手啊,锅里还有,盛完了再添些水继续蒸,还能再蒸两次。”
  周桂兰回头看了看薛秀琳和魏明荣她们,都嫁过来好几年的媳妇了,这些用不着婆婆动手,自己想吃啥随便。
  薛秀琳和魏明荣也没客气,自己下地拿碗,各自盛了一些喝口。
  还别说,这种酸酸甜甜的味道,确实很合女人的口感,是挺好喝的。
  “老三,瞅你一天不声不响的,倒是挺能琢磨,啥你都能捅咕出来。”
  魏明荣两口把果汁喝完,没忍住夸了许世彦两句。
  只是,这话让她一说,也不知道究竟是夸赞还是损人了。
  许世彦闻言笑笑,也没说什么,他弄这些是哄媳妇的,给家里纯属捎带。
  当然,这话不能说,随便他们怎么想吧。
  这下正好,女人、孩子们喝果汁,男人喝酒,团圆饭吃的有滋有味儿。
  直到五点多,吃饱喝足,桌子上还剩了好多菜。
  男人喝多了,或是睡觉或是凑一起聊天,女人则是忙着收拾。
  厨房大锅里烧了水,西屋两铺炕都烧的热热乎乎,地中间弄个大盆,倒上热水。
  薛秀琳和魏明荣妯娌俩挨个儿把孩子们都给摁在水里,一番搓洗。
  等孩子们洗完,插上门,女人也都各自洗了澡。
  过年嘛,除旧布新,洗干净了才能换新衣服过新年。
  忙活完这些,时候也就不早了,把男人喊起来,该洗的也去洗一洗,然后开始叮叮当当剁肉剁菜,和面包饺子。
  在许家,过年的饺子必须是白菜和萝卜混一起做馅儿。
  白菜谐音百财,萝卜又叫来福,都是极好的寓意。
  全都预备好了,就在东屋南炕放上面板,女人们或是坐炕上,或是拿个凳子,开始动手包饺子。
  东北天冷,家里必须有炕,也就养成了习惯,很多活都乐意在炕上做。
  东北老太太更有一绝,盘腿儿坐。
  周桂兰当然也会,就见她盘着腿坐在面板一侧,动手揉着面团。
  不多时将面团揉成长条,再用手揪成一个一个大小均匀的剂子,将剂子一排一排整整齐齐放好。
  要是说起来,用手揪剂子绝对赶不上用刀切来得快。
  但是在这个年月,吃饺子不光是一顿饭,更多的代表一种意义,必须要有仪式感。
  反正在周桂兰这里,包饺子必须用手揪,这是规矩,不许破坏。
  一块面很快全都揪成四排整齐的剂子,这时候抓一把薄面撒上,用手将剂子摁扁。
  那头闺女媳妇们才可以接过去,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再包上馅儿,整整齐齐的摆在盖帘上。
  这么包饺子,肯定不快,也幸亏是家里人手多,要不然,怕是到后半夜才能吃上饺子了。
  许家人多,饺子包的也多,从八点多开始一直包到十一点,才算包完。
  正好许世祥几个也把瓜子、松子、榛子等都炒出来,于是烧水煮饺子。
  饺子下锅,许成厚领着儿孙在外面也点燃了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噼里啪啦的声响中,孩子们拍着手又笑又闹,新的一年,也在欢声笑语中来到了。
  外头陆续有鞭炮声响起,许成厚也哄着孙子们点燃了几个炮仗呲花啥的,哄着孩子们玩。
  直到屋里喊着吃饺子了,这才停下。
  “走喽,回屋吃饺子,吃完饺子给爷爷磕头,爷爷有红包给你们。”许成厚哄着还没玩尽兴的孙儿们进屋。
  小娃们在外面嘚瑟的时间长了,一个个小脸冻的通红。
  饶是如此,他们也不觉得冷,都开心的很。
  过年嘛,过的就是孩子,年是他们的,只有这些无忧无愁的孩子们,才最开心快乐。
  下午五点吃的饭,到半夜了,肚子都饿,又是鲜香美味的饺子,谁不馋啊?
  更何况,周桂兰还说,饺子里包着钱、糖、花生、枣儿呢。
  这下,几个娃都瞪起了眼睛,非得吃着钱不可。
  许世彦倒是没那个心思,就近随便夹了饺子就往嘴里放。
  结果一口咬下去,咯噔一下子硌了牙,低头一看,好么,是一枚二分的硬币。
  “好,好,看来老三今年还能发财,好。”
  饺子里包上糖果和钱,本就是为了讨口彩,要个吉利的寓意。
  所以许世彦刚一吃出来钱,那边周桂兰就笑呵呵的连着说了几个好字。
  其他人也都跟着说句吉祥话儿,然后各自闷头吃,都想吃出点儿东西来。
  许世祥咬了口饺子,感觉不太对,咯吱咯吱的,一看里面放了粒花生。
  “我没吃着钱,吃着花生了。”别管吃着啥,反正都挺好,许世祥挺高兴。
  “那你今天肯定能考上大学,花生嘛,升学的。”许世彦在那边接了一句。
  这花生呢,寓意着步步高升,本身就是取个吉利的意义。
  许世彦这么解释,也不算错,反倒更合心意。
  许世祥一听就高兴起来,“谢谢三哥,借三哥吉言,我今年再考一回试试。”
  去年落榜本就不甘心,许世祥打定主意要复习再考的,只是不敢明说而已,这会儿也不管那些了。
  年前打猎他也攒了些钱,还买了些书,今年背水一战,必须考上大学。
  许成厚听见五儿子的话,也没说啥。
  如今他也看明白一些事情,儿子大了有自己的主张,人家不可能啥都听他的。
  他这老家伙岁数大了,思想跟不上,也别管那么多,都随便吧。


第一百零二章 看房子
  在多数乡下人心里,吃过除夕夜的饺子,才算是新一年的开始。
  除夕的意义,远大于阳历年,应该说阳历年根本就没法比。
  吃过了饺子,十二点的钟声响起,许世带头,领着众人给二老拜年。
  许海波等小娃更绝,直接跪下来咚咚咚磕头,许海滨小,却也有模有样的跟着学。
  小孩子做什么都让人觉得有意思,直把大家逗的哈哈笑。
  许成厚赶紧从兜里掏出几个红包来,分给了孩子们。
  里头倒是也没多少钱,一人两毛,过年嘛,给孩子压腰。
  周桂兰也从兜里掏出俩红包来,塞给了苏安瑛和吴秋燕。
  “咱家的规矩,新媳妇进门头一年,都给红包压腰。
  你俩别嫌少,这是我和你爹的一点儿心意,你们大嫂二嫂进门那年也有。”
  红包里是两张崭新的一块钱,好事成双,就是取个吉利的寓意。
  原本苏安瑛和吴秋燕都不想收红包的,她们都多大了,还能跟小娃一样么?
  可一听婆婆说是家里的规矩,嫂子们都有,她俩也就顺理成章接了。
  “谢谢妈。”
  按说守岁应该是除夕一整晚都不睡的,可大多数人都熬不住。
  那头几个娃之前还睡了一觉呢,这会儿就一个个直点头了。
  苏安瑛和吴秋燕更不用说,早就困的哈欠连天,所以周桂兰发话,让媳妇们哄着孩子去睡觉,不用守着了。
  倒是男人们,凑在一起嗑着瓜子聊着天,实在困的受不了,才找地方歪着睡觉。
  老规矩,除夕夜睡觉不能铺被褥,不然家里的鸡爱抱窝。
  所以大家都没脱衣服,就这么囫囵着睡一宿。
  过年是啥?过年就是把攒了一年的好吃的,全都集中在那几天拿出来吃。
  过年就是忙了一年的人,总算能够休息,然后成天吃吃喝喝、走亲串友闲唠嗑儿。
  从初一到十五,几乎没啥活可干,就是个吃喝玩乐。
  当地的规矩,初一初二走亲串友拜年,初二晚间或者初三早晨送了年,出门子的闺女才可以回娘家。
  所以初三这天,许家几个结了婚的儿子,全都陪着媳妇回娘家了。
  就连许成厚,也陪着周桂兰一起回大营周家。
  原本许世彦不太想让苏安瑛再出门的,毕竟苏安瑛现在月份大了,过年出门人多,万一有点儿啥意外。
  后来是周桂兰说,他们也一起回大营,一起走还有个照应,许世彦这下同意。
  于是留下准备考试看书的许世祥看家,一大家子人全都出门了。
  许世彦陪着媳妇回娘家,正好嫁到浑江的秦美玲和丈夫隋宏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