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我是想让他帮忙打听打听,楚老的消息。
  等着过两年,咱这边稳定了,攒点儿钱,我带你去省城,看看给你治病去。”
  小妹的毛病,也是许世彦的心病,他一直都惦记着呢,只是苦于没有门路。
  当年楚老在大营的时候,也没提起他在省城的地址,许世彦只知道人家是医科大的教授啥的,可眼下没处去找。
  正好齐云升考上了医科大,让他帮忙找一找,真有了消息,就能跟楚老联系上。
  许世琴这毛病估计不好治,楚老毕竟有身份,说不定能找到厉害的大夫。
  许世琴一听哥哥这话,眼泪就掉下来了,“三哥,我这毛病治不好的。
  以前咱妈领着我去浑江、通化都看过了,人家大夫说了,我这没法治。”
  许世琴六七岁的时候,周桂兰带着她出去看过病。
  那时候大夫就直接说,领回家去有啥好吃的就吃点儿,别寻思那么多了。
  许世琴能养到这么大已经不容易,她早就不敢想还能治好了毛病。
  “你看你哭啥?你说的那是啥年月?这都十多年过去了,还不兴医学进步咋地?
  你放心,不管多难治,只要有办法,哥一定给你治,实在不行咱就去首都。”
  上辈子,许世彦是亲眼看着妹妹岁数大以后怎么遭罪的。
  胸腔空间不足,内脏受挤压,心肺连舒张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许世琴总是喘不动气、憋得慌,心肺综合症,死的时候脸憋的青紫。
  这辈子,许世彦不求别的,只希望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许世琴的脊椎矫正过来。
  让许世琴岁数大了以后,不遭罪就行。
  估计这个不容易,得花很多钱,可再多的钱,也没有妹妹重要。
  “那得花老多钱了,哥,咱家哪有那些钱啊?”
  许世琴还哭呢,抽抽噎噎、很是绝望的说了句。
  不管什么年月,穷人都看不起病,更不要说是许世琴这样的毛病了,那就不是几百几千能解决的。
  再多,许世琴根本想不出来,他们家啥时候能弄到那么多钱。
  即便有那么多钱,谁又能舍得拿去给她治病?
  毕竟目前来看,许世琴只是背后长了个罗锅,不痛不痒,并不影响她生活。
  为了这么个毛病花一大笔钱,旁人肯定会觉得许世彦就是个神经病,脑子不正常。
  “钱慢慢挣,哥想办法,你也好好学裁剪,自己攒点儿。
  不管多久,只要有希望,咱就得努力。”
  钱会有的,一定会有的,人活着,总得有个念想有个盼头。
  为了给妹妹治病,他一定会努力挣钱。
  “好了,你先去跟你三嫂收拾收拾行李啥的,哥写信。”
  许世彦还有事情呢,也不能总在这哄妹妹啊。
  许世琴一听,赶紧擦了擦眼泪,跑去帮着苏安英收拾衣服行李啥的,又把各种挡帘门帘啥的都找出来,明早晨给挂上。
  许世彦这边说是写信给齐云升,实际上他写了可不止一封信。
  一封是寄去省城给齐云升,另一封寄去大营给苏维忠,搬家了,总得把地址告诉丈人。
  还有一封,许世彦是打算寄到县里去。
  胡连成还有西岗公社那个曹明川,他们胡乱罗织罪名,诬陷他人,借工作便利肆意打压报复。
  许世彦只是个平头百姓,确实没法跟他们明着斗,却也不是一点儿招儿没有。
  目前省里正派人来县里视察工作,整顿风纪,纠正过去几年那些错误。
  许世彦在大营住那么多年,在东江沿也住了七八年,有些事儿他清楚的很。
  尤其是曹明川,好像上辈子是七九年春天被查了,最后查出来好多事情,直接完蛋。
  许世彦直接把他知道的都写上了,寄到县里工作组去,要真是有人看见了,就够那几个家伙喝一壶的。
  万一运气不好没动静,那就等明年,反正天网恢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
  许世彦写完信,小心藏起来,时候也不早了,赶紧洗漱休息。
  第二天上午,许世彦揣着信,领着许世琴去了松江河。
  先到局机关大楼找到郭守业,对郭守业帮忙找车表示感谢。
  郭守业一见许世彦领着个姑娘来,俩人相貌相似,就猜出来这是许世彦的妹妹。
  郭守业当即表示,他已经跟裁缝店那边说好了,许世彦直接领人过去就行。
  “你就说是我让过去的,那边早就打过招呼了,放心。”
  一句话的事情,对于郭守业来说简直不费半点力气。
  就这样,兄妹俩出了局机关大楼,直奔松林商店旁边的裁缝店。
  那边的大师傅一听是郭主任介绍来的,十分热情,扯着许世琴的手问这问那。
  在得知许世琴有一些裁剪底子的时候,就更高兴了。
  直接给许世琴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活,锁扣眼儿、扦裤脚之类,让她先练练手。
  收徒弟实际上就是找人手干活,师傅教不教,全凭良心。
  这要是在旧社会,学徒三年,包吃包住,但师傅家里的活都得干,洗衣服做饭看孩子。
  而且师傅还啥都不教,全都是自己偷摸的学,全靠悟性。
  如今倒是好多了,许世琴在这学徒,中午管顿饭。
  学成以后,可以留在店里上班,也可以拿了活回自家干,计件儿工资。
  反正只要手艺好,咋地也能混口饭吃。


第一百一十三章 落户
  有郭主任的面子,裁缝店的师傅多少也会照顾许世琴一些。
  学徒不是几天就能出成果的,总得慢慢学才行。
  许世彦嘱咐了妹妹一番,让她好好跟着师傅学本事,别怕苦别怕累,有眼力见儿,别偷懒。
  安顿好许世琴,许世彦这才离开,直接去邮局,买了信封、邮票贴好,写上地址,将信分别寄出。
  能做的他都做了,接下来就只能耐心等候结果。
  许世彦返回东岗,直接去了队部。
  东岗公社地处长白山脉之中,所辖范围东西长五十一点五公里,南北宽三十一公里,下辖十个大队。
  公社驻地直属大队三个,另外还有林场、工业总厂、建材总厂、卫生院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
  同时,地方国营抚松一参场也在东岗所辖范围内。
  三个大队基本上就是从东往西排列,一大队在公社最东边,与国营一参场相接。
  二大队在中间,三大队在最西边。
  公社南面就是连绵的群山,其中最出名的是炮台山,山下有一处山洞,人们都传是防空洞。
  据说这炮台山下有煤层,而且是罕见的白煤,但是储量太低,开采成本太高,所以并没有被开采。
  炮台山脚下有一条河,被人称为黄泥河。
  三个大队的队部,自东向西都离着黄泥河岸边不太远。
  二大队的队部是一栋二层小楼,新盖的没多久,外面用青绿和白色的水刷石做墙面,里头都是雪白的白灰墙。
  相比于一大队和三大队都是小平房的队部,二大队这队部可就气派多了。
  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二大队的条件确实要比其他大队好很多。
  许世彦进了队部,在二楼找到了于守广,把他们夫妻的户籍相关文件,都交给于守广。
  “于书记,这是我和我媳妇的户口,我六妹的暂时不往这边迁。”
  于守广接了户口,安排人给落户。二大队有五个生产队,许世彦被安排在了一小队。
  “等着开春以后,让你们小队的队长,带你去山上,划一块自留地。
  自家种点儿杂粮杂豆的都行。”
  以前自留地不允许种粮,只能种菜,如今管的没那么严了,随便种,只要不违法就行。
  “另外呢,就是明天开始,你先帮着大队干点儿活。
  我给你安排几个人手,你带着他们去工业,什么地枪、拉炮之类的,赶紧都做出来。
  这事儿我可就拜托你了啊,一定办好喽。”
  正月十五之后,参地就开始干活,看参的也要上山了。
  于守广的意思,既然有地枪这么好用的东西,那必须尽快都装备上。
  “成,书记放心,这事儿我肯定用心办,保管没问题。”
  许世彦刚一到二大队,就给他安排了差事,自然高兴。
  有事情做,才有表现的机会,要是啥都不用他,那他啥时候能出头?
  成天就跟在人家后头混,啥好事儿也轮不到头上,那他还搬来东岗干嘛?
  正月十二,队里果然派了五个小伙子,给许世彦打下手,帮忙制作地枪等看参工具。
  东岗公社有工业总厂,跟二大队的队部隔着一条南北道,队部在道东,工业在道西。
  工业厂里面各种机床都有,可以加工各种零件,比西岗公社那铁匠炉强多了。
  于守广早就跟工业的人打过招呼,许世彦到那边,画出地枪的设计图,提出要求,那边开始给加工零件。
  等所有零件全都加工好,许世彦带着人组装、测试。
  工业机床生产的零件,精密度比铁匠炉弄出来那玩意儿可强多了。
  装上枪药枪砂,布好铁线。
  在地枪的枪口前面布置一块胶合板,用绳子拉动铁线。
  砰的一声,枪砂喷出,五毫米厚的胶合板,被枪砂穿透,打成了筛子。
  “卧槽,这玩意儿威力也太大了吧?”
  大队一众干部都去看测试了,当看到那筛子底儿一般的胶合板后,众人皆目瞪口呆。
  这威力,要是搁参场周围布上三五十个,再配合点儿拉炮啥的,看谁还敢往参场跑?
  “小许啊,行,你整的这玩意儿太厉害了。
  这样啊,接下来呢,你就专门负责这个,先给咱大队弄出三五十个来。
  咱大队一万多丈棒槌呢,队里安排了六个人在山上,要是有这地枪,看参也能轻松些。”
  二大队的参场在西边二号桥附近,就是往东江沿走的那条路,半路上往南岔过去。
  二大队一共有参地一万两千丈左右,参场周围环境很复杂,松江河的闲散人员不少,看参的压力比较大。
  尤其是去年东江沿大队丢了人参之后,这边也十分重视,由原本的三个人增加到六个人看参。
  这样一来,工分等成本增高,虽然二大队家大业大不差这一点儿吧,总归是块心病。
  要是参场周围都用上地枪、拉炮啥的,就能缓解看参压力,撤下三四个人回来干活。
  地枪是死的,做好了可以用好多年,而且不吃草料不给工分,这多好啊。
  “哎,书记放心,我肯定尽快就把这一批地枪做出来,不耽误开春参地用。”
  领导安排任务,这是看重自己,许世彦高兴还来不及呢。
  他这干活都给算高工分的,别人现在还都在家里闲着,他就能挣工分了,这不挺好么?
  就这样,许世彦领着人在工业待了三四天。
  按照于守广的要求,做出来地枪三十管,拉炮一百多个,另外还做了些捕兽的夹子。
  在工业上班的人,多数都是三个大队的,许世彦弄的那地枪,好多人都看着新奇,回家去少不得要提起。
  结果没过几天,其他两个大队、公社参场,全都知道二大队整了个看参的宝贝。
  于守广被叫去公社,一大队、二大队、公社参场的领导,一起围攻他。
  “你这老小子不讲究啊,有好东西你藏着捂着不肯让旁人知道,太不地道了。”
  “就是,就是,得亏咱还都是一个公社的呢,你都能这么抠。
  消息藏的那么深,丁点儿都不漏给我们,太不够意思了啊。”
  “老于,来,说说,你是咋整出来地枪的?
  我听人家说,是有个年轻人画的图纸?从哪儿来的这么个年轻人?
  你小子命儿真好啊,啥好事儿都能让你遇上。
  不行,今天你不把人交出来,我们就不让你回去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抢手
  东岗是远近闻名的人参之乡,人参种植业每年收入可达到二三百万元,占总体收入的一半左右。
  可以说,人参产业,是东岗公社收入的支柱,整个儿公社从上到下,哪个不重视?
  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几年种出来的人参,被贼偷走,有这种看参利器,那还能不想要?
  在众人的围攻下,于守广坚持不住,只能投降。
  “得,得,我说还不行么?
  我们队,前阵子从东江沿搬过来一户,小夫妻两个。
  那小伙子之前在东江沿大队看参,地枪就是他捅咕出来的。”
  于守广说这话的时候,那神情别提多得意了,白捡个宝贝,谁不高兴啊?
  “草,你老小子真特么有命儿啊,人才都跑你们队去了。”
  众人一听,各自唏嘘,这还真是比不了。
  二大队名声在外,人家就是奔着二大队来的,他们羡慕也没用。
  “赶紧的,把人家小伙子找来,让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