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说来听听。”
“你认识体育部的人吗?”
“体育部?”吴荣楞了一下,“不认识。”
他最不在行的就是体育了,在清华念书那会儿,险些没被体育活动折腾死。
正所谓“无体育不清华”,在清华大学体育是必修课,强制执行,著名的阳光长跑世人皆知,每周三次,每次男生3000米,女生2000米。
对于不擅长体育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简直要人老命。
吴荣却不知道,日后会更加变态,清华大学的学生,不会游泳的,不准毕业……
“但你应该有办法结交到,对吧?”
“有心的话……诶~你先告诉我什么事吧。”吴荣撇撇嘴道。
对他来说,结识一两个体育部的人,自然不算难,甚至可以说体育部里他们的人多的很,那些运动员,基本都是团员。
“有件事你应该知道。”
“什么?”
“今年我国将重新参加奥运会。”
“咦?”
“干嘛?”
“这事我是有所耳闻,但我在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奥运会还早着呢?”
“靠!就准你耳目聪慧,还不准我有点特殊渠道?”
“那你既然有渠道还找我干嘛?”
“……”
跟聪明人打交道果然不太省心,很容易不经意间露出马脚。
“是不是兄弟?”
“你要这么说……”吴荣没好气地耸耸肩,“那我无话可讲。”
郭永坤也只能这样蒙混过关。
“我下面要讲的事情,你不准笑。”
听他这么一说,吴荣和李有光不禁相视一望,感觉有好戏听啊!
“行。”
“你也一样。”郭永坤瞟向李有光。
“哦,好。”
“我打算赞助奥运会。”
“……”
四只眼睛情不自禁又对到一起,下一秒……
“哈哈哈哈哈!”
“哎呀我去!”
厨房那边,吴母感觉好奇,还拿着锅铲走出来看了看,“什么事啊,这么开心?”
“哦,没什么伯母,闹着玩呢。”郭永坤赶紧搪塞一句,不想又多一个无情嘲讽的人。
待打发走吴母后,才将目光投向两个言而无信、险些没笑抽筋的人身上。
“你笑个屁啊!”郭永坤一巴掌甩李有光大腿上。
吴荣不清楚他的实力,你丫还不知道么,老子赞助个奥运会……咦,不对。
忽然意识到什么,郭永坤才发现自己嘴瓢了,赶紧纠正,“准确地说,是赞助我国奥运会代表团。”
李有光挨了一巴掌,一脸幽怨,心说你别吓我,一搞就赞助奥运会。这样还说得通。
可吴荣仍觉得不可思议,好容易收敛起笑容,上下打量着郭永坤,“你说真的?”
“我这表情像开玩笑?”
确实不像。
“你拿什么赞助?”
“主要是我的饮料,当然,必要的费用也会付。”
“你的饮料,你的饮料不是还没出来吗?”吴荣诧异,他都懒得打听钱的事情。
自从这位在前头山搞了联产责任承包制后,他就笃定自己的这位知青兄弟绝非常人。当得知他建了一家工厂后,起先确实挺震惊,不过后面想想,他搞的东西都改变了上面的政策,建个工厂又算什么?
“早出来了,只是没卖而已。”
“那还不是一个意思,你想拿款一瓶都没卖过的汽水,直接去赞助我们的奥运代表团?”
“不行吗?”郭永坤撇撇嘴。
上辈子的健力宝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同样销量为零,饭圈还流行着一句话,叫作“出道即是巅峰”。
李金伟能干成的事情,他为什么不能?
吴荣正色道:“你有想过吗,那些运动员的饮食都是标准定制的,非常严格,眼下距离夏季奥运会也就半年时间,突然拿出一款毫无知名度的汽水给他们喝……我估计体育部不会答应。”
“我还真想过这个问题。”郭永坤同样表情严肃,“但你不也说了,还有半年时间呢,验证我的汽水有没有坏处,直接上仪器的话,几天就能有结果。我再支付一笔可观的费用,他们应该没理由不买账吧?”
“话是这么说不错……”吴荣蹙眉道:“但我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你要明白我国已经阔别奥运会半个世纪了,所以这次重返舞台,上面必然十分重视,容不得半点差错。”
“对,所以我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差错。”郭永坤点头道:“你现在有种潜意识,总觉得我的饮料不行……”
“不是不行,我是担心你!”吴荣插话道:“要是搞砸了,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将成为千古罪人。”
“你明白就好!”
“但我好像忘了介绍我的饮料了,我的饮料可不是普通的汽水,它不仅可以解渴,还可以补充能量,消除疲劳。”
“……”
吴荣瞪眼问,“我去,是不是啊,这么神奇?”
“谁喝谁知道。”
“那这样,你先拿点样品给我试试,我试了如果可行,再帮你跟体育部牵线,否则……这事我不能干!道理你懂的。”
“没问题,明天给你送来。”
赞助奥运代表团的事情,是郭永坤1984年的首要大事,必须尽快落实。
事实上,在决定搞健力宝的时候,他就捋好了时间线,不容错过,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使健力宝一炮而红的机会了。
饭菜上桌。
鱼香肉丝里没再放鱼,番茄炒蛋里用的也是鸡蛋,吴母的手艺比郭永坤预想的要好,只是能看出并不经常做饭。
吴父拎出一瓶茅台,大家小酌了几盅,谈笑风生,也算有滋有味。
……
大年三十。
团圆饭的饭桌上,郭永慧感触良多,她回家已有五天,家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那台21吋大彩电只算小儿科,她实在没想到,弟弟竟然创办了一家饮料厂,而且规模还不小。
所幸一切都是合规合法的,她甚感欣慰。
弟弟有本事,她自然乐见其成。
她与母亲不同,觉得人活一世,就应该有所作为,如此才不枉世上走一遭。
总之,家里的生活很好,她没了任何顾忌,所以有件只有弟弟才知道的事情,她决定趁大家都高兴,讲出来。
“妈,我想出国留学。”
“啊?”
李秀梅端着一杯健力宝,正喝得高兴,因为味道确实不错,忽闻这话,杯子险些摔地上。
“怎么……还要读啊?”
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她向来赞成读书这件事,曾经还说过“再苦再累,也要让你们读书”这句话。但现在,对于大女儿,她是真觉得书读够了。
别人家像她这么大的闺女,孩子都两个了,可她到现在连对象都没处过。
“妈,再读几年,等回来之后,肯定能进国家核心单位工作。”聪慧于郭永慧,很清楚如何说服母亲。
“你都硕士了,还找不到好工作?”
“距离我想要的好工作,还差点。”郭永慧笑道。但她撒了谎,主要感觉肚子里货还太少。
李秀梅一阵踌躇,她自然非常担心,一个姑娘家家的跑到国外。可想到好工作、女儿以后的大好前程,似乎又说不出制止的话。
唯有长叹口气。
“姐,佩服!”
郭小妹大拇指翘得老高,如果有可能,她现在就想过一个人的逍遥日子,奈何,她都上大学了,还要每天回家睡觉。
你说烦不烦?
“妈,这是好事,别人盼都盼不来。”郭永年虽然跟大妹越来越没共同话题,但打心眼里希望她越飞越高。
她就是老郭家的金凤凰。
“姐,已经有眉目了吗,什么时候?”郭永坤问。
“不出意外的话,年底。”
所以,郭永慧明年将无法在家过年,想到这个,大家突然异常珍惜眼前这顿年夜饭。
第169章 入京
时值三月。
天气渐渐转暖,厂区的建设工作重新开始,所幸几处重要设施目前已经完工,譬如食堂、行政楼。
行政楼一共五层,顶楼的厂长办公室里。
郭永坤坐在还未拆布头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罐饮料,仔细端详着。这就是厂里刚出炉的第一批标准易拉罐饮料。
“还是有点不太像啊。”
“什么?”旁边的老王问。
“哦,没什么。”
饮料罐上的喷绘图案是郭永坤一手设计的,抱着一种情怀,本想尽量还原上辈子健力宝的罐装样式,但真正看到成品后,还是感觉缺少几分味道。
过去的某些细节,他终究没太留意。
所幸也不强求,自己拥有远超这个年代的信息量,信手拈来都能弄出一个时髦的喷绘款式。
不过得等些日子,他现在没有时间。
“纸箱到了吗?”
“到了一批。”老王点头。
“准备十箱,我后天带走。”
“哦,行。你要带人去的吧?”
“这不废话吗?”
否则郭永坤一个人将十箱饮料从河东弄到首都,三头六臂都没用啊。
主要担心带少了,万一不够用,那就很麻烦。
此去首都具体要待多久,现在还不好估算,昨天吴荣已经来过电话,透露出一个不太妙的消息,看中奥运代表团饮料赞助商名额的人,绝对不止他一个。
所以必然会有一场竞争。
“别想了,你是不可能去的。”郭永坤望向欲言又止的老王。
厂里一把手不在,二把手如果再离开,不乱套才有鬼。
“主要做梦都想去首都看看。”老王讪讪笑道。
这其实并非他一个人的梦想,这个年头去趟首都,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城关这边还算好的,倘若放在乡下,十里八乡都会传遍,引来无数艳羡。
后世的人很难理解当下这个年代老百姓的红色情结。
一趟首都之行,足以荣耀一生。
“多大点事啊,以后有的是机会。不过现在肯定不行,你要忙活的事情多了。”
知道他有话要说,老王摊摊手,你讲的意思。
事实上,他也清楚自己跟去首都的可行性几乎为零。
“首先自然是饮料生产。今年不比去年,去年不生产,是因为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但现在万事俱备,必须开足马力生产。你要明白,截止目前,我们一直在投入,没有一分盈利。”
“这我懂。不过销售方面要同时展开吗?”
“当然。不然养他们干嘛?成品已经出来,让他们拿着样品去推销,能卖多少算多少,先锻炼锻炼。”
“哦。”
“其次就是管理方面。去年虽然已经初步选出中基层管理,但他们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只会纸上谈兵,放到实践中一试便知,这些你得给我盯紧,我可不希望管理层中出现滥竽充数的人,那将是最大的危害。”
“明白。”
“另外……”郭永坤说着,将早就放在脚边的一只帆布袋,拎起放在身前的玻璃茶几上,“这里有30万,你拿去买4辆解放车,余下的交给财务,作为日常开销。”
这年头一辆解放车的售价为五万多元,四辆也就是二十万出头。
“永坤,你不是说钱可能不够吗,解放车迟点也没关系嘛。”老王建议。
郭永坤确实感觉手上的钱不够了,厂区建设已经几十万支付出去,再拿出这三十万,他兜里已经没什么钱了,而此去首都竞争饮料赞助商,必然要花钱,估计也只能把瑞银的那点老底取出来了。
一千万港币,其实也不经用。
“不行。你按我说的办,工厂既然正式投产,就必须保障运输问题,而且这几辆车我接下来有大用。”
“那好吧。”
与老王就工作问题聊了大半天,对于很多方面,他终究是个菜鸟,郭永坤做不到亲力亲为的话,就必须竭尽全力培养他。
……
两天后,郭永坤带着王子强、麻子,小鸡和浩子四人,坐上了开往首都的特快列车。
原本坐飞机自然更方便,但飞机票申请起来实在繁琐,要提前很久才行,他已经等不及了,多一天等待,事情就会多出几分变数。
吴荣可在电话里讲了,就为奥运会赞助的事情,现在一大帮企业代表,天天泡在体育部直属的几个单位。
这年头的特快依然很慢,一千多公里的旅程,熬了几乎一天一夜,隔日清晨时分才抵达首都火车站。
所幸火车不像飞机,几乎不存在晚点。
郭永坤五个,一人抱着两箱健力宝从火车上走下时,皆是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此时河东那边已经百花齐放,但这边依然是种春寒料峭的时节。
“永坤,这边!”
刚从出站口走出,几人就见到前来接车的吴荣,他戴一顶双耳皮帽,看来在这边待这么多年,依然没适应北方的寒冷。
“眼睛挺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