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好景不长,感觉刚进入梦乡,李秀梅又来扯被子。
“妈,这些人没关系的,叫他们自己转转,让我睡会吧。”郭永坤可怜兮兮道。
“你知道谁啊?”
“谁?”郭永坤猜想不是老郝家的人,八成就是李有光。
“就是以前来过家里的那个干部,姓林。”
“他?”郭永坤睡意全消,从床上坐起。
想想倒也不算奇怪,林家毕竟距离这么近。
那还真得起来招待一下。一来上次闹得有些僵,二来对方性格古怪,在意的事情总与旁人不同。
他的卧室在二楼,从楼梯上下来,听到院子里有声音,来到门口一看,林红道正和王家兄弟搭着话,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心情不错。
“红道。”
“起啦,听说你们凌晨才过来的,怎么不多睡会?”林红道扭头笑道。
“算了,今天有得忙,晚上再补吧。你们先聊会儿,我去洗把脸。”
林红道说了声“去吧去吧”,又把注意力转移到王家兄弟身上。
“老王,继续呀。”
“哦。你不知道,小日苯的东西不是那么好买的,光有钱还不行……”老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郭永坤的发家史,这就是林红道想要了解的东西。
老王得知他是郭永坤的知青兄弟后,算不上隐秘的事情,倒也没有隐瞒。
林红道一边听着,一边虽然在笑,但有心人就会发现,他那笑容中明显有些异样。
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这个年代不应该从政才是最好的出路吗,从小到大,谁都这样告诉他,所以他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奋斗。
从一名小小的监督员,进入市稽查大队,然后荣升中队长,接着是大队长,现如今,他已经调入工商大楼,是一名正科级干部,而且再混两年,等资历到了,正科转副处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要知道他还未满二十六岁,这样的履历,放眼全国都不算差吧?
可是,没用。
他是如此努力工作啊,结果到头来,还是输给了最不想输的那个人。到现在为止,随便来个处级干部,他都必须笑脸相迎、鞍前马后,然而对方已经能和市长搭上话,并且同席而坐了。
这个差距他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可谓输得惨不忍睹。
他曾经不止一次向那个姑娘说过,他将来绝对会比郭永坤混得好、有出息。可现实却给了他无情一巴掌。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他始终想不明白的是,几年前,像对方现在的行为——逼得省内其他国营汽水厂叫苦不迭,不应该是撬社会主义的墙角,资本家行径,人人喊打的吗?
怎么突然画风就变了,成了人人敬仰的对象,而且上面明显乐见其成、有大力扶持之意?
“聊什么呢?”
郭永坤洗漱完,笑呵呵走过来,双手摁在林红道肩膀上揉捏着。
“聊聊你的辉煌事迹。”林红道像是开玩笑地说。
“行了吧,我哪有什么辉煌事迹,乱打乱撞罢了。”
“过分的谦虚可就是骄傲喽?”
“哈哈……别别别,好吧我承认,我确实挺辉煌的。”
林红道眼里闪过一丝黯然,说,“咱俩单独聊聊吧,有点事情想问你。”
“行啊。”
俩人结伴在院子里散着步,林红道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会当官吗?”
“我?当官?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你将健力宝经营成这样,单以这番成就,如果提出想进我们工商系统,上面绝对会批,没几个人比你更会做生意。”
此话倒也不无道理,只是郭永坤从未考虑过,微笑着摇头,“我不会当官的。”
“为什么呢?”
“第一个,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感觉自己不适合从政。第二个,老实讲,半点兴趣没有。”
“手握权柄,主管一方,难道不好?”林红道疑惑。
“权利这东西嘛,好是好,不过也要看个人喜好。”郭永坤笑道:“譬如我,跟权利相比的话,我跟喜欢自由,在体制内生存,条条框框太多,像我这么懒散的人,实在受不了。”
“可你现在的情况,其实半只脚也在体制里面。”
郭永坤脚步微顿,看了看林红道,略微犹豫一下后,说,“这只是暂时的,如今私有经济都放开了,你们以前到处抓投机倒把,现在还有吗?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
“个体户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性,而且我预测,上面很快就会尝到多种经济带来的好处,会加大个体经济的开放力度,包括工厂。
“你看看南方就知道,改革开放搞得如火如荼,兴办了很多工厂,基本都是外资注入,而那些可不是国字号工厂,这其实也是一种趋势和征兆。你明白吗?”
这番话要换一般人,不给个几袋子黄金,他是绝对不会讲的。
说到底,从内心讲,他还是念及旧情,希望与林红道保持着某些美好关系。
“你的意思是,有朝一日,工厂也会成为私有的?”林红道惊讶。
“嗯。据我分析应该会这样,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仅限于外部,内部的变革也是迟早的事情,内外始终是要实现统一的,否则单从管理上讲就会很麻烦。”
林红道低头不语,默默品位着这番话。
“永坤,你如果从政的话,应该能当个很大的官。”
“呵呵……就不要做这种假设了,还是那句话,我根本没朝这方面想。我想要的生活很简单,一家人吃喝不愁,不被太多条条框框束缚着,有时间到处走走转转,这样就挺好的。”
话说到这里,林红道终于明白眼前这位,为什么无心从政了。
他身在工商系统,比谁都更明白财富从本质意义上发生的变化。过去那种投机倒把富起来的有钱人,可谓人人喊打,谁都瞧不起,他也一样。可现在不同了,“投机倒把”这四个字已经成为历史字眼,人们不再仇视财富,有的只是渴望。
大家敬畏有钱人,也梦想着能成为这样的人。自新年伊始,他们工商局不知办理出多少个体户执照,老百姓像是一下掉进了钱眼里,社会上更是传出“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手术刀不如剃头刀”这样的言语。社会正在发生巨变。
大家以钱为荣!
所以,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似乎也没有回头的可能,那以后岂不是说,谁有钱,谁才是真正的大爷?
就譬如眼前这个人,他的例子似乎就是验证。
他有什么?
出身普通,初中学历,毫无背景。但他有钱。
于是他成了全省风云人物,被报纸公开表扬,与市领导同席而坐,报道上更用了一个很斟酌的字眼,叫“交流意见”。
“永坤,我想好了,我要下海。”
“啊?”
郭永坤惊讶地望向对方,连道:“你不是梦想着从政嘛,再进一步就副处级了,怎么……”
“因为我看出来了,未来将是一个金钱为王的社会。”
这一点郭永坤无法反驳。
“可你也不差钱啊,何必为此放弃梦想?你跟我不同,我无心从政,你既然有这个愿景,能力也不差,会在这条路走得很远的。”
郭永坤确实觉得可惜。对方虽然说他倘若从政,会当一个大官,但郭永坤自认办不到,无关能力的问题,而是无心进取,这一点很重要。而对方年纪轻轻,估计三十岁前就能晋升处级,在此道之中,可谓前途无量。
“话是这么说不错,但我意已决。”
林红道目视着他,狭长的眸子里透着一股决然。
如果不这样,我如何超过你?
“唉……”郭永坤长叹口气,他突然有些明悟,林红道为什么跟他聊从政和从商的话题。他踌躇半晌,有句话都到嘴边了,可终究没说出口。
红道啊红道,我根本不想跟你比什么呀!
日上三竿,宾客陆续来访。
李秀梅原本还想在家里摆几桌,幸好郭永坤有先见之明,昨天便订好饭店,否则把他家小马扎全部找出来都不够坐。
人数最多还要数工厂那边,中层以上领导一个没缺。
其次就是一帮知青,老实讲,里面有些人郭永坤都不认识。
另外,幸福小区那边也来了一些老街坊,纺织二厂的钟大业带着刘久丰和陈智勇也过来了,再就是德一村的马呈祥,和政府机关的一些算不上熟稔、却有过杯酒之谊的人。
这还只是郭永坤的关系。
郭永年的狐朋狗友同样来了不少。
最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有几个父亲这边、快一二十年没来往过的亲戚,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的消息,也特意赶了过来。
院子里聚满了人,椅子不够坐,大家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抽烟喝茶聊天。
望着此情此景,郭永坤唏嘘不已。
第182章 李秀梅的首都之行
“妈,这花生就别带了吧。”
“国外有花生?炒花生?”
“……”这么深奥的问题,郭永坤还真答不上来。
“你姐平时嘴上不说,其实吃东西挑的很,也不爱什么零嘴,就喜欢吃炒花生。”
“但,你这也带太多了。”郭永坤望着老母亲用两只手才能拎起来的一只蓝布袋子,不得不耐心劝慰,告诉她飞机上不好带太多东西,行礼超重了还得加钱。
一听“加钱”两个字,李秀梅顿时一个激灵,“哦哦,那少带点少带点。”
“三哥,你看我穿这身怎么样?”
郭小妹蹦蹦跳跳从房间里跑出来,换上了一件新买的过年衣裳——波司登羽绒服,白色的,特别时髦,下身是一件蓝色小脚牛仔裤——她看班上有同学穿,死缠烂打让郭永坤托人从羊城买的。脚下配一双“乃基”白色运动鞋,就是后世的耐克。
当年的小姑娘,已然亭亭玉立,身姿丰腴,不过并不臃肿,散发着女性特有的魅力,也懂得打扮和爱漂亮了。
就这身穿着,这年头走出去比明星还时髦、贵气。
“你穿哪身不都一样,反正穿两天都要换。”
“那不一样,这可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呢!”
“随你随你。”
“好不好吗?”
不好你会这样穿?不就是想听点赞赏话嘛,郭永坤偏不说。
“还行还行。”
“什么叫还行!”
郭永坤懒得鸟她,帮助老母亲收拾行李。
此行的目的地自然是首都,郭永慧即将出国,抽空回来一趟的时间其实也有,只是非常赶,会将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她可不像如今郭永坤在河东的名望,能随随便便买到飞机票。
所以电话商量之后,郭永坤就让她别回了,直接带家人去首都,替她送行的同时,也能旅个游,那是母亲多年的夙愿。
不过郭永年去不了。
一来年底他的商行是最忙的时候,二来家里老母亲也不放心,需要有个人照看。
虽然有些遗憾,但谁让他是老大,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小坤,喏,这个你替我交给慧慧,就说大哥的一点心意,到了国外好好照顾自己。”郭永年不知何时出现,拉了俯身打包行李的郭永坤一把,递过来一只白色信封。
“钱?”郭永坤一上手就知道是什么。
“嗯。费了好大工夫才弄到的一点外汇,不多。”
郭永坤没有拆开看,但想来顶多几百块,他想弄点美元都不易,更别提他哥。
其实他有所准备,但他是他,他哥的心意是他哥的心意,倒也没说什么。
“大年三十前能回不?”郭永年问。
不等郭永坤搭话,李秀梅道:“那肯定回呀!”
老一辈人思想固执,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想不开的,大年三十不仅是一项庆祝,更像某种特有的仪式一般,必须在家里进行。
“我说哥,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郭永坤倒是一下从他哥的表情中,看出点别样。
“嗨!啥想法呀,我就是想妈和小妹好不容易去趟首都,要不然就在那边多玩一阵,要是不回来过年的话,我大年三十就去玉霞家蹭个饭。”
“哦?”李秀梅突然眼神亮了,“那我们不回了。”
这个转变,也是让人措手不及。
主要郭永年对于讨媳妇儿这件事情,特别不上心,很有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另外当然忙也是一个原因。李秀梅都不知催促他多少次了,让他去蔡玉霞家认个门,却始终没去。
想不到这回主动提出。
在李秀梅看来,只要认了门,特别还是大年三十去人家姑娘家吃饭,那这个女婿也就铁板钉钉了,她的大孙子还会远吗?
所以为此,也没什么东西是不能舍弃的。
“真不回啊?”郭永年挠挠脑壳。
“说了不回就不回!”
郭永坤笑了笑,知道这下拿绳子绑老母亲都不会回了,今年得在首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