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1977-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龙更是表情紧张,一颗心快跳到嗓子眼上,忙不迭地追问,“永坤,你意思是说,小龙虾要冬眠?”
  “它冬不冬眠,我还真不知道,但我知道天气一旦变冷后,小龙虾就会开始打洞,然后钻进洞里防寒越冬,而到那时……可不怎么好抓。”
  “天哪,这……咋办啦?!”
  赵大龙一张黑脸,瞬间给吓白了。
  就连李有光都一脸惊恐的表情。
  要知道今年如此大旱,他们平日还能谈笑风生,完全是靠小龙虾撑着,要是小龙虾突然没了、抓不到了……
  就家里米缸见底的光景,只怕哭都哭不出来!
  “坤哥,这事你跟老支书说过没有?”
  李有光此刻就在想啊,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必须得赶紧未雨绸缪,否则等到冬天,那还得了。
  “当然说过,公社那边都知道,可有啥用?”
  郭永坤摊摊手道:“现在全公社都缺粮,除了向上面求援外,几乎没有办法,可几万人的口粮不是小数量,就算搞来一些,天知道能撑多久,能不能让所有人都填饱肚子。”
  “我的妈呀!”
  李有光顿时哀嚎起来,“又得饿肚子么,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这个忧伤的话题,让气氛略显沉重,三人一路走到羊头坳,都没再说过几句话。
  此时天已大亮,南集交易市场上,不少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开铺,或是安排上货,或是打扫卫生。
  三人运气不错,恰好看到一辆绿皮大解放,就停在集市最大的一家店铺外面,那是县供销社的直属综合商店。
  赵大龙二话不说,就走了过去。
  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搭手卸货,一个脖子上挂条白毛巾在圆脸汉子,则杵在一旁优哉游哉抽着香烟。
  毫无疑问就是司机了。
  不然能有这待遇?
  司机这种放在日后被许多人瞧不起的职业,这年头却是普通老百姓仰望的对象,走到哪都受人尊敬,也总能享受一些特殊待遇。
  “大哥,回县里不?”
  管他认不认识,都是人民群众,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就是旧时代的鲜明特色。
  而且能帮忙的,人家也基本不会拒绝。
  谁还没点学雷精神了?
  早两年搞无名英雄那会儿,才叫疯狂,田里稻子熟了,你准备隔天去割,结果第二天拎着镰刀过去一看,直接懵逼。
  为啥?
  因为稻子已经割完了,甚至都捆好了,就等着往回挑。
  “三个人啊?”
  圆脸大哥瞅了瞅后,一脸为难道:“那可坐不下,顶多能带俩。”
  “挤挤呗。”
  赵大龙说着,把李有光往身前一拉,“大哥你看,就这小子,瘦不拉几的,不占空。”
  “不好挤呀,要挤到我手边影响操作,出了事你负责啊?”
  赵大龙自然不敢薅这个责任,好在郭永坤适时开口道:“没事的大哥,我站斗里就行。”
  “你要不怕喝风,那可以。”
  这大夏天的,还怕这个,郭永坤自然不会在乎,甚至李有光都预定他的“邻座”。
  不过卸货得有一会儿,正好旁边有家早餐铺,三人也都没吃饭,就打算先过个早。
  这个年代的早餐算不上丰富,譬如这家铺子,打着亮堂堂的国营招牌,品种却只有三类——馒头、油条和清汤面。
  但价钱是真的便宜,而且真材实料,量大管饱。
  馒头有两种,分精粉和标粉,精粉的一两一个,售价四分钱;标粉的二两一个,售价五分五厘。
  还提供过秤服务,童叟无欺。
  油条都是标粉的,五分钱一根,半两重。
  清汤面虽然叫清汤,但实则汤汁是用骨头熬制的,外加二两雪白的面条,再配上一把翠绿的葱花,看得人直掉口水。
  可别小看骨头,价格便宜不假,只要1毛5一斤,可通常情况下是买不到的,需要医院骨科大夫出具的购买证明,和猪肝一样,属于营养菜。
  所以,清汤面的价格自然更贵,一碗需要八分钱。
  这顿李有光抢着要请客,郭永坤可不会跟他客气,就凭他和小光的关系……对吧。
  再说,他有个屁钱,泡妞不用花钱的吗?
  赵大龙拉扯一阵后,扭捏不过,只好作罢。他毕竟不像李有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
  不过并不白吃,他出粮票。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他的话,郭永坤和李有光俩人即便有钱,也吃不上这顿饭。
  计划经济嘛,一切得讲票据,下馆子要先付账,然后才有得吃。
  之所以有这个规矩,就是因为很多人单有钱,没有票。
  那可万万不行。
  而赵大龙则正好相反,作为大队三把手的他,细粮票总能搞到一些,可惜没钱。
  一人一碗清汤面,外加一根油条,拢共三角六分钱,吃得李有光也不心疼。
  用他的话说,钱嘛,花嘛,没了,再挣呗!
  一如既往的没心没肺,郭永坤偶尔还会往家里寄几块钱,而他下乡快三年了,没寄过一分,问他缘由,总是那一句——饿不死那个狗日的!
  三人吃好饭后,那边货也卸得差不多了,趁着还有些时间,又进店里逛了逛。
  原本是打算去县里买的,但瞅着这的东西也不少,索性就懒得耽误时间了。
  买了一斤白砂糖,一斤红糖,一袋水果蛋糕,两包盐金枣——这些都是小头,加起来不到四块钱。真正的大头则是两筒麦乳精,外加四瓶桔子罐头。
  最后一结账,十八块五毛七,而赵福民给了十八块六,掐的不可谓不准。
  从公社到县里大约十公里路,郭永坤和李有光俩人就站在车斗里,手扶着车头后沿,昂着脑壳直面狂风,头发都被吹成了拳皇里喜欢啃人的那哥们儿的样式。
  “坤哥,信不信我能迎风尿一泡?”
  “信你妹……憋不住就直接说,去后面车尾解决,反正路上也没几个毛人。”
  小心思被郭永坤直接点破,李有光也不尴尬,嘿嘿一笑后,慢腾腾走向车尾,正解着裤带呢,旁边突然喷出一条水柱。
  “哈哈……坤哥,原来你也忍不住啊!”
  “等你半天了,你小子还真能忍。主要那面汤份量足,又挺好喝的。”
  “一起一起,看谁尿得远!”
  “怕你?”
  俩个没羞没臊的家伙,就这样堂而皇之站在车尾比试起来,确实没被任何人发现,不曾想,迎来一阵逆风……
  “哈哈哈哈……”
  郭永坤感觉自己嘴巴里也沾了点,啐了口唾沫后,望向身侧、然后迅速逃遁,此刻差点没笑抽筋的李有光,倒也不显郁闷,同样大笑起来……
  年轻,真好啊!


第26章 英雄模范
  重生整整一年了,这还是郭永坤第一次进入城市,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流落荒岛的人,终于回归人类文明一样。
  激动无以言表。
  小县城虽然贫乏,但在这里,已经能看到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明显痕迹,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牛车。
  这年头在这种五六线小县城里,牛车依然是主要货运工具,汽车并不常见,而赶车的老汉但凡进入县城,便会有意识地在车上备只尿素袋,或是簸箕。
  用来干什么的不言而喻。
  乡下的粗鄙习惯到了这里就会不自觉地被文明化。
  这就是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对于人类思想的深层影响。
  中国正朝着一个更高素质、更伟大的国家发展。
  郭永坤很荣幸能重新见证这一切,而这次,他将走得更轻、更缓,去驻足流连那些曾遗漏的美好风景……
  低矮的苏式老楼,车匪路霸般的电线杆,穿白色制服仅靠手势引导交通的警察叔叔……
  周围的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不真实,郭永坤感觉自己就像在看一场褪了色的老电影,又像在做着一个很怀旧的梦……
  司机大哥很客气,反正是公家的车,公家的油,直接将郭永坤三人送达目的地——县人民医院。
  而到了这里后,赵大龙明显开始扭捏起来,下乡人心里那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瞬间凸显出来。
  三人角色互换,他倒成了跟班,郭永坤和李有光这两个省城人,则成了领导,在这里如鱼得水。
  郭永坤甚至都没动,李有光拦下一位瓜子脸的小护士,一番彬彬有礼的亲切交谈后,便成功打听到想要的消息。
  “坤哥,你觉得刚才那小护士咋样?”三人上楼时,李有光小声询问。
  “不咋样。”
  “啊?不是长得挺好的吗,性格也热情。”李有光有些不服气。
  “热情就好么,明显处过对象的,可能还不止一个。”郭永坤撇撇嘴说。
  “不是吧,这你都看得出来?”
  李有光诧异,别说他了,就连身后的赵大龙都感觉匪夷所思,也充满好奇。
  面对二人炙热好学的目光,郭永坤无奈耸耸肩,解释道:“很简单,看辫子就知道……”
  这年头什么波浪卷、辛子头,都没流行,姑娘们最钟意的就是麻花大辫,就好像赵巧妹那样的,再弄根好看的彩色头绳系上,平时垂于脑后,坐下来时就会不自觉拨到胸前。
  然后再遇到点害羞事的时候,还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摆弄发尖……
  所以没处过对象的姑娘,发尖总是笔直的,而处过对象的……数量多寡,大抵与发尖的弯曲程度成正比。
  “这都行……”
  听完他的解释后,李有光和赵大龙瞠目结舌。
  不过一细想,似乎……还真是这样。
  “我坤哥还是我坤哥。”李有光每次想要表达钦佩之情时,总是这句口头禅。
  “永坤,你这脑子到底咋长的?”
  赵大龙就颇为感慨啊,原来这世上还真有人聪明成这样,单凭一个头发,就能看出姑娘处没处过对象。
  不过郭永坤倒没感觉自己有多聪明,想想就知道,不然能连个中专都考不上?
  但有一点,确实是他与生俱来的长项,那就是过人的观察能力。
  507号病房。
  三人还未走近,便听到嘈杂的欢笑声,从里面传出。
  “啥情况?”李有光惊讶。
  这可与他想象的不太一样。
  在他想来,这会儿林红道应该躺在床上痛得生不如死、医生和护士们疲于应付、病房里气氛十分凝重才对。
  门没关,半掩着,三人推门而入后,一看里面的景象,直接惊呆了。
  这是病房吗?
  怕是婚房吧!
  里面红艳艳的,墙壁上的锦旗挂了五六幅,靠墙的地面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和营养品,最多的还是人,总有十几个。
  分成两拨。
  一拨来头可不小,郭永坤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公社的一把手李海生,而此刻,李海生只是笑呵呵杵在俩人身后。
  那这俩人是啥来头……也就不难猜测。
  另一拨,虽气质上差很多,但同样有些来头,为首的是香林岗的老支书,陶先印,在他旁边,还杵着一个跟他有七八分相似的小伙子……
  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的穿着,一条两根筋配大裤衩,脚下趿拉着一双塑料凉鞋。
  这可不像是乡下人进城的打扮,倒更像昨晚在这里过夜的一样。
  一瞬间,郭永坤脑子里便有了些猜想。
  “哟,前头山的人来了。”听到动静,众人齐刷刷回头,当看清来人后,李海生呵呵笑道。
  他对赵大龙自然不陌生,就是郭永坤,最近也常在他面前露脸。
  “行了,既然是自己的人来了,那我们也就不打扰……”站在李海生身前的一人笑了笑,准备告辞,临时还俯身拍了拍林红道的肩膀。
  “小林同志啊,你就什么都别想,好好养伤就行,其他的事情都有组织来安排。”
  说着,几人便在李海生的陪同下,结伴离开了。
  此时林红道正躺在病床上,胸口缠满白纱布,脸色略显苍白,看到郭永坤三人后,笑了笑,“来了。”
  “怎么样,还好吧?”
  “对呀,红道,这到底咋搞的?”
  三人将提来的东西,塞进墙边那一堆礼品中后,便围到床前。
  而不待林红道搭话,旁边已有人带着哭腔开了口,“林哥他是为了救我,我当时正躺在坝底休息,那颗石头对着我的脑门滚下来,要不是林哥突然冲过来用胸口挡住,我……”
  “是啊。”穿两根筋的小伙子刚说完,陶先印便接过话茬,“要不是小林,我家老七这次只怕就凶多吉少了!”
  所以事情与郭永坤猜想基本一致,林红道英勇救人,而对象,则正是香林岗老支书的七儿子。
  “行了,你们自家人先聊聊吧,医生说人多不好,我们先出去一下。”
  陶先印说着,便带着儿子和几名大队干部,离开了房间。
  “红道,我说句不该说的,你这次实在太莽撞了,我听说那石头磨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