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1977-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
  郭永坤心想,至少他对郭小妹是真爱。
  这就够了。
  “我也觉得还行,就是家庭条件和工作差了点。”
  “妈,你有话就直说吧。”
  李秀梅呵呵笑道:“我是想啊,既然小娟也有对象了,就托关系把她调回来吧。这小勇不是没家人嘛,你看能不能给他在省城也安排个工作,这样他们不光能在一起,还能住在家里,多好。”
  敢情你是想招个上门女婿啊。郭永坤总算明白了老母亲的想法。
  想得挺美。
  但话说回来,鉴于情况特殊,想实现倒也不难。
  蓦然一想,老妈平时大概确实有些孤单,他就不说,时常不在家,大哥大嫂也搬出去了,又有自己的生意,有时候比他还忙。
  只有小秋秋陪着她。
  不过小秋秋再过两年,也该上幼儿园了,到时候估计大部分时间,家里只有老妈一个人。
  也难怪她会这样想。
  “妈,我知道了。”
  “好,好。”李秀梅拍了拍他的胳膊,知道有小儿子出马,这事儿就妥了,心里顿时乐开花。
  郭永坤望着她脸上越来越多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笑。
  只要你开心就好。
  下午,院里太阳正好,郭永坤唤来郭小妹和张小勇,就跟他们谈起这事。
  “我没问题啊。”郭小妹说。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只要能和张小勇待在一起,在哪里工作其实都无所谓。
  “你呢?”郭永坤又瞟向张小勇。
  张小勇一阵犹豫,老实讲,他很不想放弃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沙场,他为此付出了太多,眼看刚刚走上正轨。
  “你就别想那个沙场了。”郭永坤猜到他心里在想什么,不咸不淡道:“你要真想跟小娟组成家庭,那门生意你就不能指望,我可不想自己的妹妹将来守寡,懂吗?”
  “这个我懂。”张小勇低着头道:“只是……那个沙场还有不少人,他们都指着我吃饭,我要走了,他们肯定守不住沙场。”
  经过一些事情后,郭永坤也明白,这家伙确实重情重义。有这种牵挂不算奇怪。
  “简单。”他淡淡地说,“我借钱给你,买几条船,以后就在河东这边做上游生意,包括周老六那些人的关系,都好解决,只要控制住上游生意,下面就没人敢得罪你,你那个沙场自然可以保下来。重点是,以后不用再打打杀杀。”
  “这……”张小勇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买几条船——听听这口气,就跟买两挂面一样。那可是运沙的大铁船呀!
  “三哥,你是说搞运输?”旁边的郭小妹问。
  “不好吗?”
  “好!”郭小妹眼神明亮,她又何尝不想自己的男人平平安安的,做正经生意。
  话说回来,如果真是这样,她可能早就跟家里讲了这事。之所以一直没说,正因为不敢,因为她的男人没文化、没背景,凭自己的能力,目前只能干这种有风险的事。
  而家里肯定不会同意她跟这样的人交往。
  老实讲,三哥这次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
  “你的意思?”郭永坤再次望向张小勇。
  “如果这样的话,自然最好,可……”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郭永坤挥手打断他,“就这么办,你先打听一下渠道,需要多少钱到时跟我说。”
  他说罢,站起身来。
  张小勇表情复杂,点点头道:“谢谢三哥。”
  ……
  张小勇过年期间虽然回了两次临水,但主要还是待在老郭家,这个上门女婿算是实锤了。
  初八政府机关一上班后,他就跑到工商局注册了一家个体户公司——顺丰货运。
  这当然是郭永坤的建议。
  他的事业毕竟是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将来都会各自有家庭,总靠他“接济”,也不是办法。所以当帮助大哥进入零售业后,他就有了主意——替姐姐和妹妹也某一条财路。
  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具体规划。
  这不,正好张小勇这件事情遇上了,打算买船运沙,那么他想,未来不如就朝运输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至于抄个名字……这都是小事,主要懒得想,有现成的干嘛不用。
  张小勇最近已经在联系船厂,郭永坤大醉几场后,也收拾起心情,准备着手正事。
  刚承包过来的三家工厂,如果不赶紧扭亏有盈,每个月加起来就要纯亏上百万,他可做不出拖欠员工工资的事。
  对于这三家工厂,郭永坤有很多想法,因为都是饮品企业,只要悉心打造,可以很好填充他的饮料帝国。
  比如高山牛奶厂,乳制品相关的饮品简直不要太多,什么优酸乳、AD钙奶都挺香,还有更香的益生菌和酸奶。
  当然,这些都是计划,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施行。
  首先是技术条件不允许,再一个,假如这年头真搞出益生菌,老百姓还真不见得买账。
  成本太高,也没有很好喝的样子,只是对身体有益,大家不见得愿意花钱去买这并不立竿见影的健康。
  目前第一步骤,还是要短时间内先让工厂不亏本,再做其他打算。
  高山牛奶厂,原厂长办公室,现在的总经理办公室。
  郭永坤过来才知道,老厂长刘勇来已经将自己的办公室腾空,搬到了隔壁,将这间最大、也最气派的办公室留给了他。
  虽说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还是坦然接受了。
  既然是一家企业,就应该有个职位和等级划分,作为老板的他,如果比厂长的办公室还次,也实在说不过去。
  “来吧,上次跟大家聊了一下,但不够具体。今天再详细讲讲,造成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郭永坤坐在靠窗边的木沙发的单人位上,刘勇来坐在对面的另一张单人位上,旁边的多人位上则坐着三个中年男人,他们分别是供销科长卢庆栋、采购科长蔡建峰、生产科长王瑞。
  高山牛奶厂生产的牛奶,郭永坤最近经常喝,过年期间拖了两箱回家,口感没有任何问题,就是实打实的纯牛奶——这年头的牛奶也没有其他花样,了不起掺点白糖进去,做成甜牛奶。
  “我来说说吧。”卢庆栋率先开口,销量不好,他这个供销科长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不像过去,无论怎样,都丢不了饭碗。所以必须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否则开除倒不至于,但把他降级为普通工人,眼前这个年轻人有这个权利。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品牌的问题。”他沉声道:“我们河东属于丘陵地带,本就不适合大规模养殖,老百姓不用想都知道,我们的奶牛都是吃饲料的……”
  “还有不吃饲料的奶牛厂?”郭永坤反问。
  “是没有啊。”卢庆栋摊摊手道:“但老百姓不懂,所以那些来自草原地区的牛奶品牌进来后,他们都愿意买人家的牛奶,潜意识里认为那些牛奶是吃绿油油的青草长大的,那么牛奶自然更营养、更健康,反正也没贵几分钱。”
  能经常消费牛奶的家庭,确实不在乎一瓶牛奶多个几分钱。
  郭永坤微微颔首,问道:“还有吗?”
  “还有人家包装比较好看,有花样。我们就是一个空玻璃瓶,上面连个字都没有。”
  采购科长蔡建峰补充道:“人家同样有玻璃瓶包装,上面有商标和字,还有生产日期。另外,有那种塑料袋的新型包装,虽然份量少,但价格便宜,经济条件稍差的市民,也能喝得起。”
  郭永坤疑惑,“这些问题都好解决啊,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改?”
  见样学样总会吧。
  他还纳闷呢,怎么拿回家的牛奶像个三无产品一样,以为是“特供货”,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原来全部都是这样。
  连个生产日期都没有,那怎么行?
  老厂长刘勇来苦笑,“没钱啊。厂里的饲料钱到现在还欠着。”
  工资都发不起,哪有闲钱搞什么创新。
  “……”
  好吧,当我没问。郭永坤一阵无奈。


第307章 刺头
  高山牛奶厂所面临的问题,事实上并不复杂,说穿了就是营销没跟上。
  卖东西是一门学问,哪怕在远古以物换物的年代,野人大哥们还知道喔喔几嗓子,表达自己的商品有多么好。
  王婆卖瓜就是营销技巧最好的典故。
  所以,作为商家必须懂得推广自己的产品,现在市场经济逐渐放开,已经不是计划经济那会儿,你有货源,兄弟单位就能给你搬空的年代。
  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听完几人的汇报后,郭永坤托腮沉思少许,很快指定出相应对策。
  “来叔,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的牛奶,跟那些所谓的草原地区牛奶,在健康和营养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要让老百姓明白这件事,改变固有观念。”
  “没错。”刘勇来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知道他已经有了对策,摆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
  “这件事我打算分成三步来做。
  “第一步,我们要联系一下市高校的权威实验室,将市面上的牛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
  “第二步,联系各大报社,与他们达成合作,以各种形式对这个结论进行报道宣传……嗯,也不用搞得太死板,像什么证明信一样,老百姓不见得爱看,可以用科普、‘多喝牛奶对人体的好处’、‘牛奶的加工流程’等等,这样的话题,融合这个结论来编辑文案。
  郭永坤说到这里顿住,扫了几人一眼后,继续说,“以上这两步计划,我们不要走到台前,新闻报道上,也要尽量避免出现我们厂的名字。”
  旁边四人相视一望,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刘勇来不解道:“这么干要花不少钱,最后连我们厂提都不提一下,感觉……好浪费啊!”
  “不是不提,只是时机未到。”
  郭永坤正色道:“老百姓不是傻子,如果新闻报纸上,一直出现我们厂的名字,他们就会明白这件事是由我们主导的,从心理学……嗯,反正你们设身处地想想,这样会不会很假?会给到一种对方被我们收买的感觉。”
  “还、真是。”不待刘勇来开口,其他三人频频点头。
  是就对了,商业运作没那么简单,他刚才想提心理学,怕几人不懂,又改了口。郭永坤心想。
  一个好的商业策划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客户群体,明白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所以还有第三步。”
  郭永坤继续说,“上面的那些都是铺垫,为第三步做服务。等到这些事情做好,消费者有了一个“平等”的概念后,我们再进行大肆的广告宣传,报纸、电视,包括街头传单,齐头并进。”
  连斯楼根他都想好了——陪伴三十年,初心不变,河东人就喝高山牛奶!
  没错,打的就是情怀牌。
  高山牛奶厂创办三十年,不少本地人都是喝高山牛奶长大的,心里又怎会没点情怀?
  只是这喧嚣的世界使他们淡忘了那一部分,郭永坤要做的,就是重新帮他们回忆起来。
  这就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十年陪伴,是高山牛奶厂最大的优势,人无我有,外来品牌全都无法比拟。
  “啧……那钱可就花大了。”刘勇来一阵心疼。
  还是观念没扭转过来呀。郭永坤微笑道:“来叔,做生意没有不投资的,也别怕投资,我们要抢占的是市场,只要能稳稳占据市场份额,投资的这点钱都是小意思。”
  “说的也是……”
  “不过呢,好的广告宣传,也要配合拿得出手的产品,我们现在包装确实太次了。”郭永坤接着说,“借助这次机会,我们要重新设计一个标志,以及一整套包装。该添置的设备不能省。至于设计方面,健力宝那边有相应的人才,我会安排他们来处理。”
  “那敢情好。”几人纷纷一乐。
  所谓的背靠大树好乘凉,大抵便是如此。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郭永坤环视几人说,“想要牢牢把握客户,使他们产生足够的黏性,没有任何方法比优质的服务更有效。”
  他准备利用超前视野,对传统老企业,进行思维模式和营销方式的全面升级。
  “所以我决定组建一个新部门,叫作……配送部。”
  “配送?”刘勇来插话道:“郭总,我们有个负责送货的队伍。”
  “往哪儿送?”郭永坤反问。
  “就是那些合作的单位,食堂和饭店什么的。”刘勇来回道。
  事实上,这也是他们现在主要的销售渠道,靠一些老关系维持着,店铺零售什么的,高山牛奶已经没有任何竞争性。
  “那不一样。”郭永坤摇头,“这属于大客户配送,而我要做的,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全市配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