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1977-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在居中的两张办公桌上,堆满了或黄或白的信件,已经有专人清点过,总计八百三十四封!
  是的,就是这么多。
  而且这仅仅是两天的量。
  邮局那边刚还打来电话,问他们到底怎么回事,仍有大量信件从全市各处邮筒投进,寄件地址出奇的一致。
  这么说吧,昨天在某处热门投递点,邮局职工过去取信件时,闸口打开整个人都惊呆了,不明何故信件会突然暴增,寻思这下完犊子了,两条腿非得倒腾断不可。
  但仔细一捋后,又差点没笑歪嘴……最后至少两天的配送任务,半天就搞定,奖金却没少拿,简直不要太爽。
  “同志们,咱们侠客林,活了!”
  周秉文喊出最后这两个字时,眼眶都湿润了。
  往前倒回十年,他们杂志社何等风光,全市的龙头企业,不吹不擂地讲,权威于河东报社,都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总会美其名曰派人过来交流慰问,实则是为了打听情报,弄清他们的定稿方向,见样学样。
  奈何一场人道洪流,将他们杂志社折腾得仅剩一个名头,各种资源损失殆尽,而部里又毫无扶持之意,想要卷土重来,谈何容易?
  幸而苍天有眼,在他们的苦苦坚持之下,终于盼来一位天纵奇才!
  而天才行事,总是无法用正常标准去度量。
  周秉文想到这本书会火,但也没想到火到这种程度,仅仅两万字的一个开篇而已,竟引得全市的书友似乎都癫狂了!
  往前三年,自杂志社重新组建开始,他们每半月发行一刊,数量五千本……这么说吧,从来都没有卖完过。
  往往到了下一刊发行之时,市面上的存量至少还有一半,甚至更多,造成许多他们难以承受、但又不得不承受的巨大损失。
  因为再减发的话,按照部里的标准,他们大概就可以解散了。
  余下的那点钱够干嘛的?
  杂志社整整三年没有发过奖金,拢共八十五名职工,全都咬牙坚持着,凭爱发电。
  而现在呢?
  五千本刊物,仅仅两天时间,全市就已经售罄,一本都没剩下!
  这你敢信?
  而且还不够,远远不够!
  这些信件的内容大抵一致,前半部分高度赞扬,后半部分则是催书、催稿,甚至不乏破口大骂的。
  说他们是不是不想混了,印这么几本书给谁看?
  周秉文完整看完十几封信,连那些问候他祖宗十八代的话也一字不漏,心头只有一句感受——骂得好!
  此刻心情要多畅快有多畅快,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十岁不止。
  “但是同志们,机会是到了,能不能把握住,就要看我们自己。现在不少市民破口骂娘,说买不到书了,有位匿名书友还说就为抢一本书,跟人打了一架……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增刊!”
  “对,再印它5000本!”
  “切,5000本有什么用,我觉得至少要再投放10000本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增刊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加班,但周秉文此言一出,现场斗志昂扬,没有一句反对的声音。
  其实他们,同样憋了一股气,表面上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文化工作者,但实则人家打听起来,根本不好意思将工作单位讲出来。
  怎么讲?
  他们杂志社的办公场地都是借的。
  “好,那就再印它10000本!”
  周秉文大手一挥,紧紧握拳,一对昏黄的眼眸中,此刻星云璀璨。
  他估量过,再印一万本,市场应该可以消化掉。
  “主编。”
  这时,副主编刘春华开口道:“这些信件我按你的意思差不多看过十分之一,催书的人是不少,但还有一部分主要是在催稿啊,而不管是催书的还是催稿的,几乎全部反映到我们的杂类太多,他们想看的只有《诛仙》,所以你看……”
  这一点周秉文又岂会不知?
  但他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一本半月刊,总内容文字大概十万的样子,《诛仙》一本书已经占掉五分之一,够有诚意了!
  还增的话,就是一百五十万字的诛仙,又能连载几回?
  况且他们手头现在只有十万字稿子,不精打细算些,两下就挥霍完了。
  要知道这十万字可是免费的,他当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若非作者硬性要求每期必须连载两万字,他只更三千,你信不?
  “老刘,这些我知道,先不予理会。”
  “可……”刘春华挠着脑壳道:“我怕引起众怒啊!”
  他是看过一两百封信的人,全社最多的,也最了解当前是个什么局面,一大批饥渴的书迷嗷嗷待哺。
  有些人甚至明言,如果不增稿的话,就去告他们。
  是的,就是这么狠。
  这年头匿名信那是相当流行的,而且政府也鼓励检举揭发。
  他可不想杂志社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被按上一个唯利是图、有货不供的罪名。
  毕竟实打实的,他们现在手里有稿子,要没有就不说了。
  “没那么严重。”周秉文微微蹙眉,咬着牙道。
  这个月说什么也得大赚一笔,给职工们安排下奖金,三年来他们跟着自己任劳任怨,理应发些福利。
  “那……好吧。”刘春华点点头。
  他又何尝不想社里多创利,只是有些担忧罢了。
  又是三天后,一万本透着墨香的《侠客林》再版半月刊,投放市场。
  这让很多被朋友安利、却苦于找不到书的市民,总算如愿以偿。
  于是乎,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诛仙》很快风靡整个河东市。
  就连平时不看书的老百姓,都知道市里最近出了本神书。
  毕竟,这年头的娱乐实在太匮乏了,他们虽然看不进书,但也愿意听听八卦。
  当然,这些事情身在江州的郭永坤,是毫不知情的。
  经过一个礼拜的耐心尝试,他的独家秘方终于诞生。
  以4。75:1。39的比例混合巧克力和牛奶,再增添50毫克白砂糖,制造出的牛奶巧克力块,不仅嘎嘣脆不说,口味极佳。
  他以国人的喜好为前提,尽量在保持巧克力浓厚和醇香的特点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祛除了苦涩……这年头的人不比后世,苦头已经吃得够多了。
  然后再辅以牛奶,使其变得更丝滑柔顺,不吹不擂地讲,一块入口,都舍得不嚼。
  他感觉非常有成就感,这配方放在当下这个年代,拿去卖钱都行!
  “好吃不?”
  “嗯嗯嗯嗯……”
  旁边五人舔着唇角,脑壳如同小鸡啄米般,彻底沦陷的意思,望着饭桌上另九个刚刚冷却完的模具,哈喇子狂流。
  郭永坤刚给他们分食了一块。
  “坤哥,我买一块行不?”
  王子强吞咽着口水,跃跃欲试,去年赚了些钱,家里也用不着他贴补,身上还有余存。
  实在受不了这美味的诱惑,一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倒也不奇怪,想想就知道,80年代初的中国,百废待兴,粮食和食品还在保供求、稳民生的阶段,哪有多少特地调配的美食?
  就好像郭永年所在的河东食品三厂,不就尽生产面包、饼干、酥油饼之类的东西么。
  “你还想吃啊?”郭永坤没好气道。
  “嗯哪!”
  王子强用力点头,他才将将十八,还是个孩子呢,有点嘴馋,不算过份吧?
  “你有钱?”
  “有!”
  “那行啊,一块五一条,拿来吧。”
  郭永坤手一伸,然而王子强却半天没反应,尬笑道:“这么贵的吗?”
  他原以为能值个四五毛撑死了,食品三厂出的巧克力面包……那么大一个,也才五毛钱呢。
  就是搞不到票而已,不然他早买了。
  “贵?”
  郭永坤白眼一翻,他都想买两块的,但想想这个年代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才顶不情愿剁了五毛。
  这个价格他可不是想当然定的,他现在制造出的巧克力块,一根不带包装净重五十二克,比友谊商店里的好时巧克力还稍重一些。
  对方的售价则是一块二,这还不重点,重点是需要外汇券。
  而外汇券这种稀罕玩意儿,真想用人民币兑换的话,至少是两倍开外的价格。
  所以……他的巧克力哪里贵了?
  给钱就行,又不要票,更不需要外汇券,已经很便宜了好不好!
  再说,好时巧克力能有他这个好吃?
  对方在海外这年头有没有倒腾出来牛奶巧克力,郭永坤不知,但进口到中国的品种,说实话,很单一,就是纯巧克力块,而且适合老外的口感,苦味明显。
  根本没考虑过中国国情,而他的巧克力则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制。
  孰好孰劣,高下立判。
  也就对方仗着洋品牌,自带光环而已,但这一点,也好解决……
  他有说过他的巧克力是国产的吗?
  “那……我买不起。”王子强一脸悻悻,主要还是舍不得。
  开玩笑,一块五都能买两斤肉了,而桌面上的巧克力还不够一大口的。
  所幸,郭永坤要的也不是他这种主顾。
  那些官二代小姐姐有没有,那些投机倒把的富家千斤有没有,那些庐山上吃饱了没事干、借着《庐山恋》的影响跑过来嘬嘴儿的情侣有没有?
  坑的不是老百姓,打的劫富济贫的心思。
  对的,他很穷。


第99章 周秉文的无奈
  界牌村的民房里。
  巧克力研究已大功告成,郭永坤宣布了第二项计划——批量生产。
  这可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毕竟人手短缺,场地有限。
  还有最制约的因素……家伙事儿不齐。
  模具只有十副,所以一次性只能生产十块巧克力,完了还得等它们自然冷却凝固。
  屋里可没有冰箱供使用。
  因此生产进度很慢,郭永坤估算过,平均每天大概也就生产个二百块的样子。
  换算成重量的话,就是一万零四百克,总计20。8斤。
  而他们的原材料则有足足287斤,再算上添加的牛奶和白砂糖的话……单是生产时间,大概就需要半个月。
  当然,他不会等到全部生产完再去销售,反正家伙事儿不多,用不到六个人忙活,因此打算先弄出一批,然后留下四个人在家生产,另俩人出去跑业务。
  至于到底是批发还是零售,暂时未定,如果批发价格合适的话,也不是不能考虑,到时看具体情况再说。
  于是乎,这个隐藏在城中村里的巧克力作坊,就偷偷运行起来了。
  ……
  河东市。
  市委宣传部的严建涛,今天有点不得劲。
  从早上开始,手下的人已经给他送过三次信。
  要是三封也就算了,每次都用纸箱子抱过来,一箱少说也有几百封……
  这特么的让他从何看起?
  “王秘书,到底什么情况?!”
  他一嗓子将门外的秘书喊进,完全不明所以。
  他上任两年多,还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情。
  上次市里搞团建,大家就聊到这个话题,工商的老周抱怨个不停,说他每周至少要接到一两百封匿名信,被骂得狗血淋头!
  最可气的是还不知道谁骂的,当时他还很不厚道地笑了,不曾想,一时笑人一时爽,自己也会沦落到这一天。
  这些信他都不用看,全部没有寄件人和地址,能有什么好话?
  但他捋了捋,最近部里事务一切正常啊,也没整什么幺蛾子,怎么就引起民怨了?
  王秘书是一个瘦个姑娘,颇有气质,见领导发火,弱弱道:“部长,是侠客林杂志社那边引起……”
  “你等等!”
  严建涛不由托着腮帮子沉思起来,因为他得想一想,市里还有这么个杂志社吗?
  也不奇怪,他原本是城建体系里的人,因为表现优异,才被跨调到这边当部长,在这之前并不清楚宣传体系里的事情。
  “哦~”
  他想起来了,自家老爷子不是有一阵儿就迷过这个侠客林么,但后面好像听说停刊了呀,又活过来了?
  周秉文要知道严建涛此刻心里所想,估计会气得吐血。
  他还一直心心念念着部里能给予他们一些支持呢,结果带头大哥竟然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你说气不气人?
  当然,也怪作为省会城市的河东,报社、出版社、杂志社实在太多。
  “你继续说。”
  “就是因为他们在最新的半月刊上,连载了一部名为《诛仙》的侠义小说,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和热烈追捧。
  “不少市民给他们杂志社写过信,建议他们增刊并增加《诛仙》的稿量,但他们并没有接受,所以市民们就投诉到我们这里来了。”
  严建涛听完后不禁长出口气,还好不是什么大事,更不是他的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