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代有才人出综艺篇-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所晨跑的人不算多,因为大部分研究人员经常要下田,运动量足够。他们住在基地里的人有不少大早上耐不住空闲,干脆去试验田那儿先忙一阵,
  而不住在基地的这批则是还没坐车过来。
  倒是大学生有几个起来得早,也没下田项目,有两个过来晨跑,还正好和贺君和童文乐撞上。
  晨跑的两个是女生,穿着简便,头发一把扎在脑后。她们和贺君、童文乐保持了很远的距离,生怕进镜头打扰到拍摄。
  但大家跑步速度不一样,到头来还是碰到一起。
  贺君和童文乐停下跑步,慢慢步行,用毛巾擦了汗,缓慢喝水补充身体水分。
  两个女生都没带水杯。节目组就送了她们两瓶水。
  跑完步,头发湿漉漉的,衣服后背也湿成一片。脸上化没化妆看得相当分明。两个女生忍不住就多看了两眼艺人,内心各种念头全写在脸上。
  贺君喝了半瓶水,这才缓过来和她们搭话:“没想到一大早跑步还能碰到。说起来,今天我和童文乐会跟着带队老师,和你们参观研究所。”
  两个女生早就得到通知,先后差不多口吻应着:“嗯是的!”“我们听老师说过。”
  贺君笑笑:“我们是不太懂很具体的东西,也就比你们早到一周。”
  这两女生很会说话,相当理解贺君现在的状况:“其实我们专业课也是到了大二才开始上。现在正式接触农业这块就两年时间。”
  “是的。我们老师说过,很多人本科就是学个皮毛,毕业后要是找工作,基本上都从头学起。”
  但能被邀请来夏令营,显然这两位女生都不属于“很多人”这个范畴。如果不是专业学科上成绩优异,她们根本不会收到夏令营的邀请。
  一个女生消息灵通:“我听说两位老师已经进组了。三个月后指不定比我们都熟练。”
  “是啊。做项目可锻炼人了。就像我们马上要做实验写毕业论文。我们学长打趣说毕业论文那是大学知识水平最高峰的时候。”
  两个本来自觉菜鸡的人,竟是被才成年的大学生安慰了。
  童文乐听着这话,琢磨起来:“我觉得我不能白来这个综艺。回头就让吕哥给我接个水稻研究员的戏。我保证演得像模像样。”
  两个女生顿时笑哈哈:“这个真的可以哎。”
  “这个综艺等于提前上了培训班。”
  童文乐想法一向很多:“哎,回头我们参与的这试验项目要是成功了。我就拉去老幺餐厅卖。广告我都想好了,Vacation亲自参与种植试验的大米。”
  这进组才一天,以后的事情都已经安排起来了。
  贺君对此表示:“休息得差不多了,我们要回去换衣服。等下带大学生参观。”
  四个人便分散行动,回宿舍去洗漱换衣服。
  真到了参观时间,研究生助理带两个艺人参观起各个场所,和老师带学生参观各个场所,感觉是完全两样的。
  不是说研究生助理介绍讲解的不够细致,而是高毅然和潘慧是年轻人,带贺君和童文乐两个完全不懂行的参观时,说的内容更加通俗点。
  而老师考虑到学生都有点水平了,参观介绍时讲话就学术很多。
  带队老师讲解的时候,顺口也会介绍起人:“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农业领域首次获奖,就是我们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主要研究的是基因组编辑……”
  贺君跟在队伍边上旁听,内心幽幽叹气。
  确实是他完全不熟的领域。他只知道诺贝尔没有数学奖。
  远离高中多年,大学学习的科目又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连基因这块属于高中的基础常识,都是上礼拜才重新捡起来的。
  原先贺君和童文乐被安排进来是当“带领参观讲解人员之一”,现在听带队老师讲完,两个人简直就成了跟队的摆设。
  人走一步,他们两个跟一步。
  到后面童文乐戳了戳队长的腰:“队长,再这样下去不行。我们说好的讲解是真的一个镜头都没有了。”
  贺君挂着温和的笑,不动声色戳回去:“你有本事就上去说。能有这个水平说出一段,我就佩服你。”
  童文乐做不到。
  那个什么人工培养箱的,他连怎么开关都是昨天进组学习才知道怎么折腾。至于这个玩意大概可以做哪些种类的实验,又可以把哪些和哪些放在一起做实验,他是真的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贺君和童文乐走着走着,人就走在了最后。
  两人生动形象表现出一副“长得不错,可惜毫无农业知识”的卑微路人状态。更可怜的是,带队老师讲得认真,大学生听得认真,双方时不时一问一答,到后头完全忘了还有两个艺人。
  至于跟队的摄像师……
  研究所还安排了自家的研究人员和摄像师在一起。研究员拍照回头宣传要写文章用,摄像师拍摄回头上节目,双方还挺合拍。
  摄像师得空换电池时还教这位研究员怎么找好看的人物镜头。
  直到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试验田。
  试验田铺天盖地就是水稻,但有很多人在工作。
  老师带他们过去,就和他们说,这个是在干什么,那个是在干什么。丰收季节会是最忙碌的,一大群人都紧张劳作着。
  到这个时间,老师往后远远一望,总算想起来后头还有两个艺人,也终于想起还有个艺人讲解环节。
  他尴尬摸了摸鼻子,忙往后招呼:“贺老师、童老师,你们带学生走走。顺便讲讲。我记得你们来研究所之前还额外考了证。”
  贺君和童文乐没想到轮到他们两个出场,真是因为两张证。
  刚考完证埋头学过硬核知识的两人,这下重新找回自信。
  贺君当场上前,先一步侃侃而谈。
  他讲专业术语讲不来,但讲故事还可以,带着一行人讲起他上周回去查的资料。关于一些知名度比较高,有关水稻的故事。
  贺君考了主持人证。考证那段时间专门学过怎么讲故事。一个普通的故事被他讲得有起有伏,极有趣味。
  讲着讲着,他就回收了第一期的片头,羡慕起了大学生:“我学了开拖拉机,童文乐学了开无人机。当然,你们以后进研究所,这些应该也要学。”
  一群大学生震惊。
  他们忍不住看向带队老师。
  带队老师本来觉得这不是很必要的事情。但仔细一想未来农业确实要往机械化发展。身为学生多学点肯定没错,便也点了头。
  有个学生发问:“老师,你也会开拖拉机和无人机吗?”
  好巧不巧,这位老师真的两样都会开:“会。”
  所有学生一时间都产生了“研究所入学入职都需要考拖拉机驾照和学会无人机驾驶”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大部分专业要考从业资格证一样。
  不考也可以,但干的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学生再度提问,这回问的是贺君:“贺老师,能给我们示范一下拖拉机怎么开吗?”
  贺君笑起来:“可以,当然可以。”
  研究所有拖拉机,但节目组这回有拖拉机赞助,自带了一个专门用于拍摄的拖拉机,早已经运过来。这台拖拉机拍摄三个月结束后,将被捐赠给研究所。
  贺君话说完,节目组很快把拖拉机找了过来,顺带把无人机也找了过来。
  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不是人人都能接触拖拉机的。
  而这台被拉过来的拖拉机红得亮眼,黑得深邃,长得格外漂亮,让人根本想象不出这是一台农耕工具。这辆巨大的拖拉机马力十足,高度也就相当惊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只到后轮胎的高度。
  这么漂亮一拖拉机,在众人眼里仿佛是看惯了小轿车突然看到了一辆跑车。一个个围着拖拉机上手直摸:“我天,这是拖拉机?”
  “太好看了吧!”
  唯一尴尬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坐上了拖拉机的贺君。
  他在拖拉机上陷入了沉默。
  他上车之前很自信,面带微笑,觉得自己下一刻就能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了。上了车看着面板,脑子里只有“节目组坑我”的想法。
  贺君沉默两秒后,从窗口探出头,对着节目组高声喊:“我学的是手动挡,你们给我的这拖拉机怎么是按键的?”
  难怪这台拖拉机比他学的时候体积更大,敢情是升级版。
  非常与时俱进的带队老师被现场逗笑:“哦,无级变速的。前几年国内刚研发出来。以前超过350码只能进口。现在除了无级变速,其实无人拖拉机也有了。”
  贺君:“?”
  那他学开拖拉机的意义是什么!


第16章 万人迷设备
  带队老师上前仔细看了下拖拉机,才发现这台拖拉机属高端拖拉机,已经有了无人驾驶技术。总体而言,就像无人机一样,只要写好了编程设定,它能自己行走。
  升级版的拖拉机并不是完全没有手柄。
  它和自动挡汽车有点像,但操作上比自动挡汽车稍复杂点,比如光前进挡位就有48个,倒退挡位有41个。操作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差点让贺君以为自己坐上的不是拖拉机,而是什么战斗机。
  喜欢车的人很难扛住这拖拉机的诱惑。
  带队老师强忍着自己的情绪,但话里话外充满了“羡慕,想开”的冲动:“这辆拖拉机室内有空调,摸起来比欧洲进口的不差。开起来也不会太费力。”
  有一个较为瘦弱的男学生惊喜:“哎,那是不是就不用动什么力气?我以前一直听说开拖拉机很费力的。”
  只要有钱,有技术,工具永远是让人生活更方便,而非为难人的。
  贺君尝试调整着:“方向盘也能按照人体型进行调整。”手长手短都可以开,可适用很强。
  底下的人抬着头看向操作室,更加:“哇——”
  有了这么一台拖拉机,所有学生的内心已经坚定了“要考拖拉机证”。万一以后考进研究所,没有拖拉机证,连这么高档的拖拉机都没资格上手开。
  农业学习成绩是他们进来的先行条件,而拖拉机证会让他们体验更多的农耕快乐。
  别提带队老师和大学生了,正在试验田的那些研究人员,一个个忙中偷闲,眼神止不住往这头飘。要不是知道在拍摄,肯定已经冲过来也摸摸这台重型拖拉机。
  对于大部分有一点年纪的研究人员来说,明星完全没拖拉机来得有魅力。
  贺君和带队老师摸索了一下,大体搞明白这个拖拉机基本怎么开。
  贺君一个人在上面不方便讲解,自己下来,让学生轮流上去参观,并在旁边讲解他之前是怎么开手动挡拖拉机的,顺便讲了一些拖拉机的安全守则。
  人一旦会使用某种交通工具后,就会逐渐试探这个交通工具的底线。
  车最快能开多快?车上能坐几个人?车上能不能带吃的?
  就像童文乐小时候玩轮滑,玩着玩着就把他自己送进了医院。
  “我们启动前一定要先检查过拖拉机。检查轮胎是不是健康的,润滑油、燃油、冷却液这些是不是都健康。也要注意有没有漏油、漏气的现象。”
  “不出事,所有人都觉得检查不检查无所谓。出了事情,都会有一个‘早知道就该检查一下’的念头。这时已经晚了。”
  “拖拉机后面如果挂车,不能载人。它是农作工具,不是专门用来载人的工具。”
  贺君一直说到所有学生眼光发亮,轮流上去坐了一趟又下来。
  这台拖拉机还没下田,此刻已经成为众人内心的耕田能手,估计等被给了研究所,很快就会成为研究所无数人的梦中情车。
  贺君把拖拉机介绍完,就轮到童文乐介绍无人机。
  大众对拖拉机的一概认知,如果不是因为这款大型拖拉机,基本上还处于满是泥水开起来哼哧哼哧的那种老旧农村工具。
  但对于无人机,大多数人的认知就很不一样了。
  如今的很多无人机对于大众而言,就像是高级版本的遥控飞机。小孩子的遥控飞机不走程序,该怎么飞就自己操控着怎么飞,而真正的无人机则是可以设定好程序让其自己飞。
  无人机从军用转为民用的年份并不算长,但和拖拉机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在大多数人内心,这属于高科技。就像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在拖拉机里也属于高科技。
  童文乐来水稻研究所之前,额外补充了植保无人机的一些使用方法,现在应付一群大学生绰绰有余。
  他先是掏出自己的无人机秀了一圈,再是拿出了植保无人机秀一圈。
  “植保无人机的承重量不一样,飞行稳定性的需求也远没有航拍无人机高。”童文乐对众人解释,“航拍无人机最开始是拍摄机器直接安装在无人机上,但这会导致镜头非常抖。”
  拍摄画面讲究的东西很多,像跟拍的综艺摄像师,常常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