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歌迷-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杨谦和戴羽妮谈恋爱后,他的整体状态,跟以前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戴羽妮不在羊城,两个人的交流也是像平常那样,用微讯或者电话。

    顶多是晚上杨谦下班回来,视频通话开一开,让戴羽妮看看自己今天做什么好吃的。

    然后晚上杨谦弹吉他唱歌,或者练习电钢琴,戴羽妮在图书馆做试卷、写论文,两个人开着静音的视频,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像极了异地的大学生情侣每天的状态,只是戴羽妮在魔都,已经掰着手指数日子,盼着能够早点放假——这样她就能飞去羊城找她的大木头一起玩了。

    ……

    杨谦他们今天拜访的作曲家,名字叫李光民。

    不过,杨谦前面和戴羽妮的微讯介绍的,都无法概括这位老先生的“江湖地位”。

    李光民老师有多厉害呢?

    隐退之前,他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国际艺术节组织联合会成员等等!

    同时,早在简锦川和向洪锋,甚至杨谦的老师欧阳承还在粤省军区的文工团工作的时候,他已经是粤省电视台的音乐总监了!

    这些头衔看起来或许还不算什么,但列出他曾经作词作曲,或者只是作曲的那些作品,杨谦就想要对这位老先生表示顶礼膜拜了。

    因为太强大了,老先生的那些作品,很大一部分都还在自己家里的书架上珍藏着!杨谦听到歌名,都情不自禁地想要唱出来。

    可是,以前的杨谦,听歌,也不怎么看词曲作者的名字。

    所以,尽管他都耳熟能详,现在听向洪锋介绍了,他还有一种恍然大悟、惊为天人的感觉。

    不过,也确实是隐退了太长时间。

    曾经那些被他的歌曲捧红的歌手,如今都成了乐坛老前辈级别的人物,有些人都渐渐地减少了表演和出镜的机会,更不用说年纪更大、更加低调的李光民老先生。

    杨谦在网上搜他的资料,看到他上一次的个人音乐会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而翻开那场音乐会的出场名单,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杨谦都忍不住感到心潮澎湃。

    什么叫巨星云集?

    这就是巨星云集啊!

    上面全都是华语乐坛上个世纪的顶流巨星,“我爸爸妈妈”超级喜欢的那种……

    网上的报道说李光民是明星背后的明星、大师中间的大师,杨谦觉得一点也不为过,甚至他还有些紧张。

    毕竟是真正的作曲家大师,杨谦也担心自己这个半吊子有可能会被识破。

    ……

    杨谦属于是多虑了,李光民之所以答应杨谦他们的拜访,跟向洪锋之前和他合作过没有什么关系。

    “我听说,你为了唱好《万里长城永不倒》,特地去了一趟军营,然后又写了一首《咱当兵的人》?”

    见杨谦的时候,李光民眼里流露出了赞赏的光芒,跟向洪锋、简锦川简单地握了握手后,李光民便直接微笑地问起了杨谦。

    李光民年过六旬,甚至都快七十岁了,虽然精神状态还很不错,但相比起杨谦之前在网上看的那些照片,现在的李光民明显苍老了许多。

    松弛的皮肤、花白的头发、清瘦的身躯,无不展示着岁月的无情。

    也只有从他方形的面庞、充满智慧的双眼,还有那块与时俱进的智能手表,杨谦才不会误以为这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小老头儿,还能依稀认出这位以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作曲家!

    显然,李光民是听过杨谦这些歌曲的。

    甚至,不只是这几首,出于对杨谦的兴趣,李光民还找来了杨谦其他的、已经正式发布出来的歌曲听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光民除了“见才心喜”的兴奋以外,再无半点怀疑。

    他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谁能一口气抄十几首质量上乘的歌曲,还不被发现的。

    抄一两首还有可能,可这是十几首啊!

    如今早已不复繁荣的华语乐坛,一年都出不了这么多好歌!

    杨谦上哪儿抄去?

    李光民很确信自己是碰到了一个还没有怎么崭露头角的超级新人,一个遮不住他的光芒了、但雕琢得还不够全面的璞玉!

    而今天,在自己的家里,见到杨谦的时候,李光民就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

    杨谦看上去很年轻,但没有什么年轻人会有的锋芒、轻浮,一举一动都很沉稳、低调。

    “去军训是简老师提的建议,之前我都没有怎么吃过苦,去军营锻炼,可能能更加切身实地地感受一下军人们的爱国情怀,也可以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唱歌的时候能多一点阳刚之气。”

    “《咱当兵的人》这首歌,也是在部队里,和战友们一起去拉练,在寒冬腊月里在野外扎营,体验到了驻守边关的战士的艰苦,体验到战友们为了国家甘愿付出、牺牲自己的伟大。其实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杨谦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实际情况。

    他说话向来都是比较谦虚的,不会夸耀自己,把自己说得有多厉害,功劳都是别人的。

    所以,李光民听了就更加赞赏地点头。

    对他印象更好了!

    难怪会做出《把根留住》、《万里长城永不倒》这样四平八稳的歌曲!

    李光民虽然隐退在家,除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邀请难以推脱以外,他都很少参加一些大型活动了。

    但他对华语乐坛有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老爷子看得出来,现在乐坛很多音乐人连最基本的沉下心来、专心地做音乐都做不到,大部分人都只想着写一些套路的编曲,只想着玩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想着能一日爆红,一夜暴富。

    这样的态度,怎么能做出好的音乐?

    相反,杨谦给他的感觉就很好。

    就好像是以前合作过的老歌手、老的创作者一样,杨谦从骨子里,就透露着一种让李光民觉得很舒服的传统气质!

    “你的歌我都听过了,词曲写得都很好,但问题也很突出,编曲不行。像《又见炊烟》这首歌我听着就很喜欢,可是没把编曲做好,只是用钢琴伴奏,太过单薄,整个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半成品。”

    李光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杨谦已发布的那些作品的问题所在。

    不是说歌不好,而是好的歌,也应该配上好的编曲!

    缺少编曲的歌曲就好像一棵没有了枝叶的光秃秃的大树,纵然它粗壮巍峨,那也缺少完整的美感,肯定还是枝繁叶茂的时候更让人觉得壮观、美好!

    “老师您说的是,我发布作品确实是有点急了。”

    杨谦惭愧地点了点头。

    虽然这不能完全算是他的错,毕竟也是粉丝们催着他发布歌曲,杨谦才赶鸭子上架,把没经过完整制作的歌曲发布出来。

    而杜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作人,他只能帮杨谦弹钢琴,不会作编曲。

    缺少一个完整的制作团队的杨谦,能够把歌录得好听已经算不错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可是非常严格的。

    但李光民说得也没错,杨谦自己对这些已经发布的作品都觉得不够满意。

    当然,李光民也不是要批评杨谦,他知道一个小年轻、乐坛的新人没有这么多资源——要不然也不会找到他。

    “这两天,我拿你的那首《咱当兵的人》做了一个简单的编曲……这样,都过来我工作间吧!我给你们听听效果,看看是不是比之前的好一点?”

    李光民按捺不住,都还没说几句话,就从椅子上起身,招呼杨谦跟他往二楼走。

    简锦川和向洪锋诧异地交换了一下眼神,显然,他们都惊呆了。

    要知道,他们带杨谦前来拜访,还不知道能不能请得了李光民出山,结果,老先生都已经把第一版本的编曲给做好了!

    (注1:李光民老师,是小寒虚构的另一个世界的一位作曲大师,但也是有一定的虚构依据的,他的原型是李海鹰老师,真正的大师中的大师——大家可以去搜一下他的作品,你们肯定也会回来顶礼膜拜的。不过,李海鹰老师老家不是端州市,自然也不是李光民,还请大家不要把真人代入进去,毕竟小寒也不知道现实中的作曲大家是什么样的性格,李光民这个角色算是脱胎了原型,在这个世界里有他自己的发挥和贡献。)


………………………………

第162章 杨谦,来说说你的想法(1/3,求推荐票,求月票)

    让杨谦有些意外的是,在李光民老师他自己的家里,也布置了一间类似于录音棚的工作间。

    里面录音台、专业收音麦克风、电子琴、架子鼓等等专业设备和器乐,虽然比不上外面的录音棚那么齐全,也没有价格昂贵的隔音棉,但这已经是让杨谦大开眼界、羡慕不已了。

    自己家里,要是也能有这么一个录音间,那得是多美的享受啊!

    天天在家里工作……

    不说那些没用的,李光民在电脑上接上了喇叭的音频线,将他编曲制作《咱当兵的人》的伴奏播放出来。

    当前奏的旋律出来的时候,简锦川和向洪锋都精神一振,即便是坐着,也是情不自禁地挺起胸膛。

    杨谦的这首新歌,他们也拿了杨谦提供的词谱、手机录的清唱demo听过。

    不管是从歌曲的艺术性上,还是从军人的情感上,他们都非常喜欢这首歌。

    要不是王文导演已经敲定了让杨谦出这个节目的计划,简锦川和向洪锋都有点想腆下老脸,跟徒弟恳求一下这首歌的演唱权。

    但不提这些,爱不释手的他们当然也是私底下唱过这首歌,这会儿都想跟着曲子哼起来。

    不过李光民的地位太高了,简锦川和向洪锋都不敢随意开口,只能是心向神往地倾听着,心里默默地跟着唱。

    但杨谦脑袋里没那么杂念,他竖着耳朵,很仔细去听。

    李老师做的编曲肯定跟杨谦记忆中的原版有出入,但效果并不差,开头就是管乐和打击乐器的配合,一种恢弘大气的感觉扑面而来。

    好像有不少乐器,有大鼓,有镲,杨谦对乐器的了解并不算多,所以他也只是能听出其中几个。

    不要觉得有大鼓,有镲就很奇怪,事实上,原作的编曲也有这两款乐器,还有其他的小号之类的管乐,应该都是出自于军乐的乐器组合!

    也正是因为它是由军乐的铜管乐器、木管乐器、打击乐器的组合,以及采用军乐队的阵容来录制伴奏,使得这首歌的原版编曲,甚至都不用听歌词,光是听前奏就觉得它是军歌了。

    李光民老师的编曲不差,但有珠玉在前,杨谦就觉得它差了一点意思。

    杨谦在听的时候,李光民也在观察他的反应。

    但让李光民感到有些惊讶的是,杨谦并没有流露出什么震撼的表情,甚至连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好像在听一首“平平无奇”的编曲一样,他也无惊无喜,只是听得很专注。

    李光民没有恼火,反而,他觉得杨谦这个反应很有趣。

    说明他是真的在思考,在分析!

    李光民这些年见过太多阿谀奉承之人了,听都没听,手就先举起来准备鼓掌。

    在作曲这一块,李光民有他骄傲的地方,也有他觉得力有不逮之处,像现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他就有点捉摸不透了。

    杨谦这首歌还好,李光民有自信能做好,但编曲也不是两三天就能弄出来,特别是多器乐的编曲,光是组合都能弄得你头晕脑胀了,两三天怎么够用?

    李光民只是做了一个胚子,后面还需要时间去打磨和调整。

    “听完什么感觉,杨谦,你来说说。”

    等伴奏播放完了,李光民点了杨谦的名字,有些考校的意思。

    虽然后面还坐着两个中年人,也都是有不错音乐素养的,但李光民对他们没兴趣,甚至将他们当成了透明人。

    杨谦却无法做到这样,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给出了评价:

    “这个,还行吧……”

    最多只能给到还行了,杨谦顾及到老爷子的面子,不好意思说得太直白。

    但要他昧着良心说很好,就用这版编曲,那杨谦也说不出口。

    他不能糟蹋了这么好的歌啊!

    “哪里只是还行?哎……”

    简锦川有些着急,他朝杨谦使眼色,想让杨谦说点好话。

    这回过来,目的是请李光民出山呢!

    再怎么有想法、有建议,也得委婉一点。

    先把人夸得高兴了,事儿好办了,后面怎么样调整都好说!

    向洪锋倒没有吭声,他的想法跟简锦川的差不多,而且在他看来,李光民的编曲做得已经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