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振宏有点好奇,因为看得出来杨谦不是要上台表演的样子,他穿着很普通,脸上也没有化妆,不化妆怎么能上台?
但杨谦又是怎么混来这样的大场合的?
大湾区的文艺汇演,不像演唱会,买票就能进来。
全场五千多的座位,基本上都是应邀过来的大湾区社会各界的领军人物,还有不少政府官员。
杨谦这样的毛头小伙,如果不是表演的演员,哪里有资格位列其中?
当然,戴振宏不知道,杨谦不是一个多月前他知道的那个荷城电视台的小记者、小歌手了。
现在的杨谦已经加入了粤省电视台,算是主办方的一名工作人员!即便没有李光民的关系,杨谦想进来,也能找人拿得到通行证。
不过,因为戴振宏不是直接这样问,所以杨谦也只是按他的问题回答:
“我没有表演,不过等下有几位乐坛很厉害的老师会演唱我的歌。”
“是吗?都有谁?”
“简锦川老师、向洪锋老师不知道叔叔您认不认识。”
杨谦有心离开,但戴振宏接二连三地提问,让他又不能失了礼节,只能是耐心地回答。
“不认识。”
这两个是谁?名字都没听过,还叫老师!
戴振宏觉得是杨谦没见过世面。
“嗯,他们是我这首歌的原唱,都是很厉害的歌唱家。今晚还会有柴江、孔蔷、霍汶君、樊美玲四位明星老师跟他们一同演唱。”
杨谦主要是不想跳过他们,还是要郑重地介绍一下演唱的阵容。
这六个人,典型的二带四。
柴江和孔蔷分别是内地和港城明星中的代表,资格和名气都相互匹配。
来自港城的霍汶君差一点,来自宝岛的樊美玲也不算一二线的歌星,正好简锦川、向洪锋也名不见经传,只是作为原唱,他们还是被邀请上台。
戴振宏听到前两个名字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当然是知道柴江和孔蔷的,家里还珍藏着他们以前出的黑胶唱片。
好像小看了这个臭小子啊!
他的歌,还能有这么多大牌的明星跟他合作?
戴振宏不会认为只是因为杨谦的歌好这么简单,今天这样的场合,还有诸多明星捧场,戴振宏渐渐地品出了一点味道来。
这个臭小子,难道也是有点背景的?
戴振宏的这个疑问,没多久就得到了解答。
……
“XXX书记……”
戴振宏回到会场,和刚刚到场的省领导热切地交流,然后不经意间地抬头,就发现杨谦那张让他倍感不痛快的“黑”脸,居然在第四排出现了!
怎么会坐那里?
要知道,前面五排座位都是有安排的,上面还贴了名字!
戴振宏知道自己坐在第三排,但他还没有机会入座。
但杨谦又是何德何能,坐在了第四排?
“第四排都是安排了哪些人?”
戴振宏和省领导交流之后,忍不住找了一位正在会场里穿梭的主办方工作人员,询问一下。
“第四排都是文艺界的各位艺术家老师……”
原来如此,不过,文艺不只是唱歌、演戏的这些艺人而已,文学、书画、戏剧等等诸多领域的文艺工作者,都属于文艺界。
不过,能坐到第四排的,起码也是相关协会、剧团剧院、艺术院校的主要领导。
杨谦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怎么有这个资格坐在那里?
“您说杨谦老师啊?他是我们粤省电视台音乐制作人之一,而且他老师是李光民先生,也是左手边那位,李光民先生就厉害了……”
工作人员有些自豪地给戴振宏罗列了一堆李光民的头衔和成就。
戴振宏这才知道,原来杨谦这个毛头小伙,有着这么一位很大牌的老师。
对于戴振宏这样身份的人来说,当然李光民这样的艺术家算不了什么,文化艺术固然值得欣赏,但并不能为润远地产创造多少亿的价值。
但对于喜欢音乐的戴振宏本人而言,李光民又是值得敬重的,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也如痴如醉地喜欢过李光民写的那些歌。
“我只是比较好奇,怎么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坐在了那里,你这么说我就能理解了。”
戴振宏微笑地拍了拍工作人员的肩膀,轻描淡写地把自己刚才的疑问抹了过去,不让对方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意图。
但是,戴振宏循着工作人员的指示,找到了贴着自己名字的位置,他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好巧不巧地被安排坐在了杨谦和他老师的正前方!
……
……缘,妙不可言……
……
正好晚会现场的灯光黯淡了下来,杨谦是没有留意戴振宏坐到自己前面这个情况的。
厕所里偶然碰见的一位言谈怪异的大叔,没有给杨谦留下多少印象。
而且,他和老师正在聊着音乐,聊着他未来的发展,杨谦也没有注意到前面这个身影坐下后,他周围的人和他握手,“戴总”这样特别的称呼。
(都是很简单的打招呼——因为这会儿戴振宏周围坐着的也是几十亿、几百亿身家的大老板,大家都平起平坐,礼貌一下就算了,不会像一开始那些民营企业家那么热忱。)
“去音乐节唱歌我不反对,你是年轻人,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朝气,也要大胆去尝试和接触多种音乐风格,多种音乐风格融合、创新,是未来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李光民还是比较开明的,他听说杨谦还要去参加音乐节,不但不像一些老学究一样将音乐节视为异类,还表达了积极、认可的态度。
要再年轻上二十岁,老爷子可能都要跟着杨谦去音乐节见识一下。
现在不行了,年纪大了,那么热闹的环境,他可招架不住。
“不过你的主业也不能放下来,我看你写了那么多歌,风格很多,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很散乱。”
“作为音乐人,创作的风格多是好事,但作为歌手,你风格太凌乱,会很影响你的定位,让你的歌迷摸不着头脑。”
李光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杨谦现在的问题。
确实是如此,即便是江燊睿、羁星辰这样比较早期的歌迷,现在都有点摸不清楚杨谦的音乐风格,
虽然杨谦没出一首歌,他们都嚷嚷着说很好听,让杨谦早点出正版音源,让他们可以下单购买。
但群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分歧的声音,有喜欢杨谦“复古”风格的歌曲的,希望杨谦坚持这一类的创作,不要写别的类型的歌。
像那些主旋律的歌曲,写这些不是浪费他的天赋吗?
也有喜欢杨谦英文歌曲或者粤语歌曲的,觉得杨谦就应该多做一些新鲜的尝试。
但他们的目的都很简单,就是想让杨谦写他们喜欢类型的歌。
歌迷们的声音,有通过戴羽妮传到杨谦的耳朵里。
虽然杨谦不会受他们的影响,但这些也确实是反应了杨谦歌迷们比较迷茫的状态。
杨谦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格?他们自己都没办法给杨谦一个正确的归类了。
“确实是有点乱了,老师,您觉得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杨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他的歌都是出自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创作者的,没办法不乱啊!
但杨谦有再多的歌,他也只是乐坛新人,一个没什么经验的独立音乐人。
他出歌速度太快了,没有签约什么专业的经纪公司、唱片公司,身边又只是戴羽妮、杜讯、向天歌这样的同样没什么经验的朋友。
所以即便是知道有这样的问题,他们也都没办法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只能任由杨谦自己野蛮地发展……
………………………………
第182章 只有自己争气了,环境才会变好(2/3,求推荐票,求月票)
不过,杨谦的问题,在李光民看来并不难解决。
虽然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像杨谦这样,在创作初期就能多种风格切换自如的音乐人,但从歌手的角度来看,一生中接受不同类型的创作人、不同风格的歌曲,其实是很稀疏平常的事。
“出专辑吧!不管你是以歌曲的风格,怀旧或者青春,民谣或者抒情,还是以歌曲的内容,爱国或者爱情,梦想或者是其他的,都可以。”
李光民分析过杨谦的歌曲,大体上可以分成这几种类型。
“找一个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去打造你的第一张专辑。等把这张专辑做出来了,然后再继续做其他风格的专辑,没有问题的!”
他提出的制作专辑的建议是很好的,相比于杂乱无序的单曲,专辑更加清晰地传递歌手想要表达的内容,也能让歌迷们更加有目的地去听歌,沉浸感会更强!
“老师,其实我有一个问题,这个得跳出我刚才的情况来讨论。就是现在唱片市场都不行了,我们做专辑还有意义吗?”
杨谦的意思,李光民很明白。
专辑其实就是唱片的一种制作、销售的形式,唱片现在都卖不出去了,歌迷都是免费听歌,或者充会员听歌,极少数会以单曲购买的方式来支持词曲作者、支持歌手,那制作专辑的意义又在哪里?
【如果唱片市场都没了,唱片、歌手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杨谦把话题,引入到了一个李光民都要沉默上一会儿的话题上面!
“老师,我其实在想,如果国家加大对音乐盗版的打击力度,健全针对盗版、侵权相关的法律条款,会不会情况可以变好一点?”
“难!”
李光民沉思了一会儿,摇摇头叹气。
他和杨谦开始了一场跟打哑谜一样的讨论:
“就好像你用惯了免费的塑料袋,再让你花钱买塑料袋,你会愿意吗?”
不用花钱的盗版作品享受惯了,怎么可能可以让他们掏得出钱来付费享受?
“超市现在是要花钱买塑料袋,我看很多人在需要的时候,也愿意花钱买了。”
真的是国家要求付费的话,那很多人还是会遵循法律要求付费的,而且现在大家收入高了,也乐意为知识付费。
“可是,还是有部分商贩,自己购买塑料袋回来,免费提供,你作为顾客,你是选择去他家买,还是去要自己花钱买塑料袋的超市去买菜?”
当市场上同时出现盗版和付费两种选择的时候,作为消费者能又有几个人抵挡得住免费的诱惑?
关键是,音乐不像菜市场买菜那样,盗版和付费会有质量上的差别。
同样是音频,同样是戴着耳机来听歌,付费的并不能给予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啊!
人性是贪婪的!
消费习惯的培养,就跟要求喜欢偷懒的人锻炼减肥一样,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是好的,能坚持下来的却还能有几个?
“那还是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法律上,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不够的,如果有足够的法律条文约束,有比较明确又比较严格的惩罚措施罗列出来,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不敢去违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唱片市场才能恢复过来!”
杨谦说的话很天真。
坐在他前面的戴振宏听到了很想笑。
虽然他也承认,杨谦说的是对的,完善的法律保护,能让唱片市场重回辉煌。
但大人(资本)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这个男生还是太年轻、太过理想化了。
没有资本的推动,法律层面的改变缓慢到令人发指。
但音乐版权的保护问题,其实最大的阻碍不是人们的付费习惯问题,反而是他们都忽视了的资本!
像短视频平台,玩擦边球式的影视剧剪辑侵权、音乐使用上的侵权,何尝不是利用了别人利益的损失,肥了自己的腰包?
明面上他们是降低了创作的门槛,给更多的创作者带来了更多广告上、带货上的收益,甚至还给被他们侵权的音乐人带来更多的流量。
但实际上,他们都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数据上的疯狂增长,是建立在对别人知识产权的侵害上面的。
就好像当初的盗版音乐,虽然是降低了人们听歌、欣赏音乐的门槛,但换来的却是整个华语乐坛的一蹶不振!
戴振宏不认为短视频平台这样涸泽而渔的做法是正确的,就好像他不认为很多地产公司前些年疯狂扩张的做法是正确的一样,戴振宏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但实际上资本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即便你坚持原则,那部分利益至上的人也会将整个行业拖入崩溃的地步。
地产行业的寒冬,何尝不会是现在野蛮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