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歌迷-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le)生活、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老团长一开始没唱对拍子,但又唱得出乎杨谦意料的好,因为他的嗓音质感太好了,都六十多岁了,还是那样的洪亮、清晰!

    甚至咬字、普通话,都要比欧阳老师好……

    拍子没唱对可以练,但音色这种纯天赋的东西,不是你练就能练得出来的。

    老团长的声音就很适合唱这种主旋律的歌啊!

    “一年过了一年……”

    这接下来的一段主歌他们是四个人一起合唱的。

    简锦川和向洪锋虽然都在压制他们自己的发挥,以便配合得上祝德辉和欧阳承的声音,但杨谦乐感太好了,能明显听得出来他们确实是专业的!

    不管是节拍、音调和节奏长短的控制,还是共鸣腔的使用,杨谦都觉得从他们身上完全挑不出什么毛病,甚至他们还带动另外两个队友,把拍子给唱对了!

    终于,到了他们个人表演的片段!

    “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

    期待着旧梦重圆……”

    向洪锋一上来就直接放大招,透亮饱满的高音,仿佛撕破了空气,直接让人感受到他强有力的音高和浑厚悠长的气息!

    尽管高音的感染力本来就很强了,但向洪锋一点也不吝啬自己的情感表达,他的声音里有着饱满的热情,还有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欢喜。

    光是听他唱,杨谦都能“看”得到人们团聚、喜悦得泪盈满眶的场景了!

    不愧是有着“金钟奖”头衔的传统男高音老师啊,声音和唱功直接把杨谦这个小菜鸟碾压得服服帖帖的。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

    像一首澎湃的歌……”

    男中音的简锦川当然不会还能唱得跟男高音一样让人一下子就感到惊艳。

    但他同样很专业,咬字玩出了花来——几乎是每一个架子鼓的鼓点,简锦川都能踩得住,这让杨谦挑剔的耳朵听了都忍不住在心中大呼痛快。

    而且简锦川很会利用共鸣腔,你仔细去听,就会觉得他声音好像蕴含着很多层变化,越听越有味道!

    如果说杨谦一开始还有些担心欧阳老师找的老战友不太靠谱,四个人一起唱会不会太混乱,那么现在听他们还不算很默契的一次合练,杨谦就已经被老师他们折服了。

    不愧是以前文工团的老前辈,老一代歌手们虽然传统一点,唱的歌和唱歌的方式在现在年轻人看来土一点,但实力真的没得说,基本功扎实得让杨谦这个有系统“包养”的小后生只有仰望的份儿!

    不过也是,这年头小鲜肉只需要“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参加那些品牌活动捞金就行了,哪里会想要沉下心来去打磨自己的唱功呢?

    别说沉下心来打磨唱功了,有些人甚至怎么唱歌的都没整明白,甚至连书都没读完,就靠着一身好皮囊,揣着半桶水出来晃荡……

    杨谦不想成为后者,因为这些小鲜肉的歌他一首都听不进去,他也不想用这样的水平去糊弄别人,糊弄自己的歌迷!

    ……

    杨谦很享受地听着两位专业的老前辈唱歌,不知不觉,这一遍他们也唱完了。

    不过,没等杨谦回过神来鼓掌称赞,简锦川就先夸奖起来:

    “小杨这首歌写得很好,真的很多年没见过这么优秀的作品了!”

    祝德辉点点头,跟着赞叹:

    “歌词写得好,我跟欧阳昨天说,我最喜欢那个‘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这句,他说他也是。”

    “编曲也不错,简单大气,朗朗上口。”

    向洪锋难得开口,也是很认可地夸奖了杨谦。

    他其实一开始不想来荷城的,因为以他的级别,到荷城一个小县城演唱有些不合适(掉价)——这毕竟是私接的表演!

    当然,如果是单位接的慰问演出或者下乡表演任务,那向洪锋去唱就没什么顾虑了。

    但向洪锋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老团长的邀请,就要过来曲谱、歌词的传真,想着找个自己唱不了、不是自己的风格等借口委婉地拒绝。

    结果,看到传真后,向洪锋就挪不动脚步了,自己结合曲谱唱一遍,终究还是不得不承认:真香啊!

    “说句实在话,小杨这样的创作水平,留在荷城当一个小记者可惜了。要不这样,欧阳承你忍痛割爱,等忙完这里,你把小杨让给我,跟我去羊城做节目怎么样?”

    简锦川笑眯眯说的一句话,顿时让欧阳承暴跳如雷,嚷嚷着说要跟简锦川出去单人PK。

    哪有这样当场挥锄头挖人的?

    杨谦这会儿才知道,简锦川目前是几个人中间,除了退休了的老团长以外,混得最有地位的一个。

    别看他唱得没有向洪锋好,但他是粤省电视台的一个主任,手下还管着几档电视节目。

    当然,简锦川还只是开个玩笑,没有真的想把杨谦挖走。

    欧阳承同样是开玩笑,他知道自己徒弟这样的水准,荷城电视台这样的小庙是留不住的。

    欧阳承不想离开荷城,是因为他回来的时候,父母的年纪大了。父母在,不远游,为此他还和章芳婷,也就是欧阳晓晴的母亲闹翻离婚。

    不过,欧阳承自己不想离开,不代表他要束缚住徒弟的手脚。这次搞那么大阵仗,何尝不是想带杨谦认识一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让他以后的路子走得更顺一点?

    跟欧阳承笑闹过后,简锦川讲了一下他另一个成熟一点的想法:

    “我们这两年拍了一个纪录片,还没制作完成,但我觉得小杨这首歌的内容,还挺适合我们那个片子的,回头我问问,有没有可能用来做主题曲。”

    欧阳承是老战友,他的徒弟也算是自家人了,简锦川肯定不会亏待坑杨谦的。

    该给的版权费会有人来谈,一分不少地给到杨谦。

    但在简锦川看来,这个纪录片用了杨谦的主题曲,对杨谦的意义恐怕要比那点版权费大得多!

    “你那个是什么纪录片?”

    欧阳承替杨谦问了出来。
………………………………

第34章 老兵们的退伍不褪色!(三千六百字的大章,求推荐票,求月票)

    唱完了歌,施喜山也安排服务员上菜。简锦川被打断了一下,等菜上完,才缓缓地介绍起了他们粤省电视台拍的那部纪录片。

    “其实就是讲港城回归的纪录片,虽然这个题材已经被拍得太多了,但这次我们找了一些企业家、明星,都是一些比较有名气的港城爱国人士,用访谈的方式,请他们讲述他们眼中那段历史。”

    “是为了明年拍的吧?明年是回归二十五周年吧?”

    老团长祝德辉敏锐地抓住了重点。

    “对,所以现在还在制作中。”

    简锦川点了点头。

    “小杨这首歌适合用在港城回归的纪录片吗?不是说唱的是在外面漂泊的孩子回家乡吗?”

    施喜山是在场众人中唯一一个没有看过歌词的,刚才听大家唱歌,他也光顾着鼓掌热闹了,没有听仔细。

    不过没关系,简锦川显然是有过仔细研究的,他给施喜山分析起来:

    “小杨这首歌,虽然说唱的是乡土情怀,但我觉得歌词写得很有深度,像一年又一年,一生只为这一天,就想要旧梦重圆,想要血脉再度相连,等等,这些歌词,延伸到家国情怀,用到港城回归,也没问题吧?”

    简锦川汇总的这几句,让剩余几个人听起来都忍不住点头表示赞同。

    杨谦却有些惭愧,这歌是被他强套上了乡土情怀,实际上人家本来就是唱的家国情怀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首歌虽然是创作于宝岛,但在港城回归上面却被运用过很多次,杨谦看到在另一个时空的地球上,就诞生过很多版本的《把根留住》的大合唱。

    当然,夸还是要他来挨夸的,谁让这个世界是他拿出的这首歌呢?

    “小杨写的词,有气魄,也有高度,这首歌要是只给红橙节用太可惜了。川子,你可得安排好这事,要是用了,对小杨你来说,意义是很大的。”

    老团长祝德辉也是看得很透彻。

    “小杨,去给简老师也倒杯茶!”

    欧阳承提醒了一下杨谦。

    “祝老师、简老师、向老师、施老师,请喝茶!”

    杨谦拎着茶壶,挨个倒了一圈,最后还给自己老师倒上。

    “客气了、客气了,小杨你叫我施老师不如叫我施老板,我就一介俗人,不像你们大作家、大歌星的。”

    施喜山笑眯眯地跟杨谦点了点头。

    “哪有,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施老师能把福喜园开得这么大,肯定也是深谙经营之道,经营同样是一门艺术。”

    杨谦的话,让施喜山听得心花怒放,笑着一直跟欧阳承说杨谦有前途。

    不过,施喜山不知道,杨谦并不像他以为的那种嘴巴很甜、很会钻营的人。

    杨谦虽然倒了茶,也叫了老师,但这些真的跟他们讨论的“前途”无关!

    因为欧阳承只是觉得杨谦不会留在荷城,但杨谦自己却很坚定,知道自己不会走仕途的道路。

    未来的路他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蹚出来的,而不是等着让老师给自己铺出来!

    简锦川的纪录片是否用《把根留住》,对他未来的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

    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这样,杨谦何必对欧阳承毕恭毕敬,又何必向其他人喊老师呢?

    这个问题,杨谦其实也很老实地回答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杨谦对几位老师的“恭维”,除了出于对长辈应有的尊重以外,也是因为杨谦觉得应该向他们学习。

    尤其是简锦川和向洪锋这两位,他们的唱功,以及他们对《把根留住》这首歌的演绎,都是很值得杨谦去研究的!

    至于欧阳老师,杨谦认为他是自己职场的领路人!

    欧阳承可不只是带着杨谦采访而已,他用言行举止,都教会杨谦很多职场上为人处世的道理。

    不仅如此,欧阳承也是尽力地在帮着杨谦,帮他进步,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

    要知道,杨谦现在是什么?

    一个无名小卒,一个刚毕业的小记者而已!

    能有人看得起你、引导你、提携你,这不是比“雪中送炭”的恩情还要更大吗?

    杨谦是懂得感恩的人!

    “说回正题,说回正题,小杨老师,你觉得刚才我们合唱的这遍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和批评,你也尽管提!”

    祝德辉笑眯眯地说着,还拿刚才杨谦到处认老师的事调侃了一下。

    “对,尽管提,小杨老师是词曲创作者,肯定对这首歌有着更深的了解。”

    简锦川也开起了玩笑。

    其实简锦川和向洪锋都知道他们刚才那遍合唱还是有很多问题,但向洪锋话比较少,不急着发言,简锦川更是精明,他不愿意说得罪人的话,反而是把杨谦推了上去。

    “两位老师不要叫我小杨老师了,叫小杨就行。”

    杨谦有些窘迫地拱了拱手,但他倒不怕得罪人,在音乐这件事上,杨谦觉得有唱得不够好的地方,就得直言,就得改正,毕竟是要上台表演的。

    “那我从第一句开始说吧,老师您这次唱有一点问题,就是尾音拖得太长了。”

    “拖尾音没关系,也有这样的演唱方式,但可能不要拖这么长,稍微处理得干净利索一点比较好。”

    “比如说,多少脸孔,多少的少字就拖得有点长,这让你后面拍子就开始有点乱……”

    杨谦还真的说了起来,而且他还抠的很细节,刚才没有动过一次笔,他依然能把他们唱得不合理的地方,一点点掰开来说。

    年轻人就是记忆好!

    祝德辉感慨地看向正在被徒弟挑毛病的欧阳承,却发现他只是在不住地点头,也不知道有没有认真在听。

    “停停停,小杨老师,先暂停一下。喜山,你们酒店有没有笔记本?拿四个过来,我们一人一个,还有笔!”

    祝德辉叫停了杨谦的复盘,让施喜山拿来笔记本,一人发了一本。

    他还很严肃地要求起来:

    “这次表演虽然是欧阳提议的,但人是我召集的,咱们老兵合唱团,不唱则已,唱就要好好唱,好好练,到时候上舞台就得把老兵最好的风采拿出来,不要让人看扁了老兵这个名字!”

    祝德辉站着,挥舞着手中的笔记本,说的话也是掷地有声。

    看见老团长这么严肃,也知道他是在批评自己,欧阳承连忙点头:“是、是、是”。

    “是什么?站起来说!”

    祝德辉洪亮的嗓音,震得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