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张珊珊被这么多人注视着,耳朵尖上悄悄地变得粉红。
幸好,她也是跟着师傅走南闯北,见过大场面的,这才没有乱了阵脚。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副歌一出,叫好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尽管有影响到张珊珊唱歌的可能,但这会儿,大家哪里还想得了那么多?听着张珊珊犹如夜莺一般响亮高亢的歌声,谁还忍得住不喝彩一声?
“这个水平可以上电视了啊!”
围观的其他车厢的游客们还不清楚张珊珊的身份,他们以为张珊珊就只是普通的爱唱歌的年轻人,所以也有些人嘀嘀咕咕地感叹起来。
就单纯论唱功、论嗓音条件,张珊珊确实是可以上电视了。
毕竟很多人气很高的明星唱歌,都还会跑调呢!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没有议论,他们更喜欢听张珊珊唱歌。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张珊珊唱的这首歌,太容易引起回家过年的旅客们的共鸣了。
有的人听着心里感慨,有的人情绪激荡,眼中含起了热泪。
而有的人则是太喜欢这首歌了,一时间忍不住跟着一起哼唱。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跟着唱的人越来越多,就连热心大妈也情不自禁地站在张珊珊的身边,跟她笑着高歌。
《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在回家的火车上,越飘越远。。。。。。
7017k
………………………………
第773章 外公老得就像一座雕塑(2/2)
不管之前在魔都跟着师傅有多风光,也不管在火车上的唱歌,被人拍下来传上网会不会火上一场,回到庙湾村,回到偏僻安静的小山村,回到熟悉得这半年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的家乡,张珊珊的心忽然又变得平静起来。
“咦; 珊珊回来了?”
都还没进村呢,下了车,拖着行李往村口走去的张珊珊,就被一个背着竹篓的妇人认了出来。
“秦婶婶,您上山呢?对,我刚回来。”
张珊珊拖着行李箱和电视; 还挺费劲的; 听到声音才抬起头来。
“怎么没听阿公说?拿那么多东西也没叫人去接你。”
妇人停下脚步; 要过来帮忙。
阿公就是张珊珊的外公郑国魁。
他因为早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即便是没做出什么比较大的成绩,但凭着识字、阅历这些能耐,还是在小小的庙湾村,有着很高的威望。谁见到了,都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阿公。
可以说,虽然他不愿意当村长,但村里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拍板做决定,那还是得请他出来!
“我还没跟他讲呢,秦婶婶,您去忙吧,我自己能行,不重的。”
张珊珊连忙跟她笑道。
张珊珊的家不算远。
村口进去没几十米,一栋两层高的砖瓦楼便出现在了一排小平房中间,有些突兀; 但这就是张珊珊的家。
别看是两层高的砖瓦楼; 但它的外墙看起来已经是比较老旧了; 跟周围那些贴了光滑瓷砖的平房比起来,明显有了不少的年代感。
因为,这栋砖瓦楼,还是张珊珊外公二十多年前盖的!
那个时候,郑国魁还算有钱,因为一直在外学艺、唱戏,他可以说是整个村里最有头脑、最有眼光的人。
虽然唱戏赚不了多少钱,但老爷子在戏班子发不出工资、选择解散的时候,就选择南下打工、做生意,挣了一些钱,也把这栋砖瓦楼攒了出来。
别看现在的小楼土了吧唧的,岁月在上面也留下了痕迹,但三十年前建成的时候,它可是相当的气派!
只是可惜,老爷子还是舍不得自己一生挚爱的华阴老腔。
听朋友一忽悠,他又跑回来搭戏班子,还自己掏腰包给老搭档们发工资,十年打工、做生意挣的血汗钱; 后来又全都填了进去。
幸好,房子还在。
后来便是张珊珊的出生。
她出生没多久; 对父亲都没什么印象的时候,父母便离婚了。
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经常连着几年都不回家,后来也在外面重组了家庭,基本上没管过她。
张珊珊爹不疼妈不爱,全靠外公照看。
郑国魁一开始还带着张珊珊在戏班子里厮混,让老搭档的媳妇照顾,没戏唱的时候,他们就唱给张珊珊听。
后来戏班子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再次解散,郑国魁便也回到了老家,一边耕田,一边将张珊珊拉扯长大。。。。。。
事实证明,打工还是比唱戏挣钱的。
村里的年轻人们,都跟张珊珊的妈妈差不多,全部都跑到南方去打工了。
挣的钱,有的在家里盖了新房,有的则是在城里买了新房。
但不管怎么样,庙湾村的春节,一年比一年冷清,渐渐的,一年到头,剩下的也都是一些老人、妇孺留守了。
“外(wei第四声)爷(ye第四声),我回来了。”
张珊珊家的门没锁,她推开门就进去了。
不过,外公并没有在屋里。
她把行李箱、电视靠着柜子搁下来,重重的书包也放到椅子上,然后顺着采光不好、黝黑漫长的过道,走向后面的院子。
出了门,又变得亮堂起来。
她们家不只是那两层砖瓦楼而已,后面的大院子起码有一亩地那么宽敞!
不过,也仅仅是宽敞而已,没有晒稻谷的院子看起来空空荡荡的,让人有些心慌慌的。
张珊珊远远的,视线便穿过了几棵矮小的果树,看到了一个人坐在那红砖长凳上的外公。
老爷子的腰似乎更加佝偻了,缩水后愈发瘦削的身躯,给人一种厚厚的棉袄都要将他吞噬掉的感觉!
他呆呆地坐在能晒得到太阳的长凳上,一动不动,仿佛化作了一座雕塑,脸上黝黑的皮肤,深刻的皱纹,真的跟以前美术课本上面的大师作品一样,都是用刻刀一点点凿出来的。
当然,更让张珊珊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的,是外公孤单的身影。
自己读了高中,都已经是很少回家了。
现在去了魔都,更是半年没有回来。
要知道,以前外公再怎么沉默,他的身边,都是有着自己快乐地奔跑的身影,他的耳边都是响彻着自己银铃一般的笑声啊!
“外爷。。。。。。”
张珊珊鼻子一酸,快步走过去,抱住了晒太阳晒得快要睡着了的外公。
“囡囡,你怎么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郑国魁猛然惊醒,看着她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我刚刚回到,没跟您说呢,想给您一个惊喜。”
张珊珊抹了抹眼泪,跟外公笑道。
“回来就好,还要什么惊喜?”
郑国魁看到外孙女回来,心里肯定是高兴大过于一切的,重新站起身,原本看上去有些佝偻的身躯才慢慢绷直,精气神也回来了。
“这时候回来,午饭没吃吧?”
“没来得及呢,一大早就让潘老师送我去车站,赶车回来。”
张珊珊还转了两次车,一次是从市里回县里的大巴车转到从县里回镇上的小巴士,然后再转普通的三轮摩托车回村。
“外爷给你做饭,做你最爱吃的荷包蛋!”
郑国魁的厨艺其实一般,在外面吃过各种美食的张珊珊,已经清楚自己外公的水平仅仅是把饭菜弄熟那么简单了。
“嗯嗯,外公,我去给你打下手!”
但张珊珊并没有表示不喜欢,她还跟以前一样,依赖地抱着外公的胳膊,兴高采烈地跟着他往厨房走去。
“你这個是什么?”
“电视,外公,我前天晚上,公司年会抽奖中的,你说我幸运吧?”
“这么幸运?我还以为你买的电视。”
“不是,真的抽奖中的。不过电视也才是三等奖,一等奖就厉害了,一辆四十多万的四环车!可惜我没有抽中。”
“你能抽中电视也已经很不错了,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才常乐。”
“嗯嗯,好!外公,我这两天把电视给你装上,然后再叫人过来弄网线,这样咱们在家里就能看春晚了。你以后也可以在家里看电视,不用去小卖部了!”
“不用装在家里,你平时不在家,装网线干什么?装伱二叔公那里,他们家有网,还有什么外发。”
“是wifi。嘻嘻,装二叔公那里也行,平时您都去那里坐,那里也热闹。”
张珊珊其实不在意电视装在哪里,她现在想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努力赚钱、努力攒钱,争取早点能在大城市买房,然后接外公过去养老。
她作为一名歌手,以后肯定都是在大城市,尤其是在魔都发展了,也不可能经常回家。
虽然也会听杨谦说的,有机会多多帮助老家发展,但外公等不了那么久,等不到自己变得这么厉害的时候。
现在张珊珊只想能让外公晚年过得开心,能有自己在身边照顾着。
就好像外公照顾自己长大一样!
7017k
………………………………
第774章 亲情和唠叨(1/2,求推荐票求月票)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都还没到晚上,浓浓的年味便已经在庙湾村这个西北小山村里弥漫开来。
张珊珊这一天也是忙坏了,早早起来贴对联、贴门神,窗户还要贴上大红窗花; 当然还有“扫舍”,将房前屋后、院里院外、角角落落,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年夜饭的事,倒不用她操心,因为家里就她和外公两个人,平时过年; 她和外公都是过去二叔公家一起吃年夜饭的!
张珊珊的父母不靠谱,但那些叔叔婶婶们对她还是比较关心和爱护的!
外公在她小的时候; 还经常需要外出去办事; 没空照顾她。然后村里随便一个人家,即便不沾亲带故的,看到了都会喊她过去吃饭。
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好过,别想着吃得很好,但肯定是饿不着。
这不,上午张珊珊在院子里整理那些农具,将其堆放整齐的时候,时不时地就有一个婶婶提着篮子过来。
“珊珊,在后头忙呢?你把这些馍拿回去放好,吃不完的,等下凉了再拿保鲜袋包一下,记得放冰箱那个冷冻室里。”
婶婶掀开盖在篮子上面的布,露出里面的大馒头,蒸腾的热气顿时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了白花花的雾气。
“花婶,我们家好多馍了,真的; 昨天我二叔公那边给了一大堆,吃到春节过完估计都吃不完。”
张珊珊哭笑不得地要领她去冰箱那边看。
确实有很多; 她们这边是二十七开始蒸馍、蒸包子,而且还是大批量的蒸,因为有一個“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这哪里叫多?你拿着拿着,吃不完拿去你学校,分给同学。”
花婶却不听她解释,把竹篮往餐桌上一搁,借口家里还有菜要做,就匆匆地离开了。
其实,村里的乡亲们给的东西不算太昂贵,但都是一片心意。
就跟张珊珊用那个大大的行李箱带回来分给村里的孩子、大人们的那些诸如大白兔奶糖、牛轧糖、酒心巧克力的零食,以及一些投其所好的小礼品一样。
都不算贵,但她前两天送过去,一个个小朋友、老人家都笑得很开心。
“岚姐,给您拜早年了!杨老师那边估计很忙,我不好打扰他,只是发了一条微讯,您有空。。。。。。咦; 您不在京城呀?”
下午,张珊珊终于可以稍微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还得给同学、同事们拜年,现在不偷空打电话,可能今晚跟二叔公那边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看春晚,更没有空了。
不过,张珊珊第一个打电话给吴岚,还想着让岚姐帮自己转告杨老师,祝他和妮爷新年快乐的,但没想到,吴岚并不在京城。
“没在京城,我昨天回来的,杨老师说不用我跟着,就打发我回家过年了。你现在是在家里吗?”
吴岚穿着比较随意的居家服装,还懒洋洋地窝在沙发上跟张珊珊视频着。
是的,吴岚回通州的老家了。
不像张珊珊那么辛苦,吴岚回到老家,就直接像咸鱼一般趴下了,任凭母亲怎么唠叨,她都不愿意出去走走。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反正初二过后才开始相亲,着什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