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
杨谦惊奇地瞪大了双眼。
杨小昭自己也似乎没弄明白她是怎么翻过来的,小屁股朝天地趴在那儿,小脑袋懵懵地转动,大眼睛里满是好奇的神采。
“羽妮,快过来!”
杨谦欣喜地叫还在浴室里搓着女儿小衣裳的戴羽妮,让她看光着腚趴在那儿的小家伙。
“我刚才这样抓着她的脚,她就翻过来了,特别干脆利落。现在她是已经会翻身了吗?”
杨谦跟媳妇描述的时候,嘴角都不仅仅是上扬这么简单,他直接就咧了开来,笑得合不拢嘴。
倒不是杨谦对女儿的成长情况完全不了解,实际上,他和戴羽妮之前也一直在尝试着教女儿翻身。
教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拉着她的一只小胳膊,给她一个牵引的力,带动她翻身,还有是像杨谦刚才这样,推着她的小腿,让她侧过来,翻过去。
杨小昭之前在爸爸和妈妈的助力下,倒也有翻过去的情况。
翻过去的姿势还很可爱,她跟皮皮虾一样弓着后背,好像全身每一块肉肉都在使劲儿,费了老大的力气才勉强翻过来。
但在杨谦看来,这样的翻过去,只是单纯地借用外力,并不算是学会翻身了!
而且杨小昭童鞋之前对于学翻身这件事,似乎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不是爸爸妈妈拍着小屁股催促她,她都不愿意动弹一下。
当然,那些都是以前的印象了,前几天杨谦又出差了几天时间,回来他们又忙着商量搬家的事情,都顾不上关注女儿的成长。
“也没有翻得这么好。我不推她,让她侧过来,她都不会顺势翻过去的,更别说自己主动翻身了。”
戴羽妮摇了摇头,证实了杨谦确实是女儿顺利翻身的第一个见证者。
“小昭昭,再来一次,给妈妈表演一下!”
杨谦兴致勃勃地把小咸鱼翻了回来,再次抓着她的小短腿,试图让她再次翻身。
不过,小咸鱼就是小咸鱼,杨小昭压根没能领会爸爸的意思,她津津有味地吃着小手,小脚丫好像跟爸爸在捉迷藏一样踢蹬着,被爸爸抓到了,便像小蚯引一样,一蹬就哧熘了出去。
“你直着蹬干什么?往侧边发力啊!”
杨谦哭笑不得。
“哼嗯!”
杨小昭童鞋还看着爸爸,似乎以为爸爸在跟她玩耍,眼角一弯,吃吃地笑出声来。
这下子,就让杨谦彻底没有了脾气!
女儿实在是太可爱了!
现在的杨小昭,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控制有了很大的进步,她还有了更加丰富的表情。
比如,以前她笑的时候,眼睛还是亮晶晶的,现在却笑得跟月牙一样,喜悦的光彩在那晶莹的缝隙里荡漾着,很有感染力,让看着她的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起来。
还有小家伙那粉都都得像红苹果一样的小脸蛋,笑起来的时候也是在往上儿挤她的眼眉,仿佛这时间都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甜美可爱了,杨谦每次看着,都有一种在上面轻轻地咬上一口的冲动。
“你呀!教你翻身,你还在这儿跟爸爸淘气,真不是一个好学生!”
杨谦说着责怪的话,语气里却没有一丝责怪的意思,脸上还是笑意融融的。
“好啦,不要翻身了,快点给妹妹把衣服穿上吧!”
戴羽妮不陪他们玩了,她也习惯了这小家伙只给爸爸表现、在自己到来的时候就耍赖皮的一贯作风。
“妈妈说给妹妹吧衣服床上哦!不然妈妈就要点名批评了呢!”
杨谦握着女儿的两只小手,亲昵地跟她滴滴咕咕。
杨小昭不能吃手手了,但她还是很配合地看着爸爸,继续“哼哼嗯”地笑着,笑声可甜蜜了!
必须得说一下,杨小昭的称呼还挺杂的!
尽管杨谦和戴羽妮最常用的,还是“小昭昭”这样的叫法,但他们也经常会叫她“小宝贝”、“小可爱”、“宝宝”、“妹妹”。
奶奶和爷爷一般都叫杨小昭“昭昭”,省略了一个“小”字,当然,他们也会叫她“妹妹”,算是跟着杨谦一样说的了。
“幼幼”是最早杨谦给杨小昭起的小名,虽然利用率极低,叫起来也有点拗口,但外公戴振宏却喜欢用这个小名。
当然,戴振宏见面也是叫小家伙“昭昭”的,他一般是在送给外孙女的礼物上,才用“幼幼”这样的称呼。
比如“亲爱的幼幼,今天是你的百日大礼,外公在外地工作未能及时赶回”
戴振宏一般都会在让助理送回来的礼物上面,附上一张他亲笔书写的贺卡,还写得文绉绉的,非常有感情。
老戴同志对杨小昭的疼爱是母庸置疑的,他虽然工作跟以前一样繁忙,但只要是回到魔都,基本上都过来看小外孙女,抱得都舍不得放下来。
杨谦和戴羽妮目前住的地方,原本还算是比较大的一套房子,是很多魔都人梦寐以求但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好地段、好户型。
但现在杨小昭出生了,洪肖霞为了帮他们带孩子,也从家乡过来魔都,杨谦还要自己的书房、琴房,这套房子给他们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变小了一样,空间紧紧巴巴的,有些施展不开。
也正是因为看到哥哥家目前“拥挤”的现状,杨诗涵都很少会过来玩了。
即便是周末过来吃饭、节假日放假过来陪陪嫂子、看看小侄女,杨诗涵也没有留下来住上两天,一到九点,她便找个借口说要回学校。
据杨谦所了解,杨诗涵并没有结交男朋友,所以她这样做,原因还是为了体谅哥哥,不想让他们为难——虽然好像跟母亲挤一挤也没关系,但她在哥哥家也帮不上什么忙,顶多是多了一张嘴吃饭,给他们添加负担。
所以,搬新家不仅仅是直播工作的需要,生活上,他们也是迫切地希望能有更大的空间,让家人们都能住得舒服一些。
“早就该搬了!”
老戴同志上个星期听了戴羽妮的回报之后,就给了这五个字的“批复”。
………………………………
第894章 一心二用(2/2)
搬新家这天,杨谦并没有大张旗鼓,没有喊上一大堆人过来帮忙,更没有准备在新家里搞一个大派对,像很多明星名流一样,奢华浮夸地庆祝他们的乔迁之喜。
杨诗涵当然过来帮忙了,戴羽妮还不能太用力,母亲年纪也大了,虽然也有力气,但哪能让母亲干重活。
杨谦倒是可以让保镖们把搬过来的箱子都运到屋里面去,事实上他们也在默默地动手干活了,但杨谦并不是一个看着别人干活自己站在一边袖手旁观的人,他也招呼着妹妹搬两个箱子。
“上回来参观的人,都比今天的人多!”
杨诗涵没有抱怨,只是都囔地说道。
杨谦没叫别人,甚至吴岚和董文磊都没喊,因为叫了吴岚,那就得叫其他人。也就是这个原因,吴岚即便是知道了,想派董文磊过来帮忙,杨谦都不允许。
杨诗涵说的上回,是指年初房子刚刚装修好,杨谦让公司的小伙伴们过来吃饭的那一场聚会。
“上回都叫过了,算是办了进宅酒,这回还喊别人再来一次干什么?咱们只是搬过来住,用不着大动干戈。。。。。。好,放在这里就行!”
杨谦扎着马步,和妹妹将箱子放在了电梯旁边的地面上。
等下他整理好,再通过电梯,将它们分别送到各自应该摆置的楼层里。
“也不是不通知他们,后天直播,明天会有人过来帮忙调试设备,岚姐、娟姐她们都会过来。”
杨谦直起腰后,才笑着跟妹妹说道。
不大动干戈的原因,也是他太忙了。
特别是杨小昭出生之后,杨谦忙里忙外的,忙到时间都不够用,这些虚的事情能省则省。
有这个喊人过来吃饭庆祝的时间,杨谦还不如多陪陪女儿,也不如多看几页书,他除了工作、直播讲课以外,还在全力以赴地备战着今年年底的考研啊!
“很难想象,你现在又要直播讲课,又要到处去开演唱会、去参加央台的走进基层的文艺晚会,居然还有多余的精力去写歌。我觉得我要是分心去做两件事,可能还行,分心去做三件事、四件事,而且是同时进行,那肯定得崩溃掉!”
杨诗涵摇了摇头。
她算是长时间的一心两用了,学期中的时候,她是一边上学,一边在央台的魔都站担任实习记者。
现在放假了,杨诗涵也不闲着,一边经常跟着师傅跑新闻,一边还要筹备着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当然,目前这个电影计划是剧本暂无、演员未定,只有嫂子戴羽妮答应给她投资。
杨诗涵倒是壮志踌躇,她一边仔细地打磨自己的剧本,一边按照之前跟组时候学到的一些经验、办法,认真地做着各项计划。
“我打算寒假一到就开拍,到时候咱们剧组一起开过去秦省,要做好吃苦耐劳、做好不回家过春节的心理准备!”
杨诗涵跟她目前剧组的第一位小伙伴,也就是一直跟随着她的包文潇说道。
杨谦觉得她明年年初开拍有点够呛,毕竟拍电影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杨谦不懂,可他曾经也去过杨传荣的剧组,知道人家大导演的拍摄场面有多壮观,底下帮他处理各种杂务的人马有多庞大!
包文潇却坚信不疑,她也很激动地想要迎来她们的第一部电影处女作,也表示回不回去过春节不重要,让父母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更加值得去拼命!
杨诗涵也对自己这部电影非常重视,她打算今年十月份开始,就告别师傅,告别央台魔都记者站,暂时离开这个岗位,全力以赴地去拍电影。
至于后面还当不当记者,还要不要去往高山大海,去往最艰难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杨诗涵也说不准,走一步看一步吧!
“我跟你的情况不一样,我虽然是一心多用,又是唱歌,又是直播,又是写歌,但所做的事情,都是围绕在音乐上面的。方向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所以难度不大。你就不一样了,又要去采访,又要写报道,还得想着拍电影。这才是真正的一心二用。”
杨谦笑道。
他当然不能跟妹妹说,其他的事情或许还需要他为之烦忧,唯独写歌却是最不需要花费精力的!
他已经习惯了在系统的曲库中搜寻“新歌”的感觉!
要不是最近受到《东风破》的影响,杨谦打算出一张“中国风”题材的新专辑,他都不怎么需要去关注系统新奖励的歌曲是什么了——毕竟一场演唱会就又是一堆新歌入库,麻木了呢!
“对了!涵涵,妈让我说说你,一个姑娘家,不要这么奔波。你看看你,挺漂亮的一个大姑娘,天天却穿得跟男孩子一样,灰头灰脸的,也不知道打扮打扮。”
戴羽妮抱着杨小昭在客厅里晃悠了一圈过来,正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便笑着说道。
“不是我不喜欢打扮呀,嫂子,下午我还要去采访,师傅说是去环卫工人爱心驿站,那里都是上了年纪的环卫工人,节俭、朴素是他们的形象特征,我要是穿什么翠花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过去,就不合适了,你说是吧?而且我也带了自己的设备,这个衣服多功能的,可以装很多东西。”
杨诗涵一边逗着小侄女,一边跟她笑道。
“那也太辛苦了,放个暑假,连一天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戴羽妮感慨道。
她做不到杨诗涵这样拼命,即便是之前和杨谦一起准备春晚的彩排时候,她都是忙完了就休息,有杨谦在,不怎么需要她来动脑筋。
“要那么多时间休息干什么?我现在正好是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的时候,忙一点是运气,累一点是福气!”
杨诗涵斗志昂扬地说道。
她在复旦念本科,学校里虽然拼命读书的人很多,但也不乏她这样的积极分子,有些人早早就开始想着怎么创业了。
杨诗涵觉得她这两个学年以来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至少她比同班的同学眼界更加开阔,也更加清楚和坚定自己对未来的选择。
这就很难得,很多人,包括复旦的这些大学生,稀里湖涂的,在快要走出社会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人生目标在哪里!
“对了,说起电影,哥,你下个月是不是也要开始跟着杨导去做宣传了?”
杨诗涵转头问起了杨谦。
“对,你怎么知道?”
“我还在杨导他们的群里啊,你们的宣传行程,人员安排,我都能看到!”
“哦,我也没有全程跟他们一起宣传,岚姐之前就帮我安排好的,就一个羊城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