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只要平凡》(注1),在此时显得格外的应景,也显得格外的悲凉。
“呜呜。。。。。。”
银幕前面的平时流血不流泪的官兵们一个个泪流满面,甚至有人还痛哭出声。
不管他们有没有经历过那年洪灾,只要是看到此前那些军民的牺牲,听到这会儿杨谦的浅吟低唱,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们家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悲痛、惋惜的情绪也如同决了堤一般澎湃涌来!
。。。。。。
“放过对错才知道答桉,
活着的勇敢,
没有神的光环,
你我生而平凡。。。。。。”
坐在电影院二刷了的岑良伟依旧听得泪流满面。
他可太喜欢杨谦的这些插曲了!
《只要平凡》这首插曲从来没有在预告片中出现过,但就好像是《我的祖国》这首歌也没有出现过一样,它绝对是导演刻意留在正片中给观众们惊喜的大彩蛋!
甚至都不只是彩蛋,应该说是重磅炸弹才对!
因为不管是《我的祖国》,还是《只要平凡》,这些歌与剧情、场景的契合,以及气氛、情感的渲染能力,都达到了顶级影视配乐的水平!
以岑良伟专业的眼光看来,今年还没有哪部影视作品能达到《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的配乐水平。
再加上这本来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岑良伟已经可以预见得到杨谦在影视圈拿奖拿到手软的画面了!
“杨谦果然还是杨谦啊,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是不平凡!”
岑良伟甚至在点映之后还要二刷这部电影,何尝不是因为他太喜欢杨谦这些都还没正式发布出来的歌曲呢?
为了能再听几遍这些歌曲,岑良伟甚至觉得自己三刷、四刷这部电影都是值得的。
当然,歌是杨谦的歌,但不一定都是杨谦唱的。
或者应该这么说,在这部电影里,岑良伟破天荒地看到了杨谦写了这么多歌,而自己仅仅是唱了其中一首而已——不,准确的说,是半首!
“在心碎中认清遗憾,
生命漫长也短暂。。。。。。”
一道同样低沉却更富柔情的女声接着响起。
“戴羽妮唱的!”
电影院里已经有一些熟悉戴羽妮声音的观众惊喜地低呼起来。
是的,戴羽妮的歌声!
虽然这对于杨谦而言,这样一首需要澹澹磁性和深深感情的嗓音的歌曲,给戴羽妮来唱再正常不过了——哪还有除了她更加适合的人选呢?
但喜欢戴羽妮的歌迷们还是会觉得意外啊!
戴羽妮太久没有作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了,她怀孕生孩子之后,就像没有正式官宣的隐退一样,在主流媒体上面销声匿迹。
当然,实际上,这首《只要平凡》,杨谦和戴羽妮也是录于去年他们办完婚礼、从国外回来之后,并不是戴羽妮暂别舞台之后的第一次“发声”。
可这些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大家只需要知道戴羽妮并没有真正地告别华语乐坛,回家去相夫教子,她还想要继续唱歌,这就足以!
“跳动心脏长出藤蔓,
愿为险而战。。。。。。”
戴羽妮的歌声,相比于杨谦更有磁性,也相比于杨谦更能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毕竟,女性充满母爱的关怀,那都是糅合在了她歌声的点点滴滴里!
“跌入灰暗坠入深渊,
沾满泥土的脸,
没有神的光环,
握紧手中的平凡。。。。。。”
在戴羽妮仿佛是安慰一般的歌声中,那些浑身泥泞、眼神疲倦却还刚毅地咬着牙顶到管涌的堤坝上的战士们的镜头一个个地出现在了银幕上。
“此心此生无憾,
生命的火已点燃。。。。。。”
那一个个抱着沙包往洪水里跳的身影更是令人动容。
当初在北边战场上奋不顾身的“老郭”们,不也是这样无所畏惧地点燃着自己的生命吗?
“有一天也许会走远,
也许还能再相见,
无论在人群在天边,
让我再看清你的脸。。。。。。”
杨谦的声音再次响起,但这回电影画面就不再是军民激战在堤坝上的场景,这时候洪水已经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江岸,而终于得到允许可以到现场祭拜的亲人们在当地官员、部队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堤坝上。
这依旧是一段只有BGM没有声音的片段。
郭冬梅、丈夫搀扶着父母,甚至还有年纪已经很大了的老郭爷爷被人用轮椅推来到了这个伤心地。
相比起已经悲痛欲绝、几乎要哭晕在地上的郭父郭母,老郭爷爷似乎更加坚强,他颤颤巍巍地从轮椅上起身,还推开了要搀扶他的军官的手,步履蹒跚却坚定地走到可以望见苍茫的江面的堤坝边缘。
饭团看书
老人家轻轻地抬起手,敬了一个都不知道蕴藏着多少不舍和难过的情绪的军礼。
“任泪水铺满了双眼,
虽无言泪满面,
不要神的光环,
只要你的平凡。。。。。。”
银幕上出现了一张张曾经都在前面剧情中出现过的年轻面孔。
无论是1998,还是1979,亦或是1952,他们很平凡,他们正年轻。。。。。。
(注1:《只要平凡》,张杰、张碧晨原唱的歌曲,也是大家都熟知的《我不是药神》的主题曲。当然,小寒个人觉得,这首歌不仅仅是适用于那些普通的英雄们,它也同样适用于那些其实也没有什么光环笼罩、却甘愿为我们人民、社会、国家做出牺牲的职业英雄们!《只要平凡》的词作者是格格、曲作者是黄超,两人似乎一直在合作,为《流浪地球》、《奇迹笨小孩》等影视作品写歌配乐。)
………………………………
第925章 还有节目?(1/2)
“古有杨家将三代忠烈,今有郭家祖孙为国前赴后继。。。。。。”
对历史的叙述告一段落,镜头再次回到郭冬梅的家中,记者看着郭家三代人的功勋章满怀感慨地说道。
郭冬梅没有留在鹏城,因为大哥离世,父母悲伤过度,一下子垮了下来,作为郭家仅存的后人,她就和丈夫回到了老家,肩负起了照顾几个老人的责任。
暂且不知道她有没有卖掉鹏城的房子,如果留到现在,当年才几十万的房子,现在肯定翻了几十倍。但很显然,她们家庭并不富裕,从背景中依旧是比较简陋的房屋、家居便可以看得出来。
“可别这么说,我们家没有杨家将这么辉煌,用我爷爷的话说,我们就只是祖国这艘大船上的不起眼的小螺丝。虽然说也确实是做出了一些牺牲,但没有以前这么多人的牺牲,怎么会有咱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啊?”
郭冬梅的语言很朴实,也没有总结得很精辟,略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却依旧让观众们听得钦佩不已。
“之前听您说郭老爷子现在的身体还算硬朗,能不能。。。。。。”
记者正在提出想要采访一下老郭的请求。
是的,老郭还健在,而且他今年已经九十一岁了。
虽然老人家身体残疾,病痛常伴,虽然他这一生承受了太多亲人离世的打击——就连大儿子现在也已经不在了,但坚强刚毅的老郭从没有被哪一次风浪给打败过。
“我要一直活着,见证祖国的崛起!祖国要变得强大,让谁都不能欺负它!”
老郭是这么说的。
不过,就在记者和郭冬梅说着话的时候,客厅正对着的大门被一个年轻的姑娘踢开了。
这个姑娘特别有个性,头发染成了紫色,脸上也化着很网红的妆,咋那么一看还挺漂亮的,只是这样的个性,跟之前电影剧情里稍显严肃、庄重的风格有着很强烈的反差。
观众们看到了,也会下意识地认为她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叛逆女孩。
“陈一雯,你的手长哪里去了?开门是用脚的吗?”
郭冬梅看见她这样很没有礼貌地闯进来,忍不住便当着记者的面,批评起她来。
看来应该是郭冬梅的女儿。
看到这的时候,观众们都多少有些唏嘘。
虽然很现实,这样不检点、不懂礼貌的年轻人大家生活里都见得多了,但想到郭家几代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正派人,尤其是两袖清风、为了国家为了百姓鞠躬尽瘁的老郭,绝对是大家心目中的模范,现在却出了这样一个将头发染得花花绿绿的第四代姑娘,怎么不让人觉得感慨呢?
“我看到门没关啊,而且你没看到我手上这么多东西吗?哪里腾得出手来?好了,不跟你说了,我还赶着去拍视频呢!今天我们工作室可是全员出动。。。。。。”
女孩确实是拎着大袋小袋的物资,她没留意到坐在旁边沙发上的记者,匆匆地钻进了自己的卧室里。
等她再次出来的时候,她换了一身打扮,比起刚才清凉性感的服装,现在她穿的T恤、小马甲看起来稍微简朴了一些。
搭配上她调试了两下正准备往随身的相机包里面塞的大相机,看得出来,她还真的是一位摄影师。
之前披散着的紫色长发,这会儿也扎了起来,虽然紫色的大马尾看起来依旧引人瞩目,但白色的鸭舌帽往脑袋上一扣,观众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姑娘看起来顺眼多了——其实人家本来就很漂亮!
“雯雯,这是青年报的薛记者,他想要采访你太姥爷。你不是也要去那边的会场吗?可以顺路带薛记者过去。”
郭冬梅说道。
“行啊,那走吧,不过你得戴头盔。”
陈一雯满不在乎地答应了,还勉强腾出手来,将玄关柜上面的一顶摩托车头盔递给薛记者。
头盔?
薛记者下了楼才知道,陈一雯骑的是一辆外观相当彪悍的摩托车!
一路上风驰电掣,观众们听着薛记者和陈一雯的对话,才知道陈一雯跟薛记者其实算是同行,只是她就职的是专门拍摄城市新闻的新媒体工作室。
一路上,镜头也跟随着,拍到了城市宽广的马路和两边林立的高楼,路灯上红旗招展,晴空间白云悠扬!
恍然就,观众们才发现,原来他们已经处在了一个和平安宁、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这样的繁荣盛世,不正是我们现在的中国吗?
电影里的“今天”是国庆,老郭因为身体不错,便作为老兵的代表,被邀请到了现场去观赏市里举办的国庆盛典!
他们到的时候,现场已经快要开始了,陈一雯没有时间,赶紧拿出相机,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这一面,再次让观众们对她新的改观。
薛记者也来不及去采访坐在嘉宾席里的老郭,从京城过来的他对当地不熟悉,只能是在陈一雯的安排下,走到她们工作室的阵地里,一边观赏演出,一边自己也记录一些素材。
《控卫在此》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这个庆典表演出乎薛记者意料的精彩,它不仅有老人们都喜欢的广场舞表演、曲艺表演,还有年轻人喜欢的街舞表演、流行歌演唱,甚至还有这一首《我的祖国》的合唱表演!
之前电影剧情里,这首《我的祖国》是在战争刚刚平息、祖国得以安宁的时候唱的,这里它是在一个和平、昌盛的大背景下,由一群看上去都是中年妇女组成的合唱团合唱。
薛记者还只是赞赏地鼓掌,观众们却是有了非常不一样的感受——或许有骄傲,有自豪,还有对和平幸福年代来之不易的感慨和珍惜的情绪!
不过,也有一些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在想:《我的祖国》又唱起来了,是不是电影要结束了?
电影已经播放了三个小时,剧情丰富,让人看得流连忘返,但感觉也差不多到了结束的时候。
不过,就在这时候,陈一雯忽然凑到了薛记者的身边,姣美的脸蛋上流露着神秘兮兮的笑容。
“下面这个节目,你一定要看,对,拿手机录下来!跟你说,绝对精彩,超级好听!”
陈一雯给他安利之后,就继续回去了自己的岗位。
咦,什么节目?
是彩蛋?还是还没结束?
观众们本来都伸伸懒腰,准备挪动屁股,想要起身离开了。
一动不动地坐了三个小时,肯定都腰酸背痛的,有些观众甚至都憋不住,想要去上厕所了。
但听陈一雯这么一介绍,大家都再次好奇了起来。已经起身的观众们犹豫一下,又坐了回去。
………………………………
第926章 红日升在东方(2/2)
来了、来了!」
看到一群胸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已经看过一遍的岑良伟再次兴奋了起来。
他知道,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