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的音乐。
但传统音乐人的圈子,对他们是比较排斥的,陈茂春他们多次在会议上跟老唐抗议,说不同意吸纳新音乐人进入协会,也不同意把一部分资源给他们,粤省的传统音乐人都没有培训,怎么给他们先开小灶了?”
李光民跟杨谦说了一个他并不清楚的“传统与新兴”之间的剧烈矛盾。
当然,这些事情,杨谦不知道很正常,他只是在协会里挂个名,很少参与协会相关的事情。
而且,这些矛盾也肯定不会摆在明面上来说。
陈茂春所代表的传统派系,明面上还是会表现出对新人的赞赏,即便不愿意虚伪地赞扬,那也默不作声,好像大家都相安无事、其乐融融一家人的样子!
但背地里,他们还是会抗拒新音乐人的加入,不认可他们音乐人的身份,然后像陈茂春这些位置比较高的,会在相关决议上投反对票。
同样的,新音乐人对这些老顽固也会口服心不服,表面上尊重有加,背地里说不定也会耻笑他们墨守成规,写了几十年歌,都没他们一两年赚得多!
这并非没有可能,年轻人被老人打压,自然会憋着一股劲儿,等到以后有机会了,把他们彻底踢进历史的垃圾桶里。。。。。。
“陈老师也是。。。。。。其实没必要一棍子打死。新音乐人之中,应该也有不少有能力有天分的音乐人,他们的创作热情也很强烈。可能之前的路走歪了,但他们只要是愿意学习的,有自己想法的,只要加以培养,加以引导,未必不能成为华语乐坛的栋梁之材。”
杨谦苦笑地摇了摇头。
他觉得陈茂春的做法太过偏激了,虽然陈茂春和他都是南粤大学的——要不是现在老师在这,杨谦在陈茂春面前,还得喊对方一声师兄呢。。。。。。
看见杨谦的观念还算端正,李光民也是欣慰地笑了。
“就是这个道理!去年音着协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件事还记得吗?”
李光民说的这个事,杨谦当然还有印象。
“记得,老师您去京城,还特地叮嘱我不能掺和进去。”
杨谦点了点头。
虽然那个事跟他没什么关系,也没人找杨谦让他发声——可能是因为他太低调了,跟京圈的那些老音乐人没什么交集。
但这个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点也不比他和戴羽妮结婚的热度差,所以,在身边人热议的时候,杨谦也有所耳闻。
老师到京城出差,跟他的叮嘱,也让杨谦对这件事产生了一些兴趣。
只是,这种事情,一般都很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后来好像双方达成了和解,短视频平台没有怎么退步,但京派的这些老音乐人,还是得到了不少的利益。
“不掺和,其实不是想让你明哲保身。短视频平台短期而言,确实是给我们以前的流行音乐圈子造成了冲击,但它也是把蛋糕做大了,能不能吃到蛋糕,能吃多少,各凭本事的事情,这时候跳出来闹,反而不好。”
李光民压低声音说道。
不是在家里说话吗?隔墙也没有耳。杨谦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做出说悄悄话的表情,但老师说得没错!
做人要有最基本的道德,不能指着锅吃饭,还天天嚷嚷着把锅砸了!
别看他之前也跟短视频平台打过不少的官司,但他做的事情不是砸锅,而是索要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且没有占用舆论的力量扇风点火。
通过维权,让平台的环境更好,更公平,这是好事!
当然,李光民的观点和杨谦略有出入,他认为短视频平台的存在是好事,长远了看,整体音乐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所以现在吃点亏也没关系。
“音乐要是没有了市场,那比我们这些老音乐人不写歌,观众们喜欢的老歌手不唱歌更可怕。就跟以前京剧一样,慢慢的,很多人就不关注音乐,没有新鲜血液投入,没有创新,最后怎么样?恶性循环,彻底成为传统!”
老师的总结,让杨谦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道理倒不是很难想到,杨谦也清楚,只是他从来没想过这么糟糕的情况。
毕竟,在他看来,音乐市场还是有的,人们只要有听觉,就会有听歌的需求,只是感兴趣的人多少,以及音乐人能从中获利的多少的区别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杨谦一直觉得,版权意思更重要,音乐的危机来自于盗版的冲击!
“。。。。。。但听老师您这么说,我忽然明白了,音乐市场其实是外忧内患,没人听了,大家没有新歌听不爱关注了,华语乐坛也会萎靡不振,像现在的京剧行业一样,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在坚持,但想要翻身非常困难。”
杨谦苦笑地说道。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不能说现在短视频音乐不行,新音乐人不行,就拒绝和他们交流,拒绝他们融入,互相交融。你要是双方决裂开了,人家新音乐人做自己的音乐,你们以前的音乐人就抱着以前的歌不放,那别人肯定能取代你,成为新一代观众喜欢的音乐类型。那时候他们才是流行音乐,我们叫什么?我们叫老歌,叫传统音乐!所以还是得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齐头并进才行!我们做的都是音乐这一行,好一点差一点,以后慢慢学,肯定会好起来的嘛!”
李光民跟杨谦说这些,其实也是担心杨谦学陈茂春那些人,格局不够大。
不过,杨谦不知道老师的想法,他只是听着老师的话,不停地点头,深以为然。
“一起繁荣,百花齐放,才能实现华语乐坛新的春天!”
杨谦说道。
“对,其实做音乐也是这个道理!我不是因为市里的委托,要对贵儿戏做一个研究,写一篇文章,估计也不会看这些碟片。但看了之后也是觉得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所以我就想,艺术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音乐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一定是写得花里胡哨,唱起来很难的才是好的音乐吗?”
李光民敲着椅子把手,说得有些激动了。
“不是,难听难唱的,肯定不是好的音乐,不管它有多好的立意,用了多少技巧!”
杨谦斩钉截铁地说道。
“是的,好的音乐,一定是老百姓喜欢的,大家都爱唱的,传唱的广的,才能成为经典!”
李光民欣慰地笑道。
这话,好像有点耳熟?
杨谦略微思索,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句话。
“老师,我记得以前在书上看过。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凡最伟大的音乐、最有价值的杰作,一定广泛地被民众所理解,普遍地受民众的赞赏。’(注1)您说的这些,跟托尔斯泰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谦笑道。
“是吗?我还能跟托尔斯泰想法一致了?我还担心我说的这些,会不会太过于绝对。”
李光民也乐了。
“不绝对,好的音乐,在音乐的水平上,和受观众的欢迎程度上是没有冲突的。像那些传世至今,还被很多人喜欢的古典音乐一样,他们也都是大师的作品,但在高雅的同时,能做到通俗,我觉得非常不容易,经典就应该这样不容易!
用通俗的话来说, 能够广泛地被老百姓们喜欢的,那肯定是有它成功道理的,而即能被老百姓们喜欢,还能长长久久地被喜欢的,那就一定能成为经典!现在的短视频音乐受众广,但生命力弱,能存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很短暂,其实也是差在了创作的水平上。
咱们中国以前有一个成语叫‘曲高和寡’,来自于战国时期的宋玉《对楚王问》,他虽然说曲高和寡,但未免有一点自我辩解的意思。所以,我觉得好的音乐,不能是曲高和寡,它更应该是曲高和众。”
杨谦说道。
“曲高和众,曲高和众,这个词说得好!”
李光民琢磨一下,不由地赞叹起来。
杨谦能理解这些,能够不偏不倚地对待新兴的短视频音乐,那他就放心了!
(注1:这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摘自于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曲高和众》——小寒是在丰子恺先生《缘缘堂新笔》这一本书里看的。但托尔斯泰在哪本书或者在哪篇文章里说过,小寒就没找到来源了。)
………………………………
第932章 贴心的爷爷奶奶(1/2)
杨谦在荷城的家,早就已经搬到了他们买的新房那里。
虽然杨华平,以及没去魔都帮忙带孩子之前的洪肖霞都舍不得旧房那边的邻居、朋友们,但随着杨谦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作为明星父母,住在旧房那边已经变得非常不现实。
主要原因还是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形同虚设。
大门平时只有一个老大爷坐在门亭里,然后基本上他就只负责读书看报,有时候在小黑板上写一些通知收费的告示,行人和车辆随意出入。
就算杨华平拎两瓶酒过去跟大爷唠嗑,让他帮忙抓紧一点,不让外来人进入小区,那也只能是起效一时半会儿,老大爷可没这么多精力天天给他把好这个门!
更何况,在缺乏专业的识别车牌设备的情况下,老大爷也不可能记得住小区那么多车的车牌,认真看门,那也依然漏洞百出。
新房那边的小区管理就好多了!
它有专门的保安巡逻队,三班倒地看管着各个出入口,其中也包括几个车道、电动车车道的出入口!
对,新的小区还有地下车库。
虽然地下车库在荷城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基本上近十几年的新小区都会标配地下车库了,而且一层、两层的都有,但以前杨谦家住的老旧小区可是没有地下车库的,杨华平的那辆suv就只能停在了露天的地方!
不管风吹雨淋、烈日炙烤,还是落叶堆积、小鸟拉稀,老suv只能默默地承受了一切。
现在不同了,新小区有地下车库,杨华平可以把车停到地下室里。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杨华平生日的时候,杨谦还订了一辆四环的轿车送给父亲。
虽然不贵,杨谦没打算太过张扬,只是买了普普通通的一辆a7l——六十万左右,但爱车的杨华平还是高兴得不得了。
用母亲的话说,那就是杨华平把这辆车当成宝贝一样对待,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擦车,把车的里里外外搞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
“洗脚都没看他洗得这么仔细!”
洪肖霞很是嫌弃,虽然她也在坐这辆车。
“所以我们现在家里是两个车位?”
戴羽妮和杨谦他们乘坐高铁回来荷城,杨华平开车去接他们,回到地下车库,看到以前那辆suv还停在了旁边的车位上,她好奇地问道。
“爸,你都有新车了,还留着老车干什么?送给别人,或者二手卖了不好吗?两辆车,每年还得保养两辆车。”
杨谦看了一眼旁边的车,才绕道到后面,将车后备箱里的大袋小袋的东西搬出来,母亲知道他带了很多东西,所以已经早早地找邻居借了拿快递的手推车过来,让他放在上面。
其实,保养两辆车的钱不算多,关键是麻烦。
近来,父亲都是一个人在家,不像他们有保镖或者助理帮忙开去保养。
“留着干嘛?我还开啊!”
杨华平却理所当然地说道。
“他啊,现在就是上班时候才开一下新车,平时去钓鱼,他还是照样开他的老车,说是怕在外面晒坏了!”
洪肖霞在旁边吐槽道。
杨谦愣了一下,摇头一笑。
“什么意思?车怎么会晒得坏?”
戴羽妮一时间没弄明白,她跟在杨谦的身边,小声地问杨谦。
“不是车会晒坏,是我爸不舍得让新车被太阳晒到。他觉得车晒的多了会变旧,而且开车去水库那些地方钓鱼,不像咱们市里都是硬路面,水库那边很多土路,泥土一滚,车轱辘里都是脏的,他看着心疼。”
杨谦笑道。
“脏了开去给人洗就行了?车不就是拿来开的吗?新车旧车不是一个道理。。。。。。”
戴羽妮领悟不到公公这种爱车如命的想法。
不过,她抱着杨小昭和杨谦走向电梯间,回头一看,公公杨华平还留在车那边,拿着一块抹布小心地擦着车身,她就似乎有些理解了。
“算了,不用劝他,他自个儿开得开心就行。其实他擦车的方式就不太对,我记得在哪篇文章里看过,用抹布擦车,对车漆的损伤更大。”
杨谦笑着摇了摇头,觉得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影响到父亲的乐趣。
他老人家乐意这么换着开,乐意这么不辞辛劳地擦车,还从中得到了快乐,这不是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