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寅直接输了。
不得不揭面,强忍着现场的骂声,尬笑:“大家好,我是陈寅。”
而魔方虽然进入了第二轮,但并没有演唱机会,而是继续和上一位的人比票数。
最终惜败给希望。
魔方揭面。
陆晋傻了:“啊?”
“啊????”
魔方就是让兵。
陆晋完全没想到,自己一开始就排除了正确答案。
让兵在台上还是很开心的,明知道赢不了探照和希望,但好歹票数远高于狗头人。
让兵开赛前打电话去警告了光翼传媒,决赛还敢玩儿幺蛾子,直接就是跟我让兵过不去,有种你就试试。
光翼传媒那边,怂了。
让兵毕竟是十年老一线了,要是让兵和光翼传媒翻脸,光翼传媒损失会非常大。
比如光翼传媒的一线明星接商演,让兵可以直接去抢商演。
对方不是傻子都会选让兵,比如他们的商业合作广告,让兵也可以抢。
这种一线明星,一个人就可以给一家大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是常年一线带给让兵的底气和回报。
让兵很可惜:“可惜啊,没能走进总决赛第二轮,不过能进总决赛我就已经有点意外了,毕竟韩舟和刘奕玲表现都比我好。”
“感谢大家。”
随后,希望,探照,展开了终极对决。
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大家想过总决赛会是什么局面。
想过是红皮鸭子对探照,想过是红皮鸭子对决希望。
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最后是探照对决希望。
最后一首歌,基本上就是打明牌了。
安岚选了自己新专辑中的遇见。
这首歌的市场,还没开发出来。
路人还不清楚这首歌的威力。
而粉丝内部,早就被这首歌折服了。
不过大家要宣传的歌太多了,轮过去轮过来都没轮到《遇见》。
直播上,安岚清冷女声演唱《遇见》却又带有一丝丝的独属于女人的那种矜持的期待。
让观众直接看傻了。
多美的歌,多美的人啊!
而探照第二首歌,那就不是冲着冠军去的。
探照第二首歌,选的是《耍猴儿》,但凡选个《冬天里的一把火》也不好说谁输谁赢。
但是探照第二首歌选了《耍猴儿》。
观众压根儿没听过这首歌,只有陈锋的粉丝知道这首歌是韩舟写给陈锋的。
台上的探照,在台上演唱着绝大多数观众听不懂的艺术形式。
“天天抖手,精神抖擞!”
“啦啦啦啦啦”
“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长。”
“奥运有健将,耍猴有猴王。”
观众是一脸懵逼。
当探照唱出:“谁说耍猴滴,他不是艺术家
谁说耍猴滴,他不是国粹啊!”
的时候,大家笑麻了。
而间奏,那气势磅礴的国乐声音出来时,现场观众才感受到为什么这首歌是摇滚。
这也太特么猛了吧?!!!
不过猛归猛,哪怕是陈锋呢?唱这首歌能赢安岚那就有鬼了。
虽然《遇见》本身也不是那种适合比赛的,但是好歹比《耍猴儿》适合吧?
然而,在大家的注视之中。
探照赢了。
希望也很果断,听到结果,直接揭面,笑着:“我输了,但,谢谢大家的支持。”
探照直接取下了自己的台灯头套。
“这……”
很多观众傻了。
“陈……陈锋!!”
“是陈锋!!”
以前,陈锋从来不唱摇滚之外的歌曲,甚至唱别人写的摇滚都很少。
但是这一次系列比赛,探照可是唱了非常多的流行歌曲啊!
而且表现的架势就像是流行天王,让人觉得那是张策永。
没想到,面具之下,是陈锋!
陈锋笑了笑:“借着面具,试试我能不能唱流行。”
“还行吧。”
看了看奖杯,陈锋总觉得很膈应。
“我很想要这个冠军,不过很遗憾,在拿这个冠军的路上没有赢过红皮鸭子。”
“打折扣了。”
观众尖叫着回应。
安岚笑着:“赢我不提升含金量吗?”
陈锋笑着:“本来以为输了的,最后一首歌,就想玩儿玩儿,没想到赢了。”
两个人都选了韩舟写的歌,就是要送韩舟的歌上冠军宝座。
反正谁赢都一样。
《暗金之声》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以高达四点八的收视率结束了。
如此恐怖的讨论浪潮,的确推高了收视率。
但,一切都结束不了。
评论区开始了。
“陈寅总决赛表现非常稳,黑他跑调的都是搞笑!根本不懂音乐!”
“陈寅的表现大家看在眼里吧,唱功和非常强,根本不存在跑调。”
“说跑调的压根就不懂美洲音乐,韩舟他懂美洲音乐吗?就乱放屁。”
“不懂就别瞎说,我哥哥最棒了。”
网友都被气笑了。
马德忽悠路人也就算了,很多学过音乐的人都知道,陈寅最后一首歌,都特么出现电音了。
明显是提前安排好了,当场调的,这能跟人声比?还要脸吗?
而且开的是半麦,而且还疯狂缩减人声。
还有人专门做了《暗金之声》决赛陈寅歌曲的无伴奏版。
直接逗笑所有点进去看的人。
唱的一个稀碎。
陈寅的粉丝咬定这无伴奏版是黑子做出来的,一直用这首歌很好听来对抗。
评论区吵得要死。
这两周,韩舟闷头在公司做《冲锋号》的配音。
大功告成随手看了一下微博。
发现自己的评论区居然在开战?
这些天网上很多事情都是杨虹带着新世界团队做的,但韩舟还没亲自下场应对网络上的事情,陈寅就已经快死了。
如今,陈寅的粉丝还在最后的死鸭子嘴硬。
“你懂什么叫美洲音乐吗?我们哥哥可是要走向国际的,哪像你美洲音乐都不懂,乱评论。”
下面乐子人各种陈寅丑照发的飞起。
陈寅的粉丝已经完全失控了,目前为止光翼传媒在他们内部的控制已经没用了。
粉丝疯狂的维护陈寅,所以扩大打击面,现在已经开始怀疑韩舟的专业性了。
韩舟顺手回了句:“美洲音乐?略懂。”
找死是吧?成全你们。
马上有陈寅粉丝嘲讽韩舟,说什么不懂装懂,有本事亮家伙事儿出来遛遛。
韩舟倒是很惊讶,陈寅粉丝失控了?开始乱咬人了?还敢强行颠倒黑白了?
那陈寅恐怕有大麻烦了。
不过,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韩舟没准备留手。
韩舟脑子里都是前世的记忆,而韩舟听过的美洲音乐不多。
但,让韩舟听过的,那必然是前世经典中的经典。
韩舟随便扯出一张纸,写写画画。
“兄弟们,别急收家伙事儿,再录一首!”
这两周配出一部电影的配乐,所有人都累瘫了,现在还来?
众人绝望了。
然而,看到谱子,所有人都精神了。
一首曲子录完,所有配乐都懵了。
以前知道的老板,是一个流行歌曲金牌词曲作家。
做这部电影后,让人怀疑老板是超级军旅作曲家。
这一次,大家听完直接怀疑韩舟就是个印第安土著!
这味儿……米国人和南美人自己来了都不一定做的出来!
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遍全球的曲子!
谁都没想到韩舟会消失这么久。
谁都没有想到,韩舟出来后,会丢出一枚重磅炸弹。
韩舟,实名制,在微博,发微博:
“听说有个唱歌跑调的垃圾歌手的粉丝怀疑我不懂美洲音乐,不好意思,我写了三首,其中两首,未来登陆北美市场有大用,你们不配来沾边,勉强丢出来一首,拿去跪着学习去吧。”
韩舟的乐子人粉丝都乐了。
“哟?韩舟从精神病改成狂躁症了?”
“话说上一次韩舟骂了陈寅后,就没有回应过了,现在怎么突然出来丢出一首歌来?”
“歌?是特么灵魂音乐!卧槽,快去听,炸裂啊!!!”
很多乐子人粉丝一看到这种评价,马上跑去听歌。
点开这首音乐,粉丝当场愣住。
“卧槽(轻声)?”
“卧槽(二声)?!”
“卧槽(三声)!”
“卧槽(四声)!!!”
“楼上的,我一声不配吗?”
轻灵清脆的打击声,没有歌词,只有吟唱。
或者说,呼啸。
全曲都是:“喔哦哦哦哦哦!”
“喔哦喔哦!”
粉丝再去看歌名。
《最后的莫西干人》。
陈寅的粉丝很快就得知了消息,直接进了这首歌,准备骂死韩舟。
然而,大部分人点开音乐后,就懵了。
这他妈,比美洲人写的美洲音乐还美洲。
苍凉,广博,广袤,苍凉。
广袤的大平原边缘,群山汇聚,一个脸上摸着三道油彩的人手持古老的长矛,站在山巅,朝着草原,高声吟唱。
任谁听这首歌,都能听出画面感。
“这个喷不了,溜了。”
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说陈寅当初改编的南美民谣《纳纳塔》能打个及格,原作品能打十分的话,这首《最后的莫西干人》起码值得十五分。
这压根不是一个档次的音乐。
这真下不了口胡诌。
但还是有陈寅最勇的粉丝开喷了:“哦哦哦你妈个头啊,是不是不懂英语,还美洲音乐呢!”
韩舟的乐子人粉丝,最简单的嘴臭,最极致的享受:“煞笔,美洲原住民不讲英语。”
“科普一下,莫西干就是美洲原住民北美部分的名字,他们最标志性的就是莫西干发型,两侧剃光,中间留扫把头,你们这么懂美洲音乐连这都不知道?”
说实话,韩舟的粉丝都很惋惜,这么重磅一首曲子,拿出来打陈寅粉丝的烂嘴,这不黄金锏抽烂泥么?
“哈哈哈,我想知道这个喔哦是韩舟自己喔哦的吗。”
“所以,最近这些天,韩舟写歌去了?”
“你们没有发现重点,老韩说他未来要登陆北美。”
“害,老韩说话嘛,他说他要登陆火星我也说对对对。”
“我怎么觉得这首歌真有资格和条件登陆北美?”
“你们踏马在这么好听的音乐下面聊陈寅这个傻叉的傻叉粉丝?好好听歌吧!”
很快,就有很多视频创作者出现在了这个评论区。
本来这次事件,他们就是全程参与的。
现在有阶段性战果了,韩舟主动出来要踩死陈寅嘴硬的粉丝,大家都激动地不行。
想看看水平如何。
“听说是一首纯音乐?之前《夏日漱石》的前奏好听极了,不知道这一次纯音乐做的如何。”
“说实话,最近做视频缺BGM,这首要是纯音乐,不刚好拿来用?”
然而,点开歌曲,这些人就炸裂了。
卧槽?这是什么?!
这也太猛了吧?
粗犷,高远,寂寥,又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最后的莫西干人?
最后的莫西干人!
很快,就有快枪手做出了短视频。
“吃大瓜了吃大瓜了,韩舟在节目怒斥陈寅唱歌跑调唱的垃圾还刷票,然后陈寅粉丝反击韩舟不懂美洲音乐,所以,韩舟做了一首美洲音乐回应,来听听水平如何吧?!”
这个快枪手啥都没干,就是找了一部拍米国原住民的电影,直接消音,然后把《最后的莫希干人》往上面一配。
那味儿,太对了!
而看过这米国原住民电影的观众,感觉这音乐比原版配乐高出三个档次来!
“UP主,你休要拿原片来糊弄我!”
“有没有搞错,毫无违和感,这么好听,你说这歌是韩舟写出来回应陈寅粉丝的?这部纯纯的浪费嘛!”
“大炮轰蚂蚁。”
“卧槽,这太带感了,这歌叫什么?我要去单曲循环!”
这首歌,出自同名电影的配乐。
不过原作品是交响乐,并且默默无名,根本没人关注过,也没人喜欢,更没人传唱过。
直到《最后的莫西干人》的再次创作者、演奏者,一名出生在南美,被收养后逃过死亡厄运的原住民,以南美原住民看北美原住民悲惨命运的角度,重写了这首曲子。
他所在的族群原本历史上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最后只剩下了四十五个人。
而莫西干人巅峰上千万人口,现在在米国不到五十万人口。
经历过这种无声的消亡后,他才创作出了这首曲子。
当他把他创作的版本放出来时,已经是电影拍摄的二十多年后了。
仅仅用了几天时间,疯传整个世界!
从他的角度,看这首音乐,是完全不同的角度。
看到美洲,所有的文明,在他眼中,都是历史被破坏后留下的垃圾。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