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莫琳就知道了,现在韩神正在拍一部电影,去非洲和东欧已经九天了,刚刚坐飞机回米国。
天啊,韩神居然去了那么穷苦的地方,一定很累吧!
莫琳看了看窗外的雪。
大雪已经停了,但是积雪很厚。
雪?就算街道上现在铺满了烧的通红的火炭,也不能阻挡莫琳去朝拜韩神!
别说火炭,哪怕天上下斧头,都不可以!
扭约这边的记者,得知大影帝迈克尔·科波拉今天跟随剧组将会在扭约降落,所以早早的开着新闻车到了机场。
到了机场。
记者傻了。
无数人举着牌子,站在雪地中。
每一个人都热情洋溢,甚至可以说是疯狂。
“韩神!!!”
“波洛!!!陈!”
“包噶得!”
在记者惊讶的目光中,一对铲雪车到了现场,开始铲雪。
有个记者:“兄弟,我这边的道路不铲雪吗?”
铲雪车司机:“???为什么要给你铲雪?”
记者:“该死,你是市政的吗?我要投诉你!”
司机:“神经病……”
很快,记者就发现,特么被铲开雪的道路,铺上了红毯。
这他妈是闹哪样?
那些举着牌子的人,如同朝圣者一样,越是接近十点整,越是虔诚。
就是这些人怎么都顶着黑眼圈?
现场,有韩舟的国内粉丝留学生也来接机。
看着人群,由衷感叹:“看来米国佬也不是没有正常人,喜欢韩舟,孺子可教也。”
同伴:“喜欢韩舟……才不正常吧?”
感叹的人:“此言差矣,在国内,喜欢韩舟的都不正常,但是这儿是米国,每个人都不正常,喜欢韩舟,就显得正常很多了。”
“有道理。”
他指着一个牌子:“你看这牌子上写的,‘呼啸的精灵’指的是最后的莫西干人吧?‘韩神’可能是书迷对他的称呼?‘什么样的病态脑子才能写出《东方快车谋杀案》’哎呀,米国的韩舟粉丝也发现了啊。”
“话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我也看了,韩神的英文写作居然有这个水准,他中文怎么没见写作呢?”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盗墓笔记》都是韩舟写的,只是在国内,他取了笔名叫做金古梁黄,但是在米国,直接写在百科上,用的原名。”
“还有这事儿?等一下,那岂不是……我靠,居然还隐瞒咱们国内书迷,米国书迷比我们先知道真相?”
“谁知道呢,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吧,所以直接简单认证了。”
“等一下,精灵,韩神,有病,嗯,米国人也发现韩舟精神病的本质了?”
剧组出现时,迈克尔都吓了一跳。
大雪天刚过,这么多人接机?
再一看,不是接自己的,他们是来接韩导的?
当韩舟出现时,现场疯狂了,欢呼声和尖叫声,就像是摇滚天团表演的十万人体育馆现场一样。
韩舟也没想到这么多人来接机。
达尔夫走在最前面:“韩神,我们是来接您的。”
韩舟淡笑:“哦,谢谢。”
达尔夫:“现场来了五万多人,很多人没办法到路边来,都在外围。”
韩舟:“哦,这样啊。”
达尔夫感叹,不愧是韩神,这种场面,居然一点都不激动。
达尔夫:“《东方快车谋杀案》九天卖出去八十五万本,每本能给您分六美刀,一共,五百一十万美刀,税后三百六十万美刀。”
韩舟眼睛一亮,哈哈大笑:“干得不错我亲爱的达尔夫!”
“九天就卖了八十五万本,一年不得卖他三百万本?!”
“不愧是全美知名的大出版商,厉害。”
“我停工半天,找个地方庆祝一下!!!”
达尔夫心生感慨:韩神就是韩神,听说有八十多万书友支持后,这么激动,却不流于接机这种形式主义。
不愧是我的偶像!
而扭约的媒体,疯狂的按动相机,摄影机也是疯狂往前挤。
这么多人来给这个人接机,管他是谁,先拍下来,肯定能上头条!!!
这个人是谁啊,怎么粉丝比摇滚天王杰克·普雷利斯的粉丝还狂热?!
也有人脑子好用,直接拉着韩舟的粉丝采访。
韩舟的粉丝:“他是谁?他是噶得。”
记者:“???!!!”
“是我们平时熟悉那个God吗?”
粉丝:“比那个God还god!”
第一百八十三章 选在挨骂时刻掉马甲
记者终究还是搞清楚了站在红毯上的人是谁。
站在那里的是,呼啸的精灵,一首《最后的莫西干人》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一周火遍全球。
站在那里的是,侦探小说的奠基人,被侦探迷称作韩神。
是一个优秀的编剧和导演,是一个出色的演员。
往前翻十二个月的期限内,在全球六个国家拿过最佳男演员或者影帝奖。
是全美大学生票选,票数远超第二不知道几倍的最受欢迎纯音乐奖获得者。
目前,他正在拍摄一部大片,正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取景。
而给他做男主的,正是当红的大影帝迈克尔科波拉。
这个人有很多身份,不过今天到场的主要是他的书迷,其次是歌迷。
什么时候开始,书迷居然狂热到了和摇滚迷有一拼的程度了?
现场的嘈杂,让扭约媒体认识到,这是一条大鱼。
不只是一个小圈子圈地自萌的事情,而且是个来自遥远国度的大明星驾到。
长枪短炮发挥出了力度。
现在体力占优的记者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很多人开始往前挤。
迈克尔?拜托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有二百天可以在夜店拍到他。
现在是拍韩舟的时候,赶紧快一点挤到前排去!
红毯上,太多的书迷拿着书,请韩舟签名。
韩舟也提着笔,签着名。
不过韩舟可没有准备都签,而是签了十几个后:“差不多了,赶时间。”
达尔夫立刻摇手,示意后面的人散开一点,签名到此结束了。
很多狂热的书迷,还没拿到签名,还在往前挤。
而前面的人得到信号,知道已经签不到名了,都在叹息。
人群中,有人高举牌子:“韩!!!”
“我们要新歌!!!”
上一次在棕榈湾,有歌迷让韩舟唱歌,结果挨了书迷一顿暴打。
这一次,歌迷来的不少,而且还是抱团来的。
所以,壮着胆子往前挤。
这么大的声音,韩舟也听见了,不过韩舟准备无视之。
不过,终于有一个小团体挤到了前面来。
有人高喊:“韩!”
“你送给了书迷新年礼物,却没有给歌迷新年礼物!!!”
新年礼物?我又不是圣诞老人。
但看在美刀的面子上,韩舟:“算了吧,没有设备。”
人群中有人大喊:“让开!!!”
人群轰然散开。
没办法,一辆大卡车正在往前开。
“设备来了!!!”
大卡车的车厢侧板落了下来,一个移动舞台出现了。
上面放有架子鼓,钢琴,各种乐器,音响。
很明显,上一次在大学生选择奖,遭遇了韩舟无声的表演后,歌迷学聪明了。
这一次带着家伙事儿来了。
韩舟很无语。
好家伙,直接把舞台开到机场外来了是吧?
这……
毕竟是刚找的借口,现在不好找了。
早知道就说嗓子哑了。
达尔夫很不开心,今天可是书迷的大喜的日子,怎么你们这些歌迷跑来趁热度也就罢了,还想要让韩神唱歌?
韩神当然是要留下精力写书啊,哪有功夫唱歌。
达尔夫:“要不要,挡着?”
最前面的坚定书迷,也是论坛的中坚力量们,依旧挡着路呢。
韩舟:“算了吧,让他们开过来。”
很快,韩舟要现场唱歌的消息传遍了现场。
远处,那些等在道路后半拉的人都开始往前挤。
而前面的人,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挤到了大货车舞台前面。
现场,越来越多的人拥挤到了一起。
韩舟已经上了舞台。
此时的韩舟,穿着大羽绒服,发型也还没做,依旧是当时拍完功夫时留的长发。
拿着话筒,韩舟试了一下声音:“喂喂。”
音响:“兹~嗒嗒~~diudiudiu~砰砰~”
韩舟堵上了耳朵。
开车过来的人立刻调试音响,然后比了个OK。
韩舟才拿起话筒:“来,不要拥挤,听我指挥。”
现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韩舟做导演,习惯了指挥这种场面了,所以很清楚应该怎么指挥。
韩舟抬起手:“站在第一排的所有人,慢慢的往后退,离开音响三步距离,左右齐肩站。”
前面的人开始退,后面的人也慢慢的退。
韩舟继续:“第二排的人聚齐你的手,平举在胸前,拳头贴到前面人的后背。”
“好的,第三排,照做。”
“第四排。”
“后面的动起来,慢一点,后面积雪太厚,别踩到别人的脚了。”
人群一圈一圈的往外扩。
韩舟此时站在台上,看到这个场景。
恨不得马上播一曲《青春的活力》然后领跳第八套广播体操。
不过还是忍住了。
前面拥挤的人群站开后,后面就无所谓了。
因为圆心越靠近大卡车,人越少,大家越是想往前挤。
而后面隔得远,每一圈可以站的人更多,就没必要隔得特别远了。
而且,因为积雪的缘故,他们想要挤,也挤不了。
此时,天上经过的飞机,飞行员:“塔台塔台,机场外出现了大规模部队列队!!!”
塔台:“放心降落,那是演唱会现场。”
飞行员:“???”
大卡车舞台上,韩舟搬来了凳子,往上面一坐,然后拿起了吉他。
看向台下的人。
想着应该唱什么歌。
或许这个场景,真的很适合一首摇滚。
但是,韩舟害怕,一首摇滚,大家都嗨了,自己就走不掉了。
而且,一旦这群人嗨了,激动了,又开始往前拥堵,搞不好会出乱子。
所以,还是民谣吧。
韩舟试了一下吉他,身体前倾,靠拢麦克风:“《500 miles》《五百英里》。”
优雅而旋律优秀的前奏响起。
其实很早之前韩舟就想过搞出这首歌。
因为这首歌,才是正经八百的米国国歌,比他们自己用那个国歌,更深入人心。
这首歌,几乎描绘了好几个时代米国人的一切。
这个国家好几代人人生的主旋律,就是一个‘离家’。
“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
如果你错过了我那趟火车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你应明白我已离开
你可以听见一百英里外飘来的汽笛声
一百英里,一百英里
一百英里,一百英里……”
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很难以听懂这个开头。
会以为里面有什么玄妙的东西。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纯纯的怀念家乡。
有一句话叫做‘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有人出生在罗马’。
而在现今的米国,条条大道通扭约,但有几个人出生在扭约?
这个移民国家,每一个人的祖上都来自于其他国家。
而住在这个国家的青年成年,每一个几乎都不会留在家乡。
除非,像达尔夫一样,要继承农场。
“你可以听见一百英里外飘来的汽笛声
上帝我已远离一百英里,两百英里
上帝我已远离三百英里,四百英里
不知不觉我已离家五百英里……”
现场,本来很狂热的人群,都安静了下来。
倾听着如此悠扬的歌声。
米国乡村民谣,是从英式民谣发展出来的,特点就是曲非常的优秀,词比较简单。
一耳好听,而词十分直白。
不用多想,就是字面意思。
在场谁不是离开家乡出现在这里的?很多人听到歌词,就想起了自己当初离开家乡的场景。
或许不是坐火车,但的确是一百英里又一百英里,最后离家已经不知道多少英里了。
”
离开家啊,离开家啊
离开家啊,离开家啊
上帝啊,我已离家五百英里
我衣衫褴褛
我一文不名……”
歌迷和书迷都听哭了。
非要扎心吗?非要骂街吗?
每一个人都想着成为百万富翁,来到了这个人情冷漠的城市。
但是,谁成功了?
就算是成功了,也会想起当初自己还没成功的日子。
毕竟,忆苦思甜这种装逼方式悲春伤秋,是人类共同的特点。
”
上帝啊,我这么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