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菌中以β-溶血性链球菌为常见,其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和肺炎球菌等。病毒中以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肝炎等为最常见。
陈南这么仔细一想!
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儿!
对啊……
这种特殊的病毒和细菌性感染的紫癜,一般来说,迁延不愈,很难治愈,只能激素和抗生素维持。
而痧症中某一种情况,也是如此!
那么,自己能否按照痧症的角度去对这种疾病进行研究呢?
想到这里,陈南内心怦然激动起来。
获得专家级临床科研技能之后的陈南,清楚的感觉到了自己思维角度和方式的变化。
他对于中西医理论和联系点也越发清晰起来。
很多以前没有的思路,也突然多了起来。
这种思维,让陈南对于临床的感悟,也加深了几分。
其实,痧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
因为痧症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症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结了40多种痧症,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
而看似是坏事儿,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呢?!
想到这里,陈南内心不激动是假的。
创立一个单独的学科,这是何等的功德?
陈南按耐住内心的激动,自嘲一笑,自己还不一定真的能治疗好呢,现在就想的那么远。
先把眼下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吧!
按照书籍记载,痧之重者,形之于脉。
脉为主,症为辅,而舌为次,因为痧症是完全可以影响到口腔和舌头血管。
惟在医者临症之际,神明其意于切脉之中,斩截其痧于方发之始。
陈南虽然没有那么厉害,但是脉诊的能力绝对不低!
他开始静下心来,慢慢的感受起来。
脉象弦、涩、沉、细为主!
其中还能感受到一些细微的热像。
这是阴症,阴中却阳症。
而真正诱发疾病的,却非阴症本身。
也就是说……
盖痧之慢者,讵云日久必坏脏腑,损经络,溃肌表乎。
其病将缠绵难愈,即愈亦必数数复发,疾苦相连,此痧之所以可畏。
这种慢性病,对于其突发症状,不能去治疗其本证,而是要针对变证!
就比如,这一次,患者这一次加重消化道出血,诱发腹绞痛的原因,在哪里呢?
这个时候……陈南忽然问了句:“最近有没有发烧?”
李建波看了一眼妻子,两人都摇了摇头:“没有啊!”
“没有发烧!”
陈南眯眼摇头:“不,我是问孩子。”
小男孩忽然瞪大眼睛:“我……我……我不知道……”
“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头上有汗,哪怕是冬天了也有,我就让妈妈把卧室的暖气调低了点,但是……我又怕冷,后半夜冷。”
陈南顿时笑了起来!
找到了原因!
果然,难怪这沉细弦涩的脉象里,弦最明显,按理说……本是沉细为主,但是却有洪大之相,所以成了弦为主了。
其实,这个弦,是假脉!
陈南顿时释然了。
既然如此……
他心里有数了。
陈南对着李建波说道:“给孩子办住院吧。”
“我先给开中药,这段时间,激素、抗生素,都停掉,我去准备一下,先给孩子刮痧!”
此话一出!
顿时夫妻二人都傻眼了。
刮痧?!
李建波咽了口唾沫:“陈主任,刮痧?小孩子刮痧干什么?”
陈南认真说道:“其实,李远帆这个情况,十分特殊,不属于中医目前很多范畴的疾病,我觉得……可能是小时候瘴气!”
“你们有没有去过南方的一些雨林啊什么的?”
伴随着陈南的问题说出口,顿时李建波的妻子瞪大了眼睛:“我……我……我是云南的。”
“孩子在北方长大,但是……三岁的时候,我带着回了一趟老家,当时孩子还小,我老公和我带着孩子去过山林。”
“当地人说林子里有瘴气,我也没有在意,觉得是迷信……”
“后来回来以后,就发了一次烧,当时病的还挺严重的。”
“后悔死了!”
“但是……这有关系吗?”
李建波也是瞪大眼睛:“不至于吧,陈主任?”
陈南现在听见两人的话,顿时释然了。
这可能真的是痧症。
陈南其实内心还挺激动的,行医这么几年,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痧症的患者。
如果有机会的话,陈南甚至觉得可以总结一下,好好研究一番!
这要是成功了!
这对于中医来说,何尝不是对于学科的弥补呢?
对于中医的发展而言,也是一次补充啊!
……
第240章 你确定这里是中医科不是研究所
陈南忍不住内心多了几分激动!
陶院长啊陶院长,您这可是给我送来了一桩天大的机缘啊!
若不是今天遇到了李远帆小朋友,陈南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痧症这种学科。
痧症不能称作是一种疾病,因为他涵盖的种类太多了,痧毒入侵卫气营血、经络脏腑等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治疗手段更是内外结合,相辅相成为主。
就连诊断和治疗,都是有独立的标准。
虽然说,痧症主要流传于民间为主,没有官方组织收拢,就连医学组织也很少计算在内,但是医疗只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还分什么高低贵贱啊?
而痧症主要是由瘴气感染所致,然后形成的这样一个民间学科。
何谓瘴气呢?
其实,国外也有类似的称呼,国外称ia,为意大利文不良〕与aria〔空气]二字合成。
说是一种不良气体。
而现代研究表明的,瘴气其实属于疟疾。
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疟原虫导致,但是,很多时候,中国古代病名,并不能用一类单独的现代医学术语解释,因为诞生瘴气的地方,其实也是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
古人显然无法解释这种东西,就用瘴气来描述了。
按照《景岳全书》中记载,瘴气,惟东南之域乃有之。盖岭南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以冬时常暖,则阴中之阳气不固,夏时反凉,则阳中之阴邪易伤,故人有不知保重而纵欲多劳者,极易犯之。
说白了,就是凡劳疫伤饥之人,皆内伤不足者也。
所谓邪气伤虚不伤实,同一个道理。
这就说明,瘴气中含有的绝非仅仅只是疟原虫那么简单,还包含了大量的细菌、病毒等邪气感染所导致。
陈南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
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病案告诉他一个道理:
有时候,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并不能强行融合,要结合临床来辨别。
所以,此时的李远帆十有八九,就是痧症!
目前为止,唯一要确认的,只有一点!
想到这,陈南对着李远帆的母亲说道:“把孩子的裤子脱下来,我看一下的他的腿上情况是什么样的。”
女人闻声,连忙点头,此时的陈南已经彻底征服了夫妻二人。
李建波则是瞪大眼睛,看着陈南说道:“陈主任。。。。。。您的意思。。。。。。我孩子是受了瘴气损伤?”
陈南点头:“嗯,十有八九是这样的。”
“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样,免疫系统还不完善,你们带着回到云南之后,本来气候的变化,就容易让他机体失调。”
“这个时候,十分容易收到外邪的侵袭。”
“不过,我还是需要确认一下。”
说话间,女人已经帮李远帆把裤子退了下来。
陈南走到了小男孩的身边,然后弯腰下来,盯着他的胭窝,也就是膝盖后面的弯曲处。
古言有云;凡遇危症,病家不识痧筋,犹用刮痧可辨。医家或认脉不清,尚有痧筋可详。
找痧筋,就是确定痧症的主要线索。
毕竟,痧脉不好找,但是痧筋相对来说,还是容易一些。
《痧症度针》卷上:“凡两臂弯、两腿弯上下有细筋如丝,深青色,或紫或深红、或淡红者,痧筋也。”
果不其然!
陈南发现,李远帆的腿弯上下处的地方,有一条青紫色的,如同紫癜一般的细线。
这就是痧筋!
陈南顿时激动起来。
“你们瞧,这就是痧筋!”
“一般来说,痧筋出现的地方,就在腿弯和臂弯的地方。”
“你们看,这一条紫红色的线,就是所谓的痧筋!”
陈南看到患者痧筋之后,自然情绪也高涨了很多。
夫妻二人见状,连忙蹲下身子,细细查看了起来,果不其然,
就在孩子的腿弯处看到了两条细细的紫红色纹路。
“这。。。。。。我们还以为。。。。。。这是紫癜呢!”
李建波和妻子不是没给孩子洗过澡,对于身上还算是了解,但是没想到。。。。。。陈南竟然能从这些细微的地方,发现疾病所在。
他们也曾看过中医!
甚至寻访过不少名医,但是……却没有一人提出要看这里。唯独陈南!
一瞬间,李建波夫妻二人顿时兴奋了起来,他们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个叫做希望的东西!
妻子一兴奋,连忙问道:“陈主任。。。。。。您确定吗?”
“不是。。。。。。不。。。。。。我不是质疑您的意思。”
“我只是。。。。。。我只是太激动了!”
“我的意思是,您能治疗这种痧症吗?”
陈南面色认真的说到:“我只能说尽力尝试。”
“毕竟,痧症这种疾病,我也是头一次见到,所以我们彼此协作,做好能把孩子的病治好了!”
李建波连忙点头:“陈主任,我们一定会竭力配合的!”
“您放心去治疗就好了!”
“如果真的能治好了,我们。。。。。。我们夫妻二人一定好好感谢您。”
夫妻二人连忙把孩子衣服穿好,毕竟这大冬天的,挺冷的。
“你们先去办好住院手续。”
“然后,我会安排好治疗。”
说到这里,陈南电话响了起来。
“小陈,张院长说一会儿有国家重点专科的专家过来,让您准备一下。”
陈南点头:“好的,我知道了。”
说完,陈南就准备挂电话,而杨鸿年忽然有些尴尬的说了句:“这个。。。。。。你办公室用完了没有?”
“我没别的意思,我去换个白大褂,我这白大褂脏的。。。。。。一会儿领导来了看见我这样,不太好。”
“我不是催你!”
张培元看着杨鸿年说话都有些紧张和局促,顿时愣了一下,这。。。。。。这是自己委以重任的杨鸿年吗?
怎么和小陈打电话的时候,结结巴巴,唯唯诺诺的?
主任办公室不就是你的吗?
陈南这个时候说道:“我好了,你去换吧。”
杨鸿年笑吟吟的说到:“好嘞。”
说完,他挂了电话以后,看见张培元一脸皱眉的盯着自己。
杨鸿年理所当然的说了句:“这叫礼贤下士!”
张培元咳咳一声,笑了笑:“这个。。。。。。我觉得吧,杨主任,你们科室可以给小陈安排一个新的办公室!”
杨鸿年顿时瞪大眼睛,是给小陈安排吗?应该给我安排一个新的才对!
这主任办公室,早就改名换姓了。
毕竟……来找陈南的患者,比找我的多的多。
我杨鸿年,不就是挂了一个主任的名字吗?
杨鸿年摇了摇头:“不能!”
“成何体统。”
“小陈是副主任,有了办公室,其他副主任怎么看?”
“其他科室的副主任怎么看!”
“体恤是体恤,但是。。。。。。原则是原则。”
“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的。”
听着杨鸿年义正辞严的这一番话,张培元讪讪一笑:“这个…小陈是个例外嘛!”
“通融一下?”
杨鸿年看了一眼张培元:“张院长,你在教我做事吗?”
“赶紧走吧,一会儿专家组来了。”
说完,自己率先进了电梯,张培元站在身后,看着面前这个孔武有力高大威猛的男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叫做不卑不亢的气势。
好啊!
果然是我张培元看重的男人,值得重用!
不过……他根本不知道,杨鸿年内心想的是……这办公室可是自己给小陈打好关系的根据地啊,这要是换了办公室,怎么能拉近关系呢?
不可,不可!
别说一个办公室了,就是……算了,房子不行,不是舍不得,是因为……房子名字在他娘的老婆名下呢。
。。。。。。
。。。。。。
楼下,一辆别克GL8在院子里停下来,车子上面下来了几人,其中,赫然就包括了陶功书。
作为这一次国家重点科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