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利坚财富之路-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微笑的表情变冷。
  “先前的你们,把《纽约太阳报》和《纽约观察家》经营的太失败了。”
  “我手上有你们的数据。
  数据显示,《纽约太阳报》每个月只能保持收支平衡,没有任何余利。
  《纽约观察家》更失败,每个月亏损20-30万美元。”
  “这两个数据,不要说是在纽约了。就算是放在全国的报纸当中,你们也属于失败者。”
  他这些毫不留情,揭这些人短的话,让原本微笑的众人,笑容愈发尴尬起来。
  亚伯又是老板,这时候他们真的是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面对这些员工,亚伯懒得啰嗦,直接继续道:
  “从今天开始,《纽约太阳报》与《纽约观察家》,都直属于【AB史密斯报纸】公司。”
  “然后,我会为AB史密斯报纸注资五千万美元。”
  “这五千万美元,是《纽约太阳报》与《纽约观察家》重新崛起的资金,也是你们的机会。”
  “能不能把握住机会,是你们的事情。但记住了,我的公司不收留loser。”
  “事情就这么简单。”
  “现在……”
  亚伯看了看梅里奥,他对后者说:“让两份报纸的总编,一起见我。对了,我的办公室在哪里?”
  梅里奥连忙把亚伯,带到早就为他准备好的董事长办公室。
  一个用原先《纽约观察家》的老板亚瑟·卡特的豪华办公室,收拾加大改装出来的房间。
  在这办公室里,亚伯见到了刚才握过一次手的路易斯与迪兰。
  前者是《纽约太阳报》总编辑,后者则是《纽约观察家》的总编辑。
  看着两个走进来以后,表情有些拘谨的总编辑。
  亚伯面无表情开口:
  “让二位进来,主要是交代接下来报纸的方向。”
  “嗯,迪兰,你先说吧。你觉得接下来,《纽约观察家》应该怎么做。”亚伯说。
  迪兰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白男,嗯……路易斯也是。
  在2000年的现在,zzzq还没那么严重,又是纽约这种地方。
  能够混到高位的,自然是白人多一些。
  迪兰有些谨慎,这位总编辑小声道:
  “我认为,接下来《纽约观察家》,应该还是着重于原来的路线。”
  《纽约观察家》这份周刊,侧重点一直以来都主要是房地产与经济、政治。
  算是比较严肃,比较正面的周刊。
  这也是它能够得到许多纽约精英的认可,每期都必看的原因。
  只不过在以前,它太过于关注纽约和东海岸的新闻。
  对美国和世界上的新闻,比较漠视。
  但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严肃向、正面向、社会向的定位并没有错。
  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和只关注纽约这一个重点有关。
  也和原来的老板,亚瑟·卡特实力不足有关。


第一百零四章:美国报纸行业现状
  《纽约观察家》原老板亚瑟·卡特,主营房地产。
  老美与天朝国情不同,这边的房地产商能出富豪。
  却出不了首富,连前百名都排不上那种。
  老美这边,并没有那种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
  一个再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一般就只在几个大城市。
  或者干脆就只在他所在的那个州有影响力,出了自己的地盘就没什么人知道了。
  D·特德·勒纳除外。
  这位性格爱炫,除了这个地产商以外。
  他还是个电视商人,特别爱上节目当评委那种。
  这是因为两国国情不同。
  造就的结果,就是地产商在美国这边实在算不了什么。
  毕竟美国的地产行业,从镀金时代开始算的话。
  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什么阶段都经历过了。
  华夏那边,真正地产行业出现的时间。
  到亚伯重生之前,都还没过三十年。
  不成熟的市场,有特色的市场,自然容易造就不一样的情况。
  所以别以为地产商卡特很有钱,其实亚瑟·卡特资金链一直很紧张。
  要不也不会一直想卖《纽约观察家》,且价格越来越便宜了。
  “亚瑟·卡特,他的资金比较紧张。”
  看着两个总编辑,亚伯说:“现在你们的老板是我。在资金这一块,你们再也不用担心。”
  “虽然你说的没错,迪兰。但我觉得,《纽约观察家》总归是要做一些改变。”
  “例如在每一期里,增加一个【名人专访】的栏目怎么样?”
  “您的意思是?”迪兰不确定的道。
  “顾名思义咯。”
  亚伯说,“就是每一期报纸,找一个名人作访问,将访问的内容刊登出来。”
  在媒体行业特别成熟的美国,名人专访并不是什么首创。
  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纽约观察家》先前也有过类似的栏目,不过并不是常驻栏目。
  偶尔才会有一些名人,接受《纽约观察家》的采访。
  并且大部分还是地产商人,少部分才是其他名人。
  亚伯现在的意思是,要把这个栏目常驻化。
  用各个行业的名人,用他们的专访,来提高《纽约观察家》对社会精英的吸引力。
  “史密斯先生,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总编辑迪兰苦笑:“可是这个可能没那么容易。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名人可以访问。”
  《纽约观察家》在纽约还有些名气,但也仅仅只是有些而已。
  并没有达到《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那样的地步。
  《纽约观察家》的专访,会有很多人愿意接受,但同样的也会有很多人不是很在乎。
  偏偏那些愿意接受的人,在地位和名声上也就一般般。
  《纽约观察家》看不大上那种。
  比如D·特德·勒纳……不管哪家报纸采访他,只要不是没名气的小报。
  这位什么都懂的先生,都会屁颠颠的同意,并且非常的配合。
  久而久之,现在都没什么真正的媒体,乐意采访这位爱放炮的懂先生了。
  亚伯也明白《纽约观察家》与迪兰的难处。
  要是这招有用,估计先前亚瑟·卡特早就用了。
  “先这样做着吧。我会给你一个名单,这名单上的人,我会特意邀请他们。”
  “在我邀请过后,这些人大概率会乐意接受采访。”
  亚伯想了想,认为先开一个好头,后面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好一点。
  他打算先让《纽约观察家》,去专访一下布隆伯格。
  布隆伯格现在正在准备参加明年的纽约大选,正是最需要曝光的时候。
  虽说布隆伯格自己有强大的彭博社
  但正向曝光度这种东西,对政客来说,向来是多多益善的。
  再加上自己和他的一点人情,布隆伯格应该不会拒绝。
  布隆伯格之后,可以再找NRA的拉皮埃尔。
  拉皮埃尔现在因为亚伯想捐助,并且捐助额很大的原因。
  估计也不会拒绝。
  拉皮埃尔之后嘛……
  不是还有那几家大公司的巨头吗?
  比如查理·沙夫等人,让史密斯资本出面,应该也可以请来几个。
  再之后,还可以请纽约警察局总局长这样的人物。
  和拉皮埃尔一样,看在那么多捐助的份上。
  想必也不会拒绝。
  后面还有IRS的几位大佬,也可以找机会邀请。
  等这些人专访完,差不多是十期,甚至更久以后了。
  到了那个时候,《纽约观察家》这个专访的栏目,名声应该也有了。
  那时候再去邀请其他行业的名人,也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这种良性循环,只要开头可以循环下去。
  后面会越发展越好,大部分节目都是这样的。
  对于《纽约观察家》这种精英向的报纸,亚伯目前能想到的办法。
  暂时也就这样了。
  他又不是精英出版人,对这个行业也不熟悉。
  后续倒是可以走上互联网,但那大概是明年和后年的事情了。
  现在的美国互联网哀鸿一片,破产倒闭无数。
  那些未来的巨头,也还在跌跌不休。
  要到明年年中,这种狂跌的姿态才会好一点。
  明年九月,大概率还会有那件特殊事件发生。
  两年两次大打击。
  美国的互联网,真正复苏要到03年,甚至04年去了。
  换句话说,现在的纳斯达克还没真正触底。
  这也是亚伯,还没对它们出手的原因。
  明年年底,才是最佳时机。
  聊完了《纽约观察家》,接下来是日报《纽约太阳报》。
  “太阳报要先改一个名字。”看着总编辑路易斯,亚伯直接说:“取消纽约两个字,把纽约太阳报,改名成美国太阳报。”
  太阳报这个名字,在全球有很多张取这个名字的报纸。
  比如英国有一张太阳报,印度也有一张太阳报,澳大利亚也有一张太阳报。
  甚至西班牙,也一样有一张太阳报。
  美国这边,其实也有好几家太阳报。
  只是大部分都与《纽约太阳报》一样,都是地区性报纸。
  其中纽约太阳报,已经算是名气比较大的了。
  面对亚伯的要求,总编路易斯并没有太坚持。
  《纽约太阳报》这个名字,都已经二十多年没用了。
  前几年才拿出来用,也没见有多少效果。
  现在改个名,路易斯觉得也没什么不好的。
  “没有问题,稍后我就可以让人改。”路易斯回答的很干脆。
  “除此以外,新的《美国太阳报》,在主报之外。我要求再增加一份小报,并且这份小报必须是免费的。”
  亚伯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
  那就是免费报纸。
  美国是世界上的报业大国,但最早的免费报纸却并不是出现在美国,而是出现在瑞典。
  尽管在2000年之前,美国的免费报纸也早已有之。
  但这些免费报纸,大多是些发行量不大,面向社区的小型报,并未形成气候。
  看着在自己提出免费小报之后,欲言又止的路易斯。
  亚伯直接说:
  “我这边有数据。数据来自华尔街,真实可靠。这是一些关于美国报纸行业的数据。”
  “这些数据显示,在1999年,18至34岁的人群中,每天有规律地阅读一份日报的人数比例,从3年前的36%下降到了28%。”
  “而18至29岁每天阅读报纸的人数比例,从47%下降到了18%。”
  “在这么一个发行量持续下降的年代,任何报纸都在为自己读者数量的减少而忧虑。”
  “连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些报纸,全都不例外。”
  “连这些巨头都这样了,太阳报又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路易斯,你告诉我,年轻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看报纸,这件事你不知道吗?”
  面对老板的质问,路易斯无言以对。
  作为行业中的老人,路易斯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这是整个行业的担忧。
  只不过路易斯人小位卑,太阳报就只是一份中小型报纸。
  这种行业危机,他觉得还是让道琼斯这些巨头去担心好了。
  但是现在,老板直接摆数据,把危机都给挑明了。
  路易斯就没办法混过去,也没办法不回答了。
  “那……老板您的意思,就是办免费报纸?”路易斯问道。
  亚伯点点头,开口道:“就像我说的那样,在主报太阳报之外,再增设一份免费报纸。”
  “这份免费报纸,要先锁定目标人群。目标读者,是那些18岁到25岁左右的青年人。”
  “前期可以先定为周刊,内容与主题,必须全部围绕着适合青年人口味的、能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体育、娱乐、户外运动、时尚等等等。”
  和《纽约观察家》不同,亚伯对即将改名的《纽约太阳报》的这个要求。
  并不是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办法,而是他让史密斯资本做过相关调查。
  并且上辈子,刚好他也看过一篇关于美国免费报纸的文章。
  不管是调查的资料,还是上辈子的记忆。
  都显示美国新一代的免费报纸,在再次出现以后。
  发展的势头就很猛,后续报纸行业的巨头们。
  比如甘尼特公司、纽约时报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论坛报公司、纳特·里德公司等。
  这些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在接下来几年,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免费报纸。
  这些巨头们都可以这么做,没道理刚成立的AB史密斯报纸不行。
  而面对老板的要求,《太阳报》总编路易斯也没有丝毫坚持的意图。
  “明白了。BOSS,我们将会马上开始调研,一定会在下个月之前,增加这样一份免费小报。”
  反正公司又不是自己的,且多一份小报,相应的也会增加一些经费。
  这对路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