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土木行业能招到那么多人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房地产腾飞,建筑业给大学生开的薪资也非常高。
应届毕业生基本每月到手30~40万日元,一点问题也没有。
想想当初白川电器刚成立时,给应届毕业生开的薪资是多少?
11万日元!
短短几年翻了何止三倍。
这还只是固定薪资,各种津贴及年金另算。
除了土木行业,金融业为了抢夺有限的大学生资源,他们甚至可以给大学生开出50万日元的超高薪。
50万日元,几年前这已经是中下层小领导的薪资了。
白川电器的首席音频工程师大木,他当初在安桥的薪资也不过60万日元。
这可是高级工程师的薪水,但现在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拿到与之相近的酬劳。
世事变幻,当真让人措手不及。
因为土木行业和金融业率先发动了抢人大战,白川电器他们也只能跟。
虽然有着明治大学这样的后台,但如果白川电器不提升相应的待遇,白川枫的学弟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金融业这样的高福利会社。
不过好在白川电器现在有一部分产能已经转移到了东南亚,一线工人不缺。
缺的是从事技术及管理岗位的高端人才,所以哪怕给应届毕业生的待遇提高到40万日元,暂时也还吃得消。
毕竟高端人才招的是少数,不是像工人那样几百几百的招。
否则哪怕白川电器家大业大,也禁不住这样的消耗。
而和土木行业相比,白川电器至少在名声上要好听了许多。
就职的大学生不用担心顶着安全帽去跑工地,安安心心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搞定工作。
所以白川电器的新人招聘,虽然有些波折,但暂时也还算顺利。
不过那些没什么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就难办了,大公司都缺人,何况他们。
而且现在的人才市场情况是供不应求,大学生都挑着大企业选,又怎么会去关注那些不足300人的小企业呢。
于是企业间的招聘竞争,无招不使。
那些小企业已经开始,给前来参加说明会的大学生送车马费了。
五千到一万日元不等,打个车什么的应该够了。
为了招到人,中小企业也算是挖空心思。
不过很快这一招就会被大企业学会,并且人家送的更多。
当然这是后话,不过这种企业间的招聘竞争也被大家戏称为“人盗合战”。
86年刚刚进入年底,泡沫就已经比较明显。
白川枫在对白川控股一年的经营情况盘点时,也没忘了关注霓虹的整体环境。
毫无疑问86年白川电器的收入持续降低,不仅是它,SIC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者是因为出口受阻,后者是因为还没走出半导体萧条的大周期。
倒是鹿角度假区那里开始异军突起,近700亿日元的利润连白川枫都大为惊讶。
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那就是4亿多美元。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SIC,紧随HAL研究所之后了。
翻开数据表,详细的浏览了一遍,白川枫才对鹿角度假区有了新的认知概念。
和当初全市5万多常驻人口相比,现在鹿角度假区的居民已经扩大到了19万。
其中大多是霓虹人,只有几百人是来自国外。
而这些人口中3%的人从事第一产业、14%从事第二产业、83%从事第三产业。
在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中,旅游观光、酒店餐饮、批发零售业占据最大的门类,其次是建筑业、制造业和医疗服务业等。
根据数据表的统计,鹿角度假区86年一共接待了260万名游客。
这些游客的消费,是拉动鹿角度假区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因素。
而鹿角度假区有大半产业属于白川控股,即使不属于它,酒店之类的也需要每年上缴一批租赁费用。
当初为了开发鹿角度假区,白川枫掏出的几百亿日元,几乎可以说是一次回本,并且还有很大的盈余。
不过长达三四年的连续开发,才换来了现在的利润,那也是他应得的。
说到底还是利用先机,抢占了泡沫时代所带来的红利。
没看见那些在建的度假区,在看到鹿角的红火之后,都在加快自己的工程进度吗?
然而再快又能快到哪里去,鹿角度假区前前后后三年,设施才基本完善。
这些在建的项目,他们能在88年左右投入使用那就不错了。
有这个时间,加上口碑的持续发酵,鹿角早就甩开了他们一大截。
虽然基础设施建完了,但白川控股对鹿角的宣传可从来没有停下过。
除了各大电视台的广告,鹿角度假区甚至都创刊了自己的时尚杂志,《Holiday》和《鹿の歌》。
它们不怎么在东北投放,反而专门去东京和大阪这样的大都市上架。
主要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居家太太,或者中产阶级家庭。
杂志所倡导的鹿角生活方式,即年轻人、充满诗情、风景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等的魅力。
这些内容吸引了一些时尚潮流的年轻女性来访,并由此催发了进入小镇的新消费主义风潮。
除此之外,秋田的各种铁路线也在加紧修备,力争能让来鹿角度假的人可以享受便捷的交通。
事实证明,这种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白川枫手里的财报就是最好的回馈。
而也因为鹿角度假区的异军突起,才让今年白川控股的利润维持在了30亿美元左右。
否则单看霓虹今年的出口制造业,利润下降是必然。
“对了白川枫桑,市场上的股民们都在抱怨白川电器的新股太少,满足不了市场庞大的交易需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看,80%的股民希望我们发行增发新股。”
面对新井裕的汇报,白川枫的脸色有些古怪。
“他们没看到今年霓虹出口制造业的情况吗?海外收益可不太妙啊。”
“现在的股市已经不关心这些了,足够的交易量才是大家关心的东西。”
新井裕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霓虹的股市当真是看不透。
甭管企业盈利还是负债,所有上市会社的股价都在涨。
这完全不合法经济学规律,也不符合往年的市场表现。
所有人都在炒股,无论是冷门的还是热门的股票,都有人在交易。
因为股市的异常活跃,所以有些会社即使财报难看,但股价还是呈上涨趋势。
像白川电器这样的知名企业,那炒股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白川电器自上市以来,几乎未发行过新股。
三亿株的股票数,比起索尼、松下他们的十几亿株,太少了。
几百株、几千株的交易往来,还没进行多久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所以才有了股民呼吁增发新股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白川枫也是哭笑不得。
“增发就增发吧,不过记得维持好我们的底线。”
“哈伊”
增发新股就会导致白川控股的股份被稀释,不过这时候他们只需要出动自己下面的皮包公司就行了。
维持好最低控股线,也是白川控股的底线。
把白川控股这里情况大概过了一遍,白川枫靠在椅背上轻轻舒了口气。
后面制造业挣大钱的机会估计不多了,不过度过了泡沫时代,也该考虑转型了。
因为日元的升值,霓虹这里对海外的投资份额急剧增加。
从经财联那里拿到的数据看,仅仅是在86年全霓虹的海外投资就猛增到了1200亿美元。
而其中制造业的贡献不足三分之一,占据大头的是不动产投资。
其中尤以夏威夷和芭西最甚,大批的霓虹人飘洋过海去买地盖楼。
像白川电器这样早早就把产能转移的企业只占据了一小部分,松下那里明年才打算在华夏投资。
索尼也在寻求东南亚国家的代工,比起他们,白川电器算的上是最早的一批把产能外迁的制造型企业。
86年已过,更加魔幻的87年近在咫尺。
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玩法
87年新年刚过,白川枫正待在世田谷区的庭院里,百无聊赖的看着新闻。
白川电器这里经过了大半年的调整,日元升值的阵痛基本已经过去。
在去年底的十月、十一月份,华夏那里的随身听工厂已经顺利投产。
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一台同款随身听。在华夏生产比在霓虹生产,成本上便宜了近40%。
哪怕白川枫早有预料,但是这个降幅区间依旧大大超出了他的预估。
其中两个最突出的成本节约环节,一个是人工,一个是材料成本。
在霓虹一个工人的月薪资,现在基本都在30万日元以上。
但是在华夏一个工人的薪资才60~80元左右,单位人民币,就这还算高的了。
换算下来,华夏的人工成本仅仅是霓虹的2%不到?!
当初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白川枫也惊呆了。
他料想到这个时期的华夏在人工酬劳上和霓虹这里还有点差距,但他没想到会差这么大。
难怪在后世,华夏会成为世界的工厂。
资本的选择,最是实际。
除了人工成本,可替代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也比霓虹国内要便宜了太多。
举个例子,同样是加工随身听里的传动齿轮。
在霓虹这个成本可能是20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4元左右。
但在华夏这只需要五毛钱就够了,近十倍的差距。别说白川枫,就连长谷川他们都连连感叹不可思议。
真的太便宜了,便宜到白川枫都特地打电话给当地政府询问,要不要给工人加点工资。
虽然追逐利润是他想要的,但他也不想背上黑心企业、剥削工人的骂名啊。
结果一打听才知道,白川电器给大家伙开的工资已经个顶尖的第一梯队了。
此时全国范围内的薪资水平,绝大多数人都在30~50元之间。
白川电器的高薪资那已经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再加就太突出了,反而有点不合适。
得到了这样的回复,白川枫才放心下来。
不过随后在白川电器内部,众人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大家都觉得既然华夏的加工成本这么低,那就索性把大多数工厂都迁过去好了。
但是仔细评估之后,白川枫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某些零部件华夏那里还不能本地化,越是技术难度高的产品,越是如此。
就比如CD机和液晶电视,其中的激光头、无刷电机、芯片、液晶面板,华夏都满足不了。
如果从霓虹千里迢迢运过去,不说高昂的运费,液晶面板途中的损坏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所以循序渐进就行,没必要操之过急。
而且现在随身听的加工成本其实还可以再缩减,就是因为某些零件需要从霓虹那里运过去,才平白添了一笔运费。
否则的话,加工成本压缩到50%也犹未可知。
同时因为是合资企业,白川枫考虑的也更多一点。
等过两年,华夏那里批复了独资运营的代工厂再说吧。
现在的随身听因为技术有限,即使技术共享白川枫也不介意。
但是一些核心的技术,看家本领,白川电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等以后华夏市场成熟了,以技术换市场,白川枫也会答应。
他才不会像霓虹的同行们一样,把自家的那点东西,当宝贝疙瘩一样捂得紧紧的。
白川枫看的十分清楚,在未来霓虹制造业只会保留一部分的高端。
其他大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失去竞争力。
本土的制造业都无了,还捂着那些东西干什么呀?
没有持续的投入,技术不更新迭代,被华夏追上那是迟早的事。
所以白川枫想的很明白,与其拿着渐渐贬值的技术不撒手。
还不如早点对华夏这里开放技术授权,再不济每年的专利费也能收一点不是?
否则把华夏这里的同行逼急了,信不信直接华强北走起,一分钱也不给你。
两相权衡,白川枫还是觉得直接开放技术来的划算。
顺便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捞一波好感呢。
而就目前而言,华夏的合资厂除了随身听,也生产收音机、录音机。
这三样产品都有为本土供货的特供版,它们的机身上印的汉字,说明书也是汉字。
原本考虑到华夏的消费水平,白川枫打算把收录音机的价格压在50元左右,随身听放在90元附近。
按照华夏此时的薪资水平,其实这已经够贵的了。
毕竟一个工人一个月的薪资,才能买一台收音机,真的非常昂贵了。
不过在白川电器上报了自己的定价时,却被物价局那里打了回来。
理由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了。
同类产品,沪牌、吴牌收音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