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都在玩“击鼓传花”,整个霓虹都在“先富剥削后富”。
  这句话怎么理解?简单的说就是现在霓虹的经济数字水分太大,里面全是泡沫!
  全霓虹的金钱基本都被股市和楼市搬空,人们所谓的资产都是通过房价累积而来。
  而这些资产背后还没剔除属于银行的高额贷款,现在大家抄地都是用贷款在抄。
  别看手里房子那么多,其实把贷款去掉,资产要缩水90%,这就是现在的霓虹。
  看似中产和资本家在狂欢,但底层老百姓却揭不开锅,更买不起房。
  之前喊出的“一亿中产”口号,那算得了真吗?
  不可能的,泡沫年代霓虹一样有大量的底层人民。
  同时政府的数据还显示,人口出生率在不断下降。
  人口慢慢减少,那以后需要土地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买房的人少了,那么现在高昂的地价还能支撑下去吗?
  这个问题,连小孩子都知道答案。
  并且因为热钱流入股市和楼市,实体制造业的贷款数据已经下降到了25%以下,反观地产业却已经飙升到了40%以上。
  因为大家都去炒股炒楼,加上日元升值,霓虹大量的工厂里开不了工。
  企业家拿着银行的钱,把厂子放在了东南亚。然后再用廉价的产品倾销本国,反而导致本国失业率陡增。
  再这样下去,日本会崩溃,国家会破产!
  说白了就是股市和楼市的繁华如空中楼阁,没有了实体制造业的支撑,泡沫迟早会破灭。
  而1500万亿美元的泡沫,霓虹政府拿头去托底?
  别说霓虹了,全世界加起来都不一定托的住。
  所以这个泡沫不是霓虹政府不想救,而是真救不了。
  既然救不了,那就赶紧加息,让投机市场转移阵地,慢慢消除泡沫让楼市软着路。
  不过可惜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除了北都银行响应了大藏省的号召,其他各大金融机构依旧沉醉在楼市繁华的美梦中。
  然而也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事态的反常,那些海外资本嗅觉最是灵敏。
  日银的两次加息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现在大家都在观望。
  看霓虹政府的后续动作,如果再次加息,说不得就要提前撤出了。
  他们来霓虹只是赚钱来了,而不是为霓虹政府托底来的。
  所以如果风向不对,立即就跑。
  当然霓虹本国的人民不这么想,他们依旧相信那两大神话:“股市不会跌,土地不会降。”
  除了极个别嗅到了危机的味道,更多的人却沉醉在“泡沫”的幸福中无法自拔。
  考虑到霓虹这里的特殊情况,白川控股也在加速海外投资的步伐。
  去年决定于华夏成立的白川汽车,今年早已经落到了实处。
  因为此前的白川电器投资,白川控股这里和当地政府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所以在主机厂的选择地点方面,白川汽车依旧选择了粤省。
  于是随着一系列的审核流程走完,在去年底广汽白川的牌子已经挂了起来。
  其实在原本的时空中,广汽要到90年代才成立。
  但是近年随着白川电器落户这里,粤省的财政情况也是大为改善。
  随着海外出口业务的增长,以及本土市场渐渐发展,白川电器也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巨量的财富。
  因为手里有了钱,粤省在听说了白川控股的打算后,内心的野望也膨胀了起来。
  于是双方一合计,粤省干脆决定打造自己的汽车品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汽应运而生。
  股份还是老规矩,广汽51%,白川汽车49%。
  这是进入华夏的必要条件,白川枫也没打算改变。
  毕竟他是来挣钱的,而不是来搞斗争的。
  再说了白川汽车也是草创,大众来了都得低头,它又凭什么搞特殊。
  就这样两个菜鸟协商一番后,广汽白川于羊城正式建厂。
  主机厂的建设当然还是需要靠斯巴鲁那里来支援,靠白川控股和广汽都搞不定这些。
  按照规划一期工厂预计年产15万辆汽车,生产线先由斯巴鲁建立两条示范生产线。
  剩下的产能建设则由广汽负责,至于车型的设计上,也是差不多。
  白川汽车研发中心依旧会在羊城落户,并且它比工厂建设的还快,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所在地。
  初期的设计人员也全部来自斯巴鲁,广汽这里则找来了很多机械方面的人才。
  他们或许没接触过汽车设计,又或者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
  但是无一例外每个人学习的劲头,就连随团而来的斯巴鲁员工都感到大吃一惊。
  他们那刻苦的劲头以及韧性,让初始有些瞧不上这里的斯巴鲁员工,都开始慢慢被折服。
  白川汽车准备推出的第一款车型是原来Subaru 1000的魔改型。
  它在发动机及地盘上对比霓虹的原始版做了一定的技术更新,以满足华夏这里的地理特征及使用需求。
  而这个魔改版,被命名为星耀,取之斯巴鲁星星之意。
  这款车型制造工艺简单,设计起来因为有了以前的基础,也适合用来给大家练手。
  按照预计它会在91年在华夏正式上市,那时候正好主机厂也应该已经调教完成。
  这一笔近五亿美元的投资,白川枫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想必未来华夏的汽车市场上又会多了一个新的品牌。
  在海对岸这里忙的热火朝天之时,霓虹这里再次来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那个被称为“平成之鬼平”的三重野康桑,在十二月份正式成为了日银新一届的总裁。
  哗啦~,有闪电在霓虹的天空划过。


第五百零二章 大麻烦
  89年老布当选米国总统,尼可松和戈尔巴相继访问天朝,华夏正式打开国门。
  同样是在这一年,霓虹的股市达到巅峰,日经指数一度触及38957点,这个数字相比85年上涨了近4倍。
  东京证券交易所每天的成交量是8。8万亿日元,高出大洋彼岸纽约证交所的1。8倍。
  超过600万亿日元的总市值,大概占据了全球股市30%以上的比例。
  换句话说全世界上市企业有三分之一的财富集中在了霓虹,毫无疑问这个数字是虚高的。
  霓虹上市企业的市值普遍被高估,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泡沫,这当然也包括白川控股旗下的企业。
  最简单的例子,刚刚在北米完成上市的SIC,其市值也不过80亿美元左右。
  虽然后面大概率会涨,但是80亿美元折合成日元也不过一万亿日元。
  如果把SIC的上市地点放在东京,这个市值至少可以翻个两到三倍。
  SIC在霓虹的名声显然比在北米要响亮的多,此时又正值霓虹泡沫的巅峰期。
  投资机构及股民们针对SIC这样的知名企业,一定会无脑跟。
  搞不好就会上演神股NTT上市的那一幕,因为有着国资背景,加上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
  原本的电信电话公社被拆分为NTT后,一上市就遭到了股民的哄抢,单股最高价是318万日元。
  是的,一株股票318万日元,这绝对是霓虹股市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记录。
  当初大藏省决定把186万株股票投入市场,初始定价30~40万日元。
  结果还未正式发行,在承销商认购阶段,就被抄上了119万日元。
  等到正式发行后,当天股价就暴涨了40万日元。
  在此后的两个月内,NTT的股票一路高涨到了318万日元,甚至推动整个日经指数大涨22。4%。
  因为在发行之初申请购买股票的人太多,NTT限定每人限购一股,凭借身份证购买。
  结果在上市前,NTT收到的申请是1085万份,大约是霓虹人口的10%左右。
  老百姓的算盘很简单,这种有国资背景的新股,中了就稳赚不赔。
  按照100多万的新股计算,只要第一天涨了30%,那就能赚几十万日元。
  现在这年代,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也就350-400万日元附近。一天赚一个月的钱,大家当然蜂拥而入。
  人们都觉得NTT是政府专门送给股民的福利,怎么可能下跌呢?
  于是只要哪家买到了NTT的一株股票,那都是要请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庆祝的。
  每天在NTT门口排队填申请表的太太,如果最终没有被选中,甚至很多人都会偷偷躲在一边抹眼泪。
  这就是NTT的神股传说,也是仅在泡沫年代才会出现的奇景。
  SIC虽然比不上NTT在大众心中的知名度,但是凭借这么多年的经营,以及白川控股的良好声誉。
  SIC像NTT那样暴涨十倍不太现实,但是涨个两三倍还是可以的。
  然而在北米它的市值也不过就在80亿美元左右,就这还是看在它和英特尔齐名的份上,华尔街乐观持有的态度下,才体现出来的市值。
  可见此时北米民众和霓虹民众,对待股市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斯巴鲁明明遭遇经营危机,市值却能达到三万亿日元规模的原因。
  整个霓虹的股市都处于牛市阶段,只要没到破产的地步那股价就不会跌。
  白川控股花了大价钱才成为斯巴鲁的第一大股东,90亿美元的投入确实非常高昂。
  但没办法,如果这时候不出手,斯巴鲁就会落入丰田这些巨头的手中。
  作为霓虹市值第一的存在,90亿美元对它来说并非难事。
  至于说泡沫之后再入场?你见过因为泡沫破灭而破产的汽车集团吗?
  不可能的,汽车工业一直属于优质资产。哪怕斯巴鲁经营情况不妙,也不缺乏买家。
  所以白川控股想入场,哪怕现在的市值有泡沫,他也得出手,否则后面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这一切和股市息息相关,也和散户们蜂拥而入息息相关。
  当然此时霓虹民众之所以热衷炒股,和霓虹政府这里种种的政策也脱不开关系。
  前面几年随着利率的连续下调,银行针对存款的利率基本维持在了0。26%左右。
  这个存款利息,几乎相当于零。同时政府还针对居民的存款征收原住民税,从5%到15%不等。
  本来这是针对富人逃税而颁布的措施,然而在泡沫以前霓虹民众普遍有存款习惯。
  如今随着利息降到极低的水平,也为了避税,那些中产家庭也不得不把钱都搬进了股市或者楼市中。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霓虹中产家庭热衷炒股的原因之一,后来随着在股市中的收益越来越高,大家自然而然就会继续往里投钱。
  于是在全民追捧下,截至89年底,股市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新高度。
  同样因为膨胀的股市,很多企业通过上市就能获得运营所需要的资金,这时候银行的贷款就变得可有可无。
  银行的钱贷不出去怎么办?当然是把目标转移到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身上。
  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是银行最大也是最优质的客户。
  发展到最后,银行的钱又通过这些渠道进入了地产行业,又或者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口袋中。
  而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又用银行贷款来的钱干什么呢?
  答案很显然易见,炒股!炒楼!
  自从日元升值出口不利之后,中小企业遭遇危机,而霓虹国内又来不及进行产业升级。
  这时候大部分企业只能用一些短期的做法来维持盈利增长,而炒股就是维持业绩的法宝。
  截至今年,霓虹1654家上市企业中有近半在做投资理财业务。
  因为大家热衷股市,此时的出口经济早就成了拖后腿的负增长驱动。
  企业财报上所体现出来的业绩,基本都是靠股市投资在拉动。
  就连松下这样的巨头,在金融理财产品上的投入都高达1。1万亿日元。
  在后世天朝闻名的养乐多也不逞多让,它的金融业务部投入也是大几千亿起步。
  这时候几千亿日元的数字,对于很多霓虹企业而言真的就是一组数字。
  瞧瞧,此时整个日本的金融企业互相影响。
  银行的钱大量流入房地产,企业的钱大量流入股市。
  实体经济的景气度和资产价格高度绑定。一旦资产价格出现崩盘,那就是连锁反应。
  这一切霓虹政府不清楚吗?别的不说,至少大藏省很清楚。
  尤其是新上任的三重康野,他把霓虹这所有魔幻的一面都看在了眼里。
  极其厌恶通胀的他,眼看着霓虹的物价从70到89年翻了四倍不止。
  至于地价的翻升,别说四倍,十倍都有!
  这能忍?性格刚烈的三重野康,连总鲤的面子都敢不给,岂会在乎区区大藏省。
  在他前面的几任日银总裁,那都是内阁经济政策的“马仔”。
  但三重野康是谁?他是立志让日银独立于大藏省的狠人。
  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