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从现如今时代来看,这面木牌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份价值,充其量可能不过是一件古董。
但是它对于苏记,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冯一帆将木牌举在手上,严肃说:“爸,您放心,我一定会把它收好,绝对不会辜负它,也不辜负您的期望,会好好经营苏记。”
苏锦荣终于满意点头,挥挥手让女婿回去休息,他自己也躺平睡觉。
冯一帆把岳父房门关好,带着两样东西回到了隔壁房间。
进门虽然很轻,但还是把床上的妻子惊醒。妻子抬头迷迷糊糊问:“怎么这么晚?”
冯一帆先走到床边坐下来,然后把两样东西拿出来,递给妻子说:“刚刚从隔壁爸那里回来,爸给了这两样东西,你帮我好好收着吧。”
言罢,把东西留给了妻子,冯一帆就起身去洗澡了。
等冯一帆洗澡回来,发现妻子一脸严肃坐在床上,菜谱和木牌放在她面前的被子上。
见到妻子如此严肃,冯一帆摸上床去,伸手搂住妻子问:“怎么了?”
苏若曦认真对丈夫说:“你知不知道,这两样东西给你,意味着什么?”
看到妻子严肃认真的样子,冯一帆同样认真地说:“我知道,等于说,爸已经把苏记交给我,我必须要肩负起经营好苏记。”
苏若曦见丈夫明白,松了口气说:“所以,爸既然给你了,你就要收好。”
冯一帆微笑着将妻子递来的东西又推回去,按住妻子的手说:“我和你,不用分彼此,苏记由我来掌勺,但经营的是你,苏记是我们家的。”
接着搂住妻子,冯一帆接着说:“将来,苏记就是若若的,我们帮她经营好就行。”
苏若曦沉默了一阵,突然问:“你?有没有想过,要个儿子?”
冯一帆闻言立刻说:“那怎么能行,那不就要分若若的家产啦?难道你希望,若若变成姑姑那样?很麻烦的啊。”
苏若曦首先是一惊,然后扭头看向丈夫时,看到丈夫努力憋着笑的神情。
顿时明白自己被丈夫给骗了,用力锤了丈夫一拳:“你这个坏蛋。”
冯一帆搂住妻子,轻声说:“好啦,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嘛,我们有若若已经很好,有没有儿子有什么关系呢?将来相信若若也会把苏记经营好的。”
房间里灯光熄灭,在夜幕下逐渐进入安宁祥和。
第223章 即将退休的大桌
冯建东对老伴布置的任务也是很上心,第二天就去乡里木匠家里询问了一番,并且还把餐馆里所需桌子的大概尺寸报给木匠。
乡里木匠根据尺寸进行了对比,结果他手上的一批桌子稍稍矮了一些。
不过木匠也有他的办法,直接帮忙联系了临近镇上一家桌椅加工厂。巧合的是,那家工厂刚好有一批桌子,高矮和苏记的椅子能对上。
但是遇到的问题是,桌椅工厂那批桌子是四方的方桌。
冯建东干脆自己开车,带着木匠一起去了那家工厂,把那批桌子拍了照片,一起发给了老伴。
发照片的时间,刚好是苏记最忙的时候,卢翠玲也顾不上看,因为要帮忙招呼客人。
这两天,晚上来的客人没有多少增加,但是中午过来的客人却越来越多。
显然因为苏记里都是大桌缘故,一些人还是不习惯和人拼桌点菜。但是中午过来吃个炒饭,吃一碗面条,尝一尝苏记各种浇头,很多人还是非常乐意。
忙里偷闲,卢翠玲才抽空看了一眼手机。
看到了手机上,老伴发过来的图片和信息。
“找了大半天,没找到你们要的那种长桌,不过找到这种四方的桌子,你们看看可以吗?”
卢翠玲看着手机上的照片,发现四方桌好像也挺不错的。
虽然说不是长桌,但是通过老伴多角度拍摄,四方桌从照片上看起来,无论是颜色还是规格,还真的是听搭配苏记的。
卢翠玲先是拿给了亲家公看一眼。
“亲家公,你看看,这样的四方桌,你觉得怎么样?”
苏锦荣坐在轮椅上,看了看卢翠玲捧在眼前的手机,仔细地看看照片上四方木桌。
仔细这么一端详,苏锦荣还真是不得不说,照片上四方木桌还真挺不错。
每一张桌子都是木质,虽然从照片上也看得出不是多好木料,但是桌面做得还是非常平常光滑,而且桌子拐角也都做得非常平滑。
四方桌的桌角处,还有着镂空雕花,给朴素桌子平添几分古色古香美感。
最关键的是,从颜色上来看,刚好能够配得上餐馆里的这些椅子。
苏锦荣看了半天,最终点头说:“嗯,看着,挺合适。”
卢翠玲听亲家公说合适,笑着说:“行啊,亲家公你觉得合适,我就让老冯给订下,然后找个时间让那边给直接送过来。”
苏锦荣迟疑了一下说:“让,一帆,若曦,都看看。”
卢翠玲点头:“对对,是要让若曦看看的,她如今是老板娘嘛,还是要她来拿主意的。”
苏锦荣听着这话,也是笑了笑,对这位亲家母,他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人都说婆媳或许是天生的冤家。
但是苏锦荣看来,女儿的这位婆婆跟她,反倒更像是前世的母女。很多时候苏锦荣都觉得,女婿看着倒像是亲家母抱养的。
不过女儿能有这样的婆婆,苏锦荣自然还是非常开心。
卢翠玲等儿媳忙完,把手机拿给儿媳去看:“若曦啊,你看看,这个是你公公发过来的,他就只找到这种四方木桌,你觉得可以吗?”
苏若曦也是认真看了一番,并且还专门和餐馆里椅子进行了一番比对。
最终,苏若曦确定可以:“嗯,妈,我觉得可以,虽然都是四方桌,但我们到时候如果需要,可以把两张拼成一张去用的。”
卢翠玲听到儿媳这话,立刻说:“你看看,我怎么没想到呢,真是太对了,可以拼起来坐的。”
接着卢翠玲又说:“好,既然你和亲家公都觉得可以,那我就跟你公公说一声,让他把桌子定下来,直接订下18张好了,让那边这两天给送过来。”
这个时候,苏若曦却说:“妈,如果爸那边数量足够的话,就干脆要20张吧。”
卢翠玲想了想,觉得好像20张也确实可以,所以就点头说:“好,那我们就要20张。”
随后,卢翠玲是直接出门去,打了电话给老伴,让他直接订好20张桌子。而且还在电话里认真嘱咐了一番:“一定要保证每张桌子的质量,那些歪瓜裂枣可不能要。”
电话那边,冯建东自然是一再保证,一定会看着装车,监督好每一张桌子的质量。
最后冯建东问了一句:“那我们什么时候给你们送过去啊?”
卢翠玲想了想说:“你们周六送来,刚好周六儿子儿媳他们要休息一下,准备带若若小宝贝去郊游的。”
冯建东听了哭笑不得地问:“你都说要带若若去郊游,你们都走了,到时候谁负责接收那些桌啊?难道我们还要在门口等你们回来吗?”
卢翠玲想了想说:“不用的,到时候让儿子那个小徒弟帮忙守着餐馆等你们来。”
想了想卢翠玲又说:“你来了之后,跟儿子徒弟小林一起,看着他们把桌子卸下来,顺便把餐馆里大桌也都给收拾一下,知道吗?”
冯建东电话那边一阵无语,闹了半天你们带小孙女出去玩,把干活的事情都给我了。
可是冯建东也不敢有任何怨言,也只能是答应下来:“好好,都听你的。”
敲定了时间和具体事宜,卢翠玲跟老伴告别,也就挂断了电话,从外面回到了餐馆里。
此时餐馆里倒是不算忙,刚好儿子也出来了,卢翠玲赶紧把事情跟儿子、儿媳还有亲家公都说了一遍。
听到说要让公公过来看着人调换桌子,苏若曦迟疑了一下说:“妈,这样会不会太辛苦爸了?要不我们等调换好之后,再带若若他们一起去。”
卢翠玲听了直接摆摆手说:“不用,让你爸守着就行了,我们带若若去玩,回来他们应该也就干完活了。”
苏若曦还有些迟疑,但是她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看向了一旁的丈夫。
冯一帆见到妻子目光,立刻明白妻子的心意,笑着说:“这样吧,你们呢先带着孩子们去,我留下来,负责和爸一起,把餐馆布置好,然后我和爸一起赶过去找你们。”
听儿子这样说,卢翠玲觉得也是个办法:“嗯,好,那就这么办,反正你爸肯定会开车过来。”
苏若曦听了又问:“可是这样的话,那到时候去郊游,谁开溪溪爸爸借来的两辆车呢?”
卢翠玲笑着说:“不是还有妈在吗?我来开一辆,让溪溪的爸爸妈妈分别开一辆就好啦,我们约定好去的地方,让一帆和他爸把餐馆布置好,过去找我们。”
苏若曦觉得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可是又担心女儿不答应:“好是好,但不知道若若会不会答应呢?”
冯一帆微笑说:“放心,若若肯定会答应,爷爷和爸爸是布置姥爷的餐馆嘛。”
一家人这么商量着,又有客人进门来,直接便喊着点餐了:“老板,来一份牛杂面,再来一碟卤味拼盘,还要一个红烧狮子头。”
冯一帆立刻答应着说:“好的,请找位置坐下来,马上就来。”
随着苏记中午提供的小食越来越多,中午可以点的搭配炒饭和伊府面的种类也很丰盛,很自然吸引到周边好几个街区的食客前来。
甚至这段时间,午餐时候的收益,比晚餐都要高出不少。
这让冯一帆都忍不住在想,是不是晚餐干脆也提供炒饭还有面条和点菜一起?
原本只有十张大桌的话,或许这样的想法不太可行,但如果是把大桌全部换成四方小桌。冯一帆觉得一切都变的可行了。
很多国内的餐馆,通常会把更加专业的烧菜,和那种炒饭以及面条给相互分开来做。
就像是苏记,一直都是中午提供炒饭和面条这样的快捷小食,然后晚上主营就变成炒菜。
可实际上,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习惯一种多元化的结合。
像是国外的餐厅,也都是会把主食和餐点交替呈现。
冯一帆觉得,或许自己也可以把苏记打造成那样的一种餐馆。
晚上来苏记,你可以是三五朋友点菜畅饮,品味精致菜品的味道。
也可以是冲着吃饱了来,只点那么一两道特色菜品,搭配上炒饭和面条等主食。
想到这样一种交替方式,让冯一凡突然觉得,妻子直接要20张四方桌,确实是一个很棒的决定,能给苏记带来更多选择。
此刻,冯一帆想起了前世记忆中,他后来自己经营的私厨小馆。
那时的他,便是非常随心所欲,每天推出特色菜单中,总会把各类菜品和主食参杂其中,更是把全球各地不同味道搭配。
而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那时私厨小馆布置格局,反倒是和苏记即将布置的样子很像。
回到这里,冯一帆不禁在心里想:或许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
心里想着这些,冯一帆也已经踏进后厨,接着便开始准备前面所点的各种餐点。
林瑞峰几天下来,逐渐适应师父的节奏。有些东西不需要师父时刻提醒,会提前帮师父做好,比如提前下好面条,等着师父的浇头出锅。
这也是让冯一帆节省不少时间,即便是稍微走走神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中午的忙碌一直持续到午后两点,差不多已经多少客人来,餐馆到这里也算是结束午间营业。
冯一帆现在为了让大家午后都能休息,索性在中午的时候,也会在门口挂上暂停营业。
既然苏记有规矩,那么一切都按照规矩来吧。
什么?你中午晚了?没吃到吗?
都两点半了,你跑来说要吃午饭,那苏记还真是没办法伺候。
午间打烊后,冯一帆领着徒弟在后厨打扫,苏若曦和婆婆一起在前面对餐厅进行打扫和整理。
在擦大圆桌的时候,苏若曦神情不禁有些不舍,因为知道马上这些大桌会被更换。
苏记的这些大圆桌,是苏若曦爷爷时期购置。
而整个苏记中午卖炒饭和浇头伊府面,晚上才做点菜的生意,也是苏若曦爷爷时候定下的规矩。
经历了爷爷时期的辉煌,后来逐渐开始的平缓,和最近几年逐步的下滑。
再到如今丈夫接手,用了不少时尚手段,将餐馆的人气重新恢复。
看着将要被淘汰大桌,苏若曦真是满心感慨。
同样在感慨的还有苏锦荣,回忆过往的种种,他心里会有那么一点愧疚,觉得父亲把祖上传下馆子做得那样辉煌,可是自己没有能够延续辉煌。
如果是没有经历妹妹回来讨要老匾一系列事情,或许以苏锦荣以前的脾气会拒绝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