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国伟饶有兴趣的观察着这老少组合,也有点黄金搭档的意思。
这样看来,温晓光的年少成名没有让他染上刚愎自用或是自信过头的恶习,还善于听取意见,而且善于寻找团队中不同的人的长处并将之融合。这或许也是微拓能取得成功的理由之一。
在他看来这个少年远比外界想象的要更为聪明。
“调整吧,”黎文博感慨一声,“我支持你推动。”
在正式宣布之前,温晓光定会和他先进行商量,付与萱即将调任微信在线支付公司的ceo也应告知他,那片儿他不用再费心了。
这个晚上他们讨论了很久,韩国伟也给了不少独到的见解,黎文博虽然不错,但海外背景缺乏,韩国伟在此处找到了契机,温晓光也找到了契机,借着出海、聘任韩国伟,他头一次的开始调整公司架构。
这个夜晚之后,他又和其他高管、中层干部进行了多轮对话,此外还要向投资微拓科技的多位股东知会。
现在微信发展势头好,温晓光个人也拥有绝对权威,所以……知会就够了。
一周之后,微拓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他们设立了七人执行委员会,成员包含温晓光、黎文博、idg资本法人董事,由自然人陆勤代表、李一丹、林若生、刘以琦以及付与萱。
占股5的公司不愿意走上台面,也不关心执行或是决策。
目前微拓也只有a轮融资,除陆勤外,其他机构倒也想有一个席位,但都被拒绝。
韩国伟刚刚进入公司,来头再大也不好直接进了类似于董事会的执行委员会,你说你牛,一样活儿没干成呢,牛什么东西。
反正三年后还可以再选。
但在经济利益上,温晓光并不会亏待人才,期权池早为这些人准备好了。
此后,温晓光自任微拓科技ceo,黎文博则为o,主要职责为协助ceo的工作,其他人职务基本没变。
微拓科技调整后采取事业群制管理,目前设立微信事业群、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投资管理部以及海外事业部。
微信事业群与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温晓光是亲自管控,他的许多想法还未变成现实,形势也没到不需要他先知的时候。投资管理部依旧由李一丹管理,海外事业部交给了新加入的韩国伟。
其他人,林若生担任首席技术官,刘以琦负责表情商城,都直接向温晓光负责。
付与萱从cfo的职位上退下,改任独立公司ceo。
各自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韩国伟很快就给温晓光递上了一些商业计划,而付与萱也听温晓光的指示开始为微信支付开发独立的a。
当然微信a里的钱包模块不会改动,只不过除了支付,互联网金融也有许多机会,这是对付与萱的考验。
但温晓光还是愁眉不展。
他们至少还缺少一样东西——云。
有人叫它大数据。
可温晓光现在没钱投。
也没有合适的人。
在这样的愁云中,他准备登上去日本的航班,在此前一周韩国伟已经飞抵日本。
他的离开,留下了一片云雾给国内的媒体。
微拓科技这次调整很快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尤其以海外事业部为最。
没有鲜花满地的掌声,没有锣鼓喧天的宣传,微拓从未刻意强调自己的征程,温晓光甚至少见的拒绝了媒体的采访,而选择默默的开始。
在日本,他们同样选择低调。
韩国伟的表妹居住在东京都市圈东北部茨城县筑波市,筑波科学城是日本建设高科技而特意选的地儿,聚集了大学和最大的科技人群,离东京大约50公里,她在那片儿活动理所当然。
但陆勤所寻找的nhnjaan公司却在东京涩谷。
提及东京都市圈发展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大体上和北金有点相同,就是从东京都心向外扩散有了今天的东京23区,再向外辐射至东京周边的神奈川、千叶、琦玉等县。
而且与国内城市规划很不同的是,我们是先有城市后有轨道,东京是先有轨道,城市围绕着轨道而生,铁路修到那儿,开发就跟到哪儿。
自1960年代开始,东京像今天的北金一样意识到了单极化所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然而努力到今天,只能说稍有起色,东京区部的集聚效应非常强大,且依然是商业和商务中心,许多公司依然设在这里,但员工可能住在30公里外的神奈川或是琦玉。所以说北金么……有戏,希望还是有的。
韩国伟为公司找到了jr新宿站旁的一个地方,这儿是东京发展出的副都心,交通方便,铁路和山手线及市中心内的地铁在此交汇,相当于国内的高铁直接开进市中心地铁人民广场站,日本可以做到地铁与铁路共用轨道,所以50公里依然算东京通勤圈内。
一切围绕轨道、车站而生。新宿的发展势头也很好。
陆勤在晚些时候抵达东京,在此前温晓光刚刚看完韩国伟的工作报告,到这儿头一件事是注册公司、租好办公场所以及最为重要的拿下le这个名字。
韩国伟的表妹叫张琳,感觉比韩国伟还要再矮一头,是否达到一米六都令人生疑,但她穿着时尚,学会了日本女孩都很擅长打扮的风格,在与温晓光第一次的见面中,自信而从容。
“这次我有带技术员工过来,社交软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创新性,但不能忽视文化的影响,我听说国伟有个很了解日本的表妹感到很激动,因此在细节方面,我们肯定是要调整的。”
韩国伟替他解释了一番,对坐在一旁沙发上的表妹说,“温总认为日本的市场很快就会诞生相似的软件,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他快人快语,直接就说了。”
张琳已有心理准备,她在初次接到表哥的电话时就听说有一个20岁就已经身价多少多少的企业家要在日本推动业务。
表哥告诉她,这对她甚至于她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与开始,这很自然的吸引了她,只身闯荡异国他乡的人,怎么可能是只想养老的咸鱼。
当然换工作是重大的决定,张琳也是想着至少见完温晓光再说。
刚刚这一幕,就是直接交流的开始。
“我理解时间紧张,之前国伟和我提过社交软件这么回事,现在311刚刚过去一个月,整个日本都在巨大的悲伤之中,老实说我也是命好,即便日本的恢复能力很强,他们也经历过多次地震,但311还是有些不同,所以这时候还稍有些混乱,我也花了大量时间去安抚我的儿子,我还有两位同事去世……”
温晓光缓了缓,刚过来,差点忘了,刚有个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要照顾一下人家的心情。
韩国伟道:“所以这时候才要快,大地震让信息传递受阻,移动社交软件正是出现的好时机。”
这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发国难财,但温晓光也没说什么,发这儿的国难财……好事儿啊。
“哎,话不能这么说。”温晓光表面上做足姿态,“自然灾害的无情所带来的伤痛不是一时可以消弭的。所以,你的意思是现在没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多谢您的理解,我的意思是即便是我可以,我也没法儿让当地的团队立即全身心工作。”
温晓光沉吟着,全民情绪问题似乎是要照顾,但他可感同身受不起来。
捐款更是不可能的,劳资不乐意,而且国内舆论能把他怼死,这不是给马画藤机会么。
张琳看了看两人说:“我也是中国人,因为历史原因我懂。但我想这个事件的敏感时刻……如果不能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同情,成立公司之事务由我全部负责,我会用适当的方式去鼓励和动员员工,你们说的le不该是一个商业动机,而是一个爱心动机。”
温晓光默默一想,包装这么一下是有点意思,但初次见面就要这么大的自由权,这个女人的野心比他表哥大多了。
他不怕野心大,反而害怕咸鱼。
“可以。”他答应了,“新宿的办公地,我就不要去了,说不上日文也没法儿交流,就当是我投资张女士开办企业。”
是的,潜台词也明确,做的好了,她当然就是分公司一把手,一开始就奔着这个来的吧。
不过他也并非老好人似的老板。
“但是咱们有言在先,刚刚国伟讲时间紧,真的很紧。我们团队有开发a的经验,技术上不成问题,20天…最多一个月,产品就该出来了。”
比真正的le早上一个月,是很关键的。
:。:
第474章 老师
陆勤在稍晚时间抵达东京,他这个腰还是别来的好,但是挡也挡不住。
到了东京,他就开始搞些花里胡哨的,这是个红灯区文化很发达的国度,发达到你甚至都搞不清楚这个国家的人对性文化的态度,到底是有怎样的理解。
温晓光尝试去看懂日本与日本人。
入住酒店的房间里写了个禅字,日式的榻榻米很清晰的提醒你身在何方。
陆勤说日本有专门的约会网站,还有人妻出勤,按照片挑,明码标价,外卖直达。
这个词令温晓光感到迷惑,日语里有大量的,但并非完全一致,就比如这四个字,中国人从来不用。
但要说完全不理解也不是,至少出勤的官方解释是:按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工作。
所以这……是啥意思?
温晓光搞不懂,他也有点精神洁癖,不喜欢搞这些。
陆勤嘎嘎笑着,“我说,你日本之行的工作安排都交给张琳了,难不成就待在这儿?”
门口的宋一秋一直陪着,她觉得这个陆勤不是好人,因为上次在香江就没干好事,这次又在诱导温晓光做什么呢。
“我可以研究一下日式的禅。”
陆勤:“……”
“暴殄天物,这么年轻的身体,真是浪费。”
温晓光抬眼瞧了一下,“你是很早就来体验过了?”
“你有兴趣?”
“没有,我对花钱做这种事有一种抵触。你就当我是小地方走出的传统小孩子好了。”
“一秋!一秋!”陆勤忽然喊了起来。
“啊?怎么了?”宋一秋打开门跪到了榻榻米上。
“你天天跟着他,最了解他的行程,他刚刚这句话是真是假?是不是假正经骗我呢。”
宋一秋也有些不好意思,
“这……当然是真的了。”
陆勤没正经的说:“那是不是因为他有你了?”
宋一秋洁白的脸颊窝心有些泛红,“陆总您不要开玩笑了。”
陆勤举得无趣,“哎,我说你们两个真是一点都不懂得及时行乐。”
“你懂?”
“生命无常,谁能知道明天自己还在不在?”他不像是无病身影,但也未酸气冲天,只是继续他的不正经,“所以说,别压抑自己。怎么的,你是不是不行?”
温晓光无意与他争论。
陆勤继续说:“你要是想反驳,就亲自证明一下,我跟你说,只要花钱,老师们都找得到的。”
宋一秋不在中国文化中长大,她问道:“找老师干什么?”
“找老师当然是学习。”
“怎么又学习了?学什么?”
“小丫头片子问这么多,回头叫你们老板告诉你。”
温晓光也是服了他,当着女人的面讲这些。
“你抓紧时间去吧。”温晓光指了指外边儿,“晚了,就都被挑走了。”
这句话宋一秋倒是理解了,她紧抿着嘴唇不敢说话。
“你请我,我就去。”陆勤忽然说。
温晓光奇了怪了,“为什么得我请你?”
“这种事,花别人的钱,感觉更加舒服,也不贵,200万日元就一定能找到你听过名字的老师。”
一般的泡泡浴5万日元、8万日元的都有,但陆勤自然是不会饥不择食到那样的地步。
200万日元大概是一万三、一万四人民币,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比较夸张,一些超新星甚至会要价至4万元人民币,常人就更加无法承担,但其实1万也好,4万也好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没区别……温晓光只是觉得有些过分,这钱花的太掉身份了。
但人各有志,乐趣不同。
“一秋,给他钱,多给点。”温晓光盯着他说:“回头也好买点补品。”
陆勤则毫不客气的拿上这点小钱,“多谢了,其实是我的账目,老婆有时候会查,回到北金请你吃饭。”
吃饭这账就没事了,而且是和温晓光吃饭。
真是,
宋一秋听完眉头都皱得跟马里亚纳海沟似的,待人走后她马上就忍不住要说:“他是去……”
温晓光笑着点点头,“到时候有人查我账的话,你可要替我作证。早知道给现金了。”
“男人啊。”宋一秋摇摇头,见识了新世界。
“硬管是管不住的。”他替她说了这句话。
尤其是有钱的男人,一点儿管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