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师傅……”周文走了过来。
这里的蘑菇可能有二三十斤。
除了鸡枞和牛肝菌,别的蘑菇……陈远都叫不出名字。有一些野生菌,王师傅就知道土名字,学名什么,他也不知道。
这里的野生菌,至少一半是有毒的,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也就是烹饪……可如果烹饪不好,吃了这些蘑菇容易看到小人儿。
就像云南,每年都有人因为蘑菇中毒。当地人采蘑菇,肯定知道哪些蘑菇有毒,哪些没有毒。大多数中毒的蘑菇,就是因为没有烹饪好……
比如牛肝菌,没有烹饪好的牛肝菌也会中毒。
“王师傅……你那个有花点的蘑菇?”周文细细看了看王师傅捡的这些蘑菇,忍不住想要吐槽:“这些蘑菇,都能吃?”
“都能吃。”
周文将那个有白点的红色蘑菇拿了起来,这个蘑菇,一看就是毒蘑菇了啊。
第272章 共享农场【求订阅,订阅,订阅】
有白点的红色蘑菇……
白点在伞盖上面,明显是被什么虫子啃食过留下的白点。
虫子能吃的蘑菇。大多数,人也能吃……好像是这样吧?
(生蛆、长虫的蘑菇没有毒。错……许多剧毒的鹅膏属真菌成熟后同样会生蛆、长虫。)
建议不要胡乱吃蘑菇。
王师傅将那朵红色蘑菇拿近给周文看,周文才看清楚上面的白点……
南岛的蘑菇也很多。已发现的蘑菇有上千种,其中可以食用的蘑菇,多达百种。
陈远拿了四五斤鸡枞。这是丛鸡枞,就是一发现,发现一大片的那种丛鸡枞菌。丛鸡枞的味道,比单鸡枞的味道差一些。
将菌子拿回家,交给宝宝和陈小,陈远这个大老爷们继续和周文喝着酒,简直不要太快活了。
在外面喝完一罐啤酒,一盘火腿肉。陈远再去切了一盘,丢进电饭煲里。电饭煲的饭快要煮好了,丢一些火腿肉进去,好了米饭会有一股火腿肉香气,米饭也更好吃。
风宝宝他们煮了一个火腿冬瓜汤。还有一个土豆烧排骨……本来还准备一个炒一个素菜,有鸡枞菌,就再做了一个鸡枞菌汤。
饭煮好了……
等一会儿,菜也做好了。
先喝一碗菌子汤。汤里面加了拍碎的大块生姜,生姜可以驱寒,夏天也很适合吃。
鲜美的菌子汤,吃得陈远发出了满足的呻吟。
“鲜美……我今年还是第一次吃到鸡枞。”周文也喝了一碗,过后又盛了一碗。
“这边山里头的菌子挺多,每次下过雨,第二天去山里总能找到很多菌子。”陈远说。
王师傅经常去山里找菌子,特别是他的朋友哥们过来了以后……陈远是不喜欢去山里的,山里虫子多,进去出来,浑身都痒。再说了,陈远的事情多,各种杂事、琐事。如果没事,就更愿意在家里休息。
“改天下过大雨后喊我,一起去捡菌子。”
“行啊。等下次吧……”陈远说着夹了一块火腿肉的肉里。煮冬瓜汤的火腿肉,切成小方块的。
火腿肉比较咸,煮过冬瓜后,味道是刚刚好。
还有烧排骨,也是特别的美味。
“哥,听说……百华榴莲农场在融资,之后开启果树认养模式。这个事情,你知道的吧?”陈小说。
“什么时候的事情?”周文问。
“昨天……在碧湖度假村,我看到百华榴莲农场的老总了。他们农场还带了投资人去我们农场参观。”
“他们带投资人……到我们的农场里参观?”陈远一脸的问好。
“百华榴莲农场种植榴莲的,但他们农场,去年栽种的榴莲树,有好多没有存活。”陈小耸耸肩。去年冬季干旱,新栽种的树苗,存活率就少很多。
他们农场融资,带金主参观青木农场,也是够可以的。
“是不是郭生活他们?”陈远又问。
“什么郭生活?你说郭老板……”
周文道:“郭生活对百华榴莲农场和对面那个榴莲种植基地感兴趣。半个月前的事情了,不知道谈的怎么样。”
“我听说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好像,是郭生活的手笔。郭生活之前说的那个‘小小农场’APP,里面有一个和农场对接,全网认养果树……百华榴莲农场要开展的业务里面就有认养果树,还问我们这边的果树能不能对外开放认养。”陈小一脸的恼怒。
因为郭生活之前想要收购小小公司,直接以暴发户的姿态……陈小都许久没有和罗美丽联系过了。
“认养榴莲,一棵树,多少钱?”
“现在开始认养,一棵树,一年是100元。一直到榴莲树长大,结果……结果后的榴莲树,一棵树一年300元。听他们说了一些,好像是这样。”
百华榴莲农场的种植密度,一亩土地好像是四五十颗榴莲树。
果树认养可以从刚栽种,就收钱……一棵树,一年100元。陈远在农场外面看过他们的榴莲园,一亩地,最少四五十颗。就算是40颗……一亩土地,一年也有4000元。
这个就……厉害了。
那些榴莲树刚栽种的啊。
如果1。3万亩全都能认养出去,尼玛……就算不结果,那也要发财。但那么多树,肯定不可能全部认养出去……
陈小瞟着陈远:“他们公司需要融资不少钱。能投资不?”
“不能。”陈远说。
周文想了想:“果树认养、共享农场,这个商业模式其实很有搞头的。南岛这边可以认养果树的农场有很多,如果打造一个爆款的APP出来,将资源整合好……”
“没那么容易。”
果树认养、共享农场,某多多上面就有。但你单独打造一个APP,这个APP的流量,哪里来?
陈远看向陈小:“今后百华榴莲农场如果找你做直播,就是请你宣传,不管给多少钱,你都不要去。”
“为什么?”
“反正不许去……”
“嗯,好。”
宝石农场外面的两个榴莲农场,已经被陈远看做是自己的了。
现在郭生活跑出来横插一脚,开启什么共享农场。共享农场的模式,不在乎你的农场产量怎么样,更注重服务……所以不管那个农场有没有产出,都是可以赚钱的。
但说实话,陈远也不着急。
榴莲栽种到结果,需要六七年的时间。有些榴莲树甚至要十几年才能结果……
其实,共享农场的模式,还真挺适合这些长久投入的果园。
1。3万亩土地,可以栽种五十多万棵榴莲树了。如果这些榴莲树全部认养出去,一年就有五千多万的收入。扣除运营管理成本……
共享农场,运营管理成本好像很高。没做过,不知道……
陈远不着急,等那些榴莲树自然的长成大树,再下手,也不迟的。反正他现在没有钱……先将宝石农场经营好。
想在南岛大面积种植榴莲,除非培育出一种适合南岛气候环境的榴莲树。但这个,太难了。
培育新品种葡萄简单,葡萄生长快。第一年栽种,第二年就能看到成果……如果不行,就还。
但榴莲不一样,榴莲生长太慢。培育一个新品种,更多的是看运气。
第273章 很正常
因为青木农场榴莲园的成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错觉……
觉得……南岛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合榴莲的生长。
当然,认为南岛气候环境特别适合榴莲生长的人,基本都没有栽种过榴莲,甚至是一些门外汉。
而种植过榴莲的,指那些至少栽种了十颗以上榴莲的人,他们都没有大规模种植榴莲的想法。除非可以得到青木农场榴莲树的树种……
亭洲热带植物研究所、陵水热带植物园、三亚热带植物园等等,都有榴莲,也是种植近十年或十几年的榴莲了。亭洲平原这边,也有个农场栽种了几十颗榴莲树,那个农场栽种榴莲的时间比青木农场还要早……
这些榴莲虽然结果,而且有些榴莲树结果还很多。之前新闻上就报道过的,某热带植物园,一棵榴莲树上47个大果(成熟果)。也有专家用那颗高产榴莲树作为母株,培育出了树苗。可树苗的生长期太长了,且也不知道出来后的成果如何。
但不管怎样,未来,或许真能培育出一种南岛的高产榴莲。
…………
“你这边还有闲置的小别墅没有?租一栋给我。”吃过饭,周文问道。
“有。”
陈远建的独栋小别墅有些多。其中两个别墅是八十几平米,剩下都是三五十平米一栋的小别墅。
农场大门口右手边,一栋四层高的员工宿舍楼,另有6栋四十平米带小院子的别墅。左边,道路到办公室就有7栋……
然后办公室左边,也就是陈远、小小、熊安、张凤他们住的这边,现在还剩下5栋。都是三十七平米的小别墅……只有一厨、一卧。
陈远也吃饱饭了,带着周文出去转了一圈,给他挑了一栋:“你不想住工棚,怎么不早点跟我说。这边的房子多……但都是小房子。”
“过几天我老婆要过来。”周文说:“小小和宝宝是不是准备买房子?”
“啊。”
“我把以前欠的钱都还清了,还剩下六百多万。改天你们出去看房子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一起去看。”
“行……”
……
南岛的天,神经质了。
刚刚还艳阳高照,这不一会儿,云层遮住太阳,下起了雨。也就下了十几分钟,云层过去了,又天晴了……
这样的雨天,在南岛太常见了。
雨后,气温凉爽了一些。
陈远开着2座小可爱,带着周文葡萄园里四处逛了逛。
50亩的宝石级葡萄园,葡萄树修剪的最是漂亮。葡萄园里3米宽的走廊。走廊中间1。5米,用机械细碎了土壤,撒上了混合草籽……
草籽已经是6天前播撒的了。
别的葡萄园,3米走廊只播撒了1米宽度的混合草籽。长出草皮防止水土流失,降低葡萄园里的温度……至于其它作用,只有等葡萄树更成熟了后,将草地扩大……
“这个农场,又投资不少钱了吧?”周文问。
“嗯。都是些基建、设备,还有肥料……另外,还请了多位专家过来。多亏你之前喊来的王师傅……”陈远说。
“冬季葡萄的计划产值是多少?”
“2亿。”
周文吸了口气……
2亿。
如果是其他人说着话,周文肯定觉得是在吹牛皮。但陈远说出这话,周文并没有惊讶,反而觉得……很正常。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陈远又说。
“做高产,还是高价?”周文说。
“高产。但是卖相,也不能太差了。”陈远道。
卖相差的葡萄,可卖不上价钱。
周文笑了笑,拿出香烟,抽出一根递给陈远:“你戒烟了啊……”说着,就要收回去,陈远一把拿过香烟,指了指周文前面的抽屉……
副驾驶位的抽屉,里面拿出一盒过滤烟嘴。
小鸟牌的过滤烟嘴……
这是宝宝给陈远买的,减少尼古丁的摄入,但香烟的味道,不怎么变化。
之前陈远戒烟,一直在用这个。他的每部车上,也有都有过滤烟嘴。属于一次性的玩意,一个烟嘴可以抽几根香烟……
陈远拿了一个。周文也拿了一个……
“嘿,还不错啊。”周文说。
“拿一盒去用用。”
“行啊……”周文笑呵呵的拿了一盒。
葡萄园里一阶段的工作,今天过后就忙完了。后面是一些简单的,修修剪剪的活儿。
王师傅,杜学明,刘恒等人骑着踏板车,也在葡萄园的各处转悠。
检查葡萄园的工作,各处采集土壤的样本。也观察各处的葡萄树……
杜学明和刘恒他们对陈远和王师傅提出的亩产万斤计划,感到不可思议。冬葡萄,产量本来就低的。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过青木农场的葡萄园,即便王师傅和他们讲解果,这些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两季葡萄不新鲜了,但是高产的两季葡萄,很少。
通常来说,两季葡萄要严格控制产量。夏季葡萄亩产量3千斤左右,冬季葡萄的亩产量要在2千斤以下。这还是成年葡萄树的产量……合理的计划,以避免造成植株早衰和形成隔年挂果现象。
同时,需要有大棚支撑。不过亭洲这边,只要不出现反常季节,冬季的气候,似乎更适合葡萄生长。
亩产万斤,肯定会造成植株早衰。这些,王师傅和陈远说过。陈远也懂得……
可奈何冬季葡萄价格贵啊。即便不生产夏季葡萄,陈远也愿意有一季的冬季高产……
本来,陈远他们就已经放弃了明年的夏季葡萄。
杜学明他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也就是给出最好的高产葡萄方案。能不能高产,都要看品种本身。
不管技术多好,品种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