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耍膊辉敢馊チ耍土粼谡饫铮透飨叱そ涣髌鹄匆卜奖悖箍沓ā�
第5章 一朝转正气势足
何主任把一张转正申请表递给李卫东,李卫东就知道这事没跑了,一个总装车间的正副主任力挺,厂领导也不会过度的为难,而且他们把李卫东弄到车间本就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是上一世,李卫东肯定是激动的手脚发抖的,但是现在的他就不一样了,这点事情已经无法让他激动哪怕一会了。
虽然还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他打心里对汉东机械厂并没有太多的感情,注定是要离开的地方。
每日里看报纸就要寻找机会,一个能够闯出去的契机,然而这个契机并没有出现,发财的机会多的很,但是资本是个好东西,而他没有。
“谢谢师傅!”李卫东正式的接过申请表。
“这是你应得的,你这两个月在线上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虽然有些时候懒散些,但是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其他几个线长正找我闹呢,要把你要过去!”
“就是,何主任,李工可是分到咱们车间的,也不是分到一线的,凭啥一线长拦着呀?再说了咱们李工可是高材生,放在一线那也是浪费人才,就应该让工艺的那帮人过来学习一下,看看什么是能力!”
“就是,就是!”
其他几个线长也跟着起哄,一线长一看情况不好,就想要溜,但是门就那么大,人就这么几个,大家正看着他呢。
“大虎,你想往哪儿跑,站住!”
李大虎被堵住了,赶紧找借口。
“行了,别闹了,卫东转正后肯定是要进工艺去的,到时候你们想怎么找就怎么找,就不归咱们管了,大虎你把那些小工装多做几套,给其他几线分一下,现在厂子里的任务很重,咱们完成的多了,厂子效益好,咱们的奖金也就自然多了!”
何主任看着他们吵吵闹闹的,弄的办公室很闷热,抽着烟拍板定下,这也是让李卫东转正的一个主要原因,都想要李卫东过去,自然不好厚此薄彼。
大家都满意了,只有李大虎心里不怎么愉快,只是也不好表现的太自私,本来就是李卫东弄的,人家正主都不说话,他也没有反对的道理。
而且这一个多月,他们已经比其他几个线多完成了好几台,这奖金人均也多拿了几块钱,也该知足了。
填完表,交给何主任,何主任是李卫东实习期的师傅,是对李卫东实习期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和评定人,他同意才有车间领导的签字,然后再报到厂里去。
至于厂里同不同意,完全不用考虑,这种小事,如果车间主任还不能决定,那就存在管理混乱,也不利于车间主任树立权威,以后还怎么管理车间的这三百多号人。
李卫东刚进入一线,就迎来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自然是收到了消息,肯定也是一线长透漏的,保密工作做的极差。
国企就这样,一点风声的事情就能传的沸沸扬扬,有时候领导闲聊的一句话有可能就被传出去弄的满城风雨,关键是这情形你还分不清是领导故意试探一下下面的反应的,还是真开玩笑的。
应付的头都大了,满手夹的都是烟,两个耳朵上也是,一个车间三四十号人,这欢迎太热烈了,可以预见李卫东在工艺组的工作难度将会极大。
没让李卫东等的太久,申请书交上去三天后,劳资处就通知他填写正式的干部履历表,嗯,从小学开始填写,给他正式的记入档案了。
巧合的是,他遇到了李建中,也是来填写干部履历表的。
他前天才接到麻处长的通知,让他填写转正申请表,为此他还跑到厂领导王记那里亲自去道谢了一番,“感谢王伯伯的关照,以后一定好好工作!”等等。
为此他还很骄傲了一番,打心眼里认为他李建中肯定是这一批第一个转正的,李卫东本科生又有什么用,他能拿到技术处的职位,定然也能干的比他好。
“卫东,你来这儿啥事呀?在车间还好吧,好几次和处里的同事下车间到工艺组谈一些技术问题怎么没看到你?”
李卫东直翻白眼,上辈子他干了那么多年车间工艺,自然知道一般是有问题的时候才请技术的过来现场解决问题,一半是因为图纸有问题,或者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也有车间干错了,请技术过来看看能不能解决。
至于讨论问题,你一个新兵蛋子讨论个鬼。
“齐处长叫我过来有点事,你去工艺组讨论技术问题,我一个一线工人哪里有资格参与,倒是你混的不错,直接进技术了,以后可得好好照顾我们呀,说起来咱们也算是同年了!”
“那是肯定,怎么说咱们一起进厂的不是吗,我现在转正了,等过几天我给王记说一下,是不是把咱们大学生都给转正,转正后工资肯定要高不少。”
现在的孩子还真是单纯呀,几句话就要跟你掏心掏肺了。不过咱们是重生一族,大度,不和他计较。
李卫东离开,李建中走到齐处长的门口,敲了敲门,得到允许走了进去。
过了一会,脸色发黑的走了出来,李建中对于李卫东能够这么快转正很惊讶,也很气愤。
现在才知道,原来他这个转正还是借人家李卫东的风,劳资处收到车间送过来的申请表,自然要给厂领导汇报。
分管领导看到是李卫东,又看老何的事迹评定,自然就爽快的同意了,然后报到王记那里,这才停了下来,下午就收到了李建中的转正申请,就是傻子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是王记要借李卫东的东风给李建中转正呢!
李卫东专门问了一下,转正工资从这个月底26号开始算,下个月他就能发一整个月的转正工资了。
每月15号前发工资,发的是上月的26号到本月的25号,是不是很神奇,还没有开始工作呢工资已经发了,别问为什么,规定,如果不是请看一下你单位性质。
两条红塔山已经放到领导办公桌上了,何师傅那里还多送了两瓶汉中原浆,何师傅自然是百般推辞,说那是高主任的一番玩笑话,最后李卫东在何师傅家里与何师傅父子二人干掉了两瓶半,何师傅酒没收到还搭进去半瓶,两块一瓶的好酒,就这么糟蹋了。
汉东是个酒文化极其悠长的地方,而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酿酒技术极高,八九十年代更是汉东名酒畅行天下的时候,汉中原浆在今年还拿过世界大奖。
次日醒来的李卫东看着陌生的环境以为自己再次穿越了呢,只是阵阵恶臭传来让李卫东清醒的快了起来,何师傅的小儿子何雨生的臭脚丫子实在是太臭了。
第6章 近乡情更怯
转正后的李卫东,走进了正式的办公室,板房,木板的板,现在的钢板多贵呀,钢材那是硬通货,全国到处都缺少钢材。
靠门口的位置,地震时跑的快,就这板房不用地震,来个八级大风就得倒,幸亏外边有红砖厂房保护。
“李卫东,大家都认识了,以后你们一块工作,慢慢熟悉吧,我就不用一一介绍了,小李是大学本科生,是高材生,你们以后要多向他学习!”
工艺组长李少华,一句话就让大家对李卫东敌视起来,有时候矛盾就是这么建立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也许李少华就是让李卫东激励他们,但是这话就有些让大家觉得李卫东比他们强了。
李少华说完以后,就直接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在旁边的红砖墙内,结实的很,当然出门就能看到工艺组,他很放心工艺组在他手里翻不出浪花来。
国庆节,放假两天,没有黄金周,没有小长假,在全国人民每年只有59天的休息日,全国人民都在热火朝天的奋斗,五一两天,国庆两天,春节三天,所以请假是才是王道。
李卫东调休了两天假连同周日总共休了五天,李卫东不是本地人,可以休探亲家,但是工作不满一年是又不能休假,而且就算满一年,厂里这么忙也不可能放任你去休假。
调休那也得是领导同意才行,不然挑到同一天都走了,厂里还怎么干活,实际上是,过年都要放假的,其他的假就别想了。
坐上返乡的火车,李卫东拎着大包的东西,现在虽然有些东西对于票的需求没有那么强了,但是大城市的东西供应自然要比他们那供应充足不少,好东西也不少,成品衣服,鞋子等等都有不少。
两个多月的工资,在厂里也没有什么需要的,自然花的少,留下的多,虽然这些是他崛起的资本,一分都舍不得花,给父母兄弟姐妹的又不一样。
大姐李卫华现在已经出嫁,丈夫是父亲的徒弟,在上一世,作为泥瓦匠的姐夫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硬撑了两年,在奥运前夕走了。
留下了一儿一女,靠着不多抚恤金将将上完大学,女儿好嫁,儿子娶媳妇就难了,一直到三十岁,自己的生意起色了,才在自己这个娘舅的帮助下买了房子结了婚。
穿越前还和大姐通过话,看孙子和儿媳妇闹的不愉快,自己还劝了劝。现在这个小外甥才两岁,话都说的不利索,女儿得过年的时候才会出生吧,为此交了八百的罚款。
二弟李卫民还没有结婚,初中上完就结束了学业,随着父亲和姐夫在附近的村镇做活,每日里累的和孙子似的,李卫东倒是劝过,只是没有效果,前世的时候倒是娶了个媳妇还不错,只是和老娘弄不一块儿去,见天的吵架,生了个儿子放在老太太家里,她自己倒是和李卫民一块在工地上干活挣钱。
小妹李卫红,现在刚上高二,后年就高考了,成绩不上不下的,上辈子最终考进了本市的师专,毕业分配到县里的高中,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最后找了个同样是老师的丈夫,斯斯文文的日子倒也过的不错。
李卫东斜倚在座位上,眼睛看着窗外,心底里的记忆慢慢的流淌着,他觉得自己得争气了,上辈子虽然说过得也算可以,但是直到知天命之年才算过得不错,其余的日子里都是为了钱发愁。
他是懒散的人,但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个懒散的有钱人,至少不能为了钱发愁才是最低的标准。
不到四个小时的车程,走了四个半小时,一路上慢慢的晚点,到终点能晚上一天半天那都不是事,这个时候的火车就是这样,就算到了后世,也是在高铁出现后才慢慢的变的准时起来。
检票口出来,就看到李卫民在门口挥舞着遮阳帽(草帽),李卫东心里松了口气,就怕李卫民看不到他写的信,感谢这个时候的邮政速度。
显然是因为今年平信资费调整了才比较快的,今年年中的时候由原来的四分钱调整到现在的一毛钱,郑阳还为此抱怨了好久。
把行礼递给李卫民,掏出烟就自己点上了,吐出烟圈才感觉舒服起来。
“哥,你这都抽上大鸡了,这烟可不便宜,我们工头才抽大前门来!”
李卫东看了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拿起烟盒递给了兄弟。行礼没有放下,一手接过烟盒,一抖手就叼起一根烟,就着李卫东烟头点了起来,烟盒顺手就放进自己的兜里,看抽烟的样子就知道是老烟民了。
走出车站,李卫东跟着李卫民走到停自行车的地方交了五分钱,推出自行车。李卫东让李卫民拿着行礼坐在后面,自己蹬了起来。
从县城到李家庄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程,如果遇不到合适的车,靠着一双腿要走五六个小时,而这路,李卫东在四年前早已走的很熟,每周一个来回,大部分的时候是步行,有时候能遇到顺路的牛车,人家心善也会让他跟着走一程。
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大饼,一头挑着书本衣服咸菜,他得感谢那时候的高中是两年,他走了三年,不然还得多走一年。
一路上听着卫民说着家里的闲事,跟着父亲、姐夫在工地上的事情。
现在条件好了点,起新房子的自然就多了,李卫东的父亲李承文是远近有名的木匠,而且还能干些泥瓦匠的活,所以哪家起房子都喜欢让他去帮忙,以前的时候就是给点粮食什么的,现在大家都能吃饱了,家里也不需要粮食了,大部分都给些工钱。
李承文这样的手艺人,能给四五块钱一天,李卫民这样的一天也能给两块钱,姐夫高安邦算是半个木匠,一天也能给三块钱,只是这样的活也不多。
过了徐家湾就是李家庄了,整个汉东省一半属于平原,一半是丘陵山地,徐家湾就是在二者交界点上,丘山县算不得老县,建县历史不足百年,一直到李卫东穿越的时候丘山县都没有发展起来,依然属于汉东省垫底的县。
李家庄在个山坳里,庄子里好几百户,大部分姓李,少部分是几个外姓夹杂在里面,姐夫高安邦就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