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很多年内,两者虽然都以对方为竞争对象和假想敌,但也都比较克制,相安无事。
不过金融危机之后,李卫东手里的资金一下子富裕了很多,精卫投资的规模大了,而郑思京似乎也有意识的和IDG竞争。
所以也开始了有交集,甚至也会在某些项目进行竞争,精卫投资的体量较大,又因为拆分成三家子公司,施行包产到户的经营模式。
竞争的激励程度逐步加大,无论在体量上还是气势上,
精卫投资已经成为国内风投界的一哥。
不过前年,IDG投资集团突然宣布与科技部签署备忘录,承诺要在未来七年内,向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10亿美元的创业基金。
签约仪式后,甚至还得到了高层领导的接见,对人家的举措表示高度的赞赏和支持,这样就一下子就让IDG名气大震。
郑思京也想这么干,但是奈何李卫东不同意,跟风不是李卫东的风格,低调才是王道。
不过,现在蚍蜉资本要进入国内,为了宣传公司,要一炮而红,自然是要把事情搞大,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宣传声势。
虽然现在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但是二十亿美金的底子硬,中国风险投资论坛邀请蚍蜉资本参加理所当然。
当然大家也未尝没有想看一看,付晓敏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什么样的水平,是否能够掌握这支所谓的二十亿美金的投资管理公司。
所以现在大家处于观望状态,你吹的牛能不能兑现大家不知道,商业活动吹牛很正常,要把吹的牛实现了才算牛叉。
付晓敏也知道这次论坛的重要性,比上次开的风投和电商大会还重要,毕竟那次讲的都是虚的,这次论坛才是斗智斗勇。
李卫东对付晓敏的想法也很赞同,不过出发点不同,这个论坛还属于初创,参加论坛的人肯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什么样的人都能来,素质良莠不齐,能论出个什么东西来!
他看中的是参加论坛的人才,能挖几个算几个,就算当时挖不动,也得互相留下交流方式,平时没事就挥舞两下锄头,墙角早晚会松!
于是李卫东笑着点头说道:“不错,你这个想法很好,这是一个好机会,一定得参加,还得多准备名片!”
“能不能听到别人投资的想法和经验不好说,但认识人是一个好地方,论坛嘛大家吃吃喝喝,很容易交朋友,挖些人也比较容易!”
旁边的邹毅和付晓敏互相看了一眼,对李卫东这么具有针砭意义的话不好评价。
她们的位置不同,说话的角度自然不同,若是他们也站到李卫东这个位置,也可以胡说八道,别人还得说,真性情。
但是对李卫东说的挖人这事,她们不算陌生,这也是李卫东一以贯之的主题,只要开会,就一定会提出挖人这个话题。
挖人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李卫东的下属,每次听到李卫东这么提,就总感觉到自己的位置坐的不踏实,说不定哪天就被挖来的人给换下来。
“董事长高见,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的投资界精英参加,我们一定尽力的挥动锄头!”邹毅表情很认可地捧跟道。
“这就对了!”李卫东很高兴下属能有这个态度,必须要保证上下一致,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看李卫东没有要给大家讲两句的意思,邹毅示意李卫东到办公室,“董事长这边请!”
这是付晓敏的办公室,可能是为了符合中国的国情,专门做了两个台阶,让领导办公室的位置稍微高了一点,有种俯视员工的感觉。
整个办公室都是清一色的透明玻璃门窗,透明化办公据说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李卫东回头看了一眼,效果果然不错,即便只有二十几个员工,也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干什么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进入办公室,李卫东坐到沙发上,并对邹毅和付晓敏说道:“坐,都坐下,坐下谈!”
邹毅先坐下,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金发碧眼大长腿的欧美女性扭动着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套紫砂的茶具。
付晓敏帮着接过来,放到茶几上,并给李卫东倒一杯,说道:“董事长,也没什么准备,您尝尝这茶是否能入口?”
旁边的梅兰妮听到付晓敏的话,心里瞥了一下嘴,这还叫没什么准备,中午知道李卫东要来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怎么接待。
等要去接邹毅的时候才想起来,他们这里只有咖啡,没有茶,又让老京城人秦世军跑去买茶,为了稳妥起见,还嘱咐他多买几种。
买回来了,还要逐个泡上,尝过之后才选了一种,作为招待李卫东的使用。
心里想着,这话自然不好说出来,虽然要把功劳说给领导听,但是太特意就显得功利性太强,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梅兰妮也给邹毅和付晓敏倒上,心里又想,两位经常喝咖啡的人,现在要和李卫东一起品尝中国茶,这算不算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倒完茶之后,看到李卫东端起茶杯,梅兰妮故意停留了一下,想要听听李卫东看法。
李卫东说道:“茶不错,不过买茶的应该不懂行,明明是单芽的好茶,却掺了一叶一芽的茶!”
然后喝了一小口,说道:“还行,被坑的不惨,都是今年的,还都是刚刚采摘的明前茶!”
李卫东的点评让付晓敏一阵脸红,买茶的时候她还真嘱咐过,挑贵的买!
梅兰妮听完李卫东的分析,看着付晓敏的反应,就知道不错,心里倒是有点佩服!
“行了,茶的事一会再说,先说正经事!”李卫东不给他们兜圈子,直接说道。
梅兰妮知趣的离开,她现在虽然已经不是付晓敏的秘书,而是风控部的总监,但依然没有权力参与到这项工作,甚至还是被调查的对象。
她来倒茶,那也是因为付晓敏的秘书还没有到位,现在还是由她来充当,毕竟整个公司目前才二十来个人,很多事情也不可能分的那么清楚。
邹毅说道:“刚才我和姜总通过一次电话,邮件是通过雅虎的邮箱发送,也已经和雅虎的CEO沟通过,但不太理想!”
“雅虎那边以客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发件人的IP地址和有关的情况,姜总正在通过其他情况查询这事的线索!”
李卫东讥笑地说道:“客户隐私,雅虎什么时候重视客户隐私了?还真是六月的债还得快!”
邹毅和付晓敏不说话,他们从雅虎退出的时候和他们的CEO的确有些不愉快,但现在雅虎这边以客户隐私为由,多少有些讽刺!
互联网本就是个新鲜事物,很多法律并没有关注到这个层面,就算是在美国,也仅仅是有些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已。
在g国才有人提及到隐私的事,上个月,一家m过公司被指控其未经允许,倒卖用户的个人信息。
这时候给这个理由,还真是及时,李卫东心里也有些生气,这也太不把他这个前股东当回事。
“让他尽快查,有可能接触到这些信息的美国高管都要调查,还有蚍蜉资本总部这边也要自查一下!”
李卫东不再追究雅虎不配合的事,有气也要放在心里,不然显得多小气,做好的办法是要等合适的时候,趁他病要他命。
李卫东一直怀疑是内部人干的,尤其是那几个老外,老祖宗说的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尤其是蚍蜉资本美国此时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各种奖金福利也会相应的减少,这些人的收入也要跟着大幅的下降。
“是,蚍蜉资本港岛这边的人比较少,接触到这个消息的人也比较固定,我已经让人去查了,姜总已经让黄队长查这些人最近几天的行踪,一有结果就会跟您汇报!”
付晓敏也立马保证道:“我也仔细核查了一下,我们的电脑都是单独使用,基本上都是随身携带,泄漏的可能不大!”
“我对你们还是非常信任的,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我肯定是不会给钱的,所以要做好消息泄漏出去的准备!”李卫东摇头说道。
他还得表现出信任的态度,若是连邹毅和付晓敏都不能信任了,他的事业还怎么进行!
就算消息泄漏出去了,无非说明他是蚍蜉资本的唯一股东,是下一任的世界首富,而且这个消息又能隐藏多久呢!
邹毅松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我和姜总通电话的时候,已经告诉他清仓手里的那些股票,但是那些没有上市的交易起来还比较麻烦,另外还需要您的一分授权!”
这时付晓敏走到办公桌前,从保险柜里拿出一叠已经拟定好的授权书递给李卫东。
这些授权文件,但不是直接授权给姜宗涛的,而是给邹毅的授权书,然后邹毅会再给姜宗涛一份她的授权。
这样虽然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效率上的降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在李卫东和蚍蜉资本之间设置一道防火墙,最大程度保证李卫东的隐蔽。
李卫东看着几份文件说道:“把上市的股票转给东方基金管理公司吧,那些没有上市的继续留着吧,总得让他们干点活吧!”
第538章 百合
公司上市,禁售期一过,本应是风投资金最好的退场时机,只是李卫东知道这些公司将来的发展空间巨大,所以才保留下来。
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会让投资这些公司的投资经理失望,按照规定,有些奖金是在项目退出的时候才会兑现。
李卫东一直拖着不退出,他们的这部分奖金也就一直无法兑现,拿不到自己手里。
现在因为突发的泄密事件,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个好事,毕竟早一天拿到自己的手里,也可以早一日安心。
“好的,我马上就转告姜总,让他马上去做!”邹毅看了一眼手表,这个时间在旧金山应该是早上要上班的点了。
不过姜宗涛应该早去公司了,这事对他来说应该是个不小的冲击,在他的管理之下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里还有我们要和几家公司签订的战略投资协议,请您过目!”邹毅看李卫东签完字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摞文件,放到李卫东面前的桌子上。
“谈的怎么样了?”李卫东拿起一份粗略的看了一眼问道。
“已经正式谈过,也通过电话传真沟通了几次,双方都比较满意,总体上已经达成合作意向,若是没有其他问题,就可以签字了!!”
李卫东不要求控股,甚至还承诺原则上尊重这些大股东的意见,这样的合作伙伴哪里去找,他们能有意见就怪了。
所以谈的过程非常顺利,邹毅代表瑞博斯控股来京城拜访了几位大人物,一番沟通交流,基调就定下来了。
具体的细节问题慢慢谈,已经不影响大的战略框架协议签订。
“不错,这几个大项目的未来前景非常好,尤其是这个项目,天然气管道铺好之后妥妥的下金蛋的母鸡,就等着收钱吧!”
李卫东指着手头上的项目说道,邹毅抬眼看了一下文件,知道是那个把边疆的天然气引到东部沿海的项目。
这是国内目前最大一项投资项目,东西横跨十个省市,距离四五千公里,坐飞机都得好几个小时,仅一期投资的预算就要1200亿人民币,总投资更是近3000亿。
总投资3000亿,实际上投资远达不到这个规模,毕竟一期完成以后,每年也会产生巨大的营收,可以继续投资。
当然投资巨大,成功也斐然,建成后每年的运输天气数量高达120亿立方米,彻底解决几个沿海省份的用气问题。
这种基础性的项目测算的收益回报率不高,但是这个测算对国内的城镇化速度考虑的太保守了,尤其是没有考虑到“包邮地区”的发展速度。
十几年后这个在全国地图上巴掌大小的地方,却拥有这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五分之一的GDP,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百分之四十在这里。
这种发展速度,不是哪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测算出来的,就算是把格局打开,敞开了吹,也不敢这么吹!
虽然现在测算的汇报收益率只有12%,但是李卫东知道,这个项目成功后每年的收益会有多高,翻上一倍都不是问题。
股神巴菲特被吹嘘的如此牛掰,平均每年的收益率也不过只有百分之二十,还要为此耗尽心力,冒着巨大的风险。
而李卫东这次承诺,在这个项目上,一期的投资不低于两百亿,总投资不低于四百亿,而五六年之后项目完工。
他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找一个靠谱的会计事务所审计监督,每年至少能有百分之二十的收益率,一年的现金流就几十亿。
这才是躺着就把钱赚了,千万不要低估这些牛掰企业赚钱的能力,看着不显山不漏水,低调的如同微尘,但是钱多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