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首这段时间创业的日子,马军深知房地产市场的水很深,唯有现金流才是王道,背靠大山才有前途。
比如,当初他的合作伙伴张潘,他俩是同一天,同一时间见的李卫东,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卫东选择了和他马军合作。
而张潘几乎是和他同时创业,但时间过去了七八年,万弘地产已经在国内属于头部企业,在全国有几十个项目。
而张潘经营的地产公司,却只有七八个小楼盘,两者压根就不是一个数量级,若没有特殊情况,这两者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前段时间,他还在市里举办的房地产行业会议上碰面了,只不过马军坐在最前排,而张潘只能坐在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
会议结束后,与会的众人都纷纷地给他递名片,寻求以后的合作机会,张潘却只能是递名片的那波人。
会议之后,两人还找了一个小酒馆喝了两杯,两人喝了不少,也说了不少。
张潘一个劲的羡慕马军有这么好的运气,能够被李卫东看中,在那个年代,敢拿出几个亿投资做生意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而这个人还偏偏选中了马军,为什么就对他张潘爱答不理,张潘问他为什么,马军想了半天也答不出来。
其实到现在他也没有想出来,李卫东到底看中他什么,若说会做生意,懂得人情世故,张潘不比他差,甚至还要聪明一些。
这些虽然马军虽然没有想明白,但是他却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自己想要摆脱的关系,却是很多求之不得的!
在曾经有段时间,马军对李卫东的身家,尤其是国外的身家了解的还不深的时候,他甚至设想过多种办法,想要摆脱李卫东对公司的控制和影响!
甚至还天真的想要借助外力,结实了一些自认为在中国商界有影响力的人物,甚至想要引入外来资本稀释李卫东的股份。
马军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传统思维对他影响很深。
在他的潜在认知里,创始人就应该是说的算的,哪怕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我把公司发展起来,我说的还不算?
以前李卫东不管事,只是口头上说一说,指个方向,剩余的事情全是他来处理,这种感觉还是不错的。
但是随着公司越来越大,管理也越来越规范,李卫东派驻在公司的董事,手伸的也越来越长,对很多事情都会过问。
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流向的事情,甚至在有些时间比较紧迫的时候,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走流程,评估风险,在马军看来这些流程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行效率。
这个时候马军就矛盾了,一方面想成为李卫东,完全信任可以让他放手去做的人,比如陈谷一样;另一方面又希望李卫东什么都不要管。
所以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都在这个时候出来了,只是李卫东身上的事情发生的太快,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公司改革来了,企业现代化改革,马军的理解非常直接而且到位,所谓的改革就是把西方的那一套商业文化逻辑利用起来。
公司的执行层,战略层和权力层的分离,总经理或者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