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人们听到这话也纷纷不好意思起来,主动的散开了一些,彼此之间尽量保持一些距离。
陈江海看到这一幕,又走出来说道:“大家对我的感谢我收到了。不过我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们也是靠自己的劳动吃饭的。”
“你们为我工作,我付你们工资,天经地义。如果你们真要感谢我,那就把这个造福两座城市的工程做好,为家乡父老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比什么都强。”
陈江海越是这么说,那群工人就越是感动。
这才是真正帮助他们的人。
并没有因为这些恩惠,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更没有因为这些,就坦然接受他们的感谢。
反而是用最平常的心态对待,用他们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认为他们都是用自己劳动力换取的,这样的老板谁不喜欢呢?
而且这个时候也因为官方的宣传,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陈江海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拿出大量的资金来修建这条高速公路。
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加强两地之间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是更重要的却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解决当地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说白了他们这些人就是直接受益者。
而且等高速公路建成之后,还有一些相关的岗位会被设立出来,他们这些建设者也是有机会优先上岗的。
另外经过这次高速公路的建设,他们也算变成了熟练工,就算离开这边,也不必再为找工作发愁了。
毕竟这几年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在各地大搞建设,对于建筑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陈总,您真是个好人啊!我代表自己和全家人对您表示感谢。我给您鞠躬了!”
“多余的话不说了,我指定把工程干好,不辜负您的期望,也不辜负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期望!”
“陈总,虽然我是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酬,但这样的机会也不是谁都愿意给的。总之一句话,陈老板你就是我的大恩人,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
第2102章 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工人们各自说着对陈江海的感谢,一个个都发自肺腑。
陈江海话虽然是那么说,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陈江海值得他们的感谢。
收获这么一波感谢,陈江海自然也是相当开心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不过他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有这个意思就足够了,不需要那些虚的。
于是他的双手往下压了压,等大家都安静下来之后,这才对众人说道:
“好了,大家都回去干活吧,我就是来看看工地。大家有什么要求随时可以和自己的主管提。”
“他们会尽快的报到我这里。能满足大家的我会尽量满足。总而言之,我会做好大家的后勤保障,让大家可以轻装上阵,打好这一仗!”
大家听到这鼓舞人心的话又是一阵欢呼,同时对陈江海一片赞誉之声。
不过他们也清楚陈江海的要求,那就是让他们好好干活,把这条高速公路修好。
他们也在上面一些领导的口中听说过,高速公路如果能够尽快完工,能够为陈江海省不少的钱。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有人也曾担心如果工程提前结束,他们会少赚几个月的工资。
到时候来才知道,如果提前结束的话,他们也会分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关键的是,这个工程完工之后,他们也并不担心工作的问题了。
于是,大家都纷纷转身离开去各忙各的。
王建荣并没有跟大家一起转身离去。
而是来到陈江海身前直接跪了下来,嘭嘭嘭给陈江海磕了几个头。
因为在他看来,一句感谢还不足以表达对陈江海的感激之情。
只是这一幕,让陈江海非常的不解。
他微微蹙了蹙眉头,上前一把将对方拉起开口问道:“快点起来,你为什么要给我磕头呢?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和父母。你这样子,我承受不起啊!”
王建荣此刻已经是满脸的泪水,抬起头来看向陈江海,用颤抖的声音说:“陈总,您承受得起,因为您救了我母亲的性命,对我也是再造之恩。”
陈江海一脸的迷惑。
他当然知道,自己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一定会帮助到很多家庭。
却从来没有想过,竟然还能救别人母亲的命。
更没想过对人还能起到再造的恩惠。
他询问道:“救了你母亲的命?还有什么再造之恩,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一次不等王建荣说什么,陈江海身边的朱有信就立马给他解释起来。
“陈总,情况是这样的……”
朱有信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尤其是这一次陈江海给了他这么好的机会,他心存感激的同时也憋着一股劲儿要把这件事做好。
因此对于下面的人,他也花了一些心思进行了一番了解。
尤其是眼前这个王建荣,对于他的家庭情况,其实是非常清楚的。
这也是因为朱有信了解陈江海建设这条高速公路的初衷,于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相当关心这些下岗工人之中有特殊困难的家庭。
换做以前,他肯定是没有能力帮助他们的。
可是现在有了这种机会,他当然要尽可能的尽一份心意。
正因为如此,王建荣其实是得到了不少的照顾。
不过朱有信并没有因此居功,反倒是把这种照顾归功于陈江海自己。
现在既然陈江海主动问起王建荣的情况,所以他觉得由自己来讲最为合适。
王建荣听到朱有信主动站出来替他解释,也松了口气。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这种事自己说出来就不如别人说出来合适。
更何况是这位朱总工。
陈江海耐心的听完之后,也明白了王建荣为什么要给他磕头。
不得不说,这个大礼他也的确受得起。
不过有这次就足够了,他也不希望对方再来一次。
陈江海拍了拍对方肩膀说道:“小王是吧,事情我都知道了,不过和你老实说,我并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招聘能帮到你们这么多。”
“你放心,以后我会尽可能的多关心一下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不过你也替我转告所有人,千万不要再过来给我磕头什么的,我可实在是受不起。”
“还是之前那句话,你们好好干活,就是对我陈江海最大的感谢。”
“好了,你也回去吧,现在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你手头的工作也不要落下。”
“当然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咱们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劳逸结合,千万别太过劳累损坏了身体。”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我要去继续视察整条高速路了。不然你们的朱总工肯定不答应。”
王建荣尴尬的笑了笑,这才再次朝着陈江海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一步三回头的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目送王建荣回到自己的岗位上,陈江海转过头叫上朱有信坐车一起视察整条高速公路。
刚上车,朱有信就忍不住的感慨道:“陈总,您可谓是当时活菩萨了,这么多人出自真心的对你感谢。我要是哪天有这种待遇,死也瞑目了。”
陈江海颇有几分不认同的摇了摇头:“朱工,没必要做到这样,我这真不是故意要接受大家的感谢。”
“其实对我而言,能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帮到了别人固然会被大家感谢。但有时候不小心伤害到了别人的利益,也希望能够理解。”
朱有信想了一下,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
做人嘛,没必要想的太多。
只管做自己认为对的,问心无愧的事就成了。
现在的高速路还没有完全竣工,但主体都已经建好,剩下的活都是一些细节上的补充。
比如绿化和后期美化之类的。
对于这条高速公路,陈江海制定的是绝对的高标准。
按照他的说法,要保证三十年不落后。
所以就条件而言,真的是相当不错。
如果不仔细说明,真的很难想象是私人企业在内陆地区投资兴建的高速公路。
实际上,现在的路面情况已经相当不错,跑起来很是舒服。
路上没有其他车辆,陈江海打开车窗,吹着有些潮湿的风,心情也很畅快。
不得不说,这种在宽阔的高速路上兜风的感觉很爽。
第2103章 一处人间仙境的地方!
朱有信看到陈江海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原本有些绷紧的心也微微放松一些。
开了一阵之后,他忍不住在一旁说道:“陈总你想看哪里的施工情况,直接让司机停下来就可以。”
陈江海点了点头,指了指窗外说道:“没问题,开的慢一点,我看着这风景还不错。”
四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高速公路经过的两侧人烟稀少,入眼处都是青山绿水,绿油油的一片,风景极好。
当然,陈江海来的目的可不是欣赏什么风景,主要是看一看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进度以及质量。
所以他还是接受了朱有信的建议,半路上停了几次车,亲自下去看了看。
虽然陈江海对这些工程上的事不算太懂,可工程的质量好坏,他还是有一些分辨能力的。
朱有信也在一旁适时地给他讲解工程的要点,以及后续的绿化工程细节。
一路看过来,陈江海都很满意。
看得出来,朱有信是用了心的。
再加上他本身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经验,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实际上,这次邀请陈江海过来,朱有信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要跟陈江海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看得出来,像陈江海这样热心公益,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国际知名企业家,绝不仅仅是投资这么一个工程。
这次在他这里留下好印象,以后有机会的时候,肯定会最先想到自己。
作为一个设计者,不就是希望能够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吗?
朱有信这次也算是食髓知味,自然是要努力抓住机会,以求后续更多合作的。
毫无疑问,在朱有信认识的人之中,恐怕也只有陈江海才能给予他真正展示自己,实践人生价值的舞台。
陈江海看了一阵之后,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对朱有信说道:“朱工,高速的工程质量没问题,很多地方,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你这些处理既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又非常人性化。我相信,等这条高速公路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之后,一定是国内最好的高速之一,成为一根标杆都是有可能的。”
这倒不是陈江海故意夸赞朱有信,而是他的心里话。
他做事的标准向来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朱有信修建的这条高速,无论从质量还是各种设计上来说,都是国内顶级水平。
陈江海对这条高速很有信心,也很满意。
朱有信听到陈江海这么说,心里也暗暗的松了口气。
陈江海这么信任地将这么大的工程交给他,如果他让陈江海不满意的话,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到时候连他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
现在看来,他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陈江海对他是相当满意的。
朱有信认真的对陈江海说道:“陈总,其他我不敢说,但这条高速我绝对保证可以正常运行三十年。”
“除了正常的使用维护以及小修小补之外,在这个过程之中,应该不会有大的损坏。”
陈江海不由得笑了,忍不住打去了一下:“听这意思,你是因为知道我只有三十年的运营权,所以就保三十年吗?”
陈江海这当然不是在问责,只是一句玩笑话。
朱有信自然也听出来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可真是巧合啊!这条路设计的时候就是保证运行三十年不出大问题,陈总正好运营权也是三十年。”
“不过,三十年之后也未必就不能再继续用,只是我只敢保证三十年。”
“就如同秋海集团的电器一样,正常使用的话,贵公司生产的电器可能五年十年都不会坏,但说明书上却只质保三年。”
听他这么一说,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现实中就是这样的情况。
任何东西,只能在有保证的范围内给承诺。
超出这个范围,就有很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贸然给别人保证,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既然高速的质量没什么问题,而且也大致知晓了后续工程的进度,陈江海也打算回去了。
这条路的情况他心中已经有了底。
而且,总体来说,这次考察的结果令他相当满意。
在折返回去的途中,陈江海依旧将注意力放在窗外,欣赏着两边的美景。
别说,在自己投资修建的高速上行走,心情还真不一样。
两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