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连锁店的数量翻一番都没问题。
  而且如果没有陈江海的指点,让他独自一人来经营海底捞的话,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别的不说,早在牛肉中毒事件的时候,估计就要被对手给整垮了。


第866章 他说的,你信吗?
  “江海,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清楚,这话你以后可不要再说了。”
  尚远明十分坦然说道。
  听到尚远明这样说了,陈江海笑了笑,话锋一转跟着问道:
  “姐夫,你今天打电话给我,不会就是为了这件事吧?”
  尚远明哈哈一笑:“江海,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我今天找你的确还有另外一件事。”
  陈江海没有说话,静静的等着尚远明的下文。
  尚远明今天来找陈江海,是为了一个合作。
  这段时间,海底捞的连锁分店已经开到了震州。
  在那里,尚远明遇到了个同行,是个做快餐生意的老板。
  老板名字叫做乔明,当初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家麦当劳,生意十分红火。
  他心念一动,就创办了一家中式的红高粱快餐店。
  口号喊的也是十分响亮,哪里有麦当劳,哪里有就红高粱。
  对于乔明这个人,陈江海还是有点印象的。
  在这个年代,只要敢想敢做,而且能够坚持下去就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说起来,红高粱、华容鸡和华莱士,这三个品牌确实撼动了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华夏的地位。
  可惜的是,三家企业最后全部失败,留下来的还是肯德基和麦当劳。
  原因也很简单,这三家企业的创始人,根本就没有能力掌控这么大的公司。
  一开始的时候规模较小,还可以用传统的办法进行管理。
  可是随着不断的发展,而且吃到时代的红利,每一家都得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根本就没有给这些创始人慢慢学习,积累经验的机会。
  企业的体量在短时间之内就达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程度。
  这个时候,往往是非常考验企业掌控者能力。
  一个错误的决策就会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以至于葬送整个公司。
  连纠错的可能都没有。
  因为当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见陈江海一直没有说话,尚远明忍不住问道:“江海,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他想怎么合作呢?”陈江海问道。
  尚远明赶紧把合作方式告诉了陈江海。
  三百万入股红高粱,占股百分之二十。
  听到这个数字,陈江海倒是觉得乔明这价格还算合适。
  但不是说价格合理,就能去投资的。
  因为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后世乔明扩张步伐太大,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各地的分店都纷纷倒闭了,公司总负债高达三千多万元。
  随后,乔明这个人就直接消失了。
  要是跟他合作的话,估计用不到两三年,这投进去的钱就要打水漂了。
  等到了两千年的时候,乔明不知道从哪里再次出现,继续创业做生意。
  但是走了歪路,非法集资了三千多万,被判了四年。
  跟这样的人合作,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
  陈江海从尚远明的语气中看得出来,他还是十分心动的。
  要怪只能怪乔明的口号喊的太响了。
  他在媒体面前夸下海口,千禧年的时候,要在全世界开连锁店两万家。
  百分之七十在国内,百分之三十在国外。
  这种高调的行为,引起了国内外近百家媒体的争相报道。
  同时,米国三大有线电视,都对他进行了采访。
  想必尚远明是是知道了这件事,才会这么信任乔明。
  估计没有陈江海的话,说不定他现在已经跟乔明签合同了。
  陈江海既然知道了,自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
  海底捞要是跟红高粱合作的话,到时候肯定也会被牵连在内。
  尚远明之前栽过一次,是栽在人上面的。
  没想到他这次还不吸取教训,太过于相信这个乔明了。
  幸好的是,尚远明还知道来问一下陈江海的意见。
  不然的话,肯定是要酿成大错的。
  陈江海知道,如果直接让尚远明拒绝这个合作,恐怕他心里多少有点不乐意。
  “姐夫,我听说他在电视上夸口,两千年的时候要在全世界开两万家连锁店?”
  想了想,陈江海冷不丁地问道。
  听到这个,尚远明十分的激动。
  他认为陈江海既然知道这件事,说明他也在关注这个乔明。
  尚远明不知道的是,陈江海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是当初有人拿红高粱当反面教材。
  尚远明连忙回答道:“没错,他就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乔总这个人,敢想敢干,雷厉风行,是个人物。”
  看得出来,尚远明对乔明这个人,十分的佩服。
  陈江海微微一笑,随后问了一个让尚远明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
  “姐夫,那你相信他说的这些话吗?”
  尚远明半天没有说话。
  他知道陈江海这样问,明显是不相信乔明的话。
  “江海,你认为他说的是假的?”尚远明犹豫道。
  陈江海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姐夫,你手底下的海底捞也是连锁店,一年下来能开几个分店?”
  听到这个问题,尚远明一下就没有声音了。
  海底捞一年才开了三四十家连锁店,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五年要开两万家连锁店,时间上实在是太紧了。
  更为重要的是,尚远明知道开一家连锁分店,实际上有多麻烦。
  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有很多。
  因为任何一家连锁店出现纰漏,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食品行业,所以不能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如果乔明要在五年之间开两万家连锁店,那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按照正常的速度来讲,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见尚远明没有说话,陈江海继续问道:“姐夫,我没有记错的话,乔明采用的是直营店模式,而不是加盟模式,对吗?”
  直营店模式对于资金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资金出现问题,那对整个公司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听到这里,尚远明已经知道陈江海要说什么。
  很显然,陈江海完全不相信乔明,能把红高粱的规模做那么大。
  关于陈江海刚才说的那些关键点,尚远明觉得很有道理。
  他之前就是想的太少了,根本没有注意到这其中的危险。
  乔明要是没有足够把握,盲目扩大的话,最后结局肯定会很惨的。
  “行,江海我知道怎么做了,我现在就回去拒绝他。”
  经过陈江海的一番点拨,尚远明知道他之前的想法太单纯了。


第867章 这绝对是一个噩耗
  六月十八号,秋海在国外购买的超大型冰箱自动生产线,成功的运到了平山。
  陈江海亲自出面,看着机器一车一车被运到秋海的工厂。
  这条超大型的生产线,光是组装都要一个月的时间。
  金智江是充满感慨道:“陈总,这可真是一个大家伙啊!”
  这条生产线,生产的是无氟冰箱,可以说是现在最先进的冰箱了。
  关于秋海这么大的新闻,第二天就直接上了报纸。
  此时华夏的惠而浦分公司,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惠而浦现在正在跟秋海打官司,自然会收集关于秋海的消息。
  作为米国的老牌电器企业,惠而浦早早的就进入了华夏的市场。
  惠而浦在冰箱、彩电、洗衣机和微波炉四大领域,找到了华夏当时最好的四家企业。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惠而浦完成了对这四家企业的并购。
  按照这样的进程,接下来就该轮到惠而浦在华夏表演了。
  然而惠而浦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一个秋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秋海把惠而浦在华夏的市场,抢占的差不多了。
  当然,这也不单单是秋海的问题,只能怪惠而浦太瞧不起华夏的市场了。
  他觉得华夏不过是个发展中国家,现在的消费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没有足够高的消费能力。
  在这种观念下,惠而浦投放的产品,全都是已经被淘汰的型号了。
  同时,惠而浦全部接管了并购四家企业的管理权。
  高傲的惠而浦,根本没有考虑到华夏的实际情况,继续生产老式产品。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是竞争不过秋海的。
  后来,惠而浦发现秋海抢生意居然抢到了自己的大本营。
  两家企业会起冲突,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惠而浦分公司的负责人叫吉恩,他来华夏已经有两年时间了。
  在看到秋海花费巨资购买了一条无氟冰箱的产线后,吉恩对此嗤之以鼻。
  吉恩固执的认为,现在华夏的冰箱市场,还不是高级冰箱的天下,在米国那边已经被淘汰的版本就已经足够了。
  秋海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亏钱。
  不得不说,惠而浦的这些人,傲慢已经刻到骨子里面去了。
  他们来华夏这么久,却完全无视了华夏的飞速发展。
  邵敏看到这个消息后,过来请示吉恩。
  “老板,秋海现在购买了这么一条产线,我们是不是要做相应的准备?”
  邵敏是雪花原本的负责人,现在被惠而浦收购后,她的权利已经被架空了。
  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邵敏这才来找吉恩。
  吉恩冷笑一声,满是不屑地说道:“准备?你的是意思,难道让我也去申请一条产线吗?”
  邵敏当然听出了杰恩的意思,而且也知道这位老总究竟有多么傲慢,但是出于职业素养,她还是点了点头,据理力争道:
  “没错,我觉得秋海开了这个头,接下来的冰箱肯定是要进入无氟时代了。”
  吉恩却是摇头,带着几分不屑地说道:“你实在是太高估华夏的市场了,它现在还远远没有走到这一步。”
  看着吉恩的那副目中无人嘴脸,邵敏真的是一句话都不想跟他说。
  出于对工作的负责,邵敏深吸了一口气,压住了心里的怒火,耐心地劝说了一句:“老板,这件事我觉得你还是请示一下总公司。”
  听到邵敏这样讲,吉恩立马激动地站了起来,扬手喝道:“邵,请记住你的工作,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邵敏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然后默默转身离开。
  现在的雪花,已经没有她说话的份了。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邵敏神情间有些落寞,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继续留在这里,还是离开?
  邵敏一时之间陷入进退两难的抉择之中。
  她就这样呆呆地坐了一会,随后目光不经意的落在了桌上展开的报纸上。
  只见许多的车辆,正全部开进一个大工厂里面。
  工厂上方写着两个金光璀璨的大字——秋海。
  看到这里,邵敏只觉得眼睛一亮。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地!
  要不要去秋海试一下?
  现在的秋海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而且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健,绝对算是华夏本土企业之中的翘楚。
  最重要的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这家企业的未来绝对是光明的。
  而且邵敏知道秋海的待遇标准,那也是高的离奇。
  去了秋海,还真没人想离开了。
  想到这个,邵敏决定抽空去试一试。
  惠而浦掌控的雪花,没有任何的进步,邵敏不想跟它一起进坟墓。
  惠而浦的人出于傲慢的态度,不重视秋海的这条新生产线,进入华夏市场的其他企业却一点也不敢小觑。
  尤其是海尔、西门子等公司,都有点慌了。
  秋海冰箱自从上市后,便一直在抢占他们的市场份额,这种趋势甚至可以说是愈演愈烈。
  之前秋海冰箱的产量跟不上,这抢占速度也就没那么快,他们还能稳住。
  现在增添这么一大条生产线,意图也十分的明显。
  海尔这些企业,要是不提前做准备的话,迟早会被秋海给挤到角落里。
  李天钢现在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怎么也想不到,秋海会一下花这么多钱,买了这么一条超级生产线回来。
  自从陈江海喊出振兴民族工业这个口号后,西子门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国内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结,在这个口号的驱使之下,不少人都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国货身上。
  尤其是秋海制造的产品,或许在某一方面不如他们这些合资企业,可就整体而言,差距却非常之小。
  再加上秋海堪称夸张的售后服务,这点差距也都被完全忽略掉了。
  这种情况之下,西子门在冰箱上的业绩,也是越来越差。
  秋海冰箱要是再扩大生产的话,那西子门的冰箱,处境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