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第7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天和快速的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然后把舞台交给了陈江海。
  今天的这个聚会,陈江海就是绝对的主角,舞台自然是要交给他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华夏最年轻的商业教父给我们讲一下,一个企业到底要如何发展。”
  许天和大声的说道。
  众人听到后立马开始鼓掌,他们十分期待陈江海接下来说的话。


第1435章 没有答案,只有我的看法
  陈江海也没有客气,起身大步走了上去。
  既然答应了他们来参加这个聚会,陈江海肯定不会藏私。
  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关于企业发展和经营的一些经验。
  这些东西,陈江海巴不得能跟华夏的这些企业家一起好好的交流一下。
  不管怎么说,能够让华夏这些企业快速的崛起,对于陈江海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别看秋海现在发展的这么快,可陈江海知道,现在潜力最大的还是海外市场。
  至于华夏内部的市场,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饱和期。
  想要让秋海在国内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国内的市场就必须要得到比较深入的改善。
  改善国内的市场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善国内的经济环境。
  而改善经济环境最好的办法,那就是让更多的企业发展起来。
  只有企业发展起来,员工的福利才可能跟上。
  工人们的收入多了,才会有更强的消费力。
  他们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能够卖得出去。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结果。
  陈江海对于自己明年的行程,也是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秋海这边的事,其实已经不用陈江海多关心了。
  尤其是集团部门划分以后,任何工作都有相对应的人负责。
  陈江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多出去走走。
  走出去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看能不能为改善华夏的经济环境,做出一点贡献。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想要改善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光靠陈江海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
  正所谓独木难支!
  陈江海需要伙伴,需要合作者,才能结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这个伟大而光荣的目标。
  整个西江省,因为秋海的存在,整体经济环境都好了不少。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如果华夏大地上能多几个像秋海的企业,那对于改善国内的环境,有着莫大的作用。
  陈江海站上舞台准备发言,众人的表情都变得认真起来,纷纷竖起了耳朵。
  今天这个聚会,说白了就是专门为了陈江海举办的。
  他们这些人也都是奔着陈江海而来。
  现在正主上台了,自然要打起精神,聆听教诲。
  在不少人眼中,陈江海就是他们的商业教父。
  他的话就是致富经,就是成功的捷径。
  要是错过了什么,到时候还不得后悔死。
  陈江海环视了一周,随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刚才许总说我是华夏最年轻的商业教父,这我可不敢当。”陈江海上来表现得十分谦虚。
  对于陈江海的谦虚,众人都十分的佩服,甚至纷纷鼓起掌来。
  “对于大家而言,我只是个取得成功的先行者罢了。”陈江海笑着说道。
  众人也没有想到,陈江海会在这种场合突然跟大家开这么一个玩笑。
  不得不说,陈江海的话语,直接就让现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都轻松了不少。
  稍等片刻,陈江海才又继续开口说道:
  “今天是一个交流会,我们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像我们这种人,在这条路上走的越久就会越孤单。”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在这条路上的对手会越来越越少,就会越来越寂寞。”
  “幸运的是,在场的各位都是同行,我们有机会能够在这里互相交流一些经验。”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在场的人都十分的开心。
  能被陈江海称为同行,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一种认可,或者说抬举。
  以他们的企业规模来说,根本无法跟秋海相比。
  就像陈江海说的,这条路上能够跟他一起走的人,的确是不多了。
  长宏,海信,海尔等,这些才是陈江海的对手。
  或者说,勉强算是对手。
  毕竟即便是这些企业,也没有任何一个成为世界五百强。
  而且在家电行业这个领域,也被秋海死死地压住一头。
  现在,曾经风光无限的长宏已经掉队了。
  能说是陈江海同行的,也已经没几个了。
  “现在国内有不少声音说,我们秋海把好的机会都拿完了。对于这种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机会,是永远存在的。每过五年,每过十年,肯定会有伟大而杰出的公司涌现出来。”
  “你不能把企业发展大,并不代表别人不可以,也并不代表别人把你的机会抢走了。”
  “说不定在座的各位,十年甚至是五年后,你们手里的企业,就会达到秋海这个规模呢?
  陈江海的这一番话,让在场不少人胸口剧烈的起伏着,呼吸都加重了不少。
  这一刻没有交流的声音,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陈江海,目光之中充满了憧憬之色。
  如果真的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做梦都能笑醒。
  关键是这话是陈江海说出来的,他一手缔造了秋海。
  而且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之内就达到了如此高度。
  这就证明了他刚才所说的并不是什么玩笑话。
  而是真的有可能实现的。
  “想要把一个企业做好做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搞清楚,你为什么要办这么一个企业?”
  “只有弄清楚了这一点,才能带着企业更好的走下去。”
  “第二个,就是凭什么你能把企业做大?”
  “有人说,我有这个资源,我有那个资源,所以我能把企业办好。”
  “其实,想把企业办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有人。”
  “这就好比娶一个女孩子,你跟她讲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是比别人更爱你,这都是空话,根本毫无意义。”
  “做企业,不是说你想做好就可以的。要问为什么我可以,为什么我能。”
  “为什么很多有经验的,有钱的,有资源的,最后输给了没有钱,没有资源,没有经验的?这个大家需要认真思考一下。”
  “至于你们问我答案的话,抱歉,我今天也没有答案。我能告诉你们的,只有我的看法。”
  陈江海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起来。


第1436章 分享一个小故事
  他们现在都在皱着眉头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为什么会办现在的企业?
  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梦想。
  当然,赚钱是绝大部分。
  而且,绝大多数人的心中,都认为只有能赚钱的企业才是好企业,才算是成功。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今天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要怎么才能够做大做强。”
  “其实在我看来,咱们传承的文化理念使得诞生非常大的企业,是很难的一件事。”
  听了这话,众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茫然之色。
  陈江海跟着说道:“因为我们的文化,太过于温和了。现在的国家环境,对于企业来说,那是比较严峻的。”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就会被淘汰。破产只是时间的问题。除非你能够想办法做出变革。否则没有第二条出路。”
  “华夏什么思想最出名?道家!”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思想。”
  陈江海的这一番话,不少人觉得很有道理。
  一个国家的文化,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华夏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国家,可是企业管理,掺杂了太多的人情并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陈江海的这个观点,众人都十分的好奇。
  这种观点,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
  听起来有点不靠谱,可是如果仔细一想,好像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华夏的民营企业,骨子里而言,大部分还是家族企业。
  这对于前期需要发展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创业初期,大家齐心协力,能够将企业快速的发展起来。
  可这对于一个企业后期的发展,并不是什么好事。
  家族企业中的人情味,绝对要比一般企业更重。
  同时,管理是很让人头疼的一点。
  一旦要讲情面,肯定就要破坏原则,难以做到一视同仁。
  不患寡而患不均。
  很多事情就会被无限的放大,最后出现大问题。
  陈江海的这一番话,让所有人都蹙起眉头思索了起来。
  一个企业,到底要有什么样的文化比较好?
  对于这个,陈江海并没有多说什么。
  企业的文化,要靠自己去摸索的。
  光学人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是不合理的。
  陈江海等待片刻,等大家稍微消化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企业为什么要做大做强?是不是做大做强的企业就是好企业了?”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不赞同的。”
  “我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做好了,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企业就是要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幸福,让股东们觉得放心,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
  “其实,企业做大有大的难处,做小有小的痛苦。”
  “做公司跟养儿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是多生几个儿子就会发财。”
  “一个坏的儿子,会把你两个好儿子给带坏的。”
  “我希望大家在想着把企业做大的时候,一定要把企业的管理做好。”
  “你选择了做企业,你就不能后悔。”
  “你需要不断的做好客户员工和股东的工作,让他们各司其职。只有这样子,大家同心协力,这个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相信肯定有人要问,怎么做好一个企业的管理呢?”
  “其实我觉得管理一个企业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文化,制度是用来去补充,弥补文化的。”
  陈江海后面的这段话,跟前面相呼应了。
  众人听了也是频频点头,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许天和是听的最认真的,因为他有足够大的野心。
  他想把自己的企业做的更大,想从陈江海这里取经。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大家一直认为米国的强盛,是因为米国有很好的制度。”
  “但是在我看来,米国的强势最主要的并非其制度,而是离不开他的基督教文化。”
  “它是有文化,有宗教信仰的。现如今的华夏,还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文化体制。”
  “或者说,现在的华夏,并没有重视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而是去国外东拼一些,西凑一些,当做自己的东西来用。”
  “拿一些国外的法律制度来解决我们本国的问题,这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九十年代的华夏,很多人觉得国外的月亮要比国内的圆。
  说到底,现在的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信心还不足。
  只能说现在的华夏,确实落后于很多国家。
  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再加上华夏的国情很复杂,现在的企业根本没有什么先例可循。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国外的企业。
  这种情况下,外来的制度并不一定适合华夏的企业。
  华夏企业想要发展,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摒弃自己不需要的。
  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企业快速的发展起来。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法治和文化不断完善后,我们企业家就能更好的去管理和完善这个企业。”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给大家一起来听一下。岛国的丰田是如何打败米国汽车的?”
  说到这里陈江还故意停顿了一下,等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彻底被吸引起来之后,才又继续说道:
  “说起汽车发展史,米国发展的历史肯定要比岛国久。可是岛国丰田,最后却成为了赢家。”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战略重要,有的说设计重要。”
  “但是我这里有个小故事,想跟大家分享。有一天米国某个城市下了大雨,有位司机开了一辆车停在路边,因为刮雨器坏掉了。”
  “这个时候雨中来了一个老人,帮着司机把刮雨器修好了。司机便十分感激,问老人是谁。”
  “那个老人回答道,我是丰田公司的汽车工人,我看到我公司的产品受到伤害,我有责任把这个修好。”
  “如果一个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