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第8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江海摇了摇头,声音变的有些冷:“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这件事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听到陈江海的回答,王石头忍不住说道:“陈总,你知道祝王彦的女儿在狱中自杀,儿子远逃国外,妻子及大部分的亲戚均被收监,是名副其实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
  “难道你都不愿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吗?”
  前世正是因为这样的事,对祝王彦的同情和声援,成为了一股很耐人寻味的势力。
  就在今年年初的大会上,十多位企业界和学界的代表与委员,联名为祝王彦求情,呼吁枪下留人。
  一个听上去很能打动人的说法,是一个为民族工业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国企领导,一年收入竟不如歌星登台唱一首歌。
  看到王石头这激动的样子,陈江海淡淡说道:“王总,道不同不相为谋,请不必多说了。”
  对于陈江海来说,这件事本来就跟他没有多大的关系。
  既然祝王彦做错了事,自然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眼前的王石头为其奔走,并非出于道义,而是怀揣着私心。
  因为这王某人本身也不算什么好鸟。


第1709章 这是为什么呢?
  王石头根本就不知道陈江海对于他的看法,只觉得这位陈总太过铁石心肠。
  他脸色微微涨红说道:“陈总,你难道就没点人情味吗?”
  听到王石头这样说,陈江海冷冷的看了他一眼:“王总,你可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陈江海的一番话,就如同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王石头的头上。
  他脸色顿时一阵青,一阵白,显然陈江海根本不是他能得罪得起的。
  眼下的情况,让他进退两难。
  陈江海也不着急,他想看看王石头,到底会做什么选择。
  是选择道歉?
  还是要硬钢到底?
  过了半天,王石头这才开口说话,声音也变得缓和了许多:“陈总,难道你不觉得祝王彦他的结果,有点不人道吗?”
  陈江海干脆地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法律才是准绳。”
  这一句话,彻底让王石头的心彻底的凉了。
  陈江海对于这件事情都态度,十分的明显而且坚决。
  看来他今天来找陈江海的决定,是十分错误的。
  “陈总,谁也不敢说,自己做的百分百全对吧?”
  王石头说这话,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了。
  听到王石头这样说,陈江海脸色一下就阴沉下来,毫不客气的说道:“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不需要贪污,也不会做违法的事,所以不劳你操心了。”
  “陈总,你……”
  王石头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陈江海打断了。
  陈江海好继续说道:“本来我是不想跟你争论的,但你依然喋喋不休,我不得不再说几句。”
  “祝王彦是因为贪污进去的,媒体和你们对他百般同情,可是又凭什么同情他呢?”
  “要不是国家不准民营企业做烟草,能有他祝王彦的成就!”
  “企业做得好,功劳就是自己的?凭什么!国家难道没有给他丰厚的待遇和荣誉了吗?”
  陈江海掷地有声的一席话,说的王石头直接哑火了。
  王石头没有想到,陈江海居然能够看到这一层。
  现在华夏国内大部分人,对于这件事情,都是比较同情祝王彦的,而且愿意为他发声甚至奔走。
  可是在陈江海这里,他觉得同情祝王彦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而且既然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
  最后,王石头知道事不可为,只好灰溜溜的走开了。
  看着离开的王石头,陈江海忍不住摇了摇头:“真是自以为是。”
  ……
  十九号,两会正式召开了。
  这一天,所有的电视台播的基本上都是相关内容。
  陈江海看了之后,就记住了一句话。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段话表达出来的决心和气势,让陈江海心里震撼不已,佩服不已。
  从这句话当中,陈江海就能感受到,国内改革推向深入的艰巨性。
  还有一点,那就是陈江海对说出这句话领导的佩服。
  陈江海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叫伟人。
  因为那些别人不敢做,做不好,做不了的事,他们都敢迎难而上,而且能做得好。
  华夏能够复兴,真的离不开这些人。
  就在当天,会上提出了国退民进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越来越惨淡。
  两会上,在财政部门的情况通报中,公布了一个让人绝望的现实。
  国有企业不得不通过财务报表作假的方式,来掩盖现实的窘境。
  财务部门对一百家重点国有企业,九七年到九八年的年度会计表进行了抽查。
  结果,百分之八十一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和虚列利润的情况。
  发言人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会这样。
  不过陈江海相信,所有人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会上提出了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实施的战略,就是坚决的国退民进。
  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就在五天后,华夏方面通过了一个决定。
  全球胶卷业的老大科达,将对华夏胶卷工业实行收购。
  这不是一家,两家企业的收购,而是整个行业收购。
  这个决议一出,可以说全国震惊。
  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有点荒诞不经。
  甚至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假消息。
  可是很快,这件事情就定了下来。
  对此很多人都觉得,国有比重下降,私营比重上升,会不会搞得变味了?
  这个问题,可能是最多人担心的一个问题。
  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可以说要闹翻天了。
  陈江海却清楚的知道,华夏的经济想要发展的话,势必要走出这一步。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不是国有企业能够适应了的了。
  只有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激发出国企的潜力。
  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岳宏盛第一时间找上了陈江海。
  “陈总,我听说柯达要收购华夏胶卷全行业?”
  对于这个消息,岳宏盛除了震惊,再没有其他感受。
  他实在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么一件事。
  要知道,秋海跟柯达的合作,早就已经在进行了。
  跟其他企业不同的是,秋海对于胶卷行业,没有任何的兴趣。
  按照陈江海的意思,秋海只负责镜头发展。
  至于胶卷的话,全部交给了柯达,秋海方面则是完全不插手。
  换来的,是秋海对于镜头的全面掌控力。
  对于这件事,岳宏盛一直以来,都有点无法理解。
  要知道眼下胶卷行业,绝对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
  而镜头行业,可以同不温不火来形容。
  这也是明摆着的事。
  胶卷是消耗品,一台相机可能只有一个镜头,却要耗费无数的胶卷。
  买相机可能是一锤子的买卖,可是一台相机却必须不断的消耗胶卷。
  陈江海丢掉高利益行业,选择一个没有什么前景的行业,这是为什么呢?
  直到现在,岳宏盛才知道为什么。
  柯达如果真把华夏胶卷全行业收购了的话,那秋海投资了胶卷,虽然能够获得一笔巨款,可是却等于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帮他们了。


第1710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
  此时岳宏盛不得不怀疑,陈江海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
  不然的话,真的没法解释,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陈总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出人意表的决定。
  其实岳宏盛的猜测,都是错误的。
  陈江海就是单纯的知道一点,胶卷这个行业,注定要被更加先进的数码技术所淘汰而已。
  所以把时间和金钱耗费在注定会被淘汰的行业上面,这不脑袋秀逗了吗?
  这两件事情,只能说阴差阳错,才会让岳宏盛出现了这样错误的判断。
  看着匆匆而来的岳宏盛,陈江海笑着说道:“你不是看新闻了吗?难道还怀疑这是假的?”
  “陈总,您是不是早就知道了?”岳宏盛双眼直直的看着陈江海,忍不住问道。
  听到岳宏盛这样说,再看他的表情,陈江海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纯属是误打误撞。”
  陈江海这倒说的是实话。
  关于柯达收购华夏胶卷全行业的计划,陈江海前世是真的不清楚。
  毕竟关注这个行业的人,真的不多。
  可是这并不妨碍陈江海知道一个信息,那就是胶卷行业是夕阳产业了,再去折腾,纯粹是死路一条。
  随着拍照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到来,还有内存卡的出现和发展,让胶卷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会逐步被数码技术取代。
  这个时候,谁再跑去这个行业投资,等于是白白往水里扔钱。
  陈江海话是这样说,岳宏盛却不愿意相信。
  要说纯属误打误撞的话,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要知道,陈江海跟柯达谈合作的时候,胶卷行业还是如日中天,大笔大笔的赚着利润。
  而且根本就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
  因为作为消耗品,随着相机进入千家万户,销量必然是越来越大的。
  在那个时候,几乎谁都清楚,只要进入到这个行业,那就意味着必然会赚取丰厚的利润。
  面对这种情况,陈江海竟然毫不犹豫的舍弃了!
  不仅如此,还花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到镜头行业。
  所以当时岳宏盛根本就无法理解陈江海的做法。
  也就是出于对陈江海的信任,他没有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地按照陈江海的要求在执行。
  但是在岳宏盛的心里,始终是觉得有些惋惜的。
  毕竟哪怕是直到此刻,胶卷业务还是大笔大笔的赚着利润,丝毫没有疲软的迹象。
  可是结合现在的事,岳宏盛觉得陈江海肯定是提前预知到了点什么。
  “陈总,你真是太厉害了。”
  岳宏盛越想就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叹道。
  听到岳宏盛这样说,再看他一脸认真的表情,陈江海也是有点无语。
  算了,不必解释了,随便岳宏盛他们怎么想吧!
  “出国考察的名单,还没有出来吗?”
  陈江海跟着换了个话题问道。
  岳宏盛赶紧回答道:“陈总,名单还在拟定当中,一出来我就给你送过来。”
  因为上次的事,岳宏盛受到了教训,对于科技人才,提高了重视。
  所以他在原本的名单上面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以至于现在尚未定下来。
  当然,这件事他也没必要再跟陈江海多说。
  毕竟这是属于他负责的工作。
  他要做的就是,拟定好最后的人员名单,然后交给陈江海过目拍板。
  陈江海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宏盛,还有什么事吗?”
  “陈总,关于大批量囤积芯片的计划,我已经在准备了。”岳宏盛汇报道。
  从上次陈江海的态度中,岳宏盛知道大老板是十分重视的。
  陈江海重视的事情,他自然是不敢耽搁的。
  而且他也明白了其中的危机,准备尽全力储备更多的芯片,以应对意外的发生。
  好在如今的秋海根本就不差钱,所以囤积芯片的计划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听到这个,陈江海满意的点了点头,表情严肃的嘱咐道:
  “记住,花多少钱不用在乎,我需要的是有足够的余量。一旦芯片受到限制,秋海也不会因为缺少芯片而造成产量下降。”
  “陈总,我知道怎么做了!”
  岳宏盛赶紧回答道,态度也更加坚决了。
  ……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三号,柯达总部正式宣布,以十亿美刀收购华夏胶卷全行业。
  这个消息一出,可以说是举国震惊。
  全行业收购,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国家对于这个行业,可能没有什么掌控权了。
  同时,国内的相关企业,都会因此收到很大的影响。
  毕竟,行业的老大换人了,而且还是外国人,这对下面的企业来说,未来就很难预料了。
  甚至有很多人觉得,这样做是对国家制度的一次挑战。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会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议论,而停止脚步。
  而且从上面的态度也能看出来,这件事情必将会成功,根本就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
  要说这件事情,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岛国的富士达。
  柯达这样做的话,意味着明目张胆的要在华夏市场上进行行业垄断。
  现在这个决定一出来,毋庸置疑的意味着富士达将从华夏市场出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