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海和外企即将开战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就在这个时候,国内开始爆发了下岗高潮。
国企的改革,总算是开始了。
经历了辉煌的国企,此时大部分都要跟华夏说拜拜了。
陈江海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知道国家要大放血了。
国企之所以被淘汰,最大的原因,自然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单单说一点,那就是国企非营业性的支出,实在是太高了。
何为非营业支出,自然是指给国企员工的那些福利。
这一部分的钱,可以占到国企总体管理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之多!
也就是说,国企跟民营企业相比的话,莫名其妙就多了百分之三十的支出。
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足以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
这样的企业,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发展创新,拥有相当的造血功能,要是不被淘汰的话,那就真的有鬼了。
历史上,华夏在今年发行了两千多亿的特种国债。
作用很简单,那就是给四大银行填补资金。
这样做了之后,勉强让四大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达到百分之八。
随后,华夏政府在明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了四大银行一点五万亿元的坏账。
其中大部分的坏账,就是国企留下来的。
要知道,即便是这么多钱,最后都没有把这些账填平。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当初的亏损到底有多严重了。
早已经到了积重难返,非改不可的地步。
从七八年开始,国企就一直在改革。
政府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试过各种各样的模式,可惜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各种各样的改革,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始终都无法改变国企状况。
国企的亏损,却是越来越严重。
很多过去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八十多。
去年的金融风暴,才让国家下定决心,国企必须要改革。
改革是要进行,可受罪的却是那些工人。
国企员工下岗后,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他们在国企待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已经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了。
第1776章 这个忙必须帮!
陈江海清楚的知道,国家有改革的决心,这是很好的。
只是这场改革,涉及到的地方和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这种情况下,国家和政府的监控力度就不够了。
在改革的过程中,某些人利用政策的漏洞,为自己牟利。
比如说政府给每位下岗员工补偿三千元,管理层只给一二千,剩下的则是进了自己的腰包。
国企里面的下岗工人越多,管理层赚得越多。
还有一种就更厉害了,不仅要拿工人的下岗补助,同时还盯上了国企的工厂。
为了进行改革,很多工厂都被厂领导给贱卖了。
结果这里领导摇身一变,就成了工厂的新老板。
对于这些现象,国家自然也是注意到了。
可是这场改革是面对全国的,范围广,目标大,国家根本就管不过来。
这种情况下,只能把最典型的一批抓出来,以便能够杀鸡儆猴,让其他人能够收敛一些。
现在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可是再等一段时间,下岗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下岗工人连续几个月捡烂菜叶吃,半夜偷偷捡垃圾卖钱,甚至还有自杀的,悲剧是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事情自然是引起了民众的广泛热议。
可报道的多了之后,关注的人也就没有几个了。
因为大家都已经麻木,而且也知道就算是再关注,也是无济于事的。
陈江海看着报纸,眉头微微拧在了一起,心里十分的沉重。
这些工人在企业里一待就是几十年甚至半辈子,到头来却是这么一个结果,实在让人唏嘘。
陈江海想出点力,但他知道自己有心无力。
华夏实在是太大了,下岗的人数也实在是太多了。
秋海就算是世界五百强的话,想要帮助这么多人,也是不现实的。
想了一会,陈江海决定先从身边做起。
不管怎么说,陵海和平山这两个地方,他完全可以出力。
至于办法的话,陈江海想在这两个地方之间,修一条高速。
如果这条高速开工的话,就能提供不少的工作岗位。
到时候陈江海再定个规矩,只有下岗工人才能参与到这个工程建设当中。
如此一来的话,就能解决不少下岗工人最迫切的就业问题。
这些人有了工作,就能维持温饱,生活下去起码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这个阶段,陈江海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想到这里,他也没有多犹豫,直接就掏出手机开始联系人了。
关于桥梁道路的建设,陈江海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钟登华。
钟登华作为龙江大桥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在这方面自然是有经验的。
况且,就算钟登华自己来不了的话,他完全可以介绍同行过来。
想到这里,陈江海便直接拨通了钟登华的电话。
此时的钟登华,正在龙江大桥的建设现场指挥施工。
作为这座大桥的总设计师,他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为的就是能够建造出理想中的龙江大桥,为自己这一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到陈江海的电话,钟登华十分的惊讶。
他知道如果不是有重要的事,对方绝对不会轻易打电话过来的。
钟登华这下也不敢耽误,赶紧拿着电话走到了一旁。
“陈总,找我有什么事吗?”钟登华开口问道。
陈江海也没有拐弯抹角的意思,直接告诉钟登华,他想建一条高速公路。
“你要建一条高速公路?”钟登华诧异道。
陈江海淡然说道:“没错,秋海投资建个高速公路,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问题倒是不大,但是你建高速公路为了什么呢?”钟登华充满好奇问道。
私人建高速公路的话,一是为了赚钱,二自然是为了名声。
可是这两点,陈江海都不缺。
在钟登华看来,秋海现在发展的势头这么好,陈江海应该全心全意去发展企业才对。
至于其他的事,现在完全不用着急。
陈江海现在要建高速,这在钟登华看来是有点不务正业了。
况且,陈江海建这么一座高速,如果是为了赚钱的话,完全就是舍本逐末。
高速公路前期的投入不少,想要收回成本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这个时间还比较长,对于秋海而言,这样巨大的投入显然是不太划算的。
陈江海有这些精力,完全可以放在发展秋海上面。
这样一来的话,秋海完全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至于名这一块,钟登华根本就没有多想。
陈江海是一个低调的人,而且并非装给别人看的,这一点他十分清楚。
要说陈江海是为了名的话,钟登华是第一个不相信的。
对于这一点,陈江海也没有瞒着钟登华,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完陈江海的话后,钟登华顿时肃然其敬。
关于国企下岗潮的风波,钟登华自然是知道的。
然而,知道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出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此,他是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尤其是看到下岗职工困苦的生活,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感叹几句。
陈江海现在做的,是钟登华想要做又做不了的事。
所以在知道陈江海的初衷后,后者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这个忙必须帮!
对此,陈江海也非常高兴。
钟登华愿意帮忙的话,这件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现在的钟登华忙于龙江大桥工程,自然是抽不开身的。
不过他承诺,会找一个靠得住的同行过来帮助陈江海,一起把这条高速公路给建起来。
至于工资这方面的话,陈江海让钟登华完全不用担心。
来陈江海这边上班,工资绝对不会比市场价低。
这一点,钟登华也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他自然不会担心这些事。
实际上,钟登华跟陈江海打过交道之后,就清楚的知道这魏秋海老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江海要是个小气的人,就不会无息借钱给他了。
而且陈江海为了尽可能安排这些下岗职工,专门提出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这是非常霸气而有魄力的行为。
他们这些技术人员即便是帮不上忙也必然要为之摇旗呐喊。
第1777章 生际遇就是如此的奇妙
两个人也没有多聊什么具体的,毕竟钟登华没有参与这个项目,说的太多也没有意思。
等钟登华请的人来了之后,陈江海会跟对方好好的聊一下。
现在专业人士有了,接下来就是需要地方上面的支持。
这样的事,自然是需要去找冯宗贤了。
说起来,现在每个人都很忙碌。
冯宗贤忙着一轴双城的项目,已经是脚不沾地,焦头烂额了。
再加上这段时间国企改革的浪潮,总负责的冯宗贤是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了。
电话一接通,陈江海就听到了冯宗贤沙哑疲惫的声音。
“江海,有什么事啊?”
听到冯宗贤这话,陈江海心里有些不忍。
这个时候的冯宗贤,可能是最忙的时候。
现在去找他,就是在给冯宗贤增加负担。
但陈江海知道这件事情他必须做,而且要尽早做。
这些下岗职工越早有事情做,就能避免很多的悲剧。
而且如何妥善安置这些下岗职工,同样也是摆在冯宗贤面前的一件大事。
高速公路越早开工,带来的好处越大。
相信冯宗贤一定会鼎力支持,而且对当地政府也是个好事。
随后,陈江海便把自己的想法跟冯宗贤说了。
听到陈江海的这个想法,冯宗贤的眼睛立马就亮了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冯宗贤用陈江海的办法进行国企改革,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可是在安置下岗员工方面,冯宗贤犯愁了。
解决这国企员工下岗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给钱,一个是给工作岗位。
偏偏这两个办法,冯宗贤现在都做不到。
如果陵海真的有钱,一轴双城的项目就不会让陈江海出大头了。
当地政府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妥善安排数量巨大的下岗职工。
不过在这个时候,冯宗贤自然是不敢再去找陈江海的。
之前已经麻烦过人家一次了,作为朋友,冯宗贤已经觉得不好意思了。
找过去的话,那不是摆明了要人家给钱吗?
这样的事情冯宗贤自然是做不出来的。
不过他绞尽脑汁想了很久,依然是没有想出什么好用的办法。
只能尽可能从财政之中挤出一部分钱,暂时解决下岗职工的吃饭问题,不至于在这个重要的节骨眼上闹出大麻烦。
现在市里面财政也非常紧张,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但凡是跟钱有关的事,冯宗贤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他真是太难了。
很多地方都是捉襟见肘,往往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能够勉强的维持现状已经很不错了,根本拿不会这么多的钱出来。
至于工作岗位的话,陵海这边早就已经全部饱和了。
现在一下子涌出这么多下岗员工,根本无法全部安排。
就算当地有个欢海在,也没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可以提供给这些下岗员工。
冯宗贤没想到,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过来。
陈江海简直就是及时雨。
在这种情况之下,陈江海竟然愿意主动拿出钱来修建这么一条高速公路,而且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安排这些下岗员工。
这等于是让冯宗贤头疼的问题,一下子就得到了解决。
“江海,你这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冯宗贤兴奋之余又对陈江海充满感激。
冯宗贤现在认为,陈江海就是他的贵人,他的福星。
没有陈江海的话,他这几年在陵海这边的工作肯定不会这么的顺利。
当初来陵海的时候,不少同事都替他感到惋惜和担忧。
大家无不认为,以他冯宗贤的能力,其实完全可以去大一点的地方。
大地方,才会让冯宗贤有发挥的空间,真正展示出他的才华。
陵海这个地方,经济落后,交通也不发达。
想要在这里大展拳脚,做出一番成绩的话,实在是太难了。
先天条件,已经把陵海的未来给限制住了。
冯宗贤的朋友和同事一致认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冯宗贤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就到陵海结束了。
但是人生际遇就是如此的奇妙。
谁也想不到,冯宗贤会在陵海遇上一个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