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芳菲剪切-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菲春一路上除了欢声笑语,就是私下为三嘎子的资金操心。

    刚把车停在医院的停车场,她就急切的问三嘎子。

    “妹子,这个事你放心吧,我已经想的差不多了。”

    三嘎子怕菲春为这个问题担心,就安慰菲春道。

    “你怎么个差不多?”

    菲春仍然不放心的追问。

    “妹子,是这样:村里有几个生意大户,我和他们分别见过面了,我打算把自己的饲料加工厂办成股份制经营模式,这样做好处很多。

    第一,省去了我的不少资金,解决了我的资金瓶颈问题;第二,造福一方百姓,我会敞开大门,尽收所有乡亲们的股份,只要他们乐意合作,我就会照单全收。

    妹子,我这样做可以吧?因此,妹子啊,你就省省心吧!”

    三嘎子的一席话,菲春又一次受到了启发,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书店经营,是不是也要改革一番。

    “哥,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多了。不过,你千万别忘了,人多事多,你可要选好你的管理人员,股份制最大的危害,就是内部分裂,这是你最需要防范的地方。”

    菲春尽管没有股份制的管理经验,但是,她凭着自己的经营经验和天赋悟性,发自肺腑的给三嘎子提出了警告。

    三嘎子认为,菲春的提醒对他来说非常必要。她说得对,内部团结对于一个企业太重要了。
………………………………

第三百二十章 占位

    自从三嘎子和菲春与拉皂夫妇一起把丽莺送到学校后,他就着手谋划自己的事情。

    他开始考虑自己的长远打算,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比以前占位更高了。他常常站在一个致富带头人的高度,安排日后的各项长远发展计划。

    原来他承包土地是围绕着他自己如何发家致富来考虑,如今他开始思考把土地承包到手以后,如何让拥有土地的乡亲们,更快地提高亩产收益,进而达到逐步共同致富的目标。

    原来他设计饲料加工厂改造升级的时候,考虑的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等改造升级以后,如何获取更大的个人效益。

    原来设计的依靠自己融资办厂计划,筹集资金的困难非常大,而改造升级过程中和过程后,风险又非常高。

    现在他的思路完全改变了。

    他在设计好改造升级各方面的数据和效益后,开始自由放开入股融资渠道,他把主要入股融资对象的范围,明确到郎家川村的所有乡亲们。

    凡事有资金、有自信、有能力、有意愿合作的乡亲们,都可以入股投资,成为饲料加工厂的一个股东或者合作伙伴。

    他根据股东资金数额大小,把乡亲们融入他饲料加工厂管理体系,参与工厂的经营与管理,入股与分成。

    经过前期几个月的调查、了解、走访、交流和沟通,初步设计出了饲料加工厂改造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

    随后,他把通过了解调查过程中,有意向参与工厂建设的主要八个大户,集中起来进行认真的讨论沟通和修改完善。

    通过征求各方意见或建议,筹建了郎家川村饲料加工厂改造升级组织,专门负责工厂的具体规划和操作,包括制定运营计划,制定各种制度,筹集办厂资金,办理各种备案手续,购置配套机械等各项工作。

    有了具体分工,他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更长远更重要的事情。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要求思想进步。他把从农业局主管局长那里拿来的入党有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研读和学习。

    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识,了解郎家川村的村史村情村貌以及郎家川村的发展优势,他又见缝插针,利用一早一晚的零散时间,和原来的老支书,大伯秦有星座谈,和菲春的公公张开顺交流,和现任的村支书张更新沟通。

    他想和村里早期的村干部二鬼子进行交谈,但是,在二鬼子身上,他动摇了。

    动摇的原因很简单,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他年轻的时候,把人家的二闺女肚子搞大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

    他认为二鬼子一定会记恨一辈子的,所以他从来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

    自从他的大伯秦有德把他从省城“遣返”回来以后,直到现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单独和二鬼子在一起坐过。

    他看到二鬼子那狰狞可怕,獠牙利齿的相貌,看到二鬼子左脸上和右臂上那两道深深的伤疤,禁不住直打寒战。更不要说和他单独坐在一起交流沟通了。

    他也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他和菲春打得火热,而晨桥好吃懒做,无恶不作,流氓成性,酒后家暴,把一个本来好端端的家庭,搞得乌烟瘴气,支离破碎。

    眼下菲春和晨桥提出了离婚,而且菲春又远离郎家川村,在外地创业,他们的婚姻形同虚设,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吹灯拔蜡了。

    二鬼子对现在这个女婿晨桥,早已经厌恶之至,嗤之以鼻。

    因此,三嘎子现在不想和未来的岳父二鬼子交流,并不等于以后不交流。

    三嘎子考虑的仍然比较长远。

    他觉得菲春和他结婚,那是迟早的事,从目前情况看,也许不用等到更长的时间。

    一旦他和菲春的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日后成了家,结了婚,还愁以后缺少交流的机会吗?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发现郎家川村,也曾经辉煌过一阵子,只是当时村里干部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在激烈暴发以后,上级了解到了情况,以村班子不团结为由,及时更换了村干部。

    自从村里更换了村干部以后,上一任村干部留下来的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村集体经济,被糟蹋得一塌糊涂。

    村集体遭受了这次重创之后,就再也没有了翻身出头的机会。

    其实,乡亲们谁都知道,原来那个好班子好集体,他们宁可自己吃苦卖力,倾家荡产,也要把村集体搞好,付出了惨重代价,结果村集体的成果,不但没有继承下来,反而被挥霍一空。

    乡亲们都看到了奋斗者的结局,感受到了这一深刻教训,因此后来再也没有那样吃苦卖力的村干部了。

    尽管后来的秦有星和张开顺干的也不错,但是和之前那一届班子相比,那就根本提不到话下了。

    三嘎子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后,为自己小心谨慎的选择而庆幸。

    “三嘎子,你大伯不瞒你说,刚才我跟你谈的村史情况,那只能借鉴而已。根据现在农村发展的好机遇,假如以后你接了班,一定不要有顾虑,一定要把原来郎家川村的荣誉夺回来,去争取更大的辉煌;一定要把郎家川村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三嘎子听了大伯的肺腑之言,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是啊,只可惜自己剩下的年轻时光有限,只可惜思想进步太晚,心胸太狭隘,要是历史能够再倒退二十年,从头开始那该多好啊!

    从大伯秦有星家里出来,已经是满天繁星,他仰望郎家川村的夜空,是那样的明亮。

    于是,他沿着村里已经铺好的村级公路,一个家门挨着一个家门的数着,嘴里念叨着这个家庭里的历史典故,念叨着这家人生生不息的奋斗故事。

    可不是嘛,郎家川村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人民,有着敢于吃苦敢于奉献的奋斗精神,郎家川村何愁没有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前途呢?

    一路走来,他已经胸有成竹,回到家里,他打开房门,拿出稿纸,开始在上面奋笔疾书。

    他要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全部智慧,所有积蓄,和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化作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强劲动力,化作征服郎家川村的力量源泉……


………………………………

第三百二十一章 仿效

    拉皂不断完善中药材加工厂的管理体系。

    经过半年多的运营,中药材加工厂已经初步形成了六大板块运营模式。

    新一家庄、邰峪村和郎家川村三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都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一家庄的小陈、邰峪村的茂财和郎家川村的贵友,分别进入了集中收割和集中采摘阶段。

    拉皂在整个种植管理阶段已经跑了很多趟,及时进行了田间管理和采摘收割等指导性工作,加上这一年风调雨顺,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植和生长,中药材获得了空前的丰收。

    拉皂第一年大胆的承包制中药材种植实验,获得了巨大成功,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任务。

    现在的他,正忙于了解市场的动态信息,因为是第一次和这些承包大户打交道,他对每一步操作,都格外小心谨慎。

    他既怕因把控不好市场行情,打击了承包大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又怕价格不稳,忽高忽低,给客户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他苦思冥想,了解市场,到处走访,跑安国,下亳州,千方百计了解市场信息。

    最终他采取了分类别分步骤的收购策略。他把中药材分成了以下三类价格进行分期收购。

    第一类是刚采摘的绿茎叶,刚打下来的果实和新出土的根须,因为这类中药材刚刚收获下来,水分非常大,所以,价格定得也较低。

    第二类是还没有晾晒好的半成品中药材,收购这种中药材,需要实际经验和技术,应该把控水分的不同含量,来确定一个适当的中间价格,而同样是中间价格,价格因水分含量不同而有所区别。

    第三类就是秋后经过晾晒好的干货成品,这类价格相对前两个品类的价格要高处不少。

    当然以上这三类情况,价格也是根据市场变化,在不断的调整当中,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价格。

    他之所以没有采取一次性全部收购,而是采取了分期分批进行收购。那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可以实时调控中药材价格,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个价格捋到底带来的潜在风险。

    当然,这样做买**较稳健,可是,也存在不利的一面。比如,在低价位时收购的少,随着市场价格波动,你可能会降低了这次收购的收益。一味的强调稳健,也会失去赚取大额利润的机会。

    拉皂认为,现在加工厂刚刚起步,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宁可适当减少赚取利润的空间,也要确保加工厂稳定发展。

    因此,他认为这样的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每前进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刚起步阶段,有必要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等以后攒足了实力和经验,再做必要的调整也不迟。

    因为在六大经营板块当中,中药材种植是首选,是原材料供应基地。所以,他在这一块特别费心费力,格外仔细认真。

    不仅要做到手到、腿到、眼到、耳到、嘴到,而且还要不断跑市场,查行情,汲取经验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从三家基地生产出来的中药材品相来看,三嘎子这里的产品中,优等品最多。

    由此可见,三嘎子的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有了三嘎子这里的成功经验,拉皂再也坐不住了。

    尽管时间到了秋后冬初时节,在中药材收购基本结束之后,他紧锣密鼓,跃跃欲试,开始学着三嘎子的模式,利用冬季人闲的人力优势,依靠茂财主要人等,展开了一场水利基本建设热潮。

    他跑机关,找专家,除了进行深井钻探,修筑储水池和铺设水道之外,还做了一次尝试和创新——在邰峪村茂财承包的山岗,筑起塘坝,筹建小型池塘。

    但是,他没有学着三嘎子做间作种植,他没有栽种苹果树苗。他认为苹果树苗长起来以后,可能会影响中药材生长期间所需要的光合作用,他认为阳光对于中药材成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三嘎子那里的收益效果,拉皂除了在老家邰峪村干起来,又积极鼓动指导黄林草,希望她也能够把新一家庄村小陈承包的土地,变成三嘎子那里的崭新模式。

    黄林草和拉皂一起跑过几趟郎家川村,知道三嘎子的新策略,对于拉皂的提议心领神会,积极配合拉皂,回老家做小陈的工作去了。

    第二个板块是中药材粗加工。这里不需要很好的劳力,也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技术,只要把收购过来的中药材再做进一步筛选就可以了。

    一个是筛选中成药当中的杂草和杂志,一个是根据不同品种,进行分段分类处理,这一过程完全可以由机器加工完成。

    因此,这一块工作相对比较简单。拉皂在这里安排了和老黄氏家族有关系的贫困人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