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三五一群,七八个人一伙,聚集酗酒是一种常态,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减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
现在的村民都在一个心思出工出力挣钱致富,都认识到酗酒既不能发家致富,又浪费钱财,既带来矛盾,又伤害身体,造成村民之间不合,夫妻之间不合的危害性。
村民空前团结了。他们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和实力。
村民之间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出现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不甘落后,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浪费可恶的新面貌新气象。
更重要的是,村里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家庭都住上了新楼房,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已经普及,新的家庭轿车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村民们在三嘎子的指导下,已经建立了八个学习互助小组。
无论是公益学堂学习,还是外出考察,无论是中药材种植,还是饲料加工厂劳动,他们之间早已经营造了互帮互学,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纯谭市电视台,纯谭市日报等各大媒体争先报道郎家川村的先进事迹。
其中就报道了这样一个家庭。
郎家川村公益学堂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郎发财一家六口实现了人均收入三万多元。
郎发财的父母尽管年事已高,但是身体硬朗,他们都是贵友生态园里的管理人员。
他们两个老人学会了苹果栽培、修剪及套袋技术,成了三里五乡有名的技术能手,每年依靠管理技术,就能领到五万多块钱的劳动报酬。
儿子和媳妇除了在三嘎子饲料加工厂管理生产,还跟父亲学会了果木嫁接技术。
他们家庭最大的特点是全家集体学习,学习气氛异常浓厚。
外出考察学习带回来的各种视频和音频学习材料,他们一家每天晚上都要播放,观看学习。
他们掐断了家庭网络,专门静心观看和收听致富信息,并且长期做学习笔记。
而且还把几年来的学习笔记,分类整理,打印成书,印发给村民,免费学习。
郎发财家是郎家川村第一个筹建家庭图书室的家庭,他把三间配房腾出来做书房,收藏、订阅和购买了各地学习考察视频音频,国学经典书籍及视频音频讲座,各地国学经典论坛资料,农民日报,农村科技等各类报刊,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指南各种用书,农业林业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家电维修实用技术,家庭食用油鉴定技术,化肥农药使用指南等各类谢谢图书和工具用书,共计一万八千多册,投资十万多块钱。
更需要报道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一岁,上小学四年级。小儿子六岁,还是幼儿园的娃娃。郎发财每天都要给他们安排部分适合他们学习的《三字经》等内容的记忆和背诵,要求他们每天都要背诵记忆。
除了背诵,他还为大儿子安排了一项任务——每天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学习体会或者笔记,做一件有助于家庭和助人为乐的事。
晚上休息的时候,两个儿子都会按时来到他面前“交作业”。他验收合格孩子们才可以休息。
他媳妇负责中药材种植与管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干在山上。
他们六口之家,年人均收入三万元以上,整个家庭年收入突破了二十万元。
记者采访了郎发财一家,中午郎发财的父亲,希望三位同来的记者留下来, 在他家吃一顿便饭。
中午他老伴做了记者们最爱吃的韭菜笨鸡蛋打卤面。
韭菜是他们自己菜园子里的,鸡蛋是他们家山坡上散养柴鸡下的蛋,都是无公害无污染绿色环保食品。
他们嘴里吃的面条不是小麦面,而是他们山区里种植的各种豆类做成的杂面。
这种杂面和韭菜鸡蛋是食品的绝配。平时只能吃一碗面条的杨记者,今天居然吃了两碗。
中午吃完饭以后,记者们和郎发财父亲闲聊时了解到,郎发财和马校长,村干部一行五人,正在北京参加一个国学培训学习,为期一周。
等他们回来以后,还要安排郎发财的媳妇和村里的其她几位妇女继续轮换参加培训。
中午休息的时候,记者提出来看一看电视,郎发财父亲非常抱歉的说,电视断网了,最近一个时期一直利用电视观看学习视频。
因为郎发财不在家,他们两位老人还没有学会投影,不能在投影上学习。
郎发财父亲介绍,这个投影设备是儿子郎发财,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从北京买回来的。
………………………………
第三百三十二章 结圆
三嘎子治理荒山三年来,在周边起到了引领效应。
路途最远见效最早的,要属湖北西部山区的移民新村一家庄,和陕西西口县邰拉皂的老家邰峪村。
因为这两个村庄也和郎家川村一样同属山区,同处在太行山地带,又都是邰拉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所以,邰拉皂是第一个效仿三嘎子引发异地效应的。
所不同的是,这两个山庄开发的速度、规模、面积、效益以及开发力度,各不尽同,都远远跟不上郎家川村。
但是,开发的大体走向都是一个方向,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两个村庄都是发展中的村庄。
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郎家川村所辐射的周边七八个村庄。
郎家川村不仅公益学堂辐射到了方圆十几里,而且山场开发,中药材种植,果木树栽培,水利基本建设,环山路铺设等,都像公益学堂的辐射那样,传播到七里八乡。
三嘎子生态园面积已经比当初翻了十倍还多。而且,他们开始注重细节管理。
在承包范围内,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和高低位置,加强了中药材酸枣树苗的田间管理,根据拉皂的建议和小叔秦有福的考察结果,增添了新的中药材种植品种。
在地块管理方面,他们采取了梯田式管理模式,不论地块面积大小和位置高低,逐步实施石头修筑地边计划,把所有地埝都用石块砌筑起来。
这样既可以有效预防大雨造成的土石塌方和土地流失,又可以便于浇灌和田间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
三年时间,三嘎子最初从河北太行山上移栽过来的苹果树苗,现在都已经长成大树,结满了果实。
村民和秦大友的投资,已经开始逐渐回本分红。
就在三嘎子顺风顺水的时候,郎叔一个重感冒没有救活,提前结束了只有六十七岁的生命。
三嘎子心里非常悲痛。
郎叔是三嘎子自家堂叔,一生勤俭持家,吃苦耐劳,为人厚道。他是第一个与三嘎子合伙的人。
当年猪场之所以能够坚持了那么多年,多亏了郎叔的吃苦耐劳。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郎叔在猪场和猪仔睡在一起的时间,都在三个月以上,也就是说,一年当中,郎叔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和猪睡在一起的。
为了表达心中的悲痛,也为了慰籍郎叔的在天之灵,三嘎子公司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郎叔离去按照公职人员去逝待遇处理。
不仅多给了郎叔三个月工资,而且还参照郎家川村平均收入,又支付了十二个月工资,还按照丧葬标准,拿出了丧葬费等费用。
郎叔的葬礼待遇是按照吃皇粮的公家人进行的,这是对死者的最大尊重和敬畏。
有了郎叔这个活生生的例子,饲料加工厂和郎家川贵友生态园公司里的所有村民,更加努力了。
他们知道,这是三嘎子给予郎叔的最高评价和最高尊严。
“谢谢大哥!谢谢大哥!”
郎叔的孩子们也都在三嘎子的地里干活,看到大哥如此尊重他们的父亲,更是感恩戴德,成为三嘎子最忠实的追随者。
“不用谢,节哀顺变!只要大家好好干,谁都会享受这种待遇的!”
三嘎子握着兄弟的手,激动的说道。
整个郎家川村,五十多户二百多口人,都见证了三嘎子对待郎叔的态度和行动,他的威望在村民们心目中更高了。
在此期间,还有一户村民家里还发生了一件更离奇,更难以置信的事。
同样都是白事,同样都是父亲去逝,这家却闹出尴尬来。
这位老人有两个儿子。
最初土地包产到户的时候,老人给他们弟兄分了家。
当年大儿子已经分门另过,二儿子还没结婚,和老人一起生活。两家人共同喂养了一头牛。
有一年春天,因为雨后抢垧用牛种地,大儿子和父亲发生了争执,后来越闹越生分,大儿子干脆断绝了父子关系。
二儿子结婚以后,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到附近一家煤矿工作。
可是,他只干了不到三年,因上班路上出了车祸,而提早离开了人世。媳妇觉得老公对她好,没有再嫁,而是又招了上门女婿。
现在父亲走了,只要大儿子是亲生的,可是,大儿子因为对当年父亲没有给他让牛,而心生怨恨,一气之下,断绝了父子关系。
无论是自家人亲戚们村干部,还是乡亲们邻居们,谁说话都不管用,他就是不管父亲的丧事。
看大儿子闭门不出,不管不理,好心人只好找到上门女婿商量,这位上门女婿非常孝顺,尽管过门不久,还是痛快答应下来。
三嘎子听说以后,觉得有些不妥。毕竟是两个儿子的事,大儿子岂能不管?
这门丧事一旦让这位上门女婿办了,那么,大儿子日后将会在郎家川村威信扫地,从此抬不起头来。
这就意味着大儿子日后,将永远背负着一个不孝之子的罪名,那样下去,他和他的后代将无法再在郎家川村生活下去。
三嘎子觉得这件丧事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毁了这个家庭。
尽管大儿子没有在三嘎子手下干活, 但是,处于对乡亲们关心,他觉得应该去试一试。
当他来到大儿子门前时,同样吃了闭门羹。
无奈之下,他只好从邻居家房顶下到他家里。
大儿子夫妇听了三嘎子设身处地的开导,和这件事给他日后的家庭造成的可怕后果和深远影响,觉得三嘎子确实是为了他好,是为了他的家庭好,是为了他的后代好。
他被三嘎子说动了,觉得三嘎子说得在理,然后突然跪下来,向三嘎子磕起头来。
三嘎子一看这事有救了,心里非常激动,赶紧扶起他。然后从衣兜里掏出,他事先准备好的五千块钱,放在他手里。
“拿着吧,这是五千块钱,听说你过得还不够富裕,这些钱你先拿去用,不行我再去拿。”
三嘎子说话的时候,已经把钱放在他手里。
“谢谢大兄弟啦!谢谢大兄弟啦!”
他接过三嘎子手里的钱,拉起媳妇,打开街门,和三嘎子一起出了门。
“乡亲们,我和大哥大嫂过去看看。大家也都去帮帮忙吧!”
乡亲们在大街上看到大儿子后,纷纷向三嘎子竖起大拇指。
………………………………
第三百三十三章 魂牵
贵良不知道晨桥是什么原因,最近一个时期老是出问题。
在南岗以南山场上修筑环山道路的时候,晨桥不是上午来的晚一些,就是下午提前离开施工现场。
或者是在干活间隙休息的时候,昏睡不醒,每次都要有人叫他几次,他才能站立起来干活,看得出十分疲惫不堪的样子。
贵良心里想,晨桥是邻居,以前干活配合的还不错,即便偶尔来的晚一些,也情有可原。
就是偶尔睡熟了,也许是第一天晚上酒喝多了,没有休息好,或者有什么特殊情况熬了夜,也是可以原谅的。
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了他的常态,贵良就觉得有些异常。于是,只好友好的提醒他,希望他能够和其他老乡一样,纠正一下他的问题。
晨桥态度不错,口头上也答应下来,可是,仍然会出现晚来早走现象。
贵良本不想扣他的工资,可是他又不听话,仍然我行我素,自由散漫。
贵良忍了几天以后,终于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再这样下去,提醒他下一个月就会扣他的工资,然后根据具体表现,如果一贯这样下去,劝他干脆离开这里,另谋高就。
晨桥身上最近因为粗脖子的事,刚刚背负了一万多块钱的债务,还有以前因为喝酒给老八赔偿的两万块钱,加起来足足有三万七千多块钱债务。
尽管这中间还了一部分债务,把惹不起的以及不想惹的,芳文的三千块钱,和小玲的三千块钱外加一千块钱利息,还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