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麻醉师给他注射了麻醉药之后,安慰他道。
其实,麻醉师给每一个手术病号,都说这种安慰的话。
每次这些话说出来后,病号很快就会失去意识,暂时进入休眠状态。
二鬼子听到麻醉师的话,刚打破他的回忆,随后就睡着了。
现在他已经什么也不知道了。
手术室外边,闺女们正围在黄氏身边。
“就是嘛,娘,你说,你是一家庄的,那么远的路,我爹怎么就找上门了呢?”
菲文从小就感觉爹和娘的结婚非常蹊跷,她非常好奇。
现在爹进了手术室,她就把藏在心里多年的谜,说给娘听。
她一直没有机会揭开这个谜团,现在她看着娘动情的样子,不由得想,让娘把她的故事讲出来给子女们听。
“你这死妮子,怎么问起娘这个来呢?”
芳春听到菲文问这个话题,看了看娘,立刻用胳膊肘子,顶了一下菲文的后背。
她把嘴放在菲文耳边,悄悄说道:“文芳和文菲,两个哥哥都在这里呢。”
其实,除了芳春自己和爹娘知道她的身世以外, 其余的姊妹们谁都不知道。
她看起来是在保护娘,其实还是在保护她自己,她不希望把自己的身世公布于天下。
那样,她的颜面将会受到无法想象的打击。
“我想听,我想听!”
四闺女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菲文,不许捣乱!”
菲春似乎也了解一些娘的故事,她不希望娘这种隐私大白天下,那样对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她厉声制止了菲文的扯淡。
菲文本来想着拿娘开涮,不仅大姐阻拦,二姐也极力反对,她尽管心里不高兴,还是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51章 掩谜)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芳菲剪切》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前瞻
三嘎子经过了口蹄疫时期的沟沟坎坎之后,一路走来,一派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
西岗区深水井成了他的聚宝盆和摇钱树。
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不仅在每年干旱时期,可以得到及时浇灌,而且,他的梯田式种植基地,成了他的稳产高产的宝地,确收保了旱涝保收。
他邀请来省市县三级专家,及时纠正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疑难杂症。
克服了山区里气候变化,土壤贫瘠等带来的一系列不足和影响,中药材品种不断增加,产量不断攀升,质量不断提高。
同样的中药材,拉皂给出的价格,要比新一家庄和邰峪村种植的都要高,而且没有出现挤压囤货现象。
同样,深水井也让他在果木树滴水灌溉技术方面,有了创新与发展。
他学着前满峪和富足山庄的样子,在间作的每一棵果木树上,统一通上了水管,把滴水灌溉技术,非常有效地运用到郎家川村的每一个山场地块。
他又成功地与七八个邻村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
因此,他的种植范围,从原来的几十亩,几年时间已经猛增到五千多亩。
除了单纯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中药材和果木树间作基地,他还开发了单纯的苹果种植基地、樱桃种植基地、柴鸡养殖基地和黑猪养殖基地。
他利用大面积片麻岩,不能种植植物的荒山野岭,开发了柴鸡和黑猪养殖项目。
他又一次发挥了他特有的养殖优势,把这些荒芜之地充分利用起来,建成了养殖基地,扩大了经营范围,提高了土地利用,收到了巨大效益。
他利用不同的地形地貌,开凿山洞,构建网格式鸡舍和栅栏式猪场。
他散养的本地黑猪,都是食用粮食和青饲料,从来不使用饲料添加剂之类的饲料,每个季度出栏至少二百头以上,深受屠户和老百姓喜爱。
他散养的本地柴鸡,不仅产蛋量高,而且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价值非常高。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纷纷前来购买。
而另一个大头生意,他搞得更是如火如荼,风生水起。
这就是在口蹄疫时期,很多人都没有看好的,郎家川贵友饲料加工厂。
当年菲春也担心他会出问题,农业局那位副局长也不赞成他改造升级,就连他的弟弟贵良也咬紧牙关,替他捏一把汗。
当然,当时上马时,需要一次性投资一百多万,更是让很多人都闻风丧胆。
但是,三嘎子采取了前瞻性股份制措施,及时化解了资金危机,度过了一个最艰难的历史时期。
三嘎子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
对于乡亲们来说,他的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如今都已经产生的巨大效益。
三嘎子分析,那个关并停小型饲料加工厂阶段,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好机遇,稍不留神就会错失良机。
因为,全国各地都是按照这样的政策执行的,所以,这样执行的必然结果,直接会导致更多的小型饲料加工厂下马。
这样以来,原来以小型饲料加工厂为主体,供给各地的养殖户的产供销平衡模式,就会被打破。
如今要把这些作为主体的饲料加工厂全部统统砍掉,那么,养殖用户的饲料供应从哪里来?谁来给他们供货呢?
供应链不能有效链接,那就是打破了原来的供需平衡,在市场经济时代,这是致命的硬伤。
未来,能够改造升级的饲料加工厂毕竟只是少数。
而少数改造升级后的大型饲料加工企业,要想满足各地大量养殖户的需求,那就得加足马力,全天候生产。
说不定这样紧张加工生产,还满足不了养殖户的需求呢!
三嘎子有了这样的理性判断和前瞻性思维,才下定决心,排除万难,采取股份制经营模式,实现了改造升级。
因此,他现在的饲料加工厂生意,正如他事前预料的那样,如火如荼,风生水起。
即便当时采取了股份制合作方式,但是,饲料加工厂的生意,照样取得了更高效益。
效益好了,收益多了,当然股东们更增加了信心和干劲儿,这个股份制经营模式的饲料加工厂,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与和谐。
现在郎家川村除了少数农户外,大部分农户都加入了贵友的生态园建设。
村民每年的收入都在以翻番的速度递增。
经济收益上去了,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公园学堂的明显效果, 为他的生态园和饲料加工厂,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各类需要的人才。
由于他积极邀请各级各类专家学者,来郎家川村手把手现场及时指导,更由于县乡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他带领村民免费外出参观学习,不管是他的生态园建设还是他的饲料加工厂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各级各类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纷纷前来采访报道,三嘎子参与村集体管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
三嘎子是聪明人,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报道时,也不忘把他的救命恩人拉皂举在他前头。
这就叫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来得不容易。
是拉皂在他最危难的时刻,亲自找到他,给他送来了一个大大的礼包。
当年三嘎子被口蹄疫折腾的苦不堪言,甚至死的想法都有。
他当时并没有非常看好拉皂提出的生意。
他的简单想法就是,临时不再搞生猪养殖,而能够可以替代生猪养殖的项目,又是一片空白。
因此,当拉皂找到他,要他搞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中药材收购的时候,他就模棱两可地答应下来。
只有自己走过的路,才知道这条路是否好走。
现在他终于尝到了拉皂给他送来的“甜蜜”和“幸福”了。
他现在获取的,不仅是他个人的财富和声誉,他更为郎家川村民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给郎家川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他虽然还不是村支书,但是,他实际上已经成为,带领郎家川村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带头人。
………………………………
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灾
三嘎子的郎家川贵友生态园有限责任公司和饲料加工厂,成为他人生路上的两条腿和重要舞台,为他赢得了巨大利益和社会声誉。
同时也为郎家川村民带来了福祉,获取了红利,从而赢得了郎家川民心。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地多年风平浪静的日子,这一年突然失去了往年的风采,而变得狰狞疯狂起来。
此时此刻,郎家川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果木繁茂,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已经到了秋季收获的季节。
这时,老天像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大发雷霆,暴跳如雷。
整个天际都是黑压压的乌云,炸雷轰鸣,雨如倾盆,一场浩劫立刻席卷了整个郎家川村,也席卷了鄂豫陕接壤的大部分地区。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要比当年菲春被秦有德“遣返”回老家时,那一场雨还要大得多,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二鬼子门前的郎家川河水已经像是凶猛的野兽一样,很快把川河两岸的泥土冲刷了下去。
二鬼子门前沟边上的猪圈和已经闲置下来的马鹏,都被河水洗劫一空。
猪圈里的三头肥猪也被洪水吞噬得片甲不留。
二鬼子本来手术还在恢复期,听黄氏慌张的给他回报情况后,他的情绪一下子糟糕透了。
病情愈加严重起来。
三嘎子已经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
他实在无法入眠。
大雨、暴雨、小雨,相互交织,互为衔接,一天、两天、三天,老天仍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他心急如焚,摇首顿足。在心里默默祈祷老天赶快停下来吧。否则,一切的一切都完了。
在雨水变小的时候,他和弟弟贵良,曾经三番五次地,撑一把雨伞,穿一身雨衣,穿一双胶鞋,向南岗区、西岗区和北岗区查看洪水灾情。
这种行为是非常冒险的。
因为整个山场和岗坡,如今都已经树木成林,高大繁茂,还有到处铺设的电缆和管道,梯田式的石头地埝等等,老天一直雷鸣电闪,稍有不慎,就会被雷电击中,或者被洪水冲走,被泥石流掩埋,随时都会出现生命危险。
可是,他这个负责人的人,怎么可能安静地坐在家里呢?
他每天都会在雨小的时候,跑到山场查看灾情。
这些中药材眼看就要收获了,这些果实眼看就要下树了。
还有山上养殖的很快就会出栏的五百多头黑猪,八百多只下蛋的柴鸡……
也就是说,这些即将变成财富的动植物,随时都会变成肥皂泡影。
他焦急万分,心疼难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沿着山上的沟谷看去,一簇簇成熟的中药材和各种杂草植被成堆成群,塞满了每一个河川;一棵棵挂满了喜庆果实的果木树枝,翻腾着咆哮着沿着山道河川,向山下凶猛地冲去。
尽管樱桃早已采摘,但是它的树干也难逃劫难,一棵棵粗大茂密的树枝,也被洪水毫无情面地洗劫一空。
在河川里还翻腾着,一个个被大水泡成大肚子的黑猪和柴鸡。
三嘎子早已经伤透了心。
弟弟贵良除了陪他查看灾情之外,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怕哥哥在这史无前例的劫难中,寻求短见。
这场大雨一直下到第四天的傍晚才停下来。
三嘎子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是,他心里清楚,这下可完了,损失已经大了去了。
面对灾难他又该怎么应对呢?
经过几天紧张的摸排,他心里初步有了这样的几组数据。
中药材损失最为惨重,不包括邻村农户,仅仅郎家川村,大约就有多达近二千亩损失,这是最致命的打击。
每亩中药材按照成本和收益八百元计算,仅仅这一项就会损失接近二百万元。
再加上果木树四百多亩,黑猪八十多头,柴鸡三百多只,恐怕至少又要损失一百多万元。
放下这些不说,由于大雨冲刷严重,直接造成了大面积梯田损毁,水土流失严重,一场大雨失去了几乎全部土地、植被和山场上的基础设施。
铺设的运送山货的公路,不同程度损坏,从西山区输送过来的大部分地埋水管被破坏,梯田式石墙大部分被冲垮。
以上损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