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爸:“…………”

    算了,听他儿子这语气不像是会吃亏的,随他折腾去吧。

    父子俩结束了对话,吴普就直接打电话和老院长联系,敲定了一千万的归属和具体用途。

    老院长得知吴普拿定了主意要把这一千万捐给孤儿院,感慨地说道:“你是个好孩子,和你爸妈一模一样。”

    吴普把一千万解决了,又开始每天和张正豪去校外搭伙吃饭,两个人点两个菜,续饭不用钱,又好吃又能省!

    张正豪一脸复杂地感慨:“本来还以为你成了骆首富亲孙子会不一样,没想到你还是老样子。”

    吴普说:“你也不想想他老人家有几个孙子,我这么个半路认回来的去凑什么热闹。”

    骆首富娶过三任老婆,生了七个儿女,第三代人就更多了,骆家闹出来的大小新闻一直让看客们津津乐道。

    这次骆首富高调找儿子,更是有不少人下场分析,表示骆首富对全部儿孙都不满意,想找回自己和最爱的女人生下的儿子。

    豪门这种充满金钱气息的瓜,谁会不喜欢吃!

    也就张正豪和吴普关系铁,才忍着没有到处嚷嚷。

    听吴普提及骆家时态度平平淡淡,张正豪忍不住脑补了一通豪门狗血戏码,以至于连最后一块糖醋排骨都不和吴普抢了。

    吴普虽然不知道张正豪那小脑袋瓜在想些什么,但还是欣然享用了盘子里的最后一口美味。

    接下来几天,吴普基本是泡在图书馆度过,直到有一天早上他一觉醒来,听到了一声悦耳的提示音:“检测到宿主名下出现一座人文科普类博物馆,请问是否立刻绑定为未来发展目标?”

    吴普一下子清醒了。

    吴普没急着回答,起来洗脸刷牙,正琢磨着要不要吃个早饭,就接到了老陈的电话,说是博物馆的各项手续都办妥,产权证明之类的已经拿回来了,问他是自己过来取还是让司机送到学校。

    吴普觉得骆家的司机应该是靠谱的,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

    老陈沉默了一瞬,挂了电话。

    吴普一边去校外吃早餐一边等司机把文件送来。

    不想吴普豆浆喝到一半,手机振动了一下,提示有新消息。

    吴普扫了一眼,目光瞬间顿住。

    这条信息他几天前收到过一模一样的。

    结果是他卡里多了一千万。

    现在问题来了,那天的一千万是他讨要的悬赏奖金,眼前这多出来的一千万是哪来的大额不明财产?

    吴普打开消息仔细一看,一模一样的格式,一模一样的来源,全都不带变的。

    吴普给老陈回拨了电话:“陈叔,那一千万你是不是打重复了?”

    老陈深吸一口气,说道:“是老爷子让打的,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意思是让吴普打电话问骆老爷子。

    吴普说:“那您能给我个老爷子的号码吗?我问问怎么回事。”

    老陈:“…………”

    这小子是一点都没把老爷子看在眼里!

    老陈给吴普报了个号码。

    吴普挂了电话就给骆老爷子拨过去。

    “爷爷,您怎么又给我打了一千万?”吴普开门见山地问。

    骆老爷子冷哼一声:“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认回来的孙子穷得去吃路边摊。”

    “您这话就不对了,吃路边摊怎么呢,别人粤省的富豪还自己开路边摊,哪有那么多穷讲究。”吴普辩驳道。

    骆老爷子道:“给你你就收着,就那点钱还烫着你手了不成?”

    骆老爷子今天腾出手来想给孤儿院那边捐点钱,才知道吴普把刚到手的一千万直接划拉过去了。

 第117章 第 117 章

    苏轼摇头:“黑白两色足矣。”

    吴普见苏轼面带思索; 似是在回忆“玉盘盂”的模样,也就不再打扰他。

    苏轼试了试新笔和新墨,感觉还算顺手; 开始在画上勾画起来。

    无人机将镜头调整到最佳角度; 直播间里所有人都能看到苏轼落笔的姿态。

    苏轼天性洒脱,写起书法来就有种潇洒不羁的味道,画画时给人的感觉同样是挥洒自如。

    一时间所有人都觉得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 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一个苏轼。

    他不疾不徐地在画纸上勾画着芍药花的轮廓,不到一刻钟; 那重重叠叠的花、交相掩映的叶就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芍药是草本植物; 枝叶自然比不过作为木本植物的牡丹; 所以曾被人拉出来对比说“庭前芍药妖无格”。

    可苏轼勾勒出来的芍药却是丰丽闲雅; 即便只有黑白两色,依然看得出苏轼当初所夸赞的“姿格绝异”。

    苏轼笔下几乎没停顿过,将“玉盘盂”画完前后只花了不到一小时,可谓是一气呵成。

    见苏轼收了笔,吴普不自觉吁出一口气。

    他这才发现自己看到紧张之处,居然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这画固然没有一笔一划仔仔细细地勾勒出那株“玉盘盂”的每一个细节,可要是当真有一盆“玉盘盂”摆到了吴普面前,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一眼就认出来。

    芍药“花中名相”的风姿简直跃然纸上。

    这大概也是苏轼当初一眼相中它的原因; 它的雪白皎洁、丰丽秀美,正好暗合文人的许多追求。

    苏轼画的是它的神、画的是它的骨!

    苏轼所在的两宋时期是院体画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所谓的院体画类似于现代的学院派,宋徽宗更是直接把天下绘画人才都网罗进画院里去; 甚至将画学纳入科举,画得好同样可以入朝为官!

    所以这个时期培养出了一批极其出色的院体画专家:他们注重写生,力求客观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原貌。

    不管风格是富贵大气还是清雅脱俗,都能把花鸟的所有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纸上。

    但苏轼不是学院派。

    他是“士人画”的推崇者; 不爱用细笔勾勒,更喜爱水墨写意画法。

    苏轼流传下来的几幅真迹都是墨竹、枯木、怪石等等。

    苏轼本人还直接表达过对学院派的不赞同,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意思是“画画只一味追求画得像,这见识和三岁小孩有什么区别”。

    苏轼认为画画应该像王维那样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一体境界!

    当时与苏轼一见面便要谈诗文论书画的亲朋好友有文同、黄庭坚、米芾等等,全都是在当时和在后世都挺有名气的存在。

    苏轼和这些朋友们纷纷创作起了颇具文人特质的“士人画”,在画坛和文人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风潮,直接带火了本来冷冷清清的文人画派。

    吴普小时候学过书法,接触过不少书画圈子的人,对绘画方面的知识也算有所涉猎。

    可书里的东西了解得再多,也比不过现场看苏轼亲自展示一次。

    吴普按捺住心里的小激动,得寸进尺地继续怂恿:“要不子瞻你把诗也题上去?要是你不记得的话,我可以帮你把诗搜出来你对着写。”

    苏轼见画上光秃秃的,也觉得需要题点字上去。

    不过,他怎么感觉吴普像极了以前那些向他求字画的家伙?

    苏轼深深地看了吴普一眼,说道:“不用,我记得。”

    他又拿起了笔,把《玉盘盂》题了上去。

    苏轼习惯枕腕书写,手边没有合用的臂搁,他便直接将左手垫在右腕之下作为依托。

    比起稀少的作画次数,题字对苏轼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下笔比刚才更为轻松肆意。

    时隔数年,他竟是轻轻松松把整首《玉盘盂》一字不差地写了出来,连序文都不曾错漏半个字。

    吴普又一次屏住呼吸,一直到紧张地等到苏轼把笔放下,才在一旁边等着墨迹阴干边和苏轼闲聊起来:“我听人说你父亲有次和王安石王相公聊起儿子,王相公说他儿子特别聪明,读书看一遍就记住了,你父亲当场回了王相公一句‘谁家儿子读两遍’!子瞻,这事儿是真的吗?”

    刚才苏轼写起几年前的诗文来根本都不带想的,吴普很怀疑他是不是拥有传说中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技能。

    苏轼无奈说道:“没有的事,我有些书也是要读几遍的。”

    吴普也不失望,再接再厉向苏轼核实另一件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事:当年参加科举时你是不是乱编典故了?

    苏轼没想到都过了一千年,自己当年干的虎事还被人记着呢。他说道:“当时我也是没法子,编完后一时想不到更适合的了,只好直接誊写上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吴普笑眯眯:“现在很多人写作文时也喜欢编名人名言,可能是一想到和你干了同样的事就感觉倍儿亲切,所以讨论这事儿的人特别多!回头我给你买本你的传记,你可以自己瞅瞅,里头什么都有写。”

    苏轼哽住。

    买自己的传记来看,怎么感觉有点怪?

    两人又随意地聊了一会,墨迹也干透了。

    吴普让无人机将这幅《玉盘盂》的全貌给直播间的观众展示了一遍,才询问苏轼的意见:“一会我带着这画去找人装裱起来,回头就挂在我们博物馆里头,子瞻你看怎么样?”

    苏轼说道:“可以。”

    吴普点头:“那我们一会就进市区去,我这边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等到了市区正好顺便约个老朋友给你做好吃的。你有没有什么忌口?”

    苏轼对美食很感兴趣,闻言两眼一亮:“我没什么忌口的,全都可以吃。”

    “博物馆还是有点大了,车停得远不太方便,可以买两辆自行车备用。”吴普积极邀请,“回来后我教你骑自行车,这个很好上手,保证你一学就会。”

    苏轼连连点头。

    今天已经直播了一早上,吴普正准备看一眼直播间的情况就关掉,结果就是看了那么一眼,顿时就惊了一下:直播间的粉丝什么时候涨到十万了?这涨粉速度是坐火箭了吗?

    吴普看了看评论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平台一哥过来“查房”了!

    这种查房一般是大主播给小主播带流量,实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双赢局面。

    这位平台一哥是个游戏主播,本专业学的正好是美术。

    本来他都准备好毕业后进军游戏行业当个苦哈哈的游戏画师,结果一不小心在主播界闯出了大名堂,赚的钱都够他自己搞游戏去了。

    平台一哥现在不缺钱,所以现在直播起来随意得很,不时会点开一些小主播的房间进去提携提携新人。

    刚才他过来查房时正好碰上苏轼在画画,顿时就走不动路了,硬是带着一群跟过来看热闹的粉丝们开始看苏轼作画题字,看到兴起处还顺手砸了一堆大额打赏。

    大额打赏会在平台所有直播间里飘出宝箱让观众们去抢,又吸引来一大批人!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让博物馆直播间粉丝数破了十万。

    吴普现在同样不缺钱,但别人的好意还是要感激的。

    他向还没离开的平台一哥道了谢,又认认真真和其他观众道了别,说是要带苏轼去市区看看,市区很多地方不适合开无人机,所以今天的直播暂时先到这了。

    要是他们回来得早,也许还可以直播苏轼学自行车,留下一些值得存下来反复欣赏的珍贵影像!

    苏轼:“………………”

    总觉得吴小友这话有点不怀好意。

    吴普下播下得很干脆,直播间很快变成黑屏。

    吴普非常谨慎小心地把画收起来,和苏轼一起走路去开车。

    苏轼早上已经从吴普听说过近现代交通工具的重大变革,见到比无人机大无数倍的铁疙瘩也没太震惊。

    他坐到车里后倒是一直盯着吴普抓着的方向盘看,很有些跃跃欲试的冲动。

    吴普见状说道:“现在博物馆没人来,回来后我可以教你在广场上开开,不过你不能上路,上路得有驾照,你一时半会肯定考不来。”

    苏轼这情况根本不适合考驾照:一来他和其他人语言不通,二来他笔试不好过,三来他最好还是不要碰这种需要和国家机关打交道的事。

    苏轼没想到这时代驾车还要考证,只得望车兴叹。

    等开出大路,看到的车型多了,苏轼的注意力就被转移走了,开始问吴普那些大大小小的车有什么区别。

    吴普一边解答着苏轼的问题一边往市区开,一路上倒是不至于太无聊。

    相比吴普和苏轼的轻松悠闲,他们早上的直播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始往外传播。

    有人是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