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是错觉。

    她这堂弟好歹也是个校草级别的小帅哥,不至于绕这么大的圈子蹭他们车!

    吴普可不知道骆薇的心理活动,他发挥出从的哥那边学来的侃大山技能,和骆薇胡侃瞎侃一路,看似从天下大事到人生理想都聊了一遍,仔细一想全是废话。

    在看到清阳博物馆大门的那一刻,骆薇竟有种解脱的感觉。

    吴普没事人一样下了车,看向那紧闭的博物馆大门,在心里呼叫沉睡已久的金手指系统:“醒醒,别睡了,咱说好的新手大礼包还算数吗?”

    金手指系统冷淡地对吴普说道:“抱歉,并未检测到宿主名下拥有任何类别的博物馆。”

    转让手续一时半会搞不定,目前吴普名下确实没有博物馆。

    吴普听到这个答复也没有太失望,他掏出钥匙上前推开门,只见进门后是个宽阔的广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估计可以容纳上万人。

    还真够大的。

    骆家一群富三代都不是混吃等死的纨绔,精力都算不错,开了一个多小时车也没累着。

    食物他们另外找人送,一时半会还没到,众人就在博物馆里随意地转悠起来。

    主体建筑是仿古建筑,用的建筑材料都是顶尖的,哪怕只是偶尔派人过来收拾打理也让它们维持得挺好。

    只可惜没有人常驻的地方看上去总有那么点荒败不堪。

    屋檐下甚至长出长长的芒草。

    吴普觉得这比自己想象中要好太多了。

    等看到后头那园林式的居住小院后他更是满意得不得了,别说主体建筑了,就这园林小院搁在别处那都是千万起步!

    吴普逛即将属于自己的地盘逛得兴致勃勃,骆薇这些陪客就不太感兴趣了。

    跟着吴普转悠一圈后,二堂哥骆启说:“餐车到了,我们去吃个饭吧。”

    吴普知道自己为了蹭车把人忽悠过来参观有点不地道,一脸乖巧地跟着堂哥骆启出馆。

    到了门口吴普才知道骆启说的餐车是什么意思——

    还真就是一辆带着厨房的车。

    在他们往外走的这段时间里,餐车工作人员已经把桌椅摆在博物馆外的空地上,周围青山秀水风景宜人。

    厨师们在忙碌地准备着食材,他们想吃什么都可以现点现做。

    这就是有钱人的快乐吗?

    吴普替骆薇拉开椅子,才在骆薇旁边落座。

    骆薇介绍道:“你二堂哥就是做餐饮的,他那边还可以定做景区餐车、甜品车,以后这边有什么需求可以和他联系。”

    骆启点点头,拿出手机和吴普互加联系方式。

    一个加了,其他人自然也顺势加上。

    吴普的好友列表一下子扩大了不少。

    吴普对这些人虽没有那种一看到就觉得很亲切的感觉,但也不至于厌恶和不喜,挨个给他们备注了姓名和身份。

    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后说不定还是潜在客户!

    骆启专业搞餐饮的,手底下的好厨师不少,这顿饭吴普吃得还挺满足。

    虽然他舌头灵,吃着觉得有点小缺陷,不过既然是免费蹭的饭,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骆启却按照惯例把厨师喊了出来,让尝遍了各种美食的堂兄弟姐妹给厨师提提意见。难得人这么齐,不利用一下可惜了!

    吴普见骆启和厨师态度都很认真,其他人也都各抒己见,顿时来了兴趣,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

    一圈人都说完了,就剩下吴普一个。

    骆启想到吴普流落在外,可能没尝过什么好东西,不由有些懊恼。

    这点评环节是不是对刚被骆家认回来的堂弟不太友好?

    骆启正想着要怎么把话题带过,就见吴普已经就着自己面前剩下的半道菜和厨师交流起来。

    从食材讲到刀工。

    从刀工讲到火候。

    从火候讲到摆盘。

    表面发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际意思:都不咋地。

    骆启:“…………”

    不是,吴普这小子张口就来胡吹乱侃就算了,你个做菜的还在那频频点头是怎么回事?

    真就一个敢说一个敢听了!

    得知从过去的油灯蜡烛到现在家家户户普及电灯电器其实只花了不到一百年,苏轼更是久久不能言语。

    要知道从他们自认为的鼎盛时期到靖康之难,也只过了不到一百年而已。

    短短百年过去,世界居然能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是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的。

    两个人边走在空荡荡的园圃里边聊着近现代历史,一个用的是现代口音,一个用的是北宋官话。

    有系统这个外挂作为沟通的桥梁,吴普和苏轼聊起来没什么障碍,观众们听起来却十分奇妙——

 第138章 第 138 章

    车停下时; 吴普就看到苏轼在旁边幽幽地看着自己。

    吴普边解开安全带边镇定自若地询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苏轼给吴普念自己的百科:“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敢情吴普给他讲的东坡居士奇闻异事; 那都是他自己的后半生经历。

    苏轼的感觉吧; 先是有点复杂; 接着就是觉得吴普这小子看起来人模狗样; 实际上经常不做人。

    吴普面不改色地说道:“误会; 都是误会; 当时我就是想开个玩笑,后面想解释清楚也没找着机会。”

    “你有点像我的一个和尚朋友。”苏轼幽幽地说。

    吴普来了兴致:“是哪个和尚?”

    苏轼这人在北宋文坛就是的当红巨星; 才刚出道就被欧阳修说“未来文坛属于他这样的年轻人”,后来连太后皇帝之类的都喜欢读他的诗词。

    到了南宋和元明清更是有不少人假托苏轼的名字来大搞创作; 写了一堆《东坡问答录》《物类相感志》之类的书籍大卖特卖!

    吴普也读过几本; 里头有许多明显不是苏轼手笔的低俗段子,具体苏轼有哪些和尚朋友他还真拿不准。

    要说比较出名的; 那还真的有,元朝时就有人创作了元剧《佛印烧猪待子瞻》; 直接把苏轼和佛印的往来搬上戏台。

    等到明清时期; 众人又在这基础上把苏轼和其他佛道朋友的事迹糅合到佛印身上,创作了一系列衍生作品,于是后世流传着不少苏轼和佛印的互损段子。

    提到苏轼和猪的缘分,那就得想到黄州!

    既然《佛印烧猪待子瞻》这出戏里头都有猪出场了; 估计苏轼和佛印应该是在黄州那边才交上朋友。

    果然; 苏轼给吴普讲了另一个名字:“道潜。”

    吴普好奇地追问:“你们认识很久了?”

    苏轼和道潜感情很好; 想也不想就给吴普介绍道:“我们在杭州就相识了; 后来他来徐州找我玩儿; 还随我一同去湖州赴任; 也就是几个月前的事。”他少有地叹了口气,“那会儿我们一路登临揽胜快活得很,没想到一转眼我就被关进牢里了。”

    苏轼又给吴普讲了讲道潜的性格。

    道潜这人看起来与世无争,不怎么爱搭理人,可和他混熟了以后就知道那都是他面对外人时的表面态度而已。

    实际上这家伙藏着一肚子戏谑,专爱讥讽戏弄相熟的朋友,挑起刺来让人想打他一顿。

    苏轼这么一说,吴普就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了。

    道潜知道苏轼被贬去黄州,还特意去黄州陪苏轼玩儿了一段时间;等到苏轼晚年被贬去海南岛,他还曾想过要渡海去陪苏轼吃生蚝。

    这人在苏轼春风得意的时候不怎么登门,每逢苏轼被贬谪的时候却总会给苏轼写信写诗甚至亲自过去看望,可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朋友了。

    苏轼为人真诚坦率,又爱玩爱聊,交朋友从来不看出身,达官贵人认识不少,三教九流也认识不少,走到哪都能呼朋唤友相聚吹牛。

    这样一个人,能碰上不少把他视为挚友的人着实再正常不过!

    吴普给苏轼讲起道潜还想去海南岛找他玩儿的事。

    苏轼感慨道:“不枉我与他一见如故。”

    两人边闲聊边下车,分工合作把东西往园子里搬。

    苏轼跟着吴普一起扛着东西往里走,和吴普先聊起来:“这么大的地方,得雇点人手来帮忙吧?要不然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吴普说道:“那是自然的,等一号馆装修得差不多,我就发布招聘启事。”他往左右瞅了瞅,笑眯眯地安排起来,“隔壁正好两个空院子可以拿来当员工宿舍。”

    两个人哼哧哼哧把一车东西搬完,吴普才把剩下的两辆自行车扛下车,征求苏轼意见:“你要先来学学自行车吗?回头用自行车把博物馆走熟了,我再叫你开我们的运输车。”

    苏轼自然是一口应下。

    “介意我把无人机开出来吗?”

    “不介意。”苏轼非常爽快。

    吴普麻溜地把直播间标题改成“点击就看苏轼学自行车”,准备拍摄苏轼学骑自行车的珍贵影像。

    吴普把两辆自行车检查了一遍,确认都能正常上路,才招呼苏轼一人推着一辆往广场那边走去。

    他们一来一回,又是吃饭又是采购,这会儿日头都挪到西边去了,洒落的阳光也染上了淡淡的金黄。

    两人为了出门换了身休闲的运动装,苏轼把头发也束了起来。

    作为一个能从蜀中走到开封去参加科举的人,苏轼身体倍儿棒,骑马射箭也不在话下,身材瞧着可比许多大腹便便的秃头啤酒肚中年人强多了。

    他一边推着车往前走一边和吴普闲聊:“古时有‘木牛流马’,你们这莫不是‘铁马’?”

    吴普给苏轼讲起各个构造的用途和原理,好叫苏轼明白怎么蹬腿怎么刹车。

    只要上车后能掌握好平衡,基本上需要做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经过一个白天的发酵,清阳博物馆这个直播间已经在网上火了一把,涌入了不少新粉。

    瞧见吴普开播,还挂了个“点击就看苏轼学自行车”的标题,观众们立刻涌了进来。

    没想到一进来就听了一耳朵的自行车构造,什么传动式机械,什么主动齿轮,什么被动齿轮,什么变速器,什么杠杆原理……

    很不错,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苏轼却是听得非常认真,他本身就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更别提还是这种他以前绝对接触不到的事物。

    两人信步闲行,走到广场时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红彤彤的一片,红到深处还染成了紫,瞧着好看极了。

    吴普上车给苏轼示范。

    苏轼一看,还挺简单。

    真就是上去一蹬腿,两个轮子就推着人往前走。

    苏轼本身就会骑马,见状信心满满地说道:“看起来不太难。”

    吴普骑了回来,下车让苏轼坐上去试试看脚能不能够到地面。

    每个人的身高腿长都不一样,他得帮苏轼把车座调到最适合的高度。

    苏轼依言骑了上去。

    吴普发现车座偏高了点,帮苏轼调试了一番,就让苏轼试着往前骑。

    苏轼左脚踩踏板,右腿一蹬,顺利离地。

    到底是第一次骑,自行车的行进轨迹难免歪出点蛇行的味道来。

    不过博物馆前的大广场又宽敞又空阔,连个人影都没有,苏轼就算横着骑也没事。

    所以苏轼很快就迎着夕阳越骑越远,愣是骑出点放纵肆意的感觉来了。

    吴普眼瞅着苏轼马上就要跑没影,也跨/坐上自己那辆自行车追了上去。

    本来直播间里还在赌苏轼摔不摔,瞅见苏轼三两下就顺利上手,立刻不赌了——

    “我还想看苏东坡艰难学骑车,结果他咻地一下就消失了!”

    “哈哈哈哈刚才赌会摔跤的是不是忘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怎么回事?我明明高考完十年了,一有人报这个词牌名我就开始背‘老夫聊发少年狂’!”

    “动了,DNA动了,我也已经开始背了!”

    “对对对,我也想起了这个,‘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那可是打猎啊,那肯定少不了骑马射箭!”

    “对啊,古人都会骑马,骑个自行车有什么难的。古代读书人可是要走远路的,骑行十天半个月很正常!”

    即便没什么意外发生,也没安排什么特别表演,直播间里的观众还是越来越多。

    无人机不远不近地缀在吴普和苏轼身后,跟着他们一起在广场上绕了两圈。

    苏轼注意到一号馆被绿油油的东西围挡起来了,好奇地骑了过去,问吴普:“这绿油油的玩意是什么?”

    吴普介绍道:“这是建筑防护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