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轼注意到一号馆被绿油油的东西围挡起来了,好奇地骑了过去,问吴普:“这绿油油的玩意是什么?”

    吴普介绍道:“这是建筑防护网,里面是正在改建的一号馆,回头改建好就可以对外开放了。里头有个挺大的观影厅,过几天你可以进去看自己感兴趣的影视作品,用手机看太伤眼。”

    苏轼高兴了:“好。”

    吴普见苏轼已经骑得很稳当,询问苏轼要不要和自己一起骑车去村里取快递。

    苏轼欣然同意。

    两个人骑车到附近的村子,也就花了不到十分钟。

    最近几年农村发展得很快,清阳村这边也得了不少补助,纷纷响应号召回来建起了新楼房。

    这些年路修好了,快递也下乡了,村里的日子比之以前可谓是日新月异。

    不过对村里的老人来说变化不算特别大,到了清凉的夏天傍晚他们还是爱聚在村口的晒谷坪里面打牌聊天。

    吴普搬过来没几天,与清阳村的人不太熟,只上次和张正豪过来吃过次饭。他下了车和打牌的村民打招呼,问他们快递点在哪里。

    见是两个生面孔,村民们先是给他们指了路,又问他们从哪来的。

    吴普笑答:“清阳博物馆那边过来的,要不了多久就该对外开放了,到时大家可以过来看看。”

    “那地方终于要开了啊。”有人感慨,“建起来这么多年了,只每个月有辆车过来转一圈,我们这些本地人都不晓得里头是什么样的。”

    两边闲聊了一会,吴普才知道骆老爷子这些年一直没少帮扶清阳村的后辈,所以村民们平时都自发地帮忙维护清阳博物馆。

    去年有几个网红跑过来想翻墙进去拍摄里面的情况,就是在附近干活的村民拦下的。

    得知吴普是骆老爷子的孙子,就有在旁边看打牌的人热情地领吴普两人去拿快递。

    没等吴普和苏轼拿好快递走人,村支书就闻讯找来了。

    他拉着吴普交换联系方式,表示要是博物馆那边有什么事可以打电话找他。

    博物馆真的能开起来,对他们村子来说是件大好事!

    到时候过来玩的游客会多起来,他们的机会也会多起来!

    村支书知道年轻人都爱网购,自然积极地表达自己淳朴无比的善意:“你们以后不用特意跑来拿快递了,博物馆的快递一定送货上门!”

    吴普笑着道过谢,婉拒了村支书留饭的提议,说他们正在直播,一会还有安排。

    村支书惊讶:“直播?没看你们带那个杆子啊!”

    吴普指了指在不远处跟拍的无人机。

    相比村支书的后知后觉,附近的小孩早就发现了这个新鲜事物,纷纷围拢在周围近距离观察无人机。

    吴普见小孩子们眼底满满的都是好奇,当场让无人机给他们搞了个小小的飞行表演,引得一群小孩哇哇直叫。

    眼睁睁看着画面开始不断翻转晃动的直播间观众:“………………”

 第149章 第 149 章

    对于各种对春节联欢晚会的呼声; 吴普一概当做没听见。

    搞活动是不可能搞活动的,他还等着让双方家长见个面来着。

    武则天她们有苏轼等人接待,吴普就安安心心忙自己的事了。

    由于他身世有点复杂; 这双方家长涉及的范围可就大了; 吴普感觉要不是这边刚扩建过,估计是没位置塞下这么多人的。

    先是吧,骆老爷子招呼骆家一干人等过来博物馆过年,说是要体验体验疗养区的设施,要是体验得好以后就过来跟吴普奶奶夫妻俩当邻居养老了。

    博物馆本来就是骆老爷子转赠的; 吴普也没法拒绝; 只好捏着鼻子给骆家那边的亲戚发了博物馆定位,省得他们迷路!

    接着是难得所有人都放假了; 吴爸吴妈两边的亲戚准备一起来首都逛逛,好好瞅瞅吴普搞的博物馆到底长什么样。

    然后吴普奶奶也回国来了。

    想到自家奶奶许久没和许家人往来; 吴普又试探着给许家那边正儿八经地递了帖子; 询问对方过不过来吃个年夜饭。

    吴普这博物馆开得声势浩大; 许家那边也有所耳闻,所有记得当年旧事的人年纪都不小了; 小辈们只稍微一劝他们就松了口; 答应过来热闹热闹。

    人实在太多了; 吴普记性这么好的人都得叫系统帮忙记录和协调,省得到时候来的人太多顾不过来。

    吴普忙活完自己这边的名单,又去和阮棠嘀咕:“你说我们以后要不旅行结婚算了; 你瞅瞅吃个年夜饭都这么多人; 跟摆婚宴似的。”

    阮棠笑着说:“这毕竟是你认回骆家后过的第一个年。”

    吴普一想也是。他捏着阮棠的手问:“你要请点别的人吗?”

    阮棠摇头。

    吴普知道这事儿问阮棠没用,索性把人抱进怀里,当着她的面私聊起薛姨来。

    薛姨一听吴普那边来了这么多人; 登时有些急了。

    俗话说得好,输人不输阵啊!

    说好只是见一面的,怎地吴普这边居然喊了好几桌人过来?这像话吗?这根本不像话好吗!

    薛姨火急火燎地说:“你小子等着,我这就去喊人,绝不叫你那边在人数上占了先。”以为就他们老吴家、老骆家有人吗?她们这边人也不少来着,只是平时不怎么需要阮棠去应酬而已!

    吴普笑眯眯地给薛姨回了句:“那我给你们也留几桌。”

    两边很快说定了。

    阮棠窝在吴普怀里,感觉暖洋洋的。她说道:“人这么多,会不会很麻烦?”

    “不麻烦,我和二堂哥预定了几个大师傅,到时候年夜饭有他们掌勺,不需要我们怎么忙碌。”吴普聊完了也没撒手,继续抱着人不放。外面簌簌地下着小雪,看起来静谧又安宁,过了好一会,吴普才偷偷从兜里摸出个素面戒指来,把它挪到阮棠眼前,“看,这戒指什么花样都没有,戴到手上绝对不会影响你手指的灵活度。不过你再往里看看,里面有我亲手雕上去的暗纹,瞅瞅,有小时候的我,有少年时的我,还有长大后的我!瞧这雕工,简直栩栩如生,你说我该把这个纯手工制作的漂亮戒指送给谁好?”

    阮棠忍不住伸手推他,让他离远点。谁送求婚戒指像他这么过分的?

    可惜没能推动。

    还被抓住了手。

    吴普把戒指戴到阮棠左手中指上,转头亲了她脸颊一口:“先标记一下,免得外头的狂蜂浪蝶都当你是没主的花儿。”说完他又摸出另一个戒指,“来,你给我也戴上。”

    阮棠接过吴普递过来的戒指,发现上头同样有隐秘的暗纹,凑近细瞧才能看见上头是个小姑娘的成长历程,熟悉的人都能分辨出这小姑娘是谁。她说道:“你什么时候悄悄弄的?”

    吴普说:“正好工作区那边有机器和工具,我就每晚趁着没人偷溜过去动手了。”

    阮棠小心地把戒指戴到吴普的左手中指上。

    感觉很奇妙。

    她的指头上藏着个小小的吴普。

    吴普的指头上藏着个小小的她。

    吴普凑近得寸进尺地问:“这么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是不是该亲一个来庆祝一下。”

    阮棠本想推开他,想了想又伸手抱了回去,主动亲上他的唇。

    两个人你侬我侬好一会,手牵手去吃晚饭时不免要给大伙秀一秀他们刚戴上的戒指。

    苏轼他们不是没见识的人,古时便有定情诗描写戒指这玩意,比如《定情诗》里头写“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又比如《十索诗》里头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讲的大抵都是男女之间情到浓时用戒指来定情,其中的“约指”“指环”等等都是戒指的别称。

    这不明摆着秀定情信物吗?

    你秀任你秀,我当看不见!

    苏轼首先装傻,表示自己并没有看见。

    其他人有样学样,一致决定无视吴普。

    吴普没秀到,心情一般般,又借口去帮沈老他们忙,光明正大地晃荡一圈,收获了一堆诚挚的祝福。

    吴普这才算心满意足。

    还是亲朋好友给面子啊,苏轼这人就不行了,自己不祝福两句也就罢了,居然还把老冯他们都带偏了,一个两个都无视他!

    转眼到了除夕日,吴普带着几辆车来回去机场和火车站接人,临到傍晚总算把人都接齐了。

    几拨人到了博物馆后都嫌吴普太烦人,自己结伴边逛边玩儿去。

    吴普怀疑这些人来陪他过年是假,趁机逛博物馆才是真。

    不过吴普也乐得清闲,带着阮棠挨个去跟双方家长讨红包去。

    红包既然叫压岁钱,那自然是大年三十去要的,要不怎么能“压岁”呢。吴普这么大一个成年人,要起红包来一点都不害臊,讨一个还介绍一次:“这我女朋友,捧铁饭碗吃公家饭的,厉害不厉害?红包是不是给大点?”

    亏得过来的人都提前知道这次聚会的性质,要不然还真叫吴普打了个措手不及!

    两边一起吃过年夜饭,吴普揣着满满一口袋红包拉着阮棠的小手往回走,把人送到门口都还赖着不走,说要去人屋里的暖炕上拆红包,数数今晚的收获!

    阮棠很少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年,小时候也没和小伙伴们一起拆过红包,见吴普二话不说拉着自己坐到了暖炕上,她也只得脱下毛茸茸的暖靴跟了上去。

    吴普笑眯眯地给她看红包上的名字,说这是他妈那边的亲戚,给红包必然会写上自己的名字,生怕大伙不知道谁给的;还有这个小红包塞得鼓鼓囊囊,必然是他二叔家的,他们十年如一日从不换封;还有这堆无情的大钞,不用看都是骆家那堆人的。

    他们从小收红包到大,早就练就了看个红封摸个厚薄就知道谁给的特殊技能!

    阮棠坐在一边学着他拆,吴普拆哪个她就跟着拆哪个,根本不会找错。

    吴普现在是不差这个钱,小时候还是挺差的,所以每年拆起红包来都格外兴高采烈。

    没办法,想做的事情太多,做什么都需要钱!

    这可是他难得的可以自由支配的特殊资金啊!

    吴普还和阮棠感慨:“唉,幸亏我们不是粤省人,要不然拆半天也拆不出几个钱来。”

    这个阮棠还真有所了解,她顿了顿,笑着说:“我们单位里就有个粤省的,每年都给我们派红包,说是人人有份。”

    结果拆开一看是十块钱,也不知这家伙怎么会把那么多红封和零钱带到单位里去。

    只不过那抹红封倒成了整个单位里最有年味的东西。

    那人一边发还一边嘀咕:“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大吉大利,要乜有乜。”

    挺有趣一个人。

    吴普见阮棠对那粤省同事观感挺好,立场转换如风:“其实也挺好的,红包这东西本来就图个吉利。有些省份红包一个塞得比一个厚,硬生生把人情往来变成负担,听着就累人得很,很有点以前把过年过成‘年关’的味道了。”

    两人凑一起嘀嘀咕咕,很快就把红包拆完了。他和阮棠分头把拆开的红包放好,前往后山前和苏轼他们会合。

    为了今年过年过得更热闹,吴普特意申请了一个《焰火燃放许可证》。一行人在路灯指引下顺利登山,摸索起各种烟花的玩法来,准备热热闹闹地玩到半夜,算是一伙人一起守岁。

    这个热闹的日子,吴普还给杜甫他们准备了一个大惊喜。

    苏轼他们好歹是见过焰火的,远在春秋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荀况、王羲之等人就没研究过这玩意。吴普一人塞给他们一根仙女棒,让他们先了解了解最简单无害的玩意(顺便拍照留念)。

    杜甫一把年纪了,也拿着仙女棒点燃了看那灿亮的火光。他还和苏轼讨论:“很有你先祖写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那种意境。”

    自从上回吴普揭了苏味道的底,苏轼想起这位先祖来就有那么点不是滋味。不过他感觉苏味道这首诗还是很不错的,正欲点头赞同,两人就听上山那条山道上传来一声朗笑:“你们在这里啊?可叫我们好找。”

    苏轼和杜甫齐齐转头看去,却见一片绚丽火光之中走来群年轻男女,男的俊女的俏,个个都长着很得老天偏爱的相貌。大步流星走在最前头的不是旁人,正是他们心心念念好些天的李白!

    刚才开口说话的人明显也是李白。

    分明是从山下走上来的人,瞧着却像从天上走下来似的。

 第150章 第 150 章

    大过年的; 吴普和系统商量过后决定所有人抽空过来玩个一两天。

    就算不能常驻,一晚上的功夫总是有的。

    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