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情是不想花科普值抽卡,想要白嫖一堆大佬!

    看看他点的这两幅画,简直是把北宋有名气的没名气的文坛大佬以及政坛大佬一网打尽了!

    有他这么贪心的吗?

    可想而知,要是他再点个其他画作,说不准就把想见的名人一网打尽了!

    这家伙话里的陷阱当真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被他绕了进去,赔光自己都是很平常的事!

    系统犹豫着说道:【不一定能成,除非这两天科普值能够突破十亿。】

    一切交给升级去解决!

    吴普得到这个答复,非常满意。他欣慰地说道:【行,不就是十亿,简单得很。我们先睡一觉,明天早点起来去挨个敲子瞻他们的门!】

    九亿九都凑够了,只差区区一千万,难道他还会怕不成?

    明天是大年初一,吴普准备抱着纸笔轮流敲大佬们的门,要他们亲手写个春联贴出来!

    到时候这个过程开个直播,相信很多被爸妈撵醒的年轻人应该很乐意围观。

    嘿,朋友们,你们并不孤单,大佬也没得睡懒觉!

 第152章 第 152 章

    吴普面不改色地说道:“误会; 都是误会,当时我就是想开个玩笑,后面想解释清楚也没找着机会。”

    “你有点像我的一个和尚朋友。”苏轼幽幽地说。

    吴普来了兴致:“是哪个和尚?”

    苏轼这人在北宋文坛就是的当红巨星; 才刚出道就被欧阳修说“未来文坛属于他这样的年轻人”,后来连太后皇帝之类的都喜欢读他的诗词。

    到了南宋和元明清更是有不少人假托苏轼的名字来大搞创作,写了一堆《东坡问答录》《物类相感志》之类的书籍大卖特卖!

    吴普也读过几本,里头有许多明显不是苏轼手笔的低俗段子,具体苏轼有哪些和尚朋友他还真拿不准。

    要说比较出名的; 那还真的有; 元朝时就有人创作了元剧《佛印烧猪待子瞻》; 直接把苏轼和佛印的往来搬上戏台。

    等到明清时期,众人又在这基础上把苏轼和其他佛道朋友的事迹糅合到佛印身上,创作了一系列衍生作品,于是后世流传着不少苏轼和佛印的互损段子。

    提到苏轼和猪的缘分,那就得想到黄州!

    既然《佛印烧猪待子瞻》这出戏里头都有猪出场了; 估计苏轼和佛印应该是在黄州那边才交上朋友。

    果然,苏轼给吴普讲了另一个名字:“道潜。”

    吴普好奇地追问:“你们认识很久了?”

    苏轼和道潜感情很好; 想也不想就给吴普介绍道:“我们在杭州就相识了,后来他来徐州找我玩儿,还随我一同去湖州赴任; 也就是几个月前的事。”他少有地叹了口气; “那会儿我们一路登临揽胜快活得很,没想到一转眼我就被关进牢里了。”

    苏轼又给吴普讲了讲道潜的性格。

    道潜这人看起来与世无争; 不怎么爱搭理人; 可和他混熟了以后就知道那都是他面对外人时的表面态度而已。

    实际上这家伙藏着一肚子戏谑; 专爱讥讽戏弄相熟的朋友; 挑起刺来让人想打他一顿。

    苏轼这么一说; 吴普就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了。

    道潜知道苏轼被贬去黄州,还特意去黄州陪苏轼玩儿了一段时间;等到苏轼晚年被贬去海南岛,他还曾想过要渡海去陪苏轼吃生蚝。

    这人在苏轼春风得意的时候不怎么登门,每逢苏轼被贬谪的时候却总会给苏轼写信写诗甚至亲自过去看望,可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朋友了。

    苏轼为人真诚坦率,又爱玩爱聊,交朋友从来不看出身,达官贵人认识不少,三教九流也认识不少,走到哪都能呼朋唤友相聚吹牛。

    这样一个人,能碰上不少把他视为挚友的人着实再正常不过!

    吴普给苏轼讲起道潜还想去海南岛找他玩儿的事。

    苏轼感慨道:“不枉我与他一见如故。”

    两人边闲聊边下车,分工合作把东西往园子里搬。

    苏轼跟着吴普一起扛着东西往里走,和吴普先聊起来:“这么大的地方,得雇点人手来帮忙吧?要不然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吴普说道:“那是自然的,等一号馆装修得差不多,我就发布招聘启事。”他往左右瞅了瞅,笑眯眯地安排起来,“隔壁正好两个空院子可以拿来当员工宿舍。”

    两个人哼哧哼哧把一车东西搬完,吴普才把剩下的两辆自行车扛下车,征求苏轼意见:“你要先来学学自行车吗?回头用自行车把博物馆走熟了,我再叫你开我们的运输车。”

    苏轼自然是一口应下。

    “介意我把无人机开出来吗?”

    “不介意。”苏轼非常爽快。

    吴普麻溜地把直播间标题改成“点击就看苏轼学自行车”,准备拍摄苏轼学骑自行车的珍贵影像。

    吴普把两辆自行车检查了一遍,确认都能正常上路,才招呼苏轼一人推着一辆往广场那边走去。

    他们一来一回,又是吃饭又是采购,这会儿日头都挪到西边去了,洒落的阳光也染上了淡淡的金黄。

    两人为了出门换了身休闲的运动装,苏轼把头发也束了起来。

    作为一个能从蜀中走到开封去参加科举的人,苏轼身体倍儿棒,骑马射箭也不在话下,身材瞧着可比许多大腹便便的秃头啤酒肚中年人强多了。

    他一边推着车往前走一边和吴普闲聊:“古时有‘木牛流马’,你们这莫不是‘铁马’?”

    吴普给苏轼讲起各个构造的用途和原理,好叫苏轼明白怎么蹬腿怎么刹车。

    只要上车后能掌握好平衡,基本上需要做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经过一个白天的发酵,清阳博物馆这个直播间已经在网上火了一把,涌入了不少新粉。

    瞧见吴普开播,还挂了个“点击就看苏轼学自行车”的标题,观众们立刻涌了进来。

    没想到一进来就听了一耳朵的自行车构造,什么传动式机械,什么主动齿轮,什么被动齿轮,什么变速器,什么杠杆原理……

    很不错,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苏轼却是听得非常认真,他本身就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更别提还是这种他以前绝对接触不到的事物。

    两人信步闲行,走到广场时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红彤彤的一片,红到深处还染成了紫,瞧着好看极了。

    吴普上车给苏轼示范。

    苏轼一看,还挺简单。

    真就是上去一蹬腿,两个轮子就推着人往前走。

    苏轼本身就会骑马,见状信心满满地说道:“看起来不太难。”

    吴普骑了回来,下车让苏轼坐上去试试看脚能不能够到地面。

    每个人的身高腿长都不一样,他得帮苏轼把车座调到最适合的高度。

    苏轼依言骑了上去。

    吴普发现车座偏高了点,帮苏轼调试了一番,就让苏轼试着往前骑。

    苏轼左脚踩踏板,右腿一蹬,顺利离地。

    到底是第一次骑,自行车的行进轨迹难免歪出点蛇行的味道来。

    不过博物馆前的大广场又宽敞又空阔,连个人影都没有,苏轼就算横着骑也没事。

    所以苏轼很快就迎着夕阳越骑越远,愣是骑出点放纵肆意的感觉来了。

    吴普眼瞅着苏轼马上就要跑没影,也跨/坐上自己那辆自行车追了上去。

    本来直播间里还在赌苏轼摔不摔,瞅见苏轼三两下就顺利上手,立刻不赌了——

    “我还想看苏东坡艰难学骑车,结果他咻地一下就消失了!”

    “哈哈哈哈刚才赌会摔跤的是不是忘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怎么回事?我明明高考完十年了,一有人报这个词牌名我就开始背‘老夫聊发少年狂’!”

    “动了,DNA动了,我也已经开始背了!”

    “对对对,我也想起了这个,‘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那可是打猎啊,那肯定少不了骑马射箭!”

    “对啊,古人都会骑马,骑个自行车有什么难的。古代读书人可是要走远路的,骑行十天半个月很正常!”

    即便没什么意外发生,也没安排什么特别表演,直播间里的观众还是越来越多。

    无人机不远不近地缀在吴普和苏轼身后,跟着他们一起在广场上绕了两圈。

    苏轼注意到一号馆被绿油油的东西围挡起来了,好奇地骑了过去,问吴普:“这绿油油的玩意是什么?”

    吴普介绍道:“这是建筑防护网,里面是正在改建的一号馆,回头改建好就可以对外开放了。里头有个挺大的观影厅,过几天你可以进去看自己感兴趣的影视作品,用手机看太伤眼。”

    苏轼高兴了:“好。”

    吴普见苏轼已经骑得很稳当,询问苏轼要不要和自己一起骑车去村里取快递。

    苏轼欣然同意。

    两个人骑车到附近的村子,也就花了不到十分钟。

    最近几年农村发展得很快,清阳村这边也得了不少补助,纷纷响应号召回来建起了新楼房。

    这些年路修好了,快递也下乡了,村里的日子比之以前可谓是日新月异。

    不过对村里的老人来说变化不算特别大,到了清凉的夏天傍晚他们还是爱聚在村口的晒谷坪里面打牌聊天。

    吴普搬过来没几天,与清阳村的人不太熟,只上次和张正豪过来吃过次饭。他下了车和打牌的村民打招呼,问他们快递点在哪里。

    见是两个生面孔,村民们先是给他们指了路,又问他们从哪来的。

    吴普笑答:“清阳博物馆那边过来的,要不了多久就该对外开放了,到时大家可以过来看看。”

    “那地方终于要开了啊。”有人感慨,“建起来这么多年了,只每个月有辆车过来转一圈,我们这些本地人都不晓得里头是什么样的。”

    两边闲聊了一会,吴普才知道骆老爷子这些年一直没少帮扶清阳村的后辈,所以村民们平时都自发地帮忙维护清阳博物馆。

    去年有几个网红跑过来想翻墙进去拍摄里面的情况,就是在附近干活的村民拦下的。

    得知吴普是骆老爷子的孙子,就有在旁边看打牌的人热情地领吴普两人去拿快递。

    没等吴普和苏轼拿好快递走人,村支书就闻讯找来了。

    他拉着吴普交换联系方式,表示要是博物馆那边有什么事可以打电话找他。

    博物馆真的能开起来,对他们村子来说是件大好事!

    到时候过来玩的游客会多起来,他们的机会也会多起来!

    村支书知道年轻人都爱网购,自然积极地表达自己淳朴无比的善意:“你们以后不用特意跑来拿快递了,博物馆的快递一定送货上门!”

    吴普笑着道过谢,婉拒了村支书留饭的提议,说他们正在直播,一会还有安排。

    村支书惊讶:“直播?没看你们带那个杆子啊!”

    吴普指了指在不远处跟拍的无人机。

    相比村支书的后知后觉,附近的小孩早就发现了这个新鲜事物,纷纷围拢在周围近距离观察无人机。

    吴普见小孩子们眼底满满的都是好奇,当场让无人机给他们搞了个小小的飞行表演,引得一群小孩哇哇直叫。

    眼睁睁看着画面开始不断翻转晃动的直播间观众:“………………”

 第153章 第 153 章

    主要还是因为去年吴普代表系里和直播平台合作了一次校园活动; 正好推了当时正接受考核的对接人一把,对方决定还他个人情。

    “要是你有签约想法,记得第一个跟我说。”对接人和吴普核对完账号; 还特别叮嘱了吴普一句。

    对接人很看好吴普这个年轻人; 他脑子活泛得很; 做事还很靠谱; 一点都不像没出学校的学生。

    只是吴普没打算往直播这行发展,他才放弃把吴普挖到自家平台来!

    没想到才过了一年事情就峰回路转; 吴普突然代表一个关停已久的博物馆来商量试水推广。

    对于对方的邀约; 吴普笑着应下:“谢了,现在这边还在筹措阶段; 忙完再说。”

    等吴普结束了对话,张正豪摸着吃得滚圆的肚子感慨:“以前我不知道你这赚钱头脑哪来的; 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强大的首富基因。”

    吴普没理他; 慢悠悠捧起农家茶喝了两口。

    他们就在旁边的清阳村找了个农家乐吃饭,做饭没什么技巧; 胜在食材新鲜,鸡鸭鹅都能现宰; 青菜也都从菜园子里现摘。

    茶叶是自家炒的; 滋味清苦; 和外头买的茶叶大不相同。

    不过老板炒茶的本领不差; 泡出来的茶茶色清亮,多品两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